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从语言类型学角度研究语气助词"啊"的情态语义及其句法分布,比较了日语和英语中语气助词的使用情况。通过汉英日互译材料的分析得出结论如下:汉语主要用语气词、助动词、语气副词等词汇手段来表达语气,以语调、语序、句式作为补充;日语主要用终助词、助动词等语法手段来表达语气,以语气副词等词汇手段为补充;英语中主要使用情态动词、副词等手段表达语气,以语调、语序、句式作为补充。  相似文献   

2.
“情态”概括地说就是指说话人对于句子所表达的内容的主观态度。在语言系统中情态意义的体现方式多种多样。英语和汉语这两种语言中情态意义的主要表达方式都是情态动词。文章以情态理论和情态意义为基础,对英语的情态动词“can”和汉语的情态动词“能”所表达的情态意义进行对比研究,从而探讨英汉情态动词在情态意义上的异同,以及语意对应程度,并考虑其受语言形式的制约程度。  相似文献   

3.
“情态”概括地说就是指说话人对于句子所表达的内容的主观态度。在语言系统中情态意义的体现方式多种多样。英语和汉语这两种语言中情态意义的主要表达方式都是情态动词。文章以情态理论和情态意义为基础,对英语的情态动词“can”和汉语的情态动词“能”所表达的情态意义进行对比研究,从而探讨英汉情态动词在情态意义上的异同,以及语意对应程度,并考虑其受语言形式的制约程度。  相似文献   

4.
由于汉英两种语言在思维表达模式上的差异,汉英句法重心的排列组合有别。汉语较多使用圆周句,而英语较多使用松散句。对比分析汉语尾重与英语头重的句法差异,有助于我们在汉英翻译中恰当而有效地采用"变"序甚至"拆"句的方法来实现信息重心的转移。  相似文献   

5.
英汉情态动词的语法意义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和汉语中的情态系统都被认为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可以有多种表达形式,如情态动词、情态副词、语气等.其中情态动词占主要位置.从英语和汉语情态动词的否定形式、副词的搭配、情态动词连用等进行比较分析,可以看出情态动词的情态意义和语法意义之间的相互关系.即同一情态动词的不同情态意义常常会造成其语法意义的不同,而不同的语法形式也会影响情态动词的情态意义表达.同时,就两种语言之间而言,在语法意义方面,英语情态动词和汉语情态动词存在着较大不同,即同样的语法条件下,具有相同情态意义的英语和汉语的情态动词的语法意义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汉英具象和抽象两种思维方式差异出发,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汉语的具象和英语的抽象在语言表达法上的体现,最后提出了在汉英互译的过程中实现具象和抽象相互转换以实现语用对等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7.
汉英两种语言具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汉语重意合而英语重形合。汉语逻辑关系的衔接词多数时候是缺失的,需要依靠听者根据上下文自己揣摩。英语逻辑关系是靠衔接词和语法来表达,是显化的。释意理论认为,口译本质是传递交际意义。将汉语交际意义中的逻辑关系,用符合英语语言规则的方式表达出来,是顺利完成口译工作的重要保证。本文将围绕汉英口译中逻辑关系的显化表达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汪美琼 《培训与研究》2009,26(10):17-20
本文从汉英具象和抽象两种思维方式差异出发,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汉语的具象和英语的抽象在语言表达法上的体现,最后提出了在汉英互译的过程中实现具象和抽象相互转换以实现语用对等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9.
由于对宇宙感知的角度不同,东方人和西方人在文化思维模式和语言表达方式方面存在着差异.汉语因受汉文化整体式思维的影响,允许模糊性表达.汉语的这种特征并不影响用汉语沟通.但是,如果中国学生用英语交流时无意识地使用整体式思维,这种思维模式便是误导.而一般说来,模糊与笼统在英语表达中是应该避免的.通过分析汉英语言文化中的模糊、精确现象,可以探究影响中国学生用英语准确表达的相关因素,寻求改进目前英语教学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0.
作为语言,汉英两种语言有其相似之处,但由于民族文化和思维的不同,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上又存在很大差异。着重从语言形态表达、句子结构表达、思维方式表达和造句构词表达方面说明汉语和英语有着截然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望本文的探讨能使读者更好地了解、学习和掌握汉英两种语言。  相似文献   

