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青少年来说,体育锻炼行为有利于他们在最佳的身体发育期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以后生活、工作和学习提供支持。但同样影响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的因素也有很多,此次研究中,通过深入实际,开展问卷调查,进一步了解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情况,进而得出如下一些结论:青少年体育锻炼项目多为球类运动;青少年体育锻炼场地多选择在一些免费的场所;青少年体育锻炼时间多在早晨和周末;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多是为了扩大人际交往、提高体育成绩和增强自己的身体素质。在明确一些影响因素后,提出相应的措施建议,如加强体育锻炼、积极营造全民健身氛围、丰富学校的校园文化活动等,以助力青少年良好的体育锻炼行为习惯的养成,使得他们在社会、生活中有更强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运用交叉滞后研究设计,探讨青少年的体育锻炼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因果关系。方法:采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社会适应能力诊断量表对602名初中生青少年(47.84%男生)进行1个学年、3个阶段(T1,T2,T3)的纵向追踪调查。结果:初中阶段青少年体育锻炼具有显著的性别差异(P<0.001),但社会适应能力的性别差异不显著;青少年体育锻炼与社会适应能力具有跨时间、稳定的正相关性(P<0.01);交叉滞后分析显示,青少年的T1体育锻炼能够正向预测T2社会适应能力(β=0.133,P<0.001),T2体育锻炼能够正向预测T3社会适应能力(β=0.159,P<0.001),而T1社会适应能力对T2体育锻炼的预测不显著(P>0.05),T2社会适应能力对T3体育锻炼的预测也不显著(P>0.05)。结论:对于初中阶段青少年,在体育锻炼方面,男生比女生更为积极、频繁、持久;青少年的体育锻炼是其社会适应能力的原因变量,即敦促和鼓励青少年积极从事体育锻炼活动可有效提升其社交、处事等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3.
体育锻炼是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要方法,为了更清晰了解影响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的相关因素。采用《STROBE文献质量指南》对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的实证研究文献进行评价和筛选,统计结果纳入49项文献样本,包含55个中文变量和78个英文变量。为了更直观的反映各变量的关系,研究将影响因素分为个人动机、态度与认知、人际关系及外围环境4个维度,其中,个人动机、态度与认知被证明是青少年保持锻炼主动性和体育学习坚持性的主要原因;人际关系为青少年的锻炼动机、态度和认知发展和体育能力发展提供了支持;外围环境能够直接或间接的促进青少年的体育锻炼行为,客观存在的负面因素也可能削弱青少年体育兴趣和意愿。影响青少年体育锻炼的因素是复杂多样的,仅探讨单一维度可能会导致选择性注意,因此需要多角度综合考量干预策略,从而有效促进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  相似文献   

4.
为了进一步保障"健康中国"背景下青少年体育锻炼的有序开展,对吕梁市两所中学青少年体育锻炼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制约青少年体育锻炼的因素按重要程度排序分别是课业负担、学校体育政策、自身运动技能与兴趣、场地、健身指导缺失、家庭条件限制、父母影响。建议学校转变青少年体育锻炼的指导思想,践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足量保障体育课课时,在青少年体育锻炼中引入家庭、社区参与,推动青少年体育健身生活化;政府加大对青少年体育锻炼服务设施的投入,利用供给侧思维调控青少年体育锻炼的资源;各责任主体要强化责任意识,提升健康服务水平和质量,遵循"预防为主"的工作原则,对问题学生进行"专项帮扶"。  相似文献   

5.
