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晓 《新疆体育》2001,(4):35-35
虽然第四十六届世乒赛被“标榜”为新世纪第一届世乒赛,很可能是团体与单项合在一起的最后一届世乒赛,但其真正的焦点还是大球时代乒坛格局的重新演绎。对于中国队来说,悬念主要来自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夏娃  陈洁 《乒乓世界》2000,(11):18-19
在小球时代的最后十年里.世界女子乒坛完全成了中国姑娘的天下,除了1991年第41届世乒赛的女子团体和1993年第42届世乒赛的女子单打被南北朝鲜联队和韩国选手玄静和摘走佳冠,其余所有的奥运会、世乒赛和世界杯三大赛的女子项目金牌都落到中国队手中。  相似文献   

3.
翻开底牌看国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案难,翻国球的案更难。难在千夫所指,万众瞩目。然而,有些案,我们却不得不翻。5月6日,第46届世乒赛鸣金收兵,中国第三次包揽了全部奖杯。大球时代的第一个世乒赛又一次打造了国球的神话与英雄。有关大球  相似文献   

4.
杨杰锋 《辽宁体育科技》2009,31(4):66-67,75
对第40届世乒赛男团中国对瑞典比赛中中国技战术和本届中国男团第二阶段的技战术进行了分析,认为“接发球一体化”的确是“小球”改“大球”后中国乒乓球男队获胜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中国队的重要创新之一。  相似文献   

5.
4月23日至5月6日,全世界爱好乒乓球的人都把目光投向大阪。 这是改用大球后的第一次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也是新世纪第一次世界乒坛大聚会。人们带着很多的疑问而来:大球时代,乒乓球是否变得更精彩?大球时代,中国队能否捧回在最后一次小球较量中失去的斯韦思林杯?大球时代,世界联队能否打破中国一统天下的格局? 14天紧张激烈的角逐之后,所有的悬念都得出了答案:中国运动员获得了7块金牌,4块银牌、5块铜牌,继36届、43届世乒赛之后第3次包揽了所有项目的冠军。在大阪中央体育馆里一次又一次响起的《义勇军进行曲》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乒乓球队是攻不破的钢铁长城。  相似文献   

6.
再访名古屋     
应日本爱知县乒乓球协会会长後藤淳先生的邀请,中国乒乓球协会主席徐寅生一行四人于2000年12月15日赴名古屋进行友好访问。此行的目的是参加名古屋第31届世乒赛30周年的纪念活动。缅怀後藤钾二先生 中国队由于文化大革命没有参加29、30届世乒赛,1971年第31届世乒赛在名古屋举行之前,当时任日本乒协会长的後藤钾二先生专程来华邀请中国队参赛。在这届世乒赛即将结束之际,名古屋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乒乓外交”,“小球推动大球”。所以,人们纪念第31届世乒赛和“乒乓外交”30周年,自然忘不了後藤钾二先生,爱…  相似文献   

7.
《乒乓世界》2001,(9):14-14
八大战役 第37届世乒赛男团决赛 1983年 东京 中国队5比1胜瑞典 第38届世乒赛男团决赛 1985年 哥德堡 中国队5比0胜瑞典 第39届世乒赛男团决赛 1987年 新德里 中国队5比0胜瑞典 第40届世乒赛男团决赛 1989年 多特蒙德 瑞典队5比0胜中国 第42届世乒赛男团决赛 1993年 哥德堡  相似文献   

8.
陈洁 《乒乓世界》2001,(7):29-29
在第46届世乒赛女单比赛中,奥地利选手刘佳因为淘汰中国名将杨影而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其实,我对刘佳并不陌生。去年马来西亚世乒赛团体赛上,我们曾经交谈过。国际乒联杂志也对她进行过比较详细的报道。但是她这次世乒赛中能够战胜杨影,并且闯入女单前8名,却出乎我的预料。  相似文献   

9.
43届世乒赛男团决赛中国队员技术统计与分析周桂贞,蒋立第43届世乒赛男子团体决赛在老对手中国与瑞典队之间进行,中国队以3:2获胜。这场比赛自始至终紧张激烈。中国队顽强奋战,夺回阔别六后的斯韦思林杯。决赛总得分是254比224,中国队超出瑞典队30分。...  相似文献   

