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一次《年月日》公开课的教学,学生结合年历卡片,认识了2月的天数可能是28天或29天。教者结合“智慧老人”的讲解,介绍平、闰年的知识和判断方法后,出示了这样一道习题:小明今年12岁了.却只过了3个生日。你知道小明是几月几日出生的吗?学生经过短暂的讨论后,很快报出了正确的答案,  相似文献   

2.
片段一——巧猜生日。引导分类观察 (教师出示年历,学生初步观察,知道一年有12个月,会在年历上圈出自己的生日……) 师:想知道王老师的生日吗?我的生日啊,是某个月的最后一天!猜猜看.可能是几月几日!  相似文献   

3.
一天,一位学生在周记中写到:“过几天,生日就要到了,我既想和父母过又想和同学过,但是,我又觉得和谁过都没有意义,难道十八岁的生日就这样悄无声息又毫无意义地过去吗?”看到这儿,我不禁想到自己的十八岁生日,那年是高三最紧张的时刻,学校为我们高三学生组织了一个成人仪式。当时的一幕幕画面我仍记忆犹新,让我体会到了成人的幸福与沉重,那一次活动在我短暂的生命里是多么重要啊!那么,我为什么不能为我的学生们组织一个十八岁成人仪式呢?  相似文献   

4.
背景分析:在一次关于生日的话题中,学生们都津津有味地谈论着自己过生日的情景,可当我问谁知道自己妈妈的生日时,全班同学面面相觑,只有几个人知道。这件事让我感触很深,当今社会,由于家庭、学校的教育大多只重视智力开发,常忽视  相似文献   

5.
哈哈.生日又到了,你会怎么过?是邀上几个好朋友上饭馆搓一顿,还是回家与父母小聚,或是在心里默默地为自己祝福……我想,每个人对生日的理解不一样,那么选择的庆祝方式自然也不相同哆。不过主持人要提醒大家.也许不经意间,一个生日聚会就会伤害了一些同学,甚至于失去一份美好的友谊。所以,不管你选择怎样的庆祝方式,只要快乐了自己,也快乐了别人,那么,这样的生日才有意义。看完这一期的话题,相信你已经想好了下一次生日该怎么过。其实,只要你觉得快乐,每一天都是你的生日!这正是这一期话题带给我们的……  相似文献   

6.
《海外英语》2012,(8):44-45
今天.你生日了没?你是很期盼过生日还是惧怕过生日呢?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会越来越害怕过生日.因为这意味着又老了一岁。其实,除了变老,岁月带给我们的还有很多——丰富的阅历、开阔的心境。当然也有恼人的病痛。下面我们就来聊聊生日,聊聊变老。  相似文献   

7.
生日快乐     
有一段时间,班里兴起了一股“生日热”,有的给过生日的同学送礼,有的竟拿出几十元钱请同学下馆子。部分同学被这件事搅得心神不定,以至影响了学习。再这样下去,班风岂不奢靡,学业岂不荒疏?作为班主任,我一时也不知如何是好。细细想来,学生自己过生日,当属正常;想借过生日联络感情,加深情谊,调节一下单调的生活,本也无可厚非。但是把这件事搞到了影响学习,加重家庭负担,又的确不能说是一件好事情。有什么办法去掉不好的、保留好的呢?这引起了我的深思。最近几天,班里同学又在议论如何给李强过生日了。这次,我主动参加了他们的讨论,提议为同…  相似文献   

8.
一、直接导入师 :这一课 ,我们来学习“年、月、日” ,请大家看课本。看书时 ,要弄懂以下三个问题 :①一年有几个月?②一个月有几天?③哪几个月的天数是相同的?然后学生围绕提出的一系列问题阅读课本 ,自己探索 ,找答案。二、趣题导入师 :“一位老爷爷 ,他出生后 ,到1980年2月底 ,只过了18个生日 ,请大家想一想 ,这时老爷爷是多少岁?”学生听了兴趣盎然 ,议论纷纷 ,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就连一些原来不爱动脑筋的学生 ,也积极地开始动脑筋 ,谁都急于想知道一个正确的答案。这时老师抓住学生迫切求知的心情 ,及时地引导他们进入新课…  相似文献   

9.
生日变奏曲     
一次批阅学生的周记本,一连好几本,都是写参加同学生日宴会的事。忽然,我想起近一阶段,班里学生十分流行生日宴会,同学之间还相互攀比谁家的菜好,谁请客的档次高。而且,去参加生日宴会,还要带生日礼物,有时几十元钱的礼物还拿不出手呢!我想:现在的孩子已经理所当然地认为父母应该为自己操办生日。可是,如果长期下去,会出现怎样的后果呢?……这样想了许多之后,我决定设法去刹一刹这股“生日风”。星期二的晨会课,我问孩子们:“你们的爸爸妈妈为你们操办生日吗?”“当然了!”“年年帮我过!”我说:“年年操办生日的,请举…  相似文献   

10.
《母婴世界》2011,(10):126-127
看电影、吃大餐、逛动物园、买模型飞机,这是一个七岁小男孩的庆生节目.看似简单,但花费却超过3000元。现在人们生活水平高了,每个家庭里的宝贝却少了,家家只有一个,于是每年宝贝的生日就成了理所当然的“烧钱目”。然而,宝贝的生日非要这么奢侈吗?奢侈的生日partty能给宝贝带来什么呢?宝贝的生日到底该怎么过才是最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王老师的外孙黄浩今年九岁,在外地上学,他很想同你们交朋友。(放黄浩的录音)看1993年年历卡,他的生日是教师节这一天,那天是星期几?(引导学生看1993年年历卡)你们各人的生日是哪一天?请你用铅  相似文献   

