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年麦克卢汉在接受<花花公子>杂志采访时,曾憧憬地说:"我们站在一个使人解放和振奋的世界的门槛上.在这个世界里,人类部落实实在在会成为一个大家庭,人的意识会从机械世界的枷锁中解放出来,到宇宙中去邀游……"①麦克卢汉所向往的这个世界在网络时代实现了.信息传播的全球化虽然实现了麦克卢汉意识"邀游"的梦想,但同时也对发展中国家的民族传统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
前言:这是一个网络的纪元,传媒技术的不断更新,人类跨人Web2.0的世界让麦克卢汉“媒介是人的延伸”的预言变得更加坚实。在这个“人人都是记者”的公民新闻时代,虽然技术垄断没有让文化最终投降,大众也没有因为媒介的无孔不入而最终童年消逝乃至娱乐至死。堆是,就在这个机器新娘隐喻下的“美丽新世界”,媒介尤其是互联网等新媒介在让假、恶、丑无处藏身,让舆论尖刀变得更加锋利的同时,  相似文献   

3.
“虽然传媒大师麦克卢汉的“媒介即信息”的经典理论在很大程度上阐述了传媒时代作为信息载体的媒介工具的意义.可是在我们所处的大环境中.人们普遍对于信息的关注度的确高于媒介工具本身。在这个社会里,很难有一个媒体是因为其本身的特点和其坚守的精神而成功。”  相似文献   

4.
姜楠 《青年记者》2017,(26):12-13
麦克卢汉在《数字麦克卢汉》中为读者搭建了一个人与技术、世界乃至宇宙的关系框架,这在今天看来仍颇具启发.新技术正不断重构与塑造着新的文化、价值观乃至意识形态,成为建构新型社会关系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5.
早在上世纪60年代初,加拿大著名传播学家麦克卢汉就提出,媒介技术的许多副产品,可能促使世界变成一个城市——“这个星球已经结成一个城市”,这被公认为是“地球村”(Global Village)概念的最早雏形.他论述的“思想的高速公路在当代人的头脑里纵横交错、密如蛛网……”直接导致后来“信息高速公路”(即互联网)一词的诞生.  相似文献   

6.
日本东京广播公司记者秋山丰宽,于1990年12月2日搭乘苏联“联盟 TM—11”号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环球飞行8昼夜,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邀游太空并进行太空实况报道的新闻记者。秋山“太空之梦”的实现,标志蓄新闻报道由全球范围步入太空。日本记者的这次太空之行,是东京电视台为庆祝该台开播40周年,进一步扩大其影响,而不惜重金,特意安排的。世界上不少报纸不仅在头版作了报道,还在内页刊登了有关方面的详尽介绍。12月4日,飞船与“和平”号轨道空间站实现了对接。随后,秋山就投入了《新闻记者从太空看到的地球》节目的电视实况广播。“和平”号在距地球约400公里的轨道上,一天  相似文献   

7.
“今天日本的社会制度和战前已经大不相同。现在.经历过战争的日本人大都离开这个世界了,但是导致战争的文化原因。仍然残存在日本人的意识当中”。  相似文献   

8.
姚丹 《新闻前哨》2013,(9):52-53
加拿大传播学者麦克卢汉在半个世纪前曾提出一个著名的理论——"媒介:人的延伸"。随着媒介形式的不断演进,媒介可以实现对"人体的全面延伸":"就我们这个行星而言,时间差异和空间差异已不复存在。在这个阶段,创造性的认识过程将会在群众中和在总体上得到延伸,并进入人类社会的一切领域,正像我们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凭借各种媒介而得以  相似文献   

9.
辛璐 《新闻世界》2009,(1):107-108
麦克卢汉说“媒介即信息”,指出了技术的发展必将不断催生新型媒介。当今由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所催生的种种新媒介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还给人们带来了更丰富的信息。但社会成员获取信息的速度和数量有很大差异.而且每个人对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也各不相同.这必然会造成社会信息资源分布失衡的现象。慢慢形成信息的两极分化——“信息沟”.  相似文献   

10.
王小龙  楼亚儿 《编辑学报》1995,7(4):194-196
列宁说:“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策划意识是人们意识活动中一个主动的创造性反映过程。随着人类认识能力和实践水平的提高,策划意识对物质世界的反作用将会越来越大。加强对科技期刊的策划意识就是要加强科技期刊工作的统筹安排与全面谋划。把期刊办得更好。  相似文献   

11.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介的一个重要职能,这个职能决定了新闻工作者不只是社会事件的采集者、传播者,而且是社会良知的体现者、捍卫者。 加拿大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在他的名著《人的延伸——媒介通论》中说:“报纸的版面披露社会运转和社会交往中的秘闻。正是由于这个道理,报纸揭露阴  相似文献   