11.
学习者英汉平行语料库为情态动词等中介语研究提供了两个考察视角,即中介语视角和相应的学习者母语视角。以情态动词“must”为例,从中介语视角考察,通过检索自建的学习者英汉平行语料库,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较多使用情态动词“must”的义务情态意义及其序列,认识情态意义及其序列的使用频率则相对较少且错误较多。从学习者母语视角考察既包括分析与情态动词“must”相对应的汉语部分,也包括检索汉语“必须”这一情态表达的相应英语。调查发现,双语转换时母语思维对英语情态动词“must”的习得有影响,但并不显著,对相关情态动词或情态性的运用掌握不足可能是更重要的原因。调查展示了学习者英汉平行语料库对中介语研究的巨大潜能。  相似文献   

12.
中外教育学学术期刊论文的英文摘要在情态表达的使用上有共同点,但其差异更为显著.二者在使用的情态表达频率总体相近的情况下,情态操作词和情态附加语都有较高的出现频率,而情态隐喻都是被使用次数最少的情态表达.但中文期刊偏好使用情态操作词、情态形容词和高值情态操作词,而外文期刊则更倾向使用情态附加语、情态动词和低值情态操作词.研究对增强学生关于情态的感知,提高学术论文作者的写作能力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汉英体育比赛即席解说话语以即兴的方式向观众传递比赛即时信息,在语音语调、语气和评价资源的运用中体现出鲜明的语言特点,实现了话语的人际意义。即席解说常常使用重音、快语速、强音和强有力的陈述语调,以肯定、果断的口吻向观众传递最新的赛场信息;陈述、疑问和感叹语气的灵活使用起到了吸引观众注意和与之共鸣的效果;现场评论则体现出解说话语与听众直接友好协商的态度。  相似文献   

14.
汉语丰富的语气副词是句子、语篇和语境情态高度词汇化的表现,其篇章、预设和推理功能使表达更为简洁。而与汉语语气副词相应的英语表达并不局限于词汇形式,英语另有重音、语法隐喻、情态名物化、介词短语、动词短语、特殊句式、篇章逻辑等多种形式。由此可知,汉语表现情态义的词汇比英语更丰富,而英语表现情态义的非词汇形式更为多样。  相似文献   

15.
情态在世界各种语言中都有表现,并且由于各种语言的表现形式和表达方式的不同,各自情态系统的具体表现形式就有可能不一样。英汉情态动词分别是这两种语言的语篇中情态意义的主要表现手段,由于所含的情态意义和情态量值不同,不同类型的语篇对情态动词的使用情况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6.
李冰 《河西学院学报》2011,27(6):94-98,107
情态的研究由来已久,然而语言学界对这一概念的界定还未达成共识,出于为英语教学实践服务的目的,我们对情态的意义、形式分类尝试性地进行了探讨,并以"may"为例,进行了详细的情态意义分析,以帮助学习者提高对情态系统以及情态词语复杂意义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辜鸿铭的汉译英诗的经典之作《痴汉骑马歌》,分析了辜鸿铭在汉译西方诗歌中的归化翻译,从而揭示了归化策略是译者对读者关照的体现,同时也发现辜鸿铭在英译儒经中的翻译原则同样也存在于辜鸿铭汉译英诗的翻译中。  相似文献   

18.
情态表达作为英语语言表达中一种非常重要的语义载体,能在英语的情态系统中衍生出丰富的隐喻表达方式,以此来反映语篇作者及其所代表集团利益的意识形态。英语时政新闻语篇是以英语为媒介的大众传媒,大都以政府或官方的政策发布或态度表达进行报道,具有较强的政治色彩。文章以VOA时政新闻语篇为例,透过其中的情态隐喻,分析时政新闻中意识形态的潜在表达。  相似文献   

19.
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作为一种人际语法隐喻,情态隐喻通过合理地调配语法资源来建立和协商人际关系以帮助语篇实现交际目的。情态隐喻在商务信函中能起到突出主观看法以显示礼貌性、强调断言的客观性以增加说服力、委婉提议以维护对方的面子以及语篇衔接的语用功能,写信人在利用情态隐喻手段实现商务信函人际功能的同时也有助于达到其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