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吕峰 《河南教育》2022,(11):44-45
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历史源头和高度凝练,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伟大建党精神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升华。本研究从新形势、新情况出发,重点研究如何注重发挥青少年的主体性,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青少年伟大建党精神教育,实现青少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2.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团结和鼓舞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精神支柱。它沉淀凝结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层根植于革命文化,创新发展于新时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开展新时代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筑牢根基,构建青少年的文化认同体系,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个方面厚植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文化底蕴,增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文化品质。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是以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为例来介绍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尤其是针对青少年开展的各种活动,通过活动来分析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在青少年德育中的独特作用。并针对目前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存在的不足,提出一些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4.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宣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是传播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未成年人学习革命传统、陶冶道德情操的重要课堂。为全面了解即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管理和使用情况,使教育基地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发挥更大作用,我们通过实地参观、召开座谈会、走访师生、查看有关材料,对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  相似文献   

5.
<正>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要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2021年1月,教育部印发《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文中明确指出:对中小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植入红色基因,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是增强学生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6.
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进行思想品德修养教育,进行优秀文化传统教育,用科学的理论、先进的思想和高尚的品德武装、塑造广大青少年,是功在当前、德泽千秋的大事,必须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抓住不放,抓出成效。  相似文献   

7.
中华经典诗文承载着中华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教育的精华,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是对青少年进行伦理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在小学少先队工作中开展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激发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和道德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安徽省博物馆要筹备<安徽近现代文明陈列>.安徽近现代历史文物具有重要价值,要深入发掘其文化内涵,在陈列形式上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反映安徽近现代文明的成就.我们要充分发挥安徽近现代历史文物在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作用,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而努力.  相似文献   

9.
利用传统文化进行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青少年价值观教育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源泉,所以利用传统文化对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更是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0.
编者的话:为对广大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逐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11.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以及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充分挖掘永州市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正规化、科学化、持久化的爱国主义教育,将会大大提高我市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与质量。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曾说过"要坚持不懈地向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思想教育以及革命传统教育。"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充分挖掘、提炼、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的精髓,并将其科学地融人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一、红色文化的科学内涵红色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各族人民在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优良革命传统及其载体。红色文化作为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它的内涵十分丰富,主要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物质层面上包括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新时期所发生的  相似文献   

13.
延安,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炎黄子孙的始祖轩辕皇帝曾在这里生息;延安,是历史文化名城,有质朴的黄土风情、灿烂的传统文化和丰富的文物古迹;延安,是革命圣地,党中央和毛主席曾在这里生活战斗过13个春秋。这一切都是对青少年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的课堂和教材。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一些地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消极因素影响青少年的现实,延安地区的中小学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以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为目标,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革命传统教育为重点,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及其观念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最具时代气息的社会主义崭新文化,是一面蕴含着中国文化发展规律和前进方向的精神旗帜,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生命体”的重要元素,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体现了改革开放、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的时代精神特质,立足于时代要求和人民需要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保持其先进性和发展活力的根本保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所承载的理想信念、价值规范、科学思想和文化观念等丰富内涵,为时代新人的成长打牢了精神底色,对青少年学生具有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立德树人的价值。引导学生经历文化理解与认同、文化反思与觉醒、文化自觉与自信等文化实践过程,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育人方式。以先进文化培育时代新人需要通过价值嵌入、内容融入、活动浸入的方式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度融入教育教学,使学生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神实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相似文献   

15.
卷首语     
文言诗文的人文教育作用如下:引导青少年更加全面正确地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培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导青少年学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6.
革命传统是中华民族长期历史传承发扬的精髓精华,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最本质最核心最具代表性的部分之一,革命传统教育是新时期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高职院校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内涵,并对新时期高职院校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发展路径提出了三点想法。  相似文献   

17.
红色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色文化的重要论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体系。该论述的产生有着深厚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其核心要义包括强调红色文物和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是重要基础、深化红色文化和红色文化资源传承的当代价值、提出加强党史军史和革命传统教育是铸魂之基以及强化红色文化与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对该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与当代价值阐述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其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8.
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青少年的思想政治素养,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关键所在。本文深入分析了传统革命歌曲的内涵与特征,探讨了传统革命歌曲之于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并指出以传统革命歌曲为载体,深化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和策略。这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染力,深化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青少年个性化成长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图片新闻     
关建华 《辅导员》2009,(11):41-41
近日,河南省安阳县关工委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关工委以庆祝建国60周年为契机,动员和组织“五老”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活动。图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河南省安阳县关工委主任王建民(右)与“五老”给青少年讲革命传统故事。  相似文献   

20.
2014年4月1日,教育部印发了《完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进一步明确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在各类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并明确指出: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培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基础作用。同时,强调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引导青少年学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自觉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