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休闲体育:创造人类高质量生活的休闲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休闲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是生活质量的提高与人全面自由地发展。休闲体育作为休闲的一个重要内容和方式,对人类自身的发展与生命品质的提高有着独特的人文关怀属性,休闲体育是现代人值得崇尚的休闲方式,是人们获得高质量生活的重要元素。  相似文献   

2.
休闲体育的演进、价值及其未来发展取向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文献资料和理论分析等方法,对休闲体育的演进、分类、特征和价值等进行研究.认为:古代原始社会和农业社会,生产资料逐渐丰富,催生了休闲体育的萌芽;近代工业革命生产方式的改变,休闲体育得以兴起;现代信息社会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休闲体育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在对休闲体育进行分类的基础上,揭示休闲体育时间支配的自由性与活动参与的自主性、兴趣性和身心娱乐性等基本特征.休闲体育的发展对于人的自我实现、生活方式的建立、生命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价值,进而提出休闲体育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1 休闲生活方式是人们余暇生活的发展趋势闲适是现代人的一种基本心理需求 ,城市社区体育是高度紧张生活的避风港 ,是人们实现闲适生活状态的一片净土。休闲生活方式是一种高度自我的、强调个人心理满足的、重视兴趣爱好的、非功利的、以人为目的的生活方式。随着余暇时间的延长和相对集中 ,人们在休闲生活方式上正在出现几个重要的倾向性的变化。2 当前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的制约因素(1 )缺乏对社区体育的认识社区体育是与其它体育群域不同的体育 ,它以社区为依托 ,决定其发展不可能凌驾于社区发展之上 ,完善的社区体育的发展 ,离不开发…  相似文献   

4.
试论休闲体育发展的内在动力因素——趣与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进入21世纪,休闲体育越来越被人们推崇为一种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休闲体育具有趣味满足的价值取向和多层次的审美特征,这是休闲体育的重要魅力之所在,也是推动休闲体育发展的内在动力。本文试图从哲学和美学的角度探询休闲体育的特征,为人们参与休闲体育,丰富现代生活方式提供理论上的帮助及实践上的指导。  相似文献   

5.
休闲体育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休闲体育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从文化哲学视角看休闲体育,它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选择,是现代社会人们对文化生活的创新与整合的产物,它倡导走进自然,"天人合一",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体现了体育的休闲娱乐本质属性及人们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人们可以通过休闲体育这一文化载体的交流.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6.
休闲体育作为休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丰厚的内涵,为现代人的精神追求提供了领域和手段,它以人的本质的力量和社会的活动来肯定人、赞扬人、陶冶人、美育人,化解现代生活对人们精神的种种束缚。体育以其特有的功能在满足现代人的精神追求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文明进程的加快,人们的生活方式逐渐由温饱型向质量型转变,对休闲体育在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认识逐步加深。以文化价值的视角去解读现代休闲体育,为多维度、全方位的认识休闲体育提供了途径,对促进休闲体育健康发展有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利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推理法等对福建台商生活环境进行深入了解分析,旨在进一步培育和改善投资软环境,结果表明:体育活动是台商休闲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改进并创新台商投资软环境,建设和发展与台商体育休闲生活习惯相匹配体育氛围、体育环境设施建设已成为必要。应彰显体育的功能、地位和作用,为台商建设海西营造更加和谐、充满生机的投资软环境。  相似文献   

9.
休闲体育及社会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闲暇的增多,引发人们对休闲的追求。休闲,几乎成了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休闲体育是休闲的重要内容,许多学者开始对休闲和休闲体育进行研究。休闲体育作为休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它的价值功能主要体现在对个人和社会的作用上它能促进人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促进社会适应良好,促进社会文化发展、经济发展和政治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我国休闲体育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我国经济各方面的迅速发展及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我国的休闲体育得到了较快发展。休闲体育已日益成为人们一种文明、科学、健康的现代生活方式。本文通过文献研究、调查,结合实际从休闲体育概念界定出发,分析了我国休闲体育的发展现状,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相关的发展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1.
建设海西重大战略决策的提出,为海西的稳定与繁荣提供了政策保障与发展动力。体育旅游,作为后现代社会一种时尚的社会文化现象,满足了人们健身娱乐、增进友谊的心理需求,对社会和谐发展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为此,在分析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体育旅游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海西体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实现海峡西岸经济区体育事业的全方位繁荣与社会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归纳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分别对海峡两岸公开水域游泳项目开展的现状进行归纳梳理,对海峡两岸公开水域游泳项目的交流合作形式和内容进行整理,研究总结两岸公开水域得以快速交流的动力支撑条件,并指出海峡两岸公开水域交流合作的发展前景:持续发挥厦金区位优势,提升两地在全球的位置;以厦金横渡为平台,打造集两岸运动、休闲、旅游为一体的体育产业链;建立稳定快捷的互通渠道,促进两岸公开水域项目的深度交流;以泳会友,增进两岸同胞的情感交流,增进民族认同感。  相似文献   

