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关注当下图书出版业的人都知道,目前许多新闻热点类图书,在极短时间内就会在市场上大面积地铺开,如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十几天,中国工人出版社的<世纪袭击>和中国时事出版社的<9·11美国恐怖大袭击>就见诸市场.  相似文献   

2.
零售广告一直是美国报纸的一个重要收入来源。去年,美国报纸第四季度几乎有一半的收入来自零售广告。然而,一些大零售商今年的广告支出计划表明,美国报纸第四季度的收入将不会重演去年的神话。 在“9·11”恐怖袭击之前,美国经济已经开始衰退。“9·11”事件之后,美国国家零售委员会已经把零售业第四季度的  相似文献   

3.
去年 ,“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 ,传出所谓“14名中国记者被美国驱逐”的消息。在4个月之后 ,当事人以自己的所见所闻 ,披露了其中真相  相似文献   

4.
名刊要览     
伦敦遭袭9·11事件后,伦敦肯定会成为恐怖袭击的又一目标,因为它不仅是国际金融中心,而且在反恐等议题上一直是美国最坚定的盟友。但伦敦7·7袭击事件,无论是恐怖分子实施过程还是结果,都无法和“基地”精心酝酿发动的历次恐怖袭击相比,某种程度甚至可以视为一次失败的行动,显示了恐怖分子步入强弩之末的颓势。  相似文献   

5.
阿富汗"基地"组织头目本·拉登在美国制造"9·11"恐怖袭击事件,来无影,去无踪,使受害一方遭到巨大的伤痛.  相似文献   

6.
一、“9·11”事件后美国政府网站的快速反应措施纽约州立大学技术研究所和华盛顿大学专家组成的小组通过对3万个各类网站在“9·11”以后几个星期的内容和结构的变化进行分析后发现,政府网站针对危机做出了及时、全面的反应(见表1)。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美国政府网站在发布信息、组织救援、支持反恐等关键环节扮演了重要角色。其主要快速反应措施有:第一,美国政府网站及时向公众提供了可靠的信息和重要的服务内容,成为公众权威的信息来源。各表19·11以后美国网站新增功能新增功能提供有关9·11的直接信息了解…  相似文献   

7.
如果没有9·11事件,那么美国选民通常是按“钱袋”投票,哪一个候选人能把经济搞上去就选举谁。但9·11事件打破了常规  相似文献   

8.
据报道,美国当局正在计划启动一个名为Initiative“9·11”的新媒介项目。这个名字既表示 200年9月11日纽约和华盛顿遭恐怖袭击的日期,又表示美紧急救援电话号码“9·11” 该工程的第一阶段预计耗资50亿  相似文献   

9.
“9·11”事件,对美国历史教科忆出版商来说,可谓打了一个措手不及。本来,2002年2月要上市的教科书,都已准备好要付印,“9·11”事件后又要忙着改版——增加“9·11”事件的内容。以麦格劳·希尔出版公司为例,他  相似文献   

10.
国际社会确实需要解决一些关键的问题,而极端主义思潮也为恐怖主义提供了生存的土壤“9·11”事件以后,全球反恐联盟对恐怖分子施以重击,但仍然难以防范无所不在的恐怖主义。8月14日,《中国新闻周刊》采访了英国著名智囊机构——英国国际事务皇家研究所的发言人基思·伯奈特,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殷罡,请他们谈谈伦敦恐怖袭击阴谋带来的启示,以及对恐怖主义根源的看法。中国新闻周刊:为什么恐怖分子仍能发起大规模的恐怖袭击?基地组织是不是依然强大?恐怖主义防不胜防,是不是终有一天,还会发生类似于“9·11”事件这样大…  相似文献   

11.
2003普利策奖继续守望暗礁险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展江 《传媒》2003,(6):62-63
美国新闻巨擘普利策有句名言:"倘若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上的瞭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暗礁险滩,及时发出警告."自他捐资设立的普利策新闻奖1917年颁奖以来,虽然其间经历了世界大战和"9·11"恐怖袭击等影响人类进程的重大事件的洗礼,环境守望和揭发丑闻的传统始终是这一美国最高新闻奖乃至美国新闻界的最大特色.  相似文献   

12.
2001年的9·11事件不仅改变了美国人对全球文明冲突的乐观看法,也促使他们对自己国家的民族认同和文化身份产生了深刻的危机意识。由于恐怖主义组织在很大程度上是被共同的意识形态和宗教信仰所动员起来的,所以,9·11事件虽然从国家安全的层面上给美国人敲响了警钟,更重要的是从文化层面上对美国民族文化认同的危机提出了警告。美国人面对非基督教文化的潜在挑战,在如  相似文献   

13.
世贸大楼塌落已经5年,但超高层建筑的抗恐怖袭击能力并没有质的改变“9·11”宣告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大规模恐怖袭击战术的出现。如今这个世界的人们在许多地方都不得不考虑一个全新的危险因素。5年过去了,全世界的高楼大厦对付恐怖袭击的手段增强了吗?目前,大规模恐怖袭击的目标主要是超高层建筑、大型人员聚会场馆、客机、火车等。此外,大型核电站、大型化工厂、大坝等也是恐怖袭击的目标。随着反恐措施的完善,“9·11”之后,客机、火车、大型人员聚会场馆应付恐怖袭击的能力大幅度提高,然而,如同世贸大楼一类超高层建筑的安全状况却没有…  相似文献   

