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按 :与前相比 ,替换了八篇文章)第一册阅读第一单元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恩格斯)拿来主义(鲁迅)世间最美的坟墓(茨威格)黄鹂(孙犁)第二单元记念刘和珍君(鲁迅)包身工(夏衍)过万重山漫想(刘征)简笔与繁笔(周先慎)第三单元内蒙访古(翦伯赞)琐忆(唐)《〈世界散文精华〉序》(季羡林)外国散文两篇[黄莺(西班牙)冬天之美(乔治·桑)]第四单元烛之武退秦师(《左传》)勾践灭吴(《国语》)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战国策》)第五单元季氏将伐颛臾(《论语》)寡人之于国也(《孟子》)劝学(…  相似文献   

2.
阅读第一单元记念刘和珍君(鲁迅)包身工(夏衍)*过万重山漫想(刘征)*简笔与繁笔(周先慎)第二单元内蒙访古(翦伯赞)琐忆(唐徑)*《世界散文精华》序(季羡林)*外国散文两篇———尼亚加拉大瀑布(狄更斯)、冬天之美(乔治·桑)第三单元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恩格斯)拿来主义(鲁迅)*怎样学习语言(老舍)*汨罗行(戈宝权)第四单元烛之武退秦师(《左传》)*召公谏厉王弭谤(《国语》)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战国策》)第五单元季氏将伐颛臾(《论语》)寡人之于国也(《孟子》)*劝学(《荀…  相似文献   

3.
阅 读  第一单元 :荷塘月色 (朱自清 ) /拿来主义 (鲁迅 )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恩格斯 ) /杜鹃枝上杜鹃啼 (周瘦鹃 )第二单元 :记念刘和珍君 (鲁迅 ) /包身工 (夏衍 ) /过万重山漫想 (刘征 ) /简笔与繁笔 (周先慎 )第三单元 :内蒙访古 (翦伯赞 ) /琐忆 (唐 ) /悠然把酒对西山———颐和园 (陈崇周 ) /外国散文两篇———世间最美的坟墓 (茨威格 )冬天之美 (乔治·桑 )第四单元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勾践灭吴 (《国语》)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触龙说赵太后 (《战国策》)第五单元 :季氏将伐颛臾 (《论语》) /寡人之于…  相似文献   

4.
《中学语文教学》2000,(4):23-23
今年秋季将在全国开始使用的人教版新编高中《语文》(试验修订本 ) ,根据教育部新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的精神 ,较原试验本1 -6册篇目 (详见本刊今年第1、2期连载 )又有所调整。修订后的第一册新目录如下 :阅读第一单元荷塘月色 (朱自清 )拿来主义 (鲁迅 )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恩格斯 ) *杜鹃枝上杜鹃啼 (周瘦鹃 )第二单元记念刘和珍君 (鲁迅 )包身工 (夏衍 ) *过万重山漫想 (刘征 ) *简笔与繁笔 (周先慎 )第三单元内蒙访古 (翦伯赞 )琐忆 (唐 ) *悠然把酒对西山 (陈从周 ) *外国散文两篇 :世间…  相似文献   

5.
魏玮 《甘肃教育》2007,(12X):24-25
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有两篇文章《烛之武退秦师》与《触龙说赵太后》(以下简称《烛》与《触》),前者出自《左传》,后者选自《战国策》。虽然这两篇文章出处不同,相隔三百多年,但有一个共同点,即文章主人公都凭借绝妙的口才,最终赢得了胜利。《烛》重在写烛之武如何说退秦师,《触》主要写触龙怎样说服太后,两篇文章可谓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相似文献   

6.
《中学语文教学》2001,(12):20-20
阅读第一单元1.苏州园林(叶圣陶)2.中国石拱桥(茅以升)3.*日本平家蟹(卡尔·萨根)4.*万紫千红的花(仇春霖)5.*蜘蛛(周建人)第二单元6.向沙漠进军(竺可桢)7.看云识天气8.*死海不死9.*大自然的文字(伊林)10.*秃鹰之死(郭治)第三单元11.食物从何处来(朱相远)12.时间的脚印(陶世龙)13.气候的威力(位梦华)14.*漫话小行星(卞德培)15.*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有被压扁的沙子第四单元16.鲁迅自传(鲁迅)17.哥白尼(竺可桢)18.*徐霞客和《徐霞客游记》(…  相似文献   

7.
第二册阅读第一单元改造我们的学习(毛泽东)《物种起源》导言(达尔文)把握未来科技发展趋势(朱丽兰)短论两篇(爱因斯坦):悼念玛丽·居里,在哥白尼逝世41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第二单元风景谈(茅盾)漫谈说理文(朱光潜)黄鹂(孙犁)《宽容》序言(房龙)第三单元为了忘却的记念(鲁迅)读《伊索寓言》(钱钟书)敬业与乐业(梁启超)松堂游记(朱自清)第四单元师说(韩愈)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与元微之书(白居易)阿房宫赋(杜牧)怎样学习文言虚词第五单元六国论(苏洵)游褒禅山记(王安石)伶官传序(欧阳修)石钟山记(…  相似文献   