13.
大陆地区和台湾地区分属于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其体育政策的发展都有特定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文献,实地考察台湾体育政策现状,对海峡两岸竞技体育、学校体育和群众体育的政策走向、优势劣势和异同点进行比较与分析,找出两岸体育政策中可以借鉴和吸取的经验,为以后两岸体育更好的融合打下基础。发现两岸体育政策都是以学校体育为基础,竞技体育为主导,群众体育为辅,且都富有政治色彩,都取得了很大成就,有各自的优缺点,大陆地区需完善体育行政运行机制,推动适应性体育发展,重视体育教学,加大对群众体育的政策支持,发展体育人口,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淡化政治色彩,互补共进,促进两岸体育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为把握海峡西岸民营企业体育文化建设发展方向,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特尔斐法等方法,从民营企业体育物质、民营企业体育行为、民营企业体育管理、民营企业体育精神4个层面构建民营企业体育文化评价体系,并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得出各指标权重与综合评判系数,建立综合模糊评价模型,以此对民营企业体育文化建设的现实状态进行测量与评估,为加强与改善民营企业体育文化建设提供操作依据。  相似文献   

15.
台湾现代体育的发展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萍  关文明 《体育学刊》2002,9(5):136-138
通过对台湾现代体育发展状况及其特点的分析,探讨台湾体育今后的发展趋势,促进两岸体育的了解和交流。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法、田野考察法、访谈法等,并利用历史学、政治学的相关理论,对中华体育文化在近、现代台湾传承进行研究。结果认为:中华体育文化在台湾近、现代历经日据时期、台湾光复时期、国民党早期执政期、民进党执政期和国民党重新执政期。社会的后续发展等方面不甚相同,呈现出相异的特殊意识形态。这些差异的存在,并不能改变中华体育文化与台湾民俗体育是一体和多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为了使体育旅游成为福建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方法,对海西建设背景下福建省开展体育旅游的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体育旅游项目结构单一,开发的广度和深度不够;体育旅游品牌少,影响力弱;经济发展水平偏低,体育旅游竞争激烈。建议积极引进人才、资金和管理;推动体育旅游人才的培养;打造滨海体育旅游和生态体育旅游的特色品牌;发展赛事体育旅游;做好宣传营销工作。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促进海峡两岸体育的交流与合作,采用调查分析、文献资料等方法,从人文、技术条件探讨了横渡厦门-金门海域的可能性,并对横渡的时间、方式、入水起点及终点、人员选拔、宣传计划、组织机构设置及活动计划提出了建议。其目的在于促进闽台体育文化交流,为两岸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搭建水域休闲平台,为厦门、金门两地创造旅游观光商机。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综述法和逻辑归纳法,试图通过社会学的视角对现代社会与休闲体育的关系进行分析,首先通过对现代生产、生活方式对休闲体育的接纳分析,得出现代社会需要休闲体育,并进一步借鉴冲突理论剖析休闲体育的功能,得出休闲体育能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接着着重阐述休闲体育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最后提出发展休闲体育应注意的问题,目的为了使休闲体育能更好地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研究结论:服从并服务于中国统一大业,不失时机引进先进体育产业经营管理机制,是海峡两岸体育文化交往的两大特征,体育文化交往对两岸关系的发展产生积极的,重要的影响,台湾依附祖国大陆发展竞技体育是必由之路;两岸体育交往仍继续加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