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6 毫秒
1.
老子和庄子同属道家学派,其诗学观念从许多方面来看都有所关联,因此世人多以“老庄”并称。但由此带来的问题是,容易单方面的“以老解庄”或“以庄注老”,从而掩盖了老、庄的差异。因此探讨老、庄诗学观念之异,对于深刻理解和把握老、庄诗学的精神实质,以及辨析二者对后世的不同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论老庄、道教对刘基学术思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基的哲学思想体系内涵十分丰富,先秦老、庄道家学说与著作对刘基道学思想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道教经典如《阴符经》等对刘基思想体系的建构也有启发意义。对于刘基受到老庄、道教思想影响的缘由分析,我们可以从刘基坎坷的仕途生涯与家乡故里所分布的洞天福地说起。  相似文献   

3.
先秦道家老庄的思想博大精深,其中蕴涵着丰富的“和谐”生态美学思想。道家的和谐思想以道论为其理论基础,“道”是老庄哲学的最高范畴,道的基本特征就是和谐。道家的“和谐”生态美学思想主要包括“天人合一,师法自然”的自然和谐之美、“自然无为”的社会生态和谐之美、“复归于补”的自然人性境界和谐之关、“万物齐一”的平等共生和谐之美。和谐是道家美学追求的最终价值和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4.
“道法自然”是《老子》的重要思想,也是初唐佛道论争中的主要思想论题.随着这一义理论争的深入,道教在回应佛教批判的过程中吸收了部分佛教的思维方式,并对佛教的相关重要概念加以改造利用,从而将“道法自然”的解释提高到“重玄学”的高度,使得其理论思辨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同时,在争辩的过程中,佛教对“道法自然”的解释也随之不断深入,如澄观以“一真法界”来解释“众妙”,宗密以“法界”来解释“从本降迹”和“摄迹还本”等,都说明佛教界也试图以自己的思想来融会贯通老庄思想.通过详细考察初唐佛道二教对“道法自然”的不同理解、争辩的过程,以及这场论争终止于唐玄宗御注《老子疏》的经过,可以说明道教重玄学思想中的佛教因素,以及佛教对道教“道法自然”思想的批判与吸收.  相似文献   

5.
“自然”之道和虚静观是刘勰《文心雕龙》中的重要文艺观点,将它们与老庄的道家“自然无为”思想和虚静观相比对探究,可以看出道家对刘勰创作《文心雕龙》的影响十分巨大,可以鲜明的感受到其中的道家存在。  相似文献   

6.
老庄自然生态美思想鲜明而独特,它在更高意义上阐发的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具有前瞻性和预见性,其哲学基础是其以“道”为核心的“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老庄祟尚自然美,把自然的原生态看成宇宙的完美生命,批判了人对自然生态的破坏。这个思想影响是深远的,尤其是对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7.
老子、庄子,同为古代中国的思想巨人。作为道家学派的鼻祖,其思想学说之博深,理论内涵之精妙,思维想象之玄奇,以及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认知都别树一帜,自成风流,对华夏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在民族文化心理结构中留下了深深的印痕。时至今日,老庄思想已引起世界各国学者的广泛兴趣,人们从哲学、美学、社会学、人类学、文学……各种角度,对老庄思想进行探析,并从中汲取营养;甚至某些自然科学家,竟也能从中受到现代科技思维方面的启发。豫东乃老、庄故里,商丘人民为家乡能诞生如此伟大的先哲而自豪。缘此,本刊特辟“老庄研究”专栏,以期进一步推动学术研究活动的深入进行。竭诚欢迎校内外专家学者共同关注和参予这项事业。  相似文献   