10.
陈晨 《新体育》2006,(6):18-19
5月1日晚,在第48届世乒赛团体赛的男团决赛中。刘国梁带领中国队以3比0横扫老对手韩国队,夺得冠军,实现了世乒赛男团三连冠,第15次举起斯韦思林杯。  相似文献   

11.
陈洁 《乒乓世界》2000,(6):13-13
今年2月在吉隆坡举行的第45届世乒赛团体赛上,新加坡女队夺得团体第5名,这在新加坡的乒乓球史上还是第一次。当时我只知道该队的一号主力是一位不满20岁的年轻选手,她叫李佳薇。  相似文献   

12.
王冰 《乒乓世界》2008,(5):68-69
从2007年底开始.韩国乒协就麻烦事不断:“辞职门”事件;国家队新帅上任;唐娜入韩国国籍.更名为唐汭序;乒协内部派系斗争;在刚刚结束的第49届世乒赛团体赛上.韩国女队被打回“原形”,没能闯入女团8强;韩国男队阵容不整.吴尚垠因伤缺席,韩国队虽闯入决赛.但没能给老对手中国队制造足够的困难。  相似文献   

13.
大阪世乒赛落幕后,中国乒乓球代表团团长李富荣全面总结了本届世乒赛中国队的表现。 李富荣说,经过全队上下同心协力的奋斗,中国乒乓球队第三次包揽世乒赛7项冠军。因为今后世乒赛团体和单项将分开举行,再也不可能出现一个队夺得全部7座奖杯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大视野     
《乒乓世界》2000,(6):1-1
一场再现第45届世乒赛男团决赛的精彩较量将于7月1日在天津大港上演。 这场比赛的总奖金达到乒乓球历史上创纪录的18万美元,中国和瑞典将派出吉隆坡世乒赛团体决赛中的原班人马出场。虽然这次男团争霸赛无法改变45届世乒赛男团斯韦思林杯的归属,但这次比赛是乒乓球在今年10月1日“变大”之前的最后一次团体较量.中国和瑞典长达二十年的争斗将由此有一个终结。 在5月初举行的第15届亚洲锦标赛上,中国台北队第一主力蒋澎龙摘走男单桂冠,中国队只拿到7个项目中的4项冠军。带队参赛的两位教练吕林、鲁尧华回国后细说男单、…  相似文献   

15.
2000年悉尼奥运会结束后,乒乓球步入“大球时代”。之后三年里,国际乒联又相继推出“无遮挡发球”与“11分制”两项重大的规则改革。直到2003年第47届巴黎世乒赛,规则改革才告一段落,大球时代走上正轨。  相似文献   

16.
《体育与科学》2016,(4):13-22
第25届世乒赛容国团男单夺冠,第26届世乒赛中国男队团体夺冠。第一代乒乓国手攀登世界高峰的中国经验是:集中并依靠集体的智慧、力量,发扬"人生能有几次博"的英雄主义。其动力来自于对国家荣誉和利益的认同。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时代的印记。  相似文献   

17.
乒乓之惑     
李博 《新体育》2009,(6):56-57
第五十届横滨世乒赛闭幕式上,组委会特地安排了一个小环节,让本次比赛获得奖牌的运动员绕场一周接受观众的祝贺,由于韩国和中国香港队已先行离开,现场只剩下两位非中国队选手——世乒赛男双铜牌得主水谷华/岸川圣也。而中国队的奖牌得主把世乒赛闭幕式又一次变成了红色的海洋。  相似文献   

18.
《乒乓世界》2008,(3):66-66
张燮林——直板长胶削球打法的张燮林.球路刁钻.擅长滑板进攻.人送绰号“魔术师”。第27、28届世乒赛团体赛.作为主力的张燮林两次在决赛中出场.他发挥稳定,尽显大将风度,为中国队团体夺冠立下了大功。  相似文献   

19.
提到捷克队的科贝尔,很多人就会想起中国队败走麦城的1991年千叶世乒赛在男团1/4决赛中.科贝尔在第2盘单打和第3盘双打比赛中连取中国队两分。中国队被捷克队挡在四强之外.最后仅获得团体第7。  相似文献   

20.
第45届世乒赛团体赛结束后,对于中国队取得的成绩和在比赛中的表现,以及社会各界的反应。国内各媒体已作了充分报道。那么作为中国乒乓球运动领导机构的中国乒协是如何评价这次比赛的得失,他们对今后的工作又有一些什么想法呢?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乒协副主席兼秘书长杨树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