家庭社会资本对青少年体育锻炼意识与行为的影响及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及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家庭社会资本对青少年体育锻炼意识与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家庭的体育态度、体育锻炼氛围及网络结构对青少年体育锻炼意识与行为的形成具有显著性意义;家庭文化层次、体育态度对青少年体育锻炼认知层次具有显著影响,家庭经济收入对青少年直接参与体育锻炼及参与有偿体育锻炼具有显著意义。促进青少年体育锻炼意识与行为的形成,不仅需要优化家庭社会资本质量,而且也要注意家庭社会资本相关因素的建构。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问卷调查、测试、数据统计、分析比较等方法对影响上海、东京两地6~19岁儿童、青少年身体素质的形态发育、体育锻炼以及学习、生活、习惯三项因素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认为,上海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长期加速趋势远较东京明显,这是上海儿童、青少年身体素质总体水平高于东京的重要因素;上海儿童、青少年体育锻炼时间多于东京,是上海儿童、青少年身体素质总体水平高于东京的主要因素;不良的学习、生活、习惯是造成上海儿童、青少年身体素质在敏感年龄段较东京差的根本原因.建议以学校为中心,结合家庭、社区,建立儿童、青少年体育锻炼习惯保障机制;扩大和延伸体育锻炼或身体活动的功能和作用;正确处理好体育课、课外体育锻炼、体育竞赛和体育训练闻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体育与科学》2015,(4):115-120
激励青少年参与和坚持体育锻炼是非常重要的,规律的体育锻炼有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通过对323名青少年有氧体适能的测量,采用体育锻炼动机量表和体育锻炼等级量表进行抽样调查,运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体育锻炼动机、行为和有氧体适能的关系,试图构建促进青少年有氧体适能和体育锻炼行为的路径模型。结果表明:1)体育锻炼动机能正向预测体育锻炼行为和有氧体适能;体育锻炼行为能正向预测有氧体适能;2)体育锻炼动机各维度对体育锻炼行和有氧体适能预测的地位不一,均表现出愉快维度、能力维度、关联维度等内部动机比健康维度、外貌维度等外部动机更具有预测能力;3)结构方程模型拟合结果支持体育锻炼行为的部分中介作用。这提示我们,家庭、社区和学校应积极创造有利于激发青少年体育锻炼动机的环境,以外部动机为抓手,合理利用各种策略,注重外部动机向内部动机的转化,最终促进青少年体育锻炼和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8.
<正>阳光明媚的春季最适宜进行体育锻炼,创新性地把春季运动会办成充满生机、趣味性的综合性赛会活动,既有满足学生体育锻炼的现实必要性,更有维护学生健康发展的紧迫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问卷调查法,分层随机抽取了辽宁省不同地域、不同性别的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4 628人,以调查辽宁省青少年的生活方式和体育锻炼行为,并对其成因进行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辽宁省青少年没有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学生校内外课余时间的行为选择均以功课为主,学习压力和课业负担较重,直接影响课余生活方式的选择和安排;辽宁省青少年校内外体育锻炼的参与度不高,学校体育教学与校外体育锻炼的契合性不强,体育锻炼的时间比较分散,长期坚持体育锻炼的学生较少;个体主观因素、家庭经济因素、社会导向因素是辽宁省青少年生活方式及体育锻炼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数据,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分析、构建最小二乘线性(OLS)回归模型、系数集束化分析等方法,分析同伴群体对我国青少年体育锻炼的影响,结果显示:①青少年体育锻炼中存在很强的同伴效应,该效应约为个体影响的80%,并大大超过家庭、班级和学校的影响;②同伴群体对青少年体育锻炼时间的影响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是男生体育锻炼时间的最强影响因素,但对女生体育锻炼时间的影响弱于个体、班级和学校效应;③异性好友对青少年、特别是男生体育锻炼时间的提升作用更大,对女生而言,独生子女相对非独生子女的体育锻炼时间显著增加。