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天华是我国杰出的二胡艺术家,独特的灵感气息和演奏手法使其作品中蕴含深厚的艺术气息和人文精神,对二胡乐器事业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以我国二胡艺术发展演变历程及刘天华先生与二胡艺术深厚渊源为主线,从音乐美学和哲学理论方面对刘天华二胡作品中的艺术涵养和人文精神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归纳出作者的艺术理念、艺术作品和人文精神内在的紧密联系,揭示其在二胡发展史上的划时代地位和意义及给现代二胡事业发展带来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
提起二胡的发展,刘天华先生自然功不可没。他把二胡从民间的伴乐器上升到了专业领域,开启了二胡发展的新时代。本文通过对刘天华先生主要功绩的宏观概括与其代表作品的简要分析,引出二胡发展的继承问题与当今中外文化交融我们应该采取的措施。启发人们必须在扎根传统的基础上走创新之路,使未来二胡的发展更持久。  相似文献   

3.
李鹏程 《成才之路》2011,(29):62-62
在经济和信息都充分发达的今天,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愈来愈引起业内人士的充分关注。然而,在中国的大学和中学里,大部分学生只关注刘德华而不知刘天华何许人也!刘天华可以被称为国乐大师级的音乐家,他的二胡作品对整个中国乐器音乐的发展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国二胡艺术在上世纪发展迅速,成果卓然.究其原因,主要得益于以刘天华先生为首的一大批二胡音乐家借鉴吸收西方音乐文化和小提琴等乐器的演奏艺术,从而使二胡艺术在专业化和科学化、演奏空间的拓展和满足不同审美需求等方面都得到了全面快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刘天华是近代专业二胡学派的创始人,是他把二胡搬上了专业音乐表演的舞台。在我国专业音乐教育和现代音乐文化的建设中,刘天华为二胡的发展争取了一席不容忽视的地位。刘天华所处的时代,正值“五四”爱国运动之时。在音乐思想上,刘天华受到当时“美育”及“平民文学”的思想影响,热爱民族音乐文化,并愿意终生贡献于“改进国乐”事业。在改进国乐的观点上,刘天华与蔡元培的主张是一致的,那就是“采西乐之长,补中乐之短”。关于中西音乐的关系问题,当时的复古主义者和全盘西化者都认为中西音乐根本无法合作。在刘天华之前任北大音乐…  相似文献   

6.
刘天华现代二胡学派发展至今已经有八十余年的历史了,在这八十余年的发展历史中,经过凡代人的努力,无论从二胡乐曲创作、演奏技术、教学与教材的系统性、乐器制作等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文从四个阶段重温“学院派”二胡艺术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现代音乐史上,有一个号称“刘氏三杰”的音乐世家。他们就是蜚声者中外乐坛的:刘半农、刘天华和刘北茂三兄弟。长兄刘半农是早期北大著名的文学、韵律学家和歌词作家。他对于二弟天华在国乐,尤其在二胡音乐方面刻苦进取之卓著成就,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老二刘天华作为我国国乐界二胡教育的“一代宗师”即为本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中,有很多老一辈音乐教育家,他们呕心沥血,为我国的音乐教育事业做出了很多不可磨灭的业绩。如:沈心工是我国近代新式学校建立后的第一位音乐教师;李叔同主编了我国最早的《音乐小杂志》;肖友梅于1927年创立了我国近代第一所独立的高等音乐学校——“上海国立音乐院”;黎锦晖一生致力于改革普通音乐教育和推广国语;刘天华把二胡从伴奏乐器上升为独奏乐器,并且纳入了高等音乐院校的教学……。但是,有很多非音乐教育家,在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所做的工作及影响也是功德无量、功不可没的。  相似文献   

9.
二胡这件曾经地位不高、让人看不起的乐器,在刘天华先生的引领下,逐渐被人们接受。在许多二胡工作者的努力下,二胡艺术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并学习二胡艺术。本人通过多年来的调查和了解,发现目前业余二胡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二胡艺术的健康发展,原因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刘天华和宋飞虽然是两个不同时代的二胡演奏 家、教育家,但是他们对二胡教育事业的发展都做出了杰出贡 献,值得我们比较和研究。本文通过五个部分进行论述。前两 个部分主要论述二人所处时期整体音乐教学发展的概况。第 三部分比较刘天华与宋飞二胡教学之异。第四部分比较刘天 华与宋飞二胡教学之同。第五部分主要从二胡教学的理论意 义、历史意义、现实意义阐述两位大师二胡教学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1.
近代以来,二胡在我国民乐之中发展速度迅猛,其作品的创作进入后现代风格时期。最初二胡是以伴奏的形式运用在民间曲艺中,没有自身的独奏曲目。直到民国时期,通过二胡艺术先辈们在创作和演奏上的努力,使得二胡从伴奏乐器成为独奏乐器。与此同时,在二胡传统曲目的不足、专业二胡曲创作人才匮乏的情况下,为了不影响二胡的独奏演出,就产生了由其它中西方器乐曲目移植改编的二胡曲目。  相似文献   

