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作者认为,对民间法特征及民间法基本概念进行分析是探讨民间法其他问题的前提。从外在特征看,民间法普遍存在;从历史维度看,民间法是客观的。同时由于民间法主体存在差异,民间法又是独特的和自足的。民间法和习惯法不同,但是民间法有习惯性;民间法与国家法不同,但是也具有国家法某些特征。民间法是独立于国家法和习惯法之外,自发形成的并有社会权威管理和约束的,总结某些习惯性规范并内涵有统一权利义务观念的行为规范。民间法是介于国家法和习惯法之间的一种类法律规范。  相似文献   

2.
在法社会学领域,民间法是相对于国家法而言的一种法律形态。民间法作为法律现象在中国早已有之,但作为一个独特的法律概念是西方法社会学理论中国化的产物,而作为法学研究的专门对象则是西方法学发展到一定阶段,即法社会学形成之后的事。不论从民间法理论在西方衍生、成长的历史分析,还是从其中国化的社会背景看,民间法的存在自有其法理依据、历史条件和现实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3.
中国封建社会的法律是家法与国法并存的“二元法律结构”。面对这种二元并存和对恃的状况,若以宗族关系作为讨论的对象,并从宗族法的角度上讨论国家法和民间法的作为与不作为、分析国家法与民间法之间的互动关系,能使我们对法律现代化的方向有更加明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在历史上,民间法一直发挥着积极作用。但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推进,民间法受到多种元素的冲击与改造,因而理性看待民间法的存在现状以及与国家法的互动,才能顺应社会变迁的需要,重塑法治背景下民间法的未来。  相似文献   

5.
在历史上,民间法一直发挥着积极作用。但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推进,民间法受到多种元素的冲击与改造,因而理性看待民间法的存在现状以及与国家法的互动,才能顺应社会变迁的需要,重塑法治背景下民间法的未来。  相似文献   

6.
对于民间法的探讨与争论始终没有停止过,这也反映出它确实有可取的一面。通过厘清民间法的特性,一方面可以彰显民间法的特点,另一方面也可以明了民间法千百年来得以延续的原因。在当今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民间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民间法之于当下的和谐社会创建意义至少有三:从社会治理理念来看,民间法突出德治的作用,注重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从社会治理的合理性来看,民间法节约国家司法资源,成就多元纠纷解决机制;从社会治理的合法性来看,民间法弥补国家法不足,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7.
民间法由公民长期生活、劳作、交往和利益冲突中逐渐显现,因而具有自发性和浓厚的地方色彩。南街村社区内民间法与国家法的互动、博弈,总结出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源在于计划经济体制下,所有制方面追求公权高于私权,在国家法律和政策方面,国家法把农民的生产和生活都纳入其控制之下,导致民间法无由生产,甚至萎缩消失。  相似文献   

8.
民间法是熟人社会中通过长期共同生活确定下来并且不断发展的行为规则。由于民间法与民事调解有共同的生存背景和价值取向,民间法凭借自身的优势可以发挥衡平作用,促进民事调解案件实现真正的公正。  相似文献   

9.
凝聚着人们的心智与情感并具有高度认同感的民间法,弥补着国家法留下的“真空”,充实了社会控制体系.使纠纷解决变得便利和经济,经过国家立法机关的认可、吸收,民间法还能转换为国家法,从而对法治社会的建设和我国人民法律信仰的形成起巨大的推动作用。民间契约是民间法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属于一种“普遍性判断标准”或广义上的“法律渊源”。盐业合伙契约作为我国近现代一种独具民族传统特色的民间契约形式,无疑属于民间法的范畴,通过对其具体内容、历史作用以及民间性特点的分析,有利于人们认识在国家法占主导地位的今天如何为民间性规范留下适当的生存空间,从而为中国法治理论研究提供有益的制度性资源。  相似文献   

10.
民间契约是民间法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属于一种"普遍性判断标准"或广义上的"法律渊源"。盐业合伙契约作为我国近现代一种独具民族传统特色的民间契约形式,无疑属于民间性规范的范畴。通过对其具体内容以及民间性特点的分析,有利于人们认识在国家法占主导地位的今天如何为民间法留下适当的生存空间,从而为中国法治理论研究提供有益的制度性资源。  相似文献   