提出:相关青少年体育锻炼促进计划应充分考虑以上因素,通过对同伴群体的干预提升青少年身体活动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基于社会信息加工理论,从体重自我污名的双重属性出发构建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探讨体重自我污名对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的双刃剑影响及边界条件。方法:采用体重自我污名问卷、亲友锻炼鼓励问卷、锻炼价值认知量表、消极锻炼情绪量表和体育锻炼等级量表,对3 406名青少年进行测量,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体重自我污名通过锻炼价值认知、消极锻炼情绪以及二者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影响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2)亲友锻炼鼓励正向调节锻炼价值认知在体重自我污名与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3)亲友锻炼鼓励负向调节消极锻炼情绪在体重自我污名与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4)亲友锻炼鼓励正向调节锻炼价值认知和消极锻炼情绪在体重自我污名与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之间的链式中介效应。结论:体重自我污名显著促进锻炼价值认知的增强和消极锻炼情绪的削弱,进而驱动青少年的体育锻炼行为,亲友锻炼鼓励在上述过程中发挥调节作用。为有效应对体重自我污名的双刃剑影响,应在巧妙运用体重自我污名对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的促进作用的同时,积极应对和防范体重自我污名对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的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运用交叉滞后组设计探讨学校自然环境、人际环境与青少年体育锻炼三者间的因果关联,以及性别、学段在三者中的调节效应。采用学校自然环境量表、锻炼氛围量表和体育活动等级量表,对1091名青少年进行为期12周、两阶段纵向调查。结果显示:青少年体育锻炼的性别差异显著(男性优于女性),并且学校自然环境、人际环境以及体育锻炼的学段差异也显著(初中生各指标高于高中生);学校自然环境能单向预测体育锻炼和人际环境,体育锻炼能单向预测学校人际环境,即在学校自然环境与人际环境的影响链上,青少年体育锻炼具备中介作用且该效应存在学段差异。研究表明:学校自然环境、人际环境与青少年体育锻炼存在因果关系,其中,学校自然环境能通过促进青少年体育锻炼而间接提升人际环境,且该路径对初中生影响功效更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社区体育环境对青少年余暇体育锻炼的综合影响,并考察邻里关系、内部动机的多重中介效应以及性别的调节效应。方法:采用社区体育环境量表、邻里关系量表、内部动机量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等,对2 247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对于初中阶段的青少年而言,社区体育环境、邻里关系的性别差异均不显著,而内部动机、余暇体育锻炼的性别差异均显著,差异效应量分别为0.129(Cohen’s d=0.260)和0.263(Cohen’s d=0.546);社区体育环境、邻里关系、内部动机分别对青少年余暇体育锻炼的影响显著,分别解释了11.4%、10.8%和19.6%的变异;在社区体育环境影响青少年余暇体育锻炼时,邻里关系和内部动机的多重中介效应显著,多重中介效应量为19.80%,且性别正向调节了邻里关系对余暇体育锻炼的影响,负向调节了内部动机对余暇体育锻炼的影响。结论:初中阶段的青少年,男生的锻炼内部动机和余暇体育锻炼好于女生;社区体育环境、邻里关系和内部动机是青少年余暇体育锻炼的促进因素,且社区体育环境可以通过增进邻里关系来激发青少年锻炼内部动机,进而促进余暇体育锻炼;此外,相较之下,邻里关系更易改善...  相似文献   

14.
《湖北体育科技》2020,(5):410-414
运用文献综述法、逻辑分析法等,探讨青少年体育锻炼的积极心理价值。研究认为,在体育锻炼与积极情绪、主观幸福感、积极心理品质、乐商以及神经机制和心理机制等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研究过程中还存在重视不足、测量工具不完善、缺乏纵向研究和因果研究、普适性和外推力不高、神经与心理机制研究不足等问题;未来除了应加强对体育锻炼与焦虑、抑郁、应激反应等消极心理因素的关系研究外,还需更加重视青少年体育锻炼的积极心理价值、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运动处方、体育锻炼积极社会组织系统的构建以及青少年体育锻炼积极心理价值的神经和心理机制等问题,在研究中注重青少年积极心理因素测量工具的科学化、统一化、本土化以及高科技研究方法的引入与研究范式的融合创新,使青少年体育锻炼更好地满足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5.
