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乒乓世界》:您什么时候开始接触的乒乓球?能谈一下您精彩的乒乓人生吗? 曹勇:我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打乒乓球,那时候六岁,可以说对乒乓球的感情是与生俱来的。当时我家在农村,小学的球台都是水泥台,我对乒乓球着迷到一个什么程度,放学背着书包就拿着球拍在比划做动作,或者在家里拿个拍子颠球,往墙上打。到了三年级,我的水平在这个小学已经是最高的了。  相似文献   

2.
《乒乓世界》: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乒乓球的? 孔利:最早开始接触乒乓球是在1969年,当时我在北京昌平的一个乡村学校上五年级。那时条件非常差,露天修的水泥台子,台子中间摆上几块砖头当作球网,乒乓球拍甚至连胶皮都没有,拿着光板打。初中和高中时,我都是学校田径队和乒乓球队的队员,百米、跳远、三级跳等都曾是我的强项,那时都是田径队训练完了,再接着打乒乓球。我也曾代表学校参加过昌平中学生乒乓球比赛,最好成绩是单打第二名。  相似文献   

3.
《乒乓世界》: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打乒乓球的?王济光:小学的时候就接触过乒乓球,真正开始打是到重庆之后,那年我35岁。上学期间我比较喜欢足球,到重庆的第二年,我踢球受伤,半月板被对方铲断,  相似文献   

4.
阎密 《乒乓世界》2014,(4):130-131
T:您是什么时候开始接触乒乓球的? Y:我在农村长大,小时候没有条件打乒乓球。上了中学以后,我第一次见别人打球,感觉打这种球很好玩,但没人教,而且球拍都买不起。后来进了城里,我才开始接触乒乓球,当时是自己胡乱打,动作不规范。随着打球时间的增加,  相似文献   

5.
邓明:从理念上,我觉得乒乓球有三个特点。首先是健康乒乓,到了我们这个年龄,打球主要还是为了锻炼身体。上小学时,我曾是天津市篮球队的队员,那时候也接触过乒乓球,但条件有限,就是在砖头台子、水泥台子上打,球拍是用木头自己做的。40多岁的时候,我感觉自己的身体机能下降,长期以来一直在事业上很努力,工作压力比较大,所以为了锻炼身体,我又捡起了乒乓球,也开始参加乒协的活动。初衷是为了能够有一个好的体魄确保正常工作,打出了一身汗后就会停下来。  相似文献   

6.
《乒乓世界》: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打乒乓球的? 胡金波:第一次接触乒乓球还是在上学的时候,大概是1980年左右,真正开始打,是在1995年了,当时我在南京农业大学任副书记,第一次参加了我们江苏省的“校长杯”乒乓球比赛,之后就没有间断过。  相似文献   

7.
唐强 《乒乓世界》2010,(3):150-150
要说乒乓球技,我顶多算个门外汉,只会发完下旋球后胡抡几板;要说追星,我也算不上铁杆,顶多是个接触过几个国手的业余级球迷;要说乒乓球知识,跟其他混迹于各大乒乓球网站的资深达人相比,我也只是个新手。但这并不妨碍我有着对乒乓球的一腔热血。  相似文献   

8.
赵晖  姚国治 《乒乓世界》2012,(11):141-141
《乒乓世界》:您最早是什么时间接触乒乓球的? 李玉峰:我在农村长大,上小学开始打球,那时校内体育设施只有两张露天砖砌的水泥球台,砖头当球网。拍子要么光板要么只贴海绵,当时谁要有个带胶粒的拍子,其他人都非常羡慕。  相似文献   

9.
《乒乓世界》2002,(10):21-21
中央电视台体育竞赛部乒乓球组负责国内外乒乓球赛事转播的具体实施。特别是从1996年开始,中央电视台加大了对乒乓球转播的力度,从中国乒乓球擂台赛到国际乒乓球挑战赛,从世乒赛到今年开始转播的国际乒联职业  相似文献   

10.
乒乓千字歌     
王忠国 《乒乓世界》2012,(7):140-140
我是一个狂热的乒乓爱好者,乒乓球早已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接触乒乓这些年,感悟不少、心得不少、收获也不少。借此机会,我将多年来自己对乒乓的全部融入到这首千字歌中,并祝愿我国乒乓健儿能在奥运会中续写辉煌。  相似文献   

11.
孟德忠 《乒乓世界》2014,(1):131-131
我是铁杆的乒乓球迷,今年已经68岁了。第一次接触乒乓球,还是在50年代上小学的时候。体育老师给我们上了几节乒乓球课后,我和许多同学就喜欢上了这项运动。当时打球的条件十分艰苦,我的第一个球拍是用一块三合板自制的,它陪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开心的日子。之后,大姐从北京给我买了一对木板球拍,这让我兴奋得几天都睡不着觉。日子一天天地过,我对乒乓球更加痴迷。尤其是在26届世乒赛国家队夺取金牌后,举国上下掀起了全民乒乓热。  相似文献   