8.
从先秦道家老子庄子的著作看,老庄没有从正面论巧,文中出现的巧也基本是被否定的。但透过其文字深层看,老庄有肯定的“巧”。他这种“巧”,是“大巧”,“大巧若拙”,拙不见巧,是不见其形的道之运行,但舍去了运行的形式,表现为自然之巧,隐迹之巧,体道之巧,因而此巧为“不巧之巧”。形而上的“道”下落到物质层面,就有人为的体道之巧。老庄对体道之人的创造之巧也给予了张扬,而对不符合自然之“道”彰显于外的人为背道之巧给予彻底否定。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人皆以为老庄盛言“自然”,然而“自然”一词不仅在老庄很少出现,而且没有名词性的实体涵义,不作为一个哲学概念而存在。而王弼《老子注》和郭象《庄子注》是后世皆误以为老庄盛言“自然”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老、庄的“朴”美观对袁宏道审美思想有很大影响,袁宏道诗文的风格美与老、庄思想也有深刻的渊源联系,并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1.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这句话,表明了老子重要的社会道德思想。春秋时期,在西周礼制基础上形成的道德概念“仁”、“义”、“礼”等已经只剩下一堆躯壳,因此老子强烈地反对名存实亡的“仁义”教条,而提出自己的道德主张。庄子继承了老子反对现实道德概念的态度,而其社会立场、人生态度则有所不同。作对老、庄的道德主张作了评析,并针对现实的道德教育提出了三点建议:警惕社会规范的形式化趋向,尊重道德概念的主体自决,重视道德评价中内在动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汉初黄老思想,既是老庄道家思想的理论演进,又是基于治国现实的政策选择,对汉初社会繁荣、实现专制集权下的社会和谐发挥了重要作用。汉初黄老“和谐理念”也为我国和谐社会建设中政府治理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3.
庄·老哲学以其深刻的偏激性参与了中国文学形成与发展,他的“大音希声”、“玄之又玄”、“道法自然”、“绝圣弃智”等思想,为中国文学的审美趋向开拓了特有的思维方式、审美理想和艺术追求,使其哲学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学领域得以驰骋融汇,铸成中国文学独具的风范。  相似文献   

14.
近代进化论思潮是在科学旗帜下形成的思想运动,这一思潮在当时的老庄学中也有鲜明的映射。无论是援引社会进化学说解《老》,抑或用生物进化论释《庄》,还是比较"天择"与"天钧"之优劣,都说明近代老庄学具备了全新的思想内容与时代特色。对于老庄与进化论的互证互释,其思想学术价值需要从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互动的角度进行认识。一方面,随着西学在近代大量传入中国,中西文化之间势必产生激烈的交锋,老庄学不仅以其开阔弘大的学术品格,为中西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学术平台,而且为应对与消化西学提供了深刻的哲学基础;另一方面,在回应西方各种学说的过程中,老庄道家显示出了自身的特点与优势,就与进化论的关联来说,老庄不仅能与进化论相通,还能补进化论之失,由此说明了老庄哲学的普遍性、深刻性和超前性。  相似文献   

15.
老庄道家思想在魏晋时期对魏晋士人的思想、言行、风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魏晋士人将老庄的哲学融入自己的人生当中,对自由、生命、自然有了自己的解释。《世说新语》中的魏晋士人体现了当时士大夫在老庄思想影响下的整个精神风貌,展现了他们的人格理想和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16.
罗明月 《天中学刊》2009,24(6):71-73
"性"与"情"是中国哲学及美学中经久不衰的讨论话题.关于"性"与"情",魏晋时期的士人表现为爱老庄,崇自然;彰显个性,张扬自我;不拘礼法,任放旷达.这种倡"情"显"性"的人格美,既来源于老庄而又不同于老庄,其"性情说"是对老庄"性情观"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王士禛书学思想受老庄思想与魏晋玄学的影响,以“清”为尚,形成了他独具魅力的审美观。本文从淡、远两个方面采分析其虚静、空灵的主体人格,并对其书学思想的根源——对魏晋士人的向往与具有的类似魏晋士人性情的言谈举止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18.
“黄学”与老学虽有极深的渊源关系,但都自成体系。两者虽然都是以“道”来贯通社会与人事的,但贯通方法却大异其趣。《淮南子》与黄学、老学均有所不同。该书中既有老庄道学与儒学两派思想的平流竞进和矛盾斗争,又存在着两派思想的融合贯通。而“黄学”在其中就起着连结两派思想和消解二者对立的作用。这种作用突出地体现在该书由老庄道学到儒学的“无为”思想、法思想和才智思想的转换上,其转换的中间环节就是“黄学”思想。  相似文献   

19.
老庄哲学具有丰富的生态伦理底蕴,其“自然”、“无为”、“知和”、“知常”、“知止”、“知足”的思想,与现代生态伦理学有许多契合之处。老庄生态伦理思想为当代人类战胜日益加剧的生态危机提供了独特的思想视角,对西方环境运动产生了广泛影响,成为不少西方学者建构生态哲学和环境伦理学的重要思想资源。当然,老庄生态伦理观也有其自身的历史局限,应该在今天的科学背景下加以完善,以对人类拯救环境危机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刘勰对“道”的阐释 ,贯穿了他的儒家经学思想 ,把玄学的援道入儒、以道为体、以儒为用的儒道合一思想 ,表现在了他的文艺本质观中。哲理性的自然之道具体化为儒家的社会政治之道 ,儒家的社会政治之道成为普遍规律的道的体现 ,这样既昭示了刘勰注重圣人教化的“明道”文艺思想 ,同时也自然地把老庄之道与儒家之道合二为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