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通商开埠前后上海地价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像其他货品一样,有它的市场,其价格升降,受到市场需求与供应两方面的影响。影响地价的因素很多,而在城市与乡村又表现得不尽相同。如在乡村,土壤的肥沃、贫瘠,水利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农业的收益,是田地价格的基础,也是引起因价差别的基本原因。在城镇,土地所处的地理位置与交通运输条件则至关重要。上海是近代崛起的都市,近代上海市区形成后,其范围包括上海县城及周边的一些市镇(这些市镇大多形成于明清时期),但大部分地区在开埠以前是田野乡村。探讨通商开埠前后上海的地价变化,蕴含的社会经济背景十分深厚,在某种程度…  相似文献   

2.
上海四明公所是居留在上海的宁波人的同乡会馆,始创于清嘉庆二年(1797年),最初设在上海县城北门外,仅用于停放和埋葬在沪逝世的宁波人的棺柜。嘉庆八年(1802年)建立正殿,供奉关帝,始取名“四明公所”。此后随着在沪宁波人的增多,公所规模日趋扩大。上海开埠后四明公所曾与法租界当局于同治十三年(1874年)和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两次发生流血冲突,酿成江惊一时的“四明公所血案”。宁波显的上海人自成群落,对上海的社会教育和慈善公益事业多有贡献。作为在沪宁波人活动中心的四明公所,也是上海各同乡会馆中的位使者。研究四…  相似文献   

3.
一个多世纪来,从1843年上海开埠到1956年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再到1979年后的改革开放,上海经历了从前近代传统经济到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又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到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再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经改革开放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漫长而曲折的发展历程。19世纪中叶之前,上海还完全是一个传统社会。上海经济虽然依托本地的手工棉纺织业以及上海港的有利地位,在国内贸易中具有重要地位;以上海县城为中心的社会经济在传统经济母体内,也已经发展到相当成熟的程度,但是它们与整个世界经济体系基本上还处于分离的状态。上…  相似文献   

4.
据文献记载,元末的上海地区已经有零星的戏曲演出活动;历经明清.到了近代,上海的戏曲演出始放异彩。开埠不到半个世纪,上海就有“戏园之盛,甲于天下”的称誉。与此同时,上海戏曲也经历了从传统到近代的植变。推动上海戏曲文化变革与发展的内在动因有开埠之后工商百业的发达,为戏曲的演出和繁荣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经济基础;市民阶层兴起之后的戏曲娱乐需求;还有上海这个近代中国最典型的移民城市所具有的文化粘合特质。除此之外,租界的存在、中西交汇的格局对晚清上海戏曲变革的推动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晚清上海戏曲的变革与整个…  相似文献   

5.
“上海”从开埠起就是一个不断生长着的地域概念,上海地理成为了解读上海文化密码的关键,也成为上海城市进化中永不褪去的底色  相似文献   

6.
上海自1843年开埠后,迅速崛起,成为近代中国的航运、经贸和金融中心,百余年间历久不衰,扬名中外。追溯其发展轨迹,量大面广的口岸贸易与金融业之间互为促进的双向关系,引人注目。上海开埠后不久,便取代广州,跃居近代中国内外贸易第一大港。口岸贸易的繁盛,刺激了商业的兴旺,商业的发展特别是埠际贸易的开展,则离不开金融业在资金融通方面提供的便利。清中叶上海港沙船货运贸易的活跃,便是和上海钱庄业的发展相辅相成的。上海开埠后,受不断扩大的内外贸易的驱动,钱庄的经营业务渐被纳入进出口及埠际贸易资金融通渠道。钱庄的信…  相似文献   

7.
1843年开埠后,上海地区行政管理的独特性和经济的繁荣,为文化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空间.黄浦江容纳百川的胸怀,使得多种艺术形式在上海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成为近代都市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中西文化在这里交汇激荡,使得上海的文化面貌发生了显著的改变.在近代上海出现的许多公共娱乐设施,孕育了中国艺术史上无数个第一.  相似文献   

8.
对近代上海金融中心地位变迁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无疑是近代中国最大的金融中心。只是这一中心地位有着形成、发展、演变的过程,其功能的发挥也颇多曲折,其中的原因尤其值得深思。随着开埠后作为国内最大内外贸易口岸地位的确立,带有近代意义的金融地位也开始在上海迅速上升。如外商银行麇集沪上,其数量远超过其他金融较发达的城市;中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在上海首先开业;在上海诞生了第一家由中国人自办的银行―中国通商银行;除了中国通商银行之外,上海又陆续有信成、四明、裕商等华商银行设立,它们一般在外埠设有分支机构或代理机构。从整体上看,上海金融业已具有了跨地区、…  相似文献   

9.
上海开埠后不久,以英商丽如银行1847年登陆上海为标志,外国银行陆续进入上海。1891年由外商建立的上海股份公所,开中国证券交易所之先河。而1897年在上海创设的中国通商银行,则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银行。对于近代金融业的创立,上海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上海充其量只是一个地域性的金融中心。从清末到北洋政府统治的整个时期,全国金融中心和政治中心相结合,事实上是在京津地区。上海成为全国最大的和最重要的金融中心,是在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之后。从这时至1937年“七七”事变与“八一三”事变爆发,这十…  相似文献   

10.
吴淞两次自开商埠始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淞口是外海进入长江的冲要,扼黄浦之咽喉,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十九世纪中叶我国逐渐对外开放以后,吴淞口成为海内外船只进出上海以及长江的主要通道和锚泊转运地,原先小小的吴淞镇的地位因而也日显提高。在外国资本主义加紧渗入和中国逐步走上近代化道路的大背景下,十九世纪末,吴淞宣布自行开埠,到本世纪二十年代初,又再行第二次开埠。可惜由于种种具体的原因,这两次开埠都是有首无尾,难以推展。两次的失败虽然并不影响吴淞的重要地位,但却终未使它能借此契机,跃为一个独立的、像样的城市。第一次开埠1843年对外开埠后,上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