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相关介绍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配置乐曲、训练乐工和采集民歌的专门官署,汉乐府指由汉时乐府机关所采制的诗歌。这些诗原本在民间流传,经由乐府保存下来,汉时称“歌诗”,魏晋时始称“乐府”或“汉乐府”。后世文人仿此形式所作的诗,亦称“乐府诗”。  相似文献   

2.
汉乐府民歌是我国文学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其形式多是以叙事为主的。它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五言体、杂言体的直接源头。文人拟乐府诗创作从东汉时开始繁盛,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已经成为文人抒情言志的一个重要载体,之后历代文人多有创作。以致文人拟乐府诗歌创作成为我国诗歌史上的一个普遍现象。文人拟乐府对汉乐府民歌的继承点在哪里?又有哪些突破与创新?本文以汉乐府民歌《饮马长城窟行》及陈琳拟作为例,试图做一番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汉末建安时期,迎来了乐府诗发展史上文人拟作的第一个高潮,以"三曹"为代表,他们的拟作对汉乐府进行了全面的继承,在新的社会形势下,他们还通过自身实践使汉乐府有了很大的发展。"三曹"乐府诗创作之所以取得如此伟大的成就,形成如此深远的影响,与这种批判地继承密不可分。"三曹"乐府诗对汉乐府的继承与发展具体表现在句式篇幅、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千古诗仙唯李白,李白在中国诗坛旷古绝今,遗作九百多首,诸体皆备。李白乐府诗是成就最高的重要部分,其一生诗作精华尽付于此。李白的乐府诗和汉乐府颇为不同,朴实而又奢华,飘逸而又瑰丽,通俗而又典雅,豪放飘逸、壮浪雄奇,本文将从唐代乐府对汉乐府的接受和传承入手,重点对李白乐府诗与汉乐府诗的语言风格进行比照,并在此基础上对李白乐府诗歌的艺术成就做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5.
汉乐府诗与拟乐府诗属于两种不同的创作系统:前者是一种依附音乐、可供演唱的娱乐艺术;后者则是隶属文人的抒情言志的个人性创作。王船山对上述两种类型的乐府诗分别作了中肯的评价,值得我们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道教在唐代的特殊地位,唐代文人对道教的崇尚以及游仙之作阐述了唐代文人的崇道之风,认为从道教的角度研究唐代文学是一项重要的工程。  相似文献   

7.
唐代贬谪文学是贬谪文人人格的一面镜子,是政治制度的产物。唐代的贬谪文人促进了唐代贬谪文学和文化的繁荣,丰富了唐诗的内容。贬谪文人通过对贬谪地的山川、风物、人情的抒写,宦海沉浮的叙述,表达自身政治的失落、人生的悲惨、迁谪的痛楚,以此来表现贬谪文学的主题,因此,促进了唐代贬谪文学和文化的繁荣。  相似文献   

8.
乐府诗最早的概念是指汉时乐府机关采集和创作的汉代民歌俗曲,即"汉乐府"。后来,人们把文人模仿汉代民歌的诗,也称作"乐府诗"。唐代,又把南北朝以前的乐府诗统称为"古乐府",把杜甫、白居易等人创作的用新题写时事、不再以入乐与否作标准的乐府诗,称为"新乐府"。《乐府诗集》是收集各种乐府诗最为完备、成书较早的一部重要典籍。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三个方面,即构思玄妙的幻想、情感要妙的风流、呈示“诗笔”“诗才”的文化,论述唐代小说的文人情趣,确定了唐代小说独特的美学品格.  相似文献   

10.
贬官海南是唐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现象.古代海南由于远离中原内地,交通不便,文化发展一直较为缓慢,至唐代,海南教育文化事业得到了的很大发展,这与当时贬谪到海南的文人在当地从事的各种文教活动密切相关.通过梳理以王义方、李德裕为代表的唐代贬谪海南文人的一些重要文化活动,说明唐代贬谪文人在海南教育文化发展中的先驱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病时"与"即事名篇"为主要特征,"忧黎元"、"补时阙"为其核心所在的即事类乐府,不仅为宋代诗人所雅好,而且还使之成为一时之创作风气。宋代的即事类乐府,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类型上主要分为"自创新题"与"袭用新题"两种。相对于唐代元稹、白居易等人的以"为事而作"的新乐府,宋代的即事类乐府在形式特征方面已发生了带有根本性的变化,即其诗题大都由原来较为单一的"汉乐府式标题",一变而成为以"×××歌"、"××行"、"××吟"结构的歌行类乐府。而近体诗在这类乐府诗中的出现,则标志着古体诗一统即事类乐府天下的局面,在宋代已为诗人们的艺术实践所打破。  相似文献   

