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课堂提问不仅要使学生“通其义”、“得其要”。而且要叶旨点”学生掌握“下手”的方法。 一、课堂设问的技巧 好的设问要渗透学法,抓住本质,有明确的出发点和针对性,使学生积极思维。课堂设问的方式通常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本身就是教师、学生、编者、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一堂有效的课堂实质上就是师生在真实自然的“问”与“答”的互动过程中整合推进的课堂,更是一个在教师价值引导下学生自主构建的过程。语文课堂教学因为有了设问而精彩纷呈,有效设问,能问出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的创造,问出语文课堂的无限魅力,能激发语文课堂教学的正能量。  相似文献   

3.
“问”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门教学艺术.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只要教师勤思考、多分析,努力优化课堂的“问”,就能“问”出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的激情,“问”出学生的创造.那么,怎样才能真正问到学生的“心窍”,怎样使课堂提问问得精、问得巧,问得有效呢?我认为,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设计要有讲究,其策略有以下几方面:一、把握教材,选准问点所谓问点,就是提问的切入点.同一篇课文,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设问,但不能随意设问,这就需要我们认真钻研教材,选准问点,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1.抠“文眼”  相似文献   

4.
课堂教学是目前小学教学的主要形式,也是师生之间双向交流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中通过设问可以克服“满堂灌”的传统教学的弊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思维,发展智力;通过课堂设问可以迅速捕捉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教学目标实现与否的信息。所以,课堂设问是一门值得研究的教学艺术。下面就笔者的教学实践,谈一些浅见。  相似文献   

5.
“问”是教学过程中一种富有生命力的教学手段,“问”也要讲究方式,以利于启迪学生思维。一、在恰当的关口设问设问的关键在于一个“设”字。“设”有两个方面的技巧:一是善于无疑生疑,二是善于设在一个恰当的关口。例如,《赫耳墨斯的雕  相似文献   

6.
课堂设问是为了开启学生思维,而启发学生的思维是教师教学启发艺术的主旋律,也是教师教学艺术核心。对课堂设问的基本特点、原则、类型、功能的认识程度决定了教师课堂教学能动性的差异,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学生思维的成败。笔者以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体会,对探讨课堂设问作粗浅论述,以有利于今后课堂教学改革工作的进一步推进。 一、中学数学课堂设问的特点及原则 1.课堂设问的特点: (1)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实践证明,疑问、矛盾、问题是思维的“启发剂”,它能使学生求知欲由  相似文献   

7.
数学教学实质上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某一数学知识,只有让学生参与思维过程,并成为学生思维的结果,才能算是学生自己的知识。一、设问、质疑,引发思维。孔子说:“疑,思之始,学之端。”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但设问过简,或坡度太大,都是阻碍和影响学生积极思维的。因此,设问需要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例如,在教学“反正弦函数定义”时,在让学生作出“y=sinx”的图象和它关于直线“y=x”对称的图象后,问学生:“当x∈R时,这两个图象所表示的函数是否互为反函数?为什么?”这一设问,激起了学生“心欲求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进取状态,一部分学生肯定是互为反函数,也有不少学生反对。  相似文献   

8.
课堂设问是阅读教学的关键环节,高质量的设问应注意以下六方面。一、设问宜巧课堂设问如果做到了巧妙,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拓展学生思维。二、设问宜准设问宜准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设问时,教师的语言表达要准确,应避免表意的模糊与歧义,从而误导信息,使学生不知所云;二是指设问应对准知识点,有较强的针对性,以便帮助学生准确、轻松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三、设问宜精作文要求详略得当,唱歌讲究抑扬顿挫,提问也应疏密有致。如果教师过多地提问,学生则会感到厌烦。四、设问有“梯”设问不应太平顺,而应像一架斜放的梯子,…  相似文献   

9.
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教学手段。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重视设问点的设计。我觉得中学化学大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去考虑设问:一、在知识的衔接处设问新知识总是由旧知识发展起来的。对准它们的连接处设问,学生可从解答问题中自然地进行知识迁移。如“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是在理解化学方程式意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已知物和待求物之间的质量比和列出比例式是新旧知识的连接处。备课时要看准这个连接点并把它作为教学突破口。  相似文献   

10.
“设问”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求知欲,是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变“被动”为“主动”的一种重要手段;“设问”也能帮助教师创设教学高潮,调节教学节奏,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一种有效方式。因此,用好“设问”手段是十分重要的。本文着重探讨“设问”手段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一些基本原则。一、“设问”的导向性“设问”的导向性是指通过“设问”,应使学生思维趋向于某一确定方向,即指向“设问”的目的。因此  相似文献   