12.
在二胡欣赏课《空山鸟语》中运用对比教学法,有助于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聆听感受音乐,更好地理解音乐。通过对空山乐段中的有无前倚音的演奏效果的对比,鸟鸣乐段中的因为不同的乐器表现出的不同的鸟叫效果的对比,使学生深刻感受到刘天华先生想要表现的"空山不见人,鸟鸣林更幽"的意境。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的音乐体系当中,二胡是一种极具特色的乐器,体现了较强的艺术价值。二胡在我国兴起,属于一种拉弦乐器,很多人将其称之为"胡琴"、"奚琴"。从二胡兴起至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其发展历程并不是只言片语就能表达清楚的。二胡音乐的发展是民族音乐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中国近现代作为时间范围,对二胡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和分析具有关键性的意义。本文就中国近现代以来二胡的发展展开了一系列的浅谈。  相似文献   

14.
王一涵 《文教资料》2012,(29):76-77
刘天华是中国现代民族音乐一代宗师,他的音乐创作成就主要在民族器乐曲方面,共创作二胡独奏曲10首、琵琶独奏曲3首、民族乐器合奏曲2首。除此之外,刘天华为国乐的改进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本文介绍二胡音乐家刘天华20岁之前的人生境遇,具体论述分析刘天华20岁时写的二胡处女作《病中吟》,意在抒发对刘天华先生的崇拜之情。  相似文献   

15.
刘天华是我国国乐一代宗师,是集民族民间音乐和西洋音乐于一身的优秀民族音乐家。他一生最大的贡献就是把“不登大雅之堂”的二胡从民间推向世界,建立了一个新型的学派。他将毕生精力用在了对二胡制作的研究、二胡演奏法的改革和二胡作品的创作上,开辟了二胡艺术的崭新天地,为我们指出了二胡艺术研究和发展的方向,对我国现代民族音乐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自现代二胡学派的鼻祖刘天华先生创作出二胡"十大名曲"以来,几十年来经久不衰,成为二胡爱好者们争相学习的曲目,甚至有人抽出每首乐曲题目中的第一个字作诗一首,谓之曰"良月苦独病,烛光悲空闲",其风靡程度可见一斑。本文以其中一首作品《病中吟》为例,分析刘天华先生二胡作品演奏版本的不同,希望可以对不同的演奏版本加以对比说明。  相似文献   

17.
弓弦乐器是中国民族乐器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弓弦乐器从出现到不断发展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过程,时至今日,弓弦乐器已成为中国上千种民族民间乐器中居于首位的庞大乐器类别。弓弦类乐器的发展是得益于戏曲音乐的发展的,作为戏曲音乐的主奏乐器,经过不断地发展,许多弓弦乐器已成为重要的民族独奏乐器,最具代表性的当属二胡。众多二胡演奏家在不断丰富演奏技巧、增强艺术表现力的同时,敢于创新,不断突破,探究出了二胡艺术新的表演形式,为二胡这件古老的乐器增添了新的活力,并推动着二胡艺术不断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从刘天华对传统音乐的批评和对乐器改革的批评这两方面介绍了额刘天华的音乐批评活动。  相似文献   

19.
二胡是民族乐器中具有代表性的乐器之一,在刘天华先生的努力下进入课堂并成为高校课程以来,经过一大批有志于二胡教学发展的同仁的努力下,二胡演奏技法日益成熟。但是,在当今二胡教学日益系统化,并逐步走向完善的同时,由于二胡教学的特殊性和现在二胡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所以给学习二胡者带来了一定的困惑。文章就此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希望这些对策能给从事二胡教学的教师和二胡学习者带来一些有益的帮助,以促进二胡艺术的迅速发展,真正使二胡教学走上科学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刘天华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民族音乐家。在三十七年的生涯中,他从事音乐工作达二十年之久,对发展我国的民族音乐,尤其是二胡的演奏技艺,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一九一一年,刘天华先生初登乐坛。那时,他是学习西洋乐器的。凡管弦乐器、钢琴等,他都刻苦学习,尤以铜管乐器,多有深造。后来,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刘天华先生眼见国弱民穷、民族音乐被歧视,决心要兴建起“那唤醒一个民族灵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