12.
冬子 《师道》2003,(7):29-30
听了香港老师上的一节有关分数知识的数学课。有什么特色吗?且看下面的实录。老师带了许多花花绿绿的纸,有圆形的,有长方形的,有正方形的,有大的有小的,一上课就发给学生。“小朋友,这个圆形像不像你们过生日吃的大蛋糕?小朋友过生日,是不是要把蛋糕分成几份,让爸爸妈妈也一起吃?现在,请小朋友把手中的蛋糕分一分,和爸爸妈妈一起吃好不好?”不一会儿,小朋友们分好了。“请这位小朋友说说,你是如何分的?”“我先把蛋糕分成两等份,一份自己吃,另一份再分成两等份,给爸爸妈妈一人一份。”一个学生这样说。“这位小朋友分完…  相似文献   

13.
当美术课上面对活泼可爱的学生一张张笑脸时,我曾经问过自己美术能给予学生些什么?是给学生一张铁一样让他们看了就害怕.不敢出声的阴森恐怖的脸.还是课上他们必须会画他们不会画的作品.还是在教师的命令下照着教师做的作品创作呢?试问学生内心恐惧、出于无奈而创作.能有灵感吗?学生能快乐吗?我想让学生在美术课中得到快_乐那是最重要的。为了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14.
开学初 ,我就“你了解自己、家人及伙伴的生日吗?”为题目在本班进行了一次调查 ,结果如下 :从调查结果来看 ,既是在我的意料之中 ,又是在意料之外。说在意料之中是因为我早就知道肯定有部分学生不知道父母的生日 ,但出乎意料的是全班学生都知道自己的生日 ,仅仅有6名学生知道父母的生日!这组数字摆在眼前 ,显得太苍白 ,太缺乏力量了。于是我请学生们谈谈他们的看法 ,这些学生到是很坦然 ,他们认为自己知道自己的生日是理所应当的 ;知道伙伴们的生日是因为既然是朋友 ,就应该知道对方的一切 ,包括生日 ,否则也谈不上是好朋友了 ;至于不知…  相似文献   

15.
藏着的爱     
5月12日晴 今天是我12岁的生日。一大早,我就有意试探着问妈妈:“妈妈,今天几号了,是什么日子啊?”妈妈好像忘了我的生日,不冷不热地说了一句:“你自己不会去看日历啊?”听了这话后,我便窝着一肚子气上楼看电视去了。  相似文献   

16.
外婆今年60岁了。外婆60岁的生日是在北京过的。说起来也许你不相信.外婆不久前才知道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外婆的生日一直是个谜。听她说,小时候她也问过家人自己的生日.可她的妈妈——我的太婆婆说.只记得外婆出生时.正是薅豌豆的季节.具体日子却想不起来了。外婆姊妹六个,她排行老四。太婆婆整天忙着推磨、织布.晚上常常还要摇纺车到深夜.一家十几口人的衣服、鞋子,千针万线,都需要她一双手一点点做出来。即便这样,还是吃不饱、穿不暖,谁有心思过生日呢?  相似文献   

17.
刘成伦 《今日教育》2007,(5S):37-38
感恩作业究竟有几成真实? 当下的孩子多数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普遍缺少蒙恩意识。早在三年前我就着手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诸如在特殊的节日设立感恩活动周.要求学生完成对同伴、老师、家长、班级、学校、社会等方面的感恩作业.并请家长签字督促。可是.日子久了。不少家长为省事。不管孩子是否完成.都照签不误。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了一位家长如此留言:傍晚时分.我向儿子提出一个要求——今天是妈妈的生日.为了感恩。你今晚给外婆洗一次脚好吗?哪知儿子死活不答应.我软硬兼施做了许多思想工作。儿子就是不肯。在我有些失望甚至想放弃的时候.我意识到光有要求是不行的.家长应该率先垂范。于是。我耐心地对儿子说:“儿子。今天是妈妈的生日.我第一个要感恩的就是自己的母亲。因此我想为自己的母亲洗脚。你也参与。我们母子俩一人替外婆洗一只脚。”这样。儿子才爽快地答应了……是啊!读到此般留言。我不禁要问:每次给学生布置的感恩作业,究竟有几成真实?有多少学生因感恩作业而滋生了由衷的感恩之情?有多少家长用心地在培植孩子的感恩心?如何才能真正地让蒙恩意识在学生的心里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18.
1.Birthday Party(生日PARTY):美国人对自己和亲友的生日都很重视.特别是年轻人,每年过生日都要举行一次别开生面的生日Party。其中尤以16岁、18岁、21岁的生日Pany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一、师生谈话,酝酿感情 以过生日为话题,引导学生回忆、交流自己的感受。 1.交流:你最喜欢谁送的什么礼物?为什么? 2.插入小故事:电视剧《刘罗锅》中刘墉给皇帝送的寿礼——“一统江山”(一桶姜山)。  相似文献   

20.
生日     
小时候我记不住自己的生日,总是母亲领我到饭厅,桌上已摆好一个大蛋糕,几篮水果放在旁边,找才知道我的生日又到了。那时母亲也坐在桌旁,微笑着看着我吃。那神情,仿佛过生日的是她,吃水果蛋糕的也是她。一年一年过去了,我也渐渐懂事了。我对自己说:我也要为母亲过生日,为她煮一碗细细的面,一碗带着水果的夹心面。一次次,我总像忘记自己的生日那样忘掉母亲的生日。这一次,我终于记住了。因为5月8日是母亲节,而妈妈的生日刚好是前一天。这一天,我仍旧像往常那样,骑着自行车踏着石子儿路,摇晃着书包回到家里。我来到厨房,煮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