14.
美国新闻界的评奖活动很多,除了享誉世界的普利策奖以外,各类媒体都设有自己的奖项。现将其中比较著名的几个奖项在2001年至2002年的评选及颁奖情况简介如下:全美新闻奖2002年3月1日公布的由斯克里普斯-霍华德基金资助的“全美新闻奖”获奖者中,有关9·11恐怖袭击事件的报道、社论和漫画作品榜上有名。  相似文献   

15.
“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由美国牵头进行的阿富汗战争推翻了塔利班在阿富汗的统治,同时打散了拉丹领导的“基地”组织。此后,世界各地恐怖组织的活动暂时有所收敛。美国和它的盟友曾宣布自2001年秋天以来,它们在世界各地挫败了十多起阴谋,在近九十个国家逮捕了二千四百多名嫌疑犯。但是,“9·11”恐怖袭击事件一周年之后,一系列的恐怖袭击事件又开始频繁起来。先是2002年9月23日,在印尼首都雅加达美国驻印尼大使馆附近,一辆载有4人的小汽车突然发生手榴弹爆炸,当场炸死1人。接着,10月2日起,美国发生…  相似文献   

16.
美国面对的是一个超出预计的穆斯林新世界。伊斯兰教党派和宗教力量一天天壮大,经历过"阿拉伯之春"的民众更愿意走上街头表达意愿。于是,敏感的宗教问题、政治煽动加上对美国的怨恨,汇集了成一股洪流"9·11"恐怖袭击事件过去整整11年了,但美国人的心灵创伤并未愈合。美国驻利比亚大使克里斯·史蒂文斯的遇袭身亡,是往伤口上新洒的一把盐。袭击就发生在"9·11"11周年的纪念日。这是自1979年美国驻阿富汗特使阿道夫·杜布斯在遭绑架后不幸身亡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美国<洛杉矶时报>、<纽约时报>、<今日美国>、<华盛顿邮报>和<华盛顿时报>"9·11"后美国"爱国者法案"有关报道的内容分析,发现美国主流媒体在新形势下,与美国政府和情报司法部门一样,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无论媒体是否仍然坚守自己所一贯标榜的自由卫士和监督政府的传统立场,从报道中看,美国摇摆于自由或安全的艰难权衡之中.200多年来美国作为多民族熔炉,不主张牺牲种族与文化多样性来保证安全,但研究样本的文章很少提到种族与文化多样性,虽然这两个范畴不在自由或安全大论战的主线上,但由此使人联想到美国人对种族与文化多样性前景的担忧."9·11"后,提到民权时,它主要指美国公民的自由权利,而不是在美国的外国人的人权,对以反恐的名义违反人权和忽视少数民族权利的现象很可能被淡化处理了.  相似文献   

18.
《纽约时报》9·11事件"讣闻报道"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亚平  龙潭 《新闻记者》2004,80(6):45-46
2001年9月11日,美国世贸大厦遭遇恐怖袭击,3000多个生命瞬间消逝,这一悲剧给美国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阴影。袭击发生后第4天,《纽约时报》即推出了名为《悲恸的群像》的讣闻专题来纪念9·11事件遇难者,作为一个系列报道,这个专题每天刊载,一直持续到2001年的11月30日。直至9·11  相似文献   

19.
西方媒体,尤其是美国新闻是自由的吗?震惊全球的美国“9·11”事件,以及围绕这起事件发生在美国的一系列新闻事件就足够引起我们的反思。美国之音电台台长为新闻自由被撤职“9·11”事件之后,正当美国人愤怒不已的时候,塔利班最高领导人奥马尔说,塔利班不会交出本·拉登,还说“9·11”恐怖袭击事件是美国自己种下的苦果,美国应该停止不断扩张其帝国的行为。奥马尔的讲话录音到了美国,美国之音决定播出,这时,美国官方立即出面制止。美国国务院9月24日表示:政府禁止“美国之音”播放塔利班最高领导人奥马尔讲话的决定…  相似文献   

20.
8月10日清晨,伦敦市民在一觉醒来后,愕然发现自己躲过了一劫。英国警方宣布,刚刚挫败了一起恐怖袭击阴谋——恐怖分子将伪装成饮料的液体炸弹藏匿于手提行李中,在伦敦希斯罗机场分别登上了飞往美国几大城市的10个航班,企图在飞行途中引爆炸弹。如果这一阴谋得逞,将造成“9·11”事件以来最严重的恐怖袭击。尽管这是一起未遂的恐怖事件,但其造成的影响,已几乎达到了恐怖袭击的震慑作用,刚刚走出恐怖阴影的国际航空业,再次遭到打击。在过去的5年里,全球反恐联盟重拳出击打击恐怖主义,但是,基地组织依然阴魂不散,恐怖活动依然防不胜防。要彻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