12.
多数人认为是麦克卢汉首次提出了全球化媒介的概念,但实际上麦克卢汉在1960年《关于理解新媒介的报告》的打字稿中仅仅提出“地球村”一语,始终没有预见全球化媒介——初级网络和全真网络的诞生。如果跨越麦克卢汉的预言,会发现全球化媒介早在17世纪就开始起程,经历跨国办报、环球广播,到20世纪90年代初级网络的出现,人类正在走向全真智能网时代。到21世纪中期,人类将进入智能媒介的生活环境,为全球共同体的形成创造精神和物质条件。  相似文献   

13.
应《中国记者》之邀,希望就“新的一年中技术会给传媒带来什么”这个主题进行一些预测。虽说多年来一直从事传媒技术及新媒体发展相关工作.但接到这个题目仍感惴惴不安,一是当今时代传媒所涵盖领域宽广.技术变化更是日新月异,这是一个宏大的命题。另一方面自身近年将精力主要放在业务管理上.虽然时刻关注行业发展.也常作些方向性的思考.但自我定位也还是一个传媒从业者与探索者.  相似文献   

14.
浅析“媒体”及“第五媒体”的概念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关于“媒体”的概念所谓媒体,也叫媒介、传媒。不同的人、不同的角度给出的定义不同。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媒介是指“使双方(人或事物)发生关系的人或事物。”从传播学角度来分析和认识,国外学者有两个经典的论述。传播学者麦克卢汉有一个对媒介的决断性定义:媒介就是信息。麦克卢汉认为,传播媒介不只传递信息,还告诉人们世界是什么样子。人们在掌握文字前主要使用当面交谈的手段,即听觉、视觉并用。而有了印刷文字后,人们便长期依靠报刊、书籍(视觉);及至有了电视,人们才视觉、听觉并用,既延长了感官,也恢复了感官的平衡,所以…  相似文献   

15.
在多数成年人的记忆里.童话几乎等同于安徒生和格林;在中国,凡出版过儿童读物的出版社,都出版过“安徒生童话”。他的作品在世界被翻译成150多种语言。在他之后的一个多世纪.每天都有人读他的童话;而在一年中某一天,人们会想起这个制造童话的人。  相似文献   

16.
吴雯 《新闻窗》2012,(3):53-54
麦克卢汉的经典理论“媒介即讯息”印证了网络时代的本质,在虚拟网络中传播的“讯息”并不是媒介想要传递给人们的内容,而是媒介本身。诚然,不断出现的新媒介成为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形态和生活方式,正如麦克卢汉曾经预言“技术将会创造出一种全新的人的环境……”。  相似文献   

17.
试论网络新闻传播的“把关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纪之交,人类社会正发生一场空前的巨变:踏上信息高速公路,迈向网络时代新纪元。 于是,新闻传播者面临着角色的转换。 于是,“把关人”问题凸现于传播学者和实务人士的视野。 一、网络新闻传播:“真实为王” “媒介即信息。”这是加拿大传播学教授M·麦克卢汉的一个著名论断。尽管三十多年来传播学者们对此争议不断,莫衷一是,但近些年来网络传播的出现与发展,已经并正在为麦克卢汉的论断提供明证。 这个新时代的媒体在其肩负的新闻传播功能方面向我们传递了什么样的信息呢? (一)网络新闻媒体的先天优势 从某种意义上说,网络…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个没有手稿的时代,新闻传播的智能化(电脑操作)、工业化(流程作业)、商品化(贩卖与利益切换)似乎预示着:通过技术手段和营销思想可以使这个行业迈入一个崭新的平台期。加拿大传播学家麦克卢汉在“技术与思想”的命题中,更加偏爱于“技术”的力量,他甚至认为,技术所推动的  相似文献   

19.
蒋佶成 《新闻通讯》2012,(12):26-28
根据麦克卢汉的理论,现阶段“三网融合”的新媒体是高新技术与媒体的进一步融合,方便快捷的信息传榆平台以及大容量多形式的信息共享兼容充分地延伸了人的器官功能,也打开了人类的思想禁锢.但这都存在一个前提,就是要寻找出媒介与人们之间的平衡点,所以高科技与媒介的融合是一把双刃剑.只有找寻出这个动态平衡点的移动规律并向其靠近时,高科技媒介才真正意义上成为了人类的延伸。  相似文献   

20.
王玉凤 《大观周刊》2012,(19):212-212
有机地挖掘课文中可以培养学生想象的“孔隙”,让同学们在想象中邀游,要给“创造未来”的孩子从小插上想象力的翅膀,让他们的阅读理解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作文平均得到较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