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出镜记者是现场报道中的桥梁,而出镜记者的语言表达又直接影响到电视新闻传播的效果,所以要求出镜记者要具备精彩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技巧。也就是说,出镜记者需要兼备电视记者和新闻节目主持人这两种职业特点的综合能力。本文就出镜记者的语言技巧问题,作者总结了几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民生新闻记者在反映社会现实、表达民意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名优秀的民生新闻记者不仅仅需要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更需要具备丰富的采访实践经验。出镜记者在有声语言表达技巧上能够灵活掌握,对于新闻信息的有效传播具有非常大的作用。对新闻事实进行点评,对于引导舆论具有重要作用,这就要求出镜记者在有声语言表达技巧上具备更高的素养。  相似文献   

3.
电视新闻出镜记者的非语言符号在新闻传播中的出镜率其实与语言符号相比并不逊色,但在新闻传播界内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新闻传播尤其是现场报道中,出镜记者的非语言符号使得某些通过语言表达显得力不从心的信息可以利用非语言符号进行补充,使语言符号变得更加丰富充实,与语言符号一起完成新闻事件和新闻信息的高效率传播,笔者就其特点以及在新闻传播中的作用加以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王楠 《声屏世界》2014,(2):23-25
在出镜记者的现场报道中,非语言符号传播是出现频率不亚于语言符号却往往被业内人士忽视的一种传播行为。非语言符号和语言符号的有机融合能够起到相辅相成的传播效果,发挥辅助语言表达,强调语言信息,把握采访节奏以及展示媒体风采等功能。非语言符号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第一类是语言符号的伴生符,第二类是体态语言,第三类是物化、活动化、程式化的符号。①本文尝试从造型语言、身体语言和环境语言几方面去探讨出镜记者非语言符号的传播技巧。  相似文献   

5.
刘佳 《声屏世界》2008,(10):39-39
出镜记者的现场报道是电视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民生新闻以及突发事件中,已经成为一种常态报道行为。出镜记者现场报道最大的信息载体是有声语言,而出镜记者现场报道的新闻语言与新闻播音员、新闻主播的新闻语言存在着明显差异。出镜记者的新闻语言包括新闻报道、新闻播报、新闻采访、新闻评论等形式,  相似文献   

6.
王楠 《东南传播》2012,(8):192-193
本文就电视新闻出镜记者的语言传播行为展开研究,在分析了出镜记者现场报道语言传播特点和传播功能的基础上,进行了出镜记者现场报道的过程分析,并提出保证信息有效传播的语言传播行为策略。希望通过此研究能够为规范我国电视新闻出镜记者现场报道行为提供借鉴,以期实现电视新闻报道方式的多样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当前新闻报道的重要形式之一就是出镜记者的现场报道,这种报道形式加强了新闻事件传播的有效性与及时性,因此一名记者在镜头前表现的好坏,可以说是影响新闻事实传播效果的关键.结合当今电视媒介可试听性的特殊属性,人类发现只有将有声语言传播与非言语行为传播相结合,才能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本文以非言语行为传播为视角,分析出镜记者在报道过程中如何合理利用非言语行为,制定有效的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8.
在出镜报道中,记者的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同时发挥作用,协同完成整个新闻现场的报道,其中非语言符号中的肢体语言、表情等往往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可以说,有声语言是一种表达,非语言符号的展示同样是一种表达。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记者至少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充分发挥非语言符号的特殊作用。一、巧用手势语,强化新闻信息,为观众理解新闻提供方便。记者出现在镜头前,有时为了辅助有声语言表达,更清晰明了地向观众说明新闻事实,手势的使用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出镜记者的有声语言报道,决定了其新闻传播活动具有了很强的口语传播属性。本文从口语传播形态的"两层八面"切入,对我国出镜新闻记者的口语能力进行分析,指出我国出镜新闻记者口语传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提高我国出镜新闻记者口语传播能力的技巧。  相似文献   

10.
电视出镜记者的出镜语言具有一定的情境性、口语化和交流感等特点,出镜记者的出镜语言应该遵循传播的目的性原则、准确性原则、得体性原则,在出镜采访中更要注意采用价值凸显策略、细节展示策略和场景强化策略等来进一步增强新闻的亲和力和可信性,提升新闻的传播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