12.
中国历史上失婚妇女的命运有其时代的烙印。汉代妇女盛行自由改嫁,上至皇族妇女,下至平民百姓,再嫁者司空见惯。到唐代,守寡或离婚后再嫁者不在少数,公主再嫁者也不乏其人。宋代尤其从宋代晚期开始,寡妇守贞已逐渐成了士大夫阶层的共识,并被社会各阶层普遍实践。汉唐宋时期守寡妇女的生活变迁无不印证着历史的视角:汉代妇女自由改嫁蔚然成风,唐代妇女改嫁之习气依然,足以证明在唐以前社会不以改嫁为非礼,而宋代以后,随着士族礼法门风向皇室和普通民众的传播与普及,儒家礼法文化逐渐确立其正统思想的地位,并逐渐被全社会所接受。  相似文献   

13.
《陌上桑》是乐府民歌中的精品。后世许多文人雅士以相同的题目,或以其中的女主人公罗敷为题材,写出内容相近的诗作,被称为《陌上桑》的“拟作”。从汉代以后,直到清代,“拟作”不断,其风格深受诗作者所处时代的社会风尚的影响。唐前及唐代的“拟作”唯美而浪漫;宋朝至明朝中叶之前的庄重;明朝中叶之后再现浪漫。同情蚕农疾苦和表现真善美则是《陌上桑》“拟作”之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14.
“唐宋八大家”做为中国古代散文的代表,唐代韩愈、宋代欧阳修又是其中的领袖人物,“韩欧”成为唐宋散文、正统散文、文以载道、古代成熟散文的标志.“韩欧”地位相提并论,早见于宋代韩琦《祭欧阳文忠公文》,之后历代继承不衰,影响深远.“韩欧”在古学、古文中已成为一专有名词,代表着“六经”古道、正统粹正、复古变革、道德文章、成熟古文.  相似文献   

15.
元代散曲<白苧歌>的渊源要追溯到我国古代著名的乐舞<白纻>歌舞.从<白纻>歌舞演变为散曲<白苧歌>经历了乐府<白纻歌>、宋词<白苎>和元代散曲<白苧歌>三个阶段.<白纻歌>是配合<白纻舞>表演的歌曲,在唐代被广泛传唱,于宋代演化成词调<白苎>.<白苎>词调在被用作杂剧、诸宫调等唱调过程中,逐渐由词转化成了散曲<白苧歌>.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80年代末,宋代乐府诗的受关注度极低。20世纪最后十年,对宋代乐府诗的研究以个体研究居多。进人21世纪后,个案研究仍占据较大比例,同时也出现了对宋代乐府诗的宏观研究。学界在宋代乐府诗的界定、辑录、作品等诸多畛域取得一定成果,但与传统的汉魏乐府研究相比。宋代乐府诗研究起步较晚,研究尚需深人。  相似文献   

17.
论汉乐府的艺术风格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乐府包括庙堂乐歌与民间歌诗,在继承、发展<诗经>和<离骚>的基础上形成了粗犷、质朴、廓大、深厚的独特风格;同时,对六朝诗、唐诗、明清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文章结合汉乐府的有关篇章,具体阐述了其艺术风格和对后代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三五七言》诗是李白的一首杂言诗,体式风格接近汉魏古乐府,过去一些人把此诗断为隋代诗人郑世翼之作,是因文献传抄过程中带来的作者归属的错误。它是一篇言情之作,主要内容是闺中望远,辞意和体制都脱胎于晋无名氏乐府《休洗红》,音律繁复,情辞哀怨,为乐府精品。由于其内容形式上的开创性,此诗在唐宋元明清引来众多的拟作,在清代还被当成词调对待,视为唐人创制的词之一体,可见其典范性。  相似文献   

19.
黄庭坚五言古体诗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汉魏晋宋以及初盛唐时期的五言古体诗,二是中唐至北宋中期的五言古体诗。黄庭坚的五言古体诗,形式体制上变化多样,这体现了他出奇以制胜、因难以见巧的诗歌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20.
考查宋初所编《文苑英华》中一百五十卷赋作的校勘记可以发现,南宋人刊刻和校勘《文苑英华》时使用了《周易》、《诗经》、《尚书》、《左传》等十余种经部著作;使用了《战国策》、《史记》、《汉书》等史部著作;使用了《山海经》、《管子》、《庄子》、《列子》、《艺文类聚》等子部著作;使用了《楚辞》、《文选》、《唐文粹》、《乐府诗集》等总集与陆机、王勃、白居易、元稹等三十多人的别集。这反映出唐代律赋丰富的文化内涵,对宋代文赋文化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先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