11.
贾玉玲 《考试》2009,(7):51-51
激励学生是一门艺术,很多教师都意识到了这一点,并且在努力实践着。语文课堂教学中尤其要注意激励语的使用,精当的激励语不仅可以调动学生思维的兴趣,增进师生交流,而且对培养学生自信力、促进语文课堂效率的提高也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和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 ,人们越来越重视课堂教学艺术和教学效果 ,对课堂设问艺术的探讨将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明确设问功能。当前 ,在课堂设问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以下几种不良倾向 :填鸭式提问 ,面面俱到 ;明知故问 ,没有效果 ;模棱两可 ,学生难以作答 ;提问时机不当 ,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难易失控 ,没有针对性。要纠正以上不良倾向 ,首先 ,要明确课堂教学过程就是师生信息交流的过程 ,借助提问可以诱发学生积极思考 ,从而开启智慧的阀门。同时 ,教师设问时要做好“时、量、度”的调控。其次 ,问题情境的创设与解决也…  相似文献   

13.
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是师生信息双向交流的过程,准确、恰当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思维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本文拟从下面三个环节进行探讨。 1 提问的功能和设计 ①找准切入点,突出问题的针对性 课堂提问要围绕教学目标,在重点难点、弱点、疑点、关键点上设问,每一个提问都要问到“点子”上。这就是问题的切入点。此外,问题设计不要过于繁琐,要体现少而精的原则,要有针对性,否则会分散学生注意力。调查统计表明有  相似文献   

14.
一、为什么要进行课堂提问 提问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师生信息交流最重要的手段。好的提问能发展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学习。 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认为:“提问是老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学生从老师的提问中,了解课文的重点、难点,以及教师的  相似文献   

15.
空白 ,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法。所谓空白艺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乃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故意给学生留出思维空间 ,并以此引起学生的想像和联想 ,让他们的思维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驰骋 ,从中质疑、探究、释疑。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具有创造性、综合性、审美性的艺术 ,也应该像其他艺术形式一样 ,遵循艺术创作中“虚实相生”的规律 ,让空白艺术积极参与。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空白艺术 ,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作合理的安排和精心的辅设 ,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创设“空白” ,实施“空白”。一、解悟模糊语言 ,发掘意义的“空白”模糊性是文学语言的…  相似文献   

16.
蓝寿军 《成才之路》2014,(34):103-103
正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多年来我一直认为,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训练思维,训练语言。"朱绍禹先生也曾强调:"语文科是语言学科,同时也是思维学科。"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思维培育多次提及,其中"发展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是其核心要求,可见促进学生语文思维发展是语文教学重要任务。随着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深入,教师普遍重视课堂提问。设问是课堂教学中应用最广泛,效率最突出的教学形式,  相似文献   

17.
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在《书洪范传后》中说:“问之不深,则其听之不专;思之不深,则其取之不周。”可见,“问”,是要讲究深度和艺术的。上海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在他的《语文导读法探索》一书中也说:“要发展学生智力,研究‘问’的艺术很有必要……问题本身要富有启发性,要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宝贵的经验之谈,给我们深刻的启迪。十多年来我在语文课堂提问的方式方法上作了有益的探索。现就点滴体会,略陈管见。直问。这里的“直问”绝非指平淡无味、一览无余的提问,而必须具备一定的难度和启发性。如教茅盾的散文《白杨礼赞》一文时,我问文中的…  相似文献   

18.
小学语文教学是一种多向性、创造性、综合性很强的艺术活动。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因此,语文课堂也可以像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一样进行留白,教师可围绕所学知识,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地给学生留下想象、开拓的思维空间,  相似文献   

19.
恰当而富有艺术性的提问,是启动学生思维的“钥匙”,是增强学生记忆的“催化剂”。而设问点的选择则直接关系到课堂提问的效果。因此,教师要重视设问点的选择。数学课堂设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在导入新课时设问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有经验的教师都非常重视导入新课的艺术,常用的方法是利用设问造成学生渴望追求新知识的心理状态,使学生产生一种探索奥秘的强烈愿望,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如教学“年、月、日”时,若直接告诉学生学习内容,不易激起他的学习兴趣。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先巧设过渡题,然后提出…  相似文献   

20.
袁美英 《快乐阅读》2013,(27):95-96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语文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通过以下途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精心设问,培养思维的敏锐性;鼓励质疑,培养思维的独立性;激发想象,培养思维的连动性;打破定势,培养思维的多向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