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公务员,在中国一直是为人所羡慕、崇尚的职业。铁饭碗背后,是人们对社会地位、收入、安全感的渴求。1993年中国出台《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公务员制度正式确立。被称为"中国第一考"的国考,1994年名4400人、招录462人,到2014年报名152万、计划招录近2万人,短短20年,职位招考规模增长了近50倍,报名人数增长则超过300倍,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报考热潮。2014年国考,平均每个岗位有77人竞争。其中,37个招录职位的报名比例超过1000:1,最热岗位竞争比达7192:1。从最初的很多人不相信"通过考试就能当干部",到今天的"考公务员只是与考研、出国等并列的选项之一";从首届只有29个部门招录,到今天的全国公务员"凡进必考";从"成为国家干部的自豪"到户口、福利的  相似文献   

2.
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出现史上最“惨烈”的一次竞争。中残联组联部“基层组织建设岗”一职以4723比1的供需比稳居榜首,成为本次考试第一抢手职位。据长年从事公务员考试培训的中公教育统计显示,截至10月26日(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报名审核最后一天),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报考审查通过人数达104万余人,各职位平均竞争比例为78:1,相较于去年的60:1,有了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3.
国家公务员考试日渐升温,随着报名人数的增多,该考试逐渐演变成比高考更难录取的"独木桥"。报考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人数历史性地达到146万。而这个数字在2009年(指审查合格,下同)为105万,2008年为80万,2007年为60万,而在2004年,仅为12万。也就是说,到2010年,报考人数已经变成2004年的12倍多。因为"国"字头的职位和职位上的高"含金量"以及"公权力"等光环,国家公务员考试通常又被称为"国考"。尽管公务员招录职位逐年陆续增加,2010年比2009年增加招考职位1000多个,但竞争的激烈程度同样逐年增加,今年的招录比例甚至高达93:1。国考竞争日趋激烈。从表面上看,工作体面、收入稳定、福利待遇好似乎是吸引人们希望混迹官场的主要原因。然而,从更深的层次上,还包含着官本位的思想和公权力的日益扩大,以及社会分配体系的日趋不公平等诸多原因。  相似文献   

4.
这事儿如果不是弄到网上,估计还要"挂"着,不知道挂到猴年马月.因为网友的一篇博文,在号称全国唯一一个以"龙"字命名的地级市--福建龙岩市,最近曝出了个"最牛公务员":9年没有上班的江进祥,工资照领不误……初听似乎这公务员是挺牛的,一定有什么天大的背景靠山,在那里挂名吃空饷.  相似文献   

5.
马晶  鸿雁 《出版参考》2008,(1):14-14
自2002年以来.韩国公务员新增了2.3万人.2006年有15万多人报名参加招聘932名公务员的首尔市公务员考试,竞争率高达162比1。7月结束的中央选举管理委员会第9级公务员公开招聘考试也有8万多人竞争100个职位,竞争率超过800比1。  相似文献   

6.
资讯     
中国放宽二套房贷政策鼓励普通商品住房消费;五大电力集团亏损严重有望获得国家注资;竞争比例高达91:1美国公务员热比中国还严重;2009年CPI调控目标初步确定在2%与4.8%之间;2009年全球手机销量将下降;全国1.3亿外出农民工中已有780万人提前返乡.  相似文献   

7.
数字     
《中国新闻周刊》2014,(45):19-19
11.5万人 2015年度国家公务员考试举行,全国共有140余万人通过此次国考报名资格审查,比去年少115万人。这意味着本次国考的竞争比例大约为64:1,低于去年的77:1,创下五年来最低。  相似文献   

8.
"伯爵园27洞:36万,带家属卡(包含转让费),球会6万美金;伯爵园18洞公司会籍1记名+1不记名65万."这是一条来自高唐网的高尔夫会员卡转让信息.这条信息不由得让人联想到前不久广东省人大代表付丽玲说的一句话: "公务员不该打高尔夫,它是一项高消费运动,而公务员的收入水平不足以承担这么高昂的消费.公务员打高尔夫很可能是利用公款或者是将费用转嫁给民营企业."  相似文献   

9.
《工程建设与档案》2013,(5):615-615
国家公务员局6月27日透露,到2012年底,全国公务员总数为708.9万人。据了解,2008年度、2009年度、2010年度、2011年度全国公务员数量分别是659.7万人、678.9万人、689.4万人、702.1万人,分别增长2.9%、1.5%、1.8%、1.0%。  相似文献   

