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效实现高职学生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既是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需要,也是高职院校贯彻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的根本要求。当前,应从三个方面着力于高职学生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一是以思政课课堂教学为主体,以学校党课教育为基础,不断提升学生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水平;二是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加大学生党员实践活动的力度,促进学生党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行统一";三是以制度为保障,增强学生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长效性。  相似文献   

2.
普通高校成人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一定的现实困境,主要表现为信仰教育与知识技能教育相疏离,指导思想一元与社会思潮多元相矛盾,价值认同与现实价值失范相冲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普通高校成人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内容与价值内核,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普通高校成人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使命和现实责任。因此,深入探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普通高校成人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遵循和路径选择,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生涯发展教育有利于大学生生涯发展教育价值导向科学化、价值内容具体化、价值目标可行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科学性与方向性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等基本原则,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生涯发展教育。  相似文献   

4.
我国当前的发展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党的十八上提出的伟大构想。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国需要从多方面入手,教育事业更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当前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危机情况,公安院校基于社会认同角度开展学生主流价值观教育已势在必行,进而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渡成为个体责任伦理与价值自觉,从而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认同消除多元价值矛盾,促进国家及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聚力与吸引力的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中国传统的价值理念受到西方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影响,导致人们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化趋势,人们迫切需要一种核心价值观统一思想,支撑自己的精神世界。"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满足了人民的价值需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别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个人三个层面提出了相应的价值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路径有:针对特定群体采取多样化的教育形式和教育内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坚持走群众路线;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密切联系社会实践活动;运用现代网络信息平台,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时期。从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价值观的嬗变的现状入手,着眼当前和今后,新时期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在主体上应体现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统一,在目标上应倡导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在判断上应坚持社会道义与个人功利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给青年学生认同教育带来新挑战,主要包括:观念论困境、本体化困境、伦理学困境、后现代困境。青年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青年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应明确新时代青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主体、规范新时代青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目标内容,打好攻坚战,迎接新挑战。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人工智能伦理教育应势而生。人工智能伦理教育的本质是价值观教育,因此高校开展人工智能伦理教育首先应确定以何种伦理道德为价值导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人工智能伦理教育是满足人工智能对价值的内生需求、回应人工智能伦理挑战、坚持教育内在引领价值的需要,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创新之源,以国家、社会、公民三维统一为发展旨归的基本遵循。高校应不断拓宽育人阵地、推进多学科教师在人工智能伦理教育中的高质量协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人工智能伦理教学资源建设和自主知识体系构建。  相似文献   

9.
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生活化教育问题是当下时代的使命,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探索,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突出问题的回应。生活化的核心价值理念使认同力量来自价值系统的理性说服力以及与日常生活的融构力,核心价值观容易走进人的日常生活,得到人的感性和理性的双重认可和支持。本文以充分发挥大众文化在核心价值观认同中的作用,积极寻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众文化的契合点为途径,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教学模式路径,研究注重隐秘性、渗透性和灵活性的认同方式,积极探索日常生活化的综合培育渠道。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突破现有研究框架的束缚,首先确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三个测量维度: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四个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四种价值取向;公民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四类价值准则。然后需要采用结构方程分析代替一般回归分析,建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认同评价的结构方程模型,估计量表的变量结构和变量关系,允许自变量和因变量在一定范围内的测量误差,以此来弥补传统回归分析在价值观认同测量方面的不足。基于521名大学生实证调查个案的研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标、取向和准则三个维度上,结构方程模型中的路径分析数据显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测量维度包含的各自四类价值观念的认同水平不尽相同。从整体上看,12类价值观念互相影响的强度也呈现出较大的差异。进一步分析认为,国家层面上的价值目标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最高层次,借助社会层面上价值取向包含的四种价值理念的中介作用,国家倡导的价值目标对大学生自身的价值准则发挥正面的积极影响。针对这样的价值认同结构和发展路径,培养和提升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需要以爱国主义为中心,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以利益协调为重点,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在全社会的主导作用,这样才能有效地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水平。  相似文献   

11.
学校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地方,是社会栋梁的生成地,大学教师是大学的核心,是大学能否办好的关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师德教育的灵魂。师德教育载体构建要坚持隐性和显性相结合、集中性和经常性相结合、特殊性和普适性相结合、稳定与动态优化相结合的原则,"四有"教师队伍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做到知行统一。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练概括难在建立共识。破解难题,首先要在定位上建立共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括凝练应把握三个基本定位:在空间上应定位为中国,大尺度时间上应定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阶段,服务对象应定位为人民群众。破解难题,更要在凝练概括原则上建立共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括凝练应坚持十个三统一原则,即在命题、践行主体、内容、价值目标、功能效用、日常生活、精神建构、产生机制、具体运用、语言表述等十个方面分别实现三个要求的统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佳表述为:和谐,民本,情义。这三个词在内在逻辑上体现了真理和价值的统一,符合三个基本定位和十个三统一原则,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辩证唯物地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将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对大学生的言行具有意识导向作用。加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深刻理解,揭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心理机制,完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培育路径,必须通过整合社会合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符合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使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内化于心,付之于行,为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改善大学生身心健康提供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4.
<正>当前,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政治认同是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首要内容,规定和影响着其他核心素养(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当代中国的政治认同,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最基本的价值标准。它智慧表达了社会主义崇尚的价值目标、理想信念、道德原则和精神风尚,凝结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也契合了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一以贯之的理想愿景。  相似文献   

15.
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是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途径。从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介体、教育环体四个维度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体系,同时探讨四个维度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原则和实现路径,将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在深层本质上一致,又在内容和作用上有区别。任何社会都要有且必须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重要的社会功能,所以我们有必要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凝练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观念,应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能被全社会绝大多数民众普遍认同,它应既具有现实性又具有理想性,还要尽量能够兼容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中有积极意义的内容。文章认为,民主、公正、富裕、仁爱、和谐等价值目标、价值理想应该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国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经历了六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分析各时期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内容和方式方法,总结各时期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经验及教训,对于我们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及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以人民利益为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以正确认识教育环境为前提,以实现大众化为目标。  相似文献   

18.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职业生涯教育和职业决策引导,有利于高职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价值导向科学化、价值内容具体化、价值目标可行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务求实效、科学导向、实际与理论相结合等原则,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  相似文献   

19.
消费文化是一种大众文化,在现代社会,消费成为生活方式的极度展示,它脱离了经济意义,成为象征意义。这使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在一定程度上呈现碎片化状态,表现为对理性消费认同的破坏、无法实现个人价值观与社会价值观的统一、价值取向的扭曲性认同以及对他人身份的否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碎片化现象是消费文化下的真实问题,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置于消费文化中,能够深化对"价值"的理解,也反映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培育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要遵循自己的规律和原则。教育者要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从事教育工作,把握理论教育的整体性和动态性。根据教育的不同类型,运用差异化、阶梯式原则,手段要丰富,内容要科学准确,形式要具艺术性。还要继承传统文化的传播经验,与时俱进,坚持"三贴近"、"三结合"、可持续,保证教育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