11.
苗医药是中国民族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苗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笔者通过黔东北苗医药现状的分析,探讨了苗医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的必要性和措施,为弘扬、保护和开发该地区的苗族医药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苗族传统医药技术是苗族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民间优秀文化。职业教育中的职业技能大赛对于民族传统医药技术来说,是可以复制、传承与比较相结合的重要形式。为了将苗族民间传统医药技术进行传承,在药学专业的建设中,设计了苗族天然药采集与解说、苗族民间医药传统治疗技术操作、苗药煎煮操作等内容,并将这些内容融入职业技能大赛的路径作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3.
综合苗语黔东北次方言语汇、古代文献及考古材料,发现三苗诸部族的名称大多与动物图腾尤其是人类驯化的动物有关,这是三苗部族联盟以畜牧养殖业为主要生产方式的远古农业文明发展达到较高水平的标志。这种在部落联盟内群体性以动物名称命名各部族的现象,是远古时代部族及部族联盟产生发展的一个重要现象,也是特殊现象。  相似文献   

14.
晚清民国以来桂东北地区打油茶习俗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茶是将茶叶、生姜、猪脂等捣烂再加盐和水煮沸之后茶汤的称谓,是生活在广西桂东北地区侗、瑶、苗、壮等民族群众喜爱的日常饮食.打油茶是桂东北地区各族民众日常交往和待客的主要方式.打油茶及油茶礼仪反映了中华传统茶文化在民族地区的独特传承和演变情况,构成桂东北地区油茶文化的主要内涵.  相似文献   

15.
苗族芦笙舞“滚山珠”,产生于苗族历史上的迁徙过程中,活跃在黔西北地区小花苗社会里,国家文化部称之为“贵州高原的明珠”,2006年被列为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文章在田野调查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滚山珠”的历史脉络进行了梳理,对其功能进行了分析,对其特征进行了概括,较为清晰、全面地呈现了这一特殊文化事象的全貌。  相似文献   

16.
流传于施秉地区的苗族“刻道”,汉语译为“苗族开亲歌”,也被称为“歌棒”,是居住在中国境内的苗族群体中,至今唯一保留下来的一种古老的刻木记事方式,是苗家人世代相传的独特的民间音乐文化,也是我国宝贵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要保护和研究好这一“歌棒”.  相似文献   

17.
在苗族学者龙绍讷主持编纂之黔东南苗族土司族谱《龙氏迪光录》中,有遗文一卷,其中有竹枝辞11首,表现内容大致可分为三类:一为反映风土民俗;一为揭露官场腐败之现实;一为反映人民疾苦之状况。通过这11首竹枝辞,我们可以大致了解清代苗侗社会之一斑。  相似文献   

18.
针对西部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特点,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价值评价的原则入手,根据民俗学、经济学、旅游学等有关理论构建评价模型,并且结合西部地区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广西苗族系列坡会群、壮族蚂蜴(虫字旁加另)节,云南傣族泼水节、白族三月街,贵州水族端节、苗族姊妹节进行了实证研究.以期为西部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提供若干理论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9.
王仕佐 《教育文化论坛》2010,2(3):101-107,128
贵州是中国傩文化之乡,尤是傩戏品种较齐全的省份。贵州土家、壮、侗、仡佬、苗等民族的傩戏,琳琅满目,种类繁多,各有特点,早己引起国内外学者及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与兴趣。文化是人类适应生存环境的社会成果,内涵丰厚的贵州傩文化展示的是贵州土地的神奇、人民的智慧及文化的多彩,在21世纪文化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强化发掘、保护及传承这一宝贵文化遗产的意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建立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和平、幸福、公正、公平、充满活力的未来社会的重要标志,不仅政府及相关部门要从决策上高度重视,地方高校更应充分利用其特有的学术优势和教育平台,在内涵挖掘、人才培训、对外交流、功能展示及传播途径等方面对贵州傩文化的发掘、保护及传承发挥它应有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以凤凰山江苗族家庭博物馆为例,从认同的角度来探讨文化遗产与博物馆关系问题。苗族博物馆作为收藏、研究、展示和传播苗族文化遗产的一种重要形式,显现出苗族自身、苗族族群、国家权力和世界对苗族文化认同的多重认同形态。为当今全球化语境下保护文化遗产、保护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人类社会和谐发展,提供了新的视野和可供参考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