<正> 答安徽读者潘民: 中小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活泼好动,非常喜欢体育锻炼,但由于学习任务较重,担心体育锻炼时间选择不合适而影响学习,于是来信询问,怎样选择体育锻炼时间。其实,中小学生选择什么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并无严格的限制,清晨、下午和傍晚均可进行体育锻炼,只是由于不同的锻炼时间具有不同的特点,所以青少年朋友可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和学习情况,灵活选择。  相似文献   

16.
体育锻炼在提升青少年认知能力和学业成绩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国内鲜有基于全国样本数据的深入实证分析。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的基线数据,以周末体育锻炼为例,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从教育效果公平的视角,分析了体育锻炼对不同特征青少年认知能力和学业成绩的影响,结果发现:1)体育锻炼显著改善了青少年学生的认知能力,并提升了青少年学生的学科成绩;2)体育锻炼发挥了促进教育效果公平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体育锻炼改善了中低收入家庭的青少年认知能力和学业成绩,对高收入家庭的青少年认知能力和学业成绩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平衡能力是静态与动态活动的基础能力。由于运动损伤不仅对青少年身心造成伤害而且还会影响青少年体质,所以近年来青少年的平衡能力作为体质与健康测试指标之一日益受到人们重视。本文主要目的是通过阐述青少年平衡能力的研究历史及其生理学机制;评述符合青少年平衡能力特点的研究;讨论了体育锻炼对青少年平衡能力的影响;并提出一些通过体育锻炼方法来提高青少年的平衡能力,从而达到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体育锻炼对青少年学业表现的影响及其中介机制。方法利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2013—2015年的数据,采用面板分层线性模型考察体育锻炼对青少年学业表现的影响,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和KHB法检验可能存在的中介机制。结果青少年每天的体育锻炼投入时间对其学业表现的影响呈倒U型曲线效应,每天体育锻炼时间45.6 min对学生文化课平均成绩的提升作用最大;多重中介效应分析结果显示,体育锻炼可通过降低负面情绪、增强同学间的互动、促进同学的积极行为、增强自信心等4种渠道提升青少年学业表现。结论结果支持了前人提出的“积极效应说”,并非体育锻炼时间最多或极力压缩体育锻炼时间对学业表现收益最大,每天坚持合适剂量运动对青少年学业表现的促进效应最优。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因子、同学积极行为、同学关系、对自己未来的信心是体育锻炼影响学业表现的重要中介机制,青少年BMI、每天睡眠时间等生理健康的中介机制效应未得到统计验证。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时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参与适时、适量、适宜的体育锻炼,对于青少年身体素质和心理机能的成长都极为有利.俗话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如果在炎热的夏季里依然能够坚持进行体育锻炼,不仅能增强青少年的体质、促进健康,还能提高机体对于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热应激能力,非常有利于青少年阶段的身心发展.但是在炎热的夏季,青少年进行体育锻炼过程中,如何才能进行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从而避免中暑、热疾病等不良反应的产生呢?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体育锻炼、自尊对青少年攻击行为之间的关系及自尊在两者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问卷对400名学生施测。结果 1)青少年体育锻炼强度处于较高水平,男生显著高于女生;青少年自尊处于中上等水平,攻击行为处于中下水平,且男女生都没有显著差异。2)体育锻炼与自尊呈正相关关系,与敌意呈负相关关系;自尊与攻击行为及各维度呈显著负相关。3)自尊在体育锻炼与敌意行为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 1)青少年锻炼量总体较高;自尊水平处于中上水平,攻击行为处于中下水平。2)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青少年表现出更高的自尊水平,不经常参加锻炼的个体表现出更多的敌意行为,低自尊的青少年表现出更多的攻击行为。3)体育锻炼可以直接减少敌意的发生,还可以通过提高自尊来降低青少年敌意行为,从而减少攻击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