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能源资源的数量、流动与功能分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伴随着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中国经济社会面临的能源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如何引导能源资源在中国区域之间的合理配置,保障中国区域能源资源的可持续供应,成为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前提,能源资源区划研究也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中国能源区划研究起步较晚,从区域尺度系统探讨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资源本底、区际流动,并据此进行能源资源供给区划编制的研究成果较少,鉴于此,本文立足于上述7种能源资源,开展了能源资源本底、区际流动以及区划研究工作。研究结果显示:①从能源资源本底来看,位列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资源量前五的省(区、市)所占比例依次为72%、71%、86%、74%、60%、73%和39%;②从能源资源流动看,煤炭资源省际流动范围广、规模大;原油省际流动范围较小,主要表现为北油南运,天然气流动范围较小,主要表现为西气东输;③从能源区划与定位看,煤炭资源划分为国家煤炭基地、地区煤炭基地和煤炭汇集地;原油资源划分为原油主产区、原油接替区与原油汇集区;天然气资源划分为国家天然气基地、地区天然气基地与天然气汇集地;水电资源划分为国家水电基地、地区水电基地和水电输入地;太阳能资源划分为国家太阳能发电基地、地区太阳能发电基地及不适宜开发地;风电开发划分为国家风电基地、地区风电基地与不适宜开发区;非粮生物质能划分为大规模开发区、中小规模开发区、不适宜开发区。  相似文献   

2.
基于协整关系的中国区域煤炭消费与经济增长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运用时间序列截面数据模型的计量分析方法及协整检验理论,对我国东部、中部及西部三个地区的煤炭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协整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东部地区煤炭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但其关系是由经济增长到煤炭消费的单向关系;中部地区煤炭消费与经济增长二者之间既具有明显的双向长期因果关系又具有双向短期因果关系;西部地区煤炭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虽然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但短期因果关系并不成立。在此基础上,结合对全国和各地区1986年~2004年间的经济增长、能源及煤炭消费水平的分析,认为各地区煤炭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之所以存在明显差异,主要是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运行机制等的影响;提出国家在相关经济政策和煤炭政策的制定及执行时必须正视这一差异,特别是在西部大开发的进程中,当务之急是要协调好煤炭(能源)与经济的发展关系,否则会加剧中国经济发展的区域失衡。  相似文献   

3.
刘满芝  王锐  周梅华  张静 《资源科学》2011,33(9):1641-1649
本文在分析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能源利用效率与煤炭消费关系的基础上,构建了面板数据模型,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对东、中、西部地区进行了比较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变量问存在长期协整关系,而且各地区间存在一定差异,中部地区经济增长对煤炭消费的影响高于其它地区,东部地区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单位GRP能耗水平等因素对煤炭消费的影响大于其它地区;从短期波动看,东部地区各因素波动对煤炭消费量波动的影响要高于其它地区,不过产业结构波动对煤炭消费波动的影响西部要高于东部地区,从偏离长期均衡的调整力度看,中部地区要高于东部和西部地区。因此,国家和各地区在制定经济政策和煤炭政策时,必须正视这一差异,把握煤炭需求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能源利用效率的具体关系,促进能源与经济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西部开发规划的不断推进,西部地区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同时也凸显了西部地区能源供应不足的问题。加快西部地区矿产勘探,为西部经济发展打下良好的能源基础对西部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现就我国西部地区矿产勘探进行了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5.
煤炭是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中重要能源,在能源供应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不少国家储存了大量的煤炭,不断的提高采煤技术和采煤方式,才能对煤炭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首先概述了煤和采煤的含义,对煤炭开采中的采煤技术和采煤方法进行了研究分析,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云南省小龙潭矿务局属国有煤炭生产企业,是国家批准的大型煤炭基地——云贵煤炭基地重点矿区之一,是云南省重要的能源生产基地,主要生产褐煤,下辖小龙潭、布沼坝两个露天煤矿和机修、建筑等单位。小龙潭矿务局依靠科技不断发展,经过四期扩建和3次技改,建成了国家二级企业、部级质量标准化矿务局、全国特级安全高效露天矿。在发展建设中,不断探索创新,曾在国内首家采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我国能源紧缺的严峻形势和煤炭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和能源安全战略的重要地位,特别指出实施煤炭资源的国际化延伸战略和国家实行煤炭资源战略储备和保护性开采是煤炭资源两大重要国家战略。论证了其与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战略意义,这是实现科学的发展观和涉及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可持续性的重大前瞻性问题;提出在国际上特别是煤炭资源赋存丰富的发展中国家投建煤矿、延伸能源供应链,确保我国能源供应的多样化、多渠道;在战术和战略层面上,提出我国现阶段优质煤炭资源实行保护性开采和储备的可行性与紧迫性,为真正解决我国煤炭产业国际化和国家能源与经济安全的长远大计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学会》2002,(6)
<正>2002年西部开发科技工作将继续围绕“十五”西部开发科技规划的重点任务和目标,重点抓好如下几项工作:一、抓好已安排的攻关计划“西部开发科技行动”等一批西部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的实施。重点抓好19个研究开发基地、工程化示范基地和孵化器等基地建设,以及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中心等的高效运行,切实增强西部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抓好一批西部生态重建、特色资源等技术开发与集成示范,为西部开发重点工程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科技创新基地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第一梯队,高校是科技创新基地的主要依托单位,但少有研究以实证分析回答科技创新基地的建立能否促进高校科技创新发展这一问题。本文采用2008-2017年间中国394所高校的混合截面数据和典型的科技创新基地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研究了科技创新基地建立对于高校科技创新水平的影响,并根据高校所在地区、隶属部门的不同进行了异质性检验。实证表明:第一,整体上科技创新基地的建立显著提升了高校科技创新水平;第二,西部地区科技创新基地的建立对高校科技创新水平影响最强,中部地区效果次之,而东部地区无显著影响;第三,科技创新基地对不同隶属部门高校科技创新水平均具有积极影响。因此,相关部门应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基地对于高校科技创新水平的导向作用;因地制宜加强布局建设,尤其是西部高校科技创新基地建设,进一步推进西部高校科技创新发展;应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保障科技创新基地高效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带动高校科技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我国经济建设发展重心西移是国家“九·五”计划确定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近年来西部地区石油、煤炭、天然气等矿产资源有了大规模的发现.尽快把西部地区建设成为我国能源化工基地,是实现全国经济发展战略布局的需要.它将会推动我国经济建设以更高的速度发展.高起点开发和建设能源化工基地需要大量的高层次人才.研究生作为国家培养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在现代化建设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我国自1978年恢复研究生招生制度以来,已经毕业的研究生在各个行业和单位成了主要骨干力量,有的已成为科技、学术的带头人.目前全国每年约有各类毕业研究生3万余人,但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经济日益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当前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新形势下,由于主客观各种因素的影响,有限的毕业研究资源存在着就业流向不尽合理的状况从而不能充分发挥其作为高层次专门人才的特殊作用的情况.据陕西省21所具有培养研究生的科研机构高层次人才构成现状和需求情况调查,这21个科研单位共有科技人员15052人,其中硕士学位获得者829人,占技术人员总数的5.5%(包括博士生有17人).而这21个研究单位自行培养的硕士生留在本单位工作的只占50%,其余均已外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