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7 毫秒
1.
《集宁师专学报》2019,(1):18-22
元明时期产生了大量的通俗文学,抢婚故事在这些通俗文学作品中频繁出现,在狂欢诗学的视野下,可以看到元明时期的抢婚故事具有鲜明的狂欢性,双重性的故事人物、独特的狂欢时空及狂欢体裁在元明时期的拓展都显现出这一时期抢婚故事的狂欢性。  相似文献   

2.
一、通俗文学的大敌是庸俗化近年来,我国文坛上出现了“通俗文学热”.通俗文学作品大量涌现,通俗文学书刊数量激增,其发行量之大为前所未有.一些“纯文学”的知名作家也开始从事通俗文学创作,一些大报刊也采取了增小报、出小刊的办法,企图“以小养大”,以俗(文学)  相似文献   

3.
通俗文学与民间文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通俗文学的创作一方面来讲可能是源于民间的一些习俗、传说;从另一方面来讲,通俗文学又往往为民间文学的传播提供一个源头。八仙传说是一种流传甚为广泛的传说,它的产生来源于作家对文人奇闻轶事的夸张性记载,它的不断丰富则是民间与后代作家的合力。后代作家在参阅前人文献的同时,也在民间吸取了大量的传说等作为创作新的通俗文学的养料。而这种新的通俗文学的产生,又为民间传说的再次形成提供了底本。  相似文献   

4.
提高通俗文学水准有两条通途 ,一是提高文学品位 ,一是提高文化价值。通俗文学属于简单文化和俗文化。具体表现在它的来源和产生、文化诸要素构成、所担负的功能、所运用的技巧、所表现的行为规范和价值准则等方面。将通俗文学划为简单文化和俗文化是指通俗文学审美形态的初级性、基本性、普遍性 ,优秀的通俗文学同样包含着人们所需要的文化价值。给予通俗文学以恰当的文化定位 ,是关系到正确地发挥通俗文学文化价值的重要所在 ,是正确对待通俗文学的一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5.
通俗文学的文化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通俗文学水准有两条通途,一是提高文学品位,一是提高文化价值。通俗文学属于简单文化和俗文化。具体表现在它的来源和产生、文化诸要素构成、所提负的功能、所运用的技巧、所表现的行为规范和价值准则等方面。将通俗文学划为简单文化和俗文化是指通俗文学审美开矿的初级性、基本性、普遍性,优秀的通俗文学同样包含着们们所需要的文化价值。给予通俗文学以恰当的文化定位,是关系到正确地发挥通俗文学文化价值的重要所在,是正  相似文献   

6.
明代中叶,泰州学派兴起并在中国哲学、思想和文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泰州学派的兴起对中国儒家“道统”思想是一次强有力冲击,对中国通俗文学的发展却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它支持和促进了中国通俗文学的发展。至此,历来作为主流的抒情文学开始衰退,被文人士大夫备受冷落的通俗文学则成了明代文学的主流。本文通过对泰州学派哲学思想的分析,指出泰州学派的哲学思想是通俗文学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随着通俗文学创作的急骤发展,对于这一文学形态、文学思潮及其创作现状作理论探讨和研究的任务十分现实地摆到了每个理论工作者的面前。这些年,总起来说,通俗文学理论工作滞后的现象是十分突出的,正如有人概括的:“通俗文学一条脚长(创作),一条脚短(理论)。”这一状况亟待改变。但另一方面,近年确也出现了一些不乏见地和深度的探讨、研究文章(有的系著作的章节),它们广泛触及了通俗文学领域  相似文献   

8.
正在中国通俗文学研究中,海外从来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板块,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海外是中国通俗文学文献的重要收藏地,特别是日本、韩国及欧美一些国家,不少重要文献在这里发现。其次,海外是中国通俗文学的重要传播地,不少作品被翻译和改编,对当地文学及文化产生了较大影响。再次,海外有一支精干的研究队伍,在中国通俗文学领域取得了不少引人注目的研究成果。以二战为界,海外中国通俗文学的研究经历了两个不同的阶段。二战之前,基本上是一种零星分散  相似文献   

9.
<正> 这些年最时髦的人物是那些身高体壮、西装革履,囊资丰厚,常常出没于舞厅饭馆的“倒爷”;这些年最畅销的图书是那些言情武打、侦被公安、印制粗糙,常常出现于个体书摊的“通俗文学”。正如“倒爷”们的文化水平、举止风度可以用“低俗”来概括一样,通俗文学的名目的本身就标明了它的特征。可以说,“倒爷”与“通俗文学”的“俗”,正是一种代表着俗文化观念的两种不同表现形态,当“倒爷”伴随着商品经济“放活”而出现时,通俗文学也已经作为商品经济时代的一种商品形式出现了。正是这样,我认为,商埠意识与通俗文学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通俗文学是商埠文化意识在文学领域的特殊表现,是商埠文化的应运产物。  相似文献   

