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精准教学背后蕴藏的是精准的课堂提问。精准的课堂提问应从“浅问题”到“深问题”,从“瘦问题”到“胖问题”,从“他问题”到“我问题”。还应注重问题假设,尽可能引发争议;注重问题图景,尽可能结构思考;注重问题路径,尽可能彰显智慧。  相似文献   

2.
最大与最小     
人们在生产、科学研究以及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路程最近”、“费用最省”、“损耗最小”、“用时最少”、“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等问题,这些寻求极端结果或讨论怎样实现这些极端问题情形的问题,最终都可以归结为:在一定的范围内求最大数或最小数的问题。这样的简单问题,就是简易的最大和最小问题。  相似文献   

3.
选择与创造     
丹麦王子汉姆莱特有一句深沉的独白:“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这句话的汉译为“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其实这不只是“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生活中的大部分问题都存在“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4.
数与形     
通过几个例子阐述了数与形的密切联系,“形”给出了“数”的几何直观,“数”揭示了“形”的本质特征,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去解决一些数学问题,可使问题很快得到解决,有的数学问题,只有通过形才能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5.
研究发现,(1)“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干涉保护”的母亲教养方式分别与幼儿的“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冲动多动、多动指数”,“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多动指数.”“心身障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2)“拒绝否认”、“过度保护”的父亲教养方式分别与幼儿的“品行问题9166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素质教育的内涵决定了它直接与思维方法有关。然而思维方法不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是目前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因此,素质教育呼唤着科学的思维方法。一、素质教育需要科学的思维方法在教育过程中,要认真研究解决“学什么”和“怎样学”的问题。一般说来,教学中较为重视“学什么”的问题,往往不重视或忽略“怎样学”的问题。“学什么”是关于教学内容的问题,“怎样学”是关于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的问题。研究解决好“学什么”固然重要,然而只注重“学什么”而忽略“怎样学”,后果也是不堪设想的。因此,掌握和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一、什么是民主?民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一个重要方面。民主问题首先是一个国家政治制度问题。民主这个词最早来源于希腊文,由“德莫”和“克拉托斯”两个字组成,“德莫”是“人民”和“地区”的意思,“克拉托斯”是“权力”和“统治”的意思。  相似文献   

8.
【主持人的话】 现在中小学写作课在教些什么?用一句话来概括,即是“教生活”,具体的教学形态是教学生“生活(活动)一番”。这种集体无意识选择是以下列写作观支持的:对于写作来说。关键是“写什么”,即写作的内容;而“写什么”的关键是“要有生活”。因此,解决了“生活”的问题,也就解决了“写什么”即写作内容的问题,解决了“写什么”即“写作内容”的问题,也就解决了写作的问题。这一“写作观”似是而非,里面有很多问题需要重新考虑。  相似文献   

9.
学生是学习的主角,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是为了“学”,“学”是为了不“教”。因此,教师必须把指导学法摆在先于选择教法的位置加以考虑,真正使学生从“学会”转变为“会学”。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引入,使问题体现时代要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乐学”。分步设置问题情境,分化难点让学生“易学”。开放设置问题情境,注重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让学生能够“活学”、“活用”。  相似文献   

10.
公平与效率关系问题研究述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是近年来西方经济学界和我国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西方经济学界关于公平与效率关系问题的观点可分为“重效率论”、“重公平论”和“公平与效率并重论”三类,我国学术界关于该问题的观点可分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效率与公平的辩证统一”、“公平与效率并重”和“优化公平与效率组合”四种观点。  相似文献   

11.
陶行知的“小先生”产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它解决了穷国办教育下师资严重匮乏的大问题。文章介绍“小先生”的由来,“小先生”的内涵,论述的“小先生”形成的理论基础和历史基础,以及“小先生”对当今新课改师资建设的启示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改革在推进过程中存在“加速度”、“大一统”和“边缘化”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实施区域推进策略。具体来说,就是要实现三个“突破”:东部应整体推进,实现“面”的突破;中部应积极跟进,实现“片”的突破;西部应扬长避短,实现“点”的突破。  相似文献   

13.
“问题学生”在我国的中小学普遍存在,要成功实现其转化是一个难题。笔者曾耳闻目睹一些班主任过度追求技巧智慧,将他们看成对手,寻找克敌制胜的方法,每天上演“警察抓小偷”“猫捉老鼠”式的“暗战游戏”,以打败“问题学生”为目的。这些并不能实现对“问题学生”的成功转化。以下是笔者成功转化“问题学生”张三(化名)的实践与思考。  相似文献   

14.
当代哲学的对象是“存在的意义” ,其性质是对存在对于人的意义的形上觉解。联系全球和我国当下的“大存在” ,“实践人本主义”关注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生态环境问题、“和平”问题、“发展”问题、“信息”存在的“意义”、“文明”和“宗教”问题等  相似文献   

15.
“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是一线老师们十分关注并争论最多的问题之一。既然“以学生为主体”。语文课堂教学就必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断“生成”的过程。既如此,如何应对“生成”,教学是否还需要“预设”.如何“预设”,怎样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才可使课堂教学最有效.就是我们必须重视和解决的问题。本期的两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研讨,希望引起大家更多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程琳 《教育探索》2006,(6):103-105
我国目前已迈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社会的各个层面必然会对此问题有不同的看法。对高校教师和高中教师这两个群体进行问卷调查,主要从扩招后“数量”与“质量”之间的矛盾和“独木桥”等问题展开进行分析, 寻求解决“数量”与“质量”之间矛盾的方法,探讨“独木桥”问题与“择业难”问题之间矛盾存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中国“三农”问题的历史由来和现状分析,罗列了一系列由于政府在公共政策方面选择的失误,导致了中国今天“三农”问题趋于严重的事态,是公共政策制定功能的“紊乱”、法律意识淡薄的体现,也是个人意志或集团意志的体现。这可以说已经动摇着我们的执政“根基”①。针对问题的“症结”笔者提出了公共政策选择与“三农”问题的出路。  相似文献   

18.
怎样看待“人性”和“人性论”,是一个长期有争论的重要理论问题。“四人帮”曾经把“人性论”作为一根大棒,动辄打人判罪,摧残文化,为祸甚烈。本文作者结合批判“四人帮”,对有关创作与人性的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发表出来,希望能有助于对有关问题的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9.
野yǎ与衰cuī     
课本编者给“笼盖四野”的“野”注了音:野,念yǎ。给“鬓毛衰”的“衰”注了音:cuī。有些从事中学语文教学的朋友问,“野”为什么要念yǎ?“衰”为什么要读cuī?这个问题不仅仅是“野”和“衰”两个字的注音问题,它牵涉到如何朗诵古诗词的问题,有必要进行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20.
调查分析了我国与河北省“三农”问题的现状,以及城市化发展、“三农”问题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状况,深入揭示了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做了初步的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