10.
"信息孤岛"是阻碍我国公务员信息库健康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也是我国公务员信息整合利用所要重点解决的难题之一.本文在界定公务员信息整合与共享涵义及关系的基础上,探讨了信息孤岛形成的原因、制约信息资源有效利用的因素,并据此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1.
本文所指的档案人员“公务员化”倾向即档案人员在选用方式、人员管理上是按照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标准进行,人员岗位编制上趋向行政化,并逐步走向公务员化道路的现象。这里的档案人员既包括属于行政编制的档案局人员,也包括属于事业编制的档案馆人员,但主要是指档案馆人员。档案人员的“公务员化”倾向其实也是指档案人员趋向行政编制,档案馆趋向行政化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杜陈胜 《大观周刊》2012,(5):46-46,53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全面转型期,近年来公务员热,,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举国关注的焦点问题。“公务员热”虽然为我国公务员配送更为优.秀的人力资源促进了我国公务员制度建设。但其也从侧面反映了在转型期我国社会中仍存在诸多的矛盾和问题。本文针对近年来我围公务员持续升温的现象,对我闯公务员热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探讨“公务员热”对我国的利弊;解剖公务员热的原因。进l而尝试针对我国等公务员热”现象存在的问题和所导致的负面效应提出一些可解决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今年3月份人大会议期间,30名全国人大代表提出一份议案,认为当前中国存在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发放随意性大、缺乏法律依据,部分行业企业工资水平过高,高管年薪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建议制定《工资法》予以规范。最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对此议案作出回复称,该部正在组织研究拟订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和深化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工作方案,并在方案出台后积极开展相应立法工作。  相似文献   

14.
易图强  李馨怡 《今传媒》2023,(11):100-103
随着公务员考试报考人数的激增,公务员考试图书也日益畅销。本文在概述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出版的公务员考试图书畅销盛况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了此类图书日益“井喷”背后的社会心理,认为公务员考录制度相对公平、职业相对最稳定、福利待遇较好以及公务员在我国民众心目中有较高的社会地位等因素,是促使公务员考试图书畅销的社会根源,旨在为职业考试图书尤其是公务员考试图书的策划出版与营销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隐性知识共享作为隐性知识管理的重要一环是政府成功实施隐性知识管理的关键。为实现政府部门公务员之间隐性知识的有效共享,提高政府部门的决策和管理能力,本文首先对影响公务员隐性知识共享的因素进行了梳理;接着通过G1法确定了各因素对公务员隐性知识共享的隐性程度;进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公务员隐性知识共享的相应策略,从而为实现公务员之间的隐性知识共享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6.
韩国公务员职级制度包括司书职源于1949年制定的《公务员聘用令》。司书公务员根据所属单位以不同方式聘用,但在聘用程序上遵守同一原则和标准。韩国司书公务员的职级体系按照九级至五级的顺序运营,从2007年至今在政府组织工作的司书公务员人数估计达到4,000人以上。近来,由于公务员名额减少使得司书公务员在聘用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但在增建公共图书馆和《学校图书馆振兴法》的影响之下,公共图书馆的司书及司书教师数量将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7.
公务员诚信档案是依法依规记录公务员个人诚信方面的信息,建立公务员诚信档案是政府诚信体系建设、选拔任用干部建设廉洁政府以及公务员自我约束机制的必然要求。一份完整的公务员诚信档案的建立,既要区别于一般人事档案,又要与一般人事档案紧密挂钩;既要有档案本人的数据信息的提供、行为举止的记录,也要有责任人的担保与监督;既要有公务员在职工作岗位的表现,也要体现公务员在此任职前以及参与社会实践的数据与行为表现。  相似文献   

18.
数字显示,200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仅为8.7万,而到2010年,这个数字是141万,7年间增长了16倍. 中纪委原副书记刘锡荣在2010年全国两会小组审议会上就优心忡忡地说,"现在为什么考公务员这么热?博上、硕士,学外语、学化学的,都在机关里做些收收发发的工作.  相似文献   

19.
对长沙市青年公务员群体的阅读行为进行抽样调查.调查发现青年公务员群体传统纸本阅读率较高,对阅读推广活动充满期待,但对纯文学阅读不足;以微信为代表的订阅式阅读和社交型阅读成为青年公务员群体移动阅读的重要内容;网络阅读偏好男女有别,整体呈现出消遣阅读、浅阅读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公务员考试成了中国的一大热点,被称之为"国考"。一个普通的政府公务员职位几千人疯似的去抢去争。在每年100多万的公务员考试大军中,抱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莘莘学子不在少数,但大部分人都是"南柯一梦",令人感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