10.
文学史重新书写了张爱玲,却未全面认识她。张氏小说虽不能简单归于通俗文学之列,但其通俗品格在通俗文学思潮中必然引起广泛兴趣。张爱玲和她的作品也染上了商业气息,商业运作为张爱玲热推波助澜,也产生了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上海曾是中国通俗文学的大本营,都市的繁华、市民的激增、报章的兴办、文人的加盟等,使通俗文学在上海不断得到繁盛与发展。鸳鸯蝴蝶派成为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的滥觞。新中国建立后通俗文学创作一蹶不振,中国的通俗文学让港台作家占据了大半江山。必须打破长期以来通俗文学卑下的观念,继承中外通俗文学创作的优秀传统,注重通俗文学寓教于乐的艺术品位,加强通俗文学创作的批评与研究,开拓通俗文学创作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通俗文学自1978年开始发展,至今已呈现出日益纷繁的格局,同时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化形态也为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和接受。日前大陆的通俗文学还处在一个初级发展阶段。因而也诱发出一些问题:通俗文学对严肃文学构成了冲击;通俗文学本身曾出现了两极化(性、暴力)倾向;一些青少年从通俗读物中接受了不良的思想等等。显然其中许多问题都直接或间接地与大众对作品的潜在需要有关,也就是本文所要谈的“接受趣。”  相似文献   

13.
通俗文学以其独特的品质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无庸置疑的地位。近几年来,文学界围绕通俗文学所进行的论争,使不少人对原本熟悉的这一文学类属产生了某种迷惘与困惑。街头地摊上曾一度泛滥过的俗得令人生厌的所谓“文学”,使通俗文学身价倍跌,也因此而遭到普遍的针砭与指责,处于四面楚歌的境地,而许多流行的为人们所推崇的通俗文学作品及文学史上熠熠生辉的古典名著如《三国》、《水浒》、《西游记》乃至《红楼梦》,谁又不能将它们排斥于通俗文学的范围之外。于是,有人提出:通俗文学本身就是一个难以确定、随意性很强的文学概念,对它的理解容易造成概念确认上的错位,以致造成通俗文学研究上歧说纷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通俗文学一直被放逐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版图之外。进入新时期后,随着社会思潮的开放.通俗文学逐渐被一些有识之士所关注和研究,中国现代通俗文学在研究界日渐成为一门“显学”。不仅有专业的断代通俗文学史出现.在报纸杂志上也有大量研究通俗文化的文章发表。这些著作和研究文章多致力于通俗文学的古今转型.以及各个历史阶段优秀作家作品和相关文学现象的评论,  相似文献   

15.
通俗文学的研究率不由径,可以多角度多层次地展开。论文从冯保善《文化视阈中的近古文学研究》一书说起,评述了其研究通俗文学的两个特点,即深厚的文献功底和睿智的学者眼光。同时,论文还指出,研究通俗文学,既要主张对传统文化的熟稔,也应怀抱对现代生活的情趣,惟其如此,研究才能产生心灵的呼应,并发掘人生真正的乐趣。  相似文献   

16.
在物欲飞扬的现代社会,通俗文学正不断的发展壮大,显示他特有的魅力.但在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值得人们思考.本文选取通俗文学“消费”这一中心环节,从而对其批评、创作进行分析、透视.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江南城镇通俗文学阅读情况的抽样调查为依据 ,运用现代心理学关于人的基本需求的理论 ,论述了通俗文学的消费性特征与通俗文学消费的价值认同基础 ,剖析了通俗文学消费与艺术价值观的背离现象 ,说明了确立正确的通俗文学价值观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相似文献   

18.
陈蝶衣将《万象》与“鸳鸯蝴蝶派”做区分是通俗文学合法性寻求的必然举措。“通俗文学运动”在通俗文学的定义、内容、形式、功能与意义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讨,建立了通俗文学的理论基础。长篇通俗小说、历史题材短篇小说以及女性作者的新文艺小说是《万象》“通俗文学运动”的重要收获。《万象》对通俗文学“合法性”的寻求反映了沦陷时期通俗文人的文学想象。经由此举,通俗文学存在的“合法性”得到了一定认同。  相似文献   

19.
考察明代商品经济下的通俗文学批评,有助于观照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通俗文学研究.首先简述明代通俗文学批评的批评主体和批评方式,接着阐释明代通俗文学批评的审美趣味,最后分析了明代通俗文学批评繁盛的因为.  相似文献   

20.
苏曼殊对我国文学事业,尤其是通俗文学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中国古代小说向近代小说的过渡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