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蠡测是以蠡测海的略语。蠡的由来和它的音读 ,历来说法不一。蠡 ,在这里是水瓢。这瓢是什么瓢 ,也历来说法不一。其实 ,瓢是与匏连在一起的。瓠和匏是两种植物 ,它们都是葫芦的变种 ,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古代神话传说中 ,葫芦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瓠壶匏古书上是相通的。葫芦有狭义和广泛之分 ,古代多指广义而言 ,故瓠瓜匏瓜葫芦混淆不分  相似文献   

2.
说“瓜”     
从《令狐君壶》上面的铭文和《说文解字&;#183;瓜部》所著录的字形来看,“瓜”字像一葫芦状果实悬挂于茎蔓之上。以瓜为声符的瓠、弧、狐等字,读音和壶字相同。古书像《诗经&;#183;七月》里,就是以壶用作瓠字,“葫芦”是一个连绵词,其实也可以说就是“壶”字的缓读。所以,按照植物学的分类,瓜属于葫芦科  相似文献   

3.
<正>何光岳在《论盘瓠起源、分布与迁徙》(见人大复印资料《先秦、秦汉史》1989年第4期)一文中,通过对“盘瓠”一词的音义考证,认为神话盘瓠氏为葫芦之意象,而葫芦之所以能演化为神话,是因为它“适应性强,能在亚热带的潮湿和干旱地区生长,不论土壤贫瘠肥沃都能种植。因此在原始社会时期,野生的葫芦到处都有,成为原社会人们采食的植物,是我国古老的蔬菜栽培植物之一。”在“万物有灵”的原始思维支配下,于是产生了对葫芦的崇  相似文献   

4.
题1:今有坦高九尺,瓜生其上,蔓日长七寸;瓠生其下,蔓日长一尺。问几何日相逢?瓜瓠各长几何?(选自《九章算术》)  相似文献   

5.
轻松一刻     
警告农夫常旺,有瓜田一块,每至西瓜成熟,村中顽童昼伏夜出,频频光顾,肚圆而回,令常旺一筹莫展,瓜熟之季,彻夜难眠。又至丰收时节,常旺终得良策,喜不自胜, 乃于田间立牌一块,书曰:“警告:田中一瓜被注射敌敌畏!”  相似文献   

6.
<正>《辞源》载:“盘瓠,也作般瓠。古代传说为帝高辛氏之犬,其毛五色。……”《民族词典》载:“盘瓠,又作‘磐瓠’或‘盘护’,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大名。中国古代南方一些少数民族的图腾信仰。”有关盘瓠的记载数《后汉书·南蛮传》最早,而《山海经·海内北经》、《宋书》、《魏书》、《南史》、《湖南通志》、《辰州府志》等文献,都记载着盘瓠的起源。盘瓠的后裔瑶族的《过山榜》、畲族的《狗皇歌》等也较详细叙述了盘瓠的起源。现今苗、瑶、黎、  相似文献   

7.
钟益 《读写月报》2023,(1):30-31
<正>部编版高中语文教科书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选编有《五石之瓠》一文。对其中的“瓠落无所容”,教材的注解为“宽大而没有什么可承受的东西”。笔者认为此处注解有待商榷。“瓠落”一词常用义有二:一是指“大貌,空廓貌”;二是指“潦倒失意貌,犹落拓”。教材将其注解为“宽大”,释义准确。但将“无所容”解释为“没有什么可承受的东西”,则有违文句本意。  相似文献   

8.
价值     
请看《庄子·逍遥游》中的一则寓言: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  相似文献   

9.
书幽芳亭记     
赖黎明 《当代学生》2013,(Z2):38-39
士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女之色盖一国,则曰国色;兰之香盖一国,则曰国香。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①而后贵之也。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是所谓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者也。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不殊。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所谓含章以时发者也②。  相似文献   

10.
《鱼丽》和《南有嘉鱼》二诗,后人大多认为是写"宴飨宾客之诗"或"贵族宴飨宾客之诗"。此二说均有破绽。通过探讨"君子"的身份,并从挖掘"鱼"、"樛木"、"甘瓠藤蔓"和"鵻"等意象的深层含义入手,可以看出此二诗均为写"贵族男子婚宴之诗"。  相似文献   

11.
一、放鹤亭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山人有二鹤,其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僳东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相似文献   

12.
公孙仪嗜鱼     
公孙仪相鲁而嘈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惟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长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  相似文献   

13.
刘桦 《广东教育》2008,(2):64-65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段,然后完成后面问题。 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殃,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相似文献   

14.
《后汉书.南蛮传》Ban瓠说,一误将Ban瓠为犬,二误将Ban瓠为“长沙,武陵蛮”之源,此说广为流传,误上加误达1500年,本文认为:Ban瓠本为黄帝后入,归入三苗部落并成为其著名首领,罗泌《路史.论Ban瓠之妄》言之成理;与长沙,武陵蛮有关的民族族源与远古九黎部落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段,然后完成后面问题。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相似文献   

16.
浣花溪记     
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相似文献   

17.
漫步于幽静的院落里,夏日的清风徐徐从耳际拂过,碧绿的瓜叶也随之轻轻跳跃着,隐约露出身下肥嫩水灵的黄瓜。突然间,我惊诧于如此肥硕的瓜果,为何悬于如此纤弱的藤蔓之上,还能如此茁壮成长?走近了,我看到了盘在瓜身上的坚韧的青藤,还有瓜身上一道道被青藤勒出的伤痕。感叹瓜果如  相似文献   

18.
鸟盖瓠壶     
<正>·年代:战国·秦国·发现时间:1967年·发现地点:陕西省绥德县这是一件战国时期秦国的青铜酒壶。壶盖像一只小鸟一样,翘着可爱的小尾巴,壶腹又很像瓠(hù)瓜,所以称之为鸟盖瓠壶。50多年前,鸟盖瓠壶还静静地躺在一个废品站里。那时,它身首异处,差点就被送入熔炉,幸好被文物工作者及时发现,才幸免于难。  相似文献   

19.
《朝华沐露》画法章法特点:1、全画以较为湿润的青、绿色为主,色中带墨。2、画面分成两组,左边的花叶成横式、右边的花叶成纵式,而藤蔓将两组花叶连起来。3、花管由淡绿色背景衬托而显出白嫩色,花芯之色与花冠之色互为对比。4、四只蜜蜂有聚有散在花间飞舞,活跃了画面,同时起到占据大空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先来看下面的例子:①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魏风·硕人》)②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红楼梦》)③功名万里忙如燕,斯文一脉微如线,光阴寸隙流如电,风霜两鬓白如练。(元代薛昂夫散曲《正宫·塞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