8.
新课标人教版教材第十一册第五组课文是“初识鲁迅”的单元,第一篇是鲁迅的作品《少年闰土》,后三篇是他人写鲁迅的文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有的人》。编者的意图在单元导读中有充分的体现:为孩子自主走进鲁迅世界打开一扇窗——“让我们随着本组课文的学习去认识、了解鲁迅吧”……  相似文献   

9.
现行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语文课本中,鲁迅的作品被选编九篇,分别是:七年级上册的第21课《风筝》(第五单元),七年级下册的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一单元)与第16课《社戏》(第四单元),八年级上册的第6课《阿长与〈山海经〉》(第二单元),八年级下册的第1课《藤野先生》(第一单元)和第6课《雪》(第二单元),  相似文献   

10.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183;语文》(2003版)第一册第四单元选有鲁迅的《〈呐喊〉自序》一文,课后给出了鲁迅的《自嘲》诗。而随课本配发的《语文读本》第四课也编选了此诗。我在向学生讲解“俯首甘为孺子牛”一句时,多年前的一个疑问又跳了出束。《语文读本》对“孺子牛”一词的解释是:”据《左传》记载,齐景公经常自己装做牛,”口里古着绳子,让儿子骑着玩。孩子跌倒,扯掉了他的牙齿。孺子原指孩子。  相似文献   

11.
《儒林外史》被鲁迅称为我国古代小说中第一部“讽刺之作”,“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感而能谐,婉而多讽”(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人教版第五册((范进中举》节选了其中一个精彩章节中的一部分。对于“士林”中的代表人物范进,各类辅导资料给他贴上“伪”“丑”的标签  相似文献   

12.
高一语文新教材第四单元的文言文《烛之武退秦师》(《左传》)、《勾践灭吴》(《国语》)、《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战国策》),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情况,给后人了解当时社会现实提供了真实、详尽的材料。值得称道的是,四篇文章里都塑造了一位能言善辩、忠君爱国的说客形象。  相似文献   

13.
《荆轲刺秦王》(《战国策》)作为先秦的经典的史传作品,被选入华师版高中三年级第一学期《语文(阅读部分)》(以下简称教科书)第五单元,这篇课文人物形象刻画非常成功。司马迁撰写《史记.刺客列传》时,几乎照录全文。这样的课文对于高  相似文献   

14.
《中学语文教学》2001,(12):20-20
阅读第一单元1.祝福(鲁迅)2.装在套子里的人(契诃夫)3.*荷花淀(孙犁)4.*边城(节选,沈从文)现当代小说鉴赏第二单元5.药(鲁迅)6.项链(莫泊桑)7.*陈奂生上城(高晓声)8.*守财奴(巴尔扎克)第三单元9.林黛玉进贾府(曹雪芹)10.智取生辰纲(施耐庵)11.*失街亭(罗贯中)12.*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冯梦龙)古代小说鉴赏第四单元13.雷雨(曹禺)14.茶馆(老舍)15.*罗密欧与朱丽叶(莎士比亚)16.*三块钱国币(丁西林)现当代戏剧鉴赏第五单元17.窦娥冤(关汉卿)18.*长亭送…  相似文献   

15.
2003年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高中《语文》第一册先秦散文单元,编选了《战国策·赵策》中的《触龙说赵太后》一文。这是中学语文教材中一篇比较传统的课文。  相似文献   

16.
《故乡》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四年制初中第四册《语文》教科书第一单元第一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我国著名的文学大师鲁迅先生在《故乡》一文中,塑造了一个个鲜明生动的人物:尖酸刻薄的杨二嫂,憨厚质朴的闰土,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20年代农村劳动人民的影子,看到了封建社会压迫人、剥削人的社会本质。学好本课对了解鲁迅对祖国和人民的那种赤诚之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讨论了《战国策》前、后“之”用法的演化,《战国策》前,“之”不仅出现的频率高,而且意义相当纷繁。《战国策)后,“之”字虽然使用频率高,但其功能、意义有了显著收缩,从而显示出书面语强大的规范功能。  相似文献   

18.
初二册第二单元:记叙文单元课文]《一面》《一件珍贵的衬衫》《同志的信任》《挖荠菜》。(下面比较时均以课题末字代之)[知识点比较]1.课题类型比较。《面》《菜》以事件为题,前者事件完整,即作者与鲁迅在书店的一次偶然见面的前后经过,浓缩成题就是“一面”,...  相似文献   

19.
《阿长与〈山海经〉》(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第三册第一单元)是选自鲁迅回忆性散文《朝花夕拾》中的一篇文章,鲁迅以饱含深情的笔墨记叙了长妈妈给自己留下的深刻印象:卑微的地位、一些不好的习惯、外形特征、背地里说人长短、懂得许多烦琐的礼节等令鲁迅厌烦的事情。这些事情的叙说无疑是为“阿长给我买《山海经》一事”作铺挚、做衬托,以写出阿长的善良和对我的关爱,表达了我由憎恶、讨厌到最后极为感激的情怀,写出了我对阿长的怀念之情。但在这里我们不能不提到的一点是——文中三次出现的关于《山海经》内容的描述。  相似文献   

20.
人教版高语第四册的第一单元,收入了鲁迅先生的《药》、莫泊桑的《项链》和巴尔扎克的《守财奴》这三篇经典的小说,而且将本单元学习小说的重点定为小说的主题和结构,用意是明显的,设计是巧妙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