12.
《乒乓世界》2009,(9):146-147
《乒乓世界》: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打球的? 陈绿平:我接触乒乓球是在89年我调到省政府工作以后,因为当时省政府机关里许多人都热衷于打乒乓球,我就加入了他们的队伍。我们省政府有很多球台,中午休息的时候大家都在那打。  相似文献   

13.
一年     
王曼 《乒乓世界》2013,(12):154-154
一年前,王曼开始接触乒乓球。从去年乒超联赛开始,王曼逐渐和北京队打或一片。经过全运会的洗礼。王曼感觉自己不仅深深喜欢上了乒乓球项目,也在一名合格乒乓球记者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王曼说,在报道乒乓球过程中体会到的感动,是其他任何职业都无法带给她的。  相似文献   

14.
苏娅辉 《乒乓世界》2010,(8):154-154
6月22日,收到《乒乓世界》黑妹的短信约稿,内容很简单,就是“采访乒乓球项目人或事的手记”。从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乒乓球亚洲区预选赛开始,我算是跳出了“区域性”采访,开始正式接触国家队,至今已有近7年的时间。7年,可没有传说中的“七年之痒”,这7年,是从陌生到熟悉,从一知半解到逐步了解,从单纯崇拜到理解支持的过程。7年间,随着中国乒乓球队紧张过、激动过、哭过、笑过、被拒绝过,到被接受,这过程可谓是千头万绪,但是突然之间似乎又琐碎的无从说起。  相似文献   

15.
我是一个体育爱好者。年轻时.游泳、羽毛球、乒乓球、爬山都爱好。1999年春天.我34岁.一个偶然的机会接触到网球并迅速爱上了这项体育运动。我觉得网球的魅力无与伦比,是其他运动项目无法比拟的。  相似文献   

16.
我对乒乓球的热爱从上小学一直持续到今天。有人说,人要是一生都可以做自己特别喜欢的事,那他就是幸福的。如此说来,我也算是个幸福的人了,因为我最钟爱的乒乓球时刻陪伴着我,除了让我体味到一挥手间的惬意与潇洒外,更让我懂得了做人和打球一样,要得意时泰然,失意时坦然。  相似文献   

17.
《乒乓世界》2013,(5):146-146
夏娃姐:你好! 我在众多乒乓球友的帮助下,在洛杉矶开了一个乒乓球俱乐部,会员大部分都是华人,也有一些当地的美国人。2011年中美乒乓外交的时候,黄飚领队带领中国队全部团员包括张怡宁、刘国正、陆元盛、梁戈亮等人作为我的娘家人(对于在海外的我来说,中国乒乓球队就像是我的娘家人),到俱乐部看望我,并为俱乐部的人们奉献了精彩的表演。另外,他们还和我们的会员打了交流比赛,这不仅让当地的乒乓球爱好者大饱眼福,也使得他们领略到了奥运冠军的风采。要知道在乒乓球落后的美国,即便洛杉矶有很多的华人乒乓球爱好者,可是,也很难得有近距离目睹奥运冠军的英姿以及和他们握手拍照的机会,更别说与他们“切磋球技”了。无论对于我、我们的俱乐部还是洛杉矶的乒乓球爱好者们,这都是莫大的荣幸。  相似文献   

18.
《乒乓世界》2014,(2):152-152
我从事体育记者工作十几年.采访过很多国际乒乓球比赛.所接触和关注的不只是中国乒乓球队的教练、队员和对手。还有一个特殊人群也是作为中国记者不可能忽视的,那就是人们常说的“海外兵团”。随着我与他们的接触越来越多.我最终认识到“海外兵团”为促进所在国家和世界乒乓球运动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感谢乒乓     
《乒乓世界》2008,(11):146-146
Lixiang:从张怡宁第一次打世乒赛开始.我不仅认识了她,也爱上了乒乓球。虽然我球技不高。但这并不影。响我对乒乓球的热情,每个月底是我最开心的一刻,因为会有一本名叫《乒乓世界》的书陪我分享着国手们的喜怒哀乐。欣赏这些的同时,乒乓球也让我在人生道路上学着刻苦努力,创造属于自己人生的精彩!  相似文献   

20.
感情乒乓     
韩方杰 《乒乓世界》2005,(4):108-109
乒乓球真是一种“感悟”的游戏,这是我二十年前初次接触乒乓球时的第一感觉,那时我刚参加工作。如今,二十年过去了,随着阅历的增加,我对此深信不疑,就是这一触,便一发不可收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