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又是一节习作课,我没有像通常那样,先在黑板上写下本次习作的题目,而是请同学们把手伸进课桌抽屉里。“咦,什么东西?”随着一声声惊奇的询问,孩子们摸出了我课前悄悄放进去的一个个核桃,他们立刻如鲜花一样绽开了笑脸,互相窃窃私语,兴奋地猜测着老师的意图。我又趁热打铁:“同学们,老师最近在家庭磕核桃大赛中总是名落孙山。我知道咱班不少同学有新点子,今天就想借你们的脑子一用,一起来磕磕核桃,再品尝品尝核桃肉,你们愿意吗?”话音刚落,教室里顿时沸腾起来,看着同学们兴趣盎然的样子,我又提示道:“大家别忘了,为了确保比赛的顺利,你们磕核…  相似文献   

2.
校园逸趣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课上,老师对学生说:“如果你们能做得出这道,我就每个人发给50颗糖。”不一会儿,学生们一个个站起来,向老师要糖。老师一看答案,鼻子都气歪了,气呼呼地说:“你全做错了,还想要糖?”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你要求做出来,并没有要求必须做对呀。”老师不声不响地走了出去,过了一会儿,他回把一袋砂糖扔到桌子上:“分吧,每人100颗。”老师:“假如莎士比亚还活着,你会觉得他是一了不起的人吗?”学生:“是的,他一定会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为不管怎样,世界上还找不到一个能活四百多岁人。”文学课上,一位年轻的女学生问教授是否看过…  相似文献   

3.
案例一:“求平均数”的课尾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表现得非常出色。哪位同学愿意说一说自己在这堂课中学到了什么?生:我知道了生活中有许多地方要用到平均数。生:我知道了求平均数的方法。……师:快下课了,你们想和老师说些什么呢?生:老师,我喜欢上这样的数学课。生:希望以后老师还会为我们上课。师:老师也想再和你们一起上课,但快下课了,我们下课吧。(师一动不动,期待的眼神仿佛还在等着什么。多数学生在想,以往上课,老师说完下课就收拾东西走了,这位老师还想干什么)师:(深情地)下课,行吗?生:不下课。(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位学生很聪明。他的…  相似文献   

4.
【案例】近日,听一位老师执教作文指导课。这是一节“情境—体验—话题”作文指导课,习作目的是“表达真情实感”。为了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设置了如下三个教学情境:1.上课伊始,让学生猜一猜:“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好朋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正当学生七嘴八舌,各抒己见时,  相似文献   

5.
我有幸再次聆听了虞大明老师执教的《猫与战争》一课,深深为他大胆创新、幽默有趣的教学艺术所折服。一、教学语言轻松幽默,给学生注入思维兴奋剂幽默是一种雍容豁达的生活态度,虞老师把这种生活态度带进了课堂。课前五分钟,虞老师就和学生聊起了天:“你们什么时候知道虞老师今天要来和同学们一块儿学习的?”“你们有没有猜测过虞老师长得什么样?”“现在,活生生的虞老师就站在你们面前,请你们仔仔细细地观察虞老师,你所看到的虞老师和你们猜想中的虞老师有什么不一样?”由此,在学生们充满童趣而又“肆无忌惮”的回答中迅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爱     
在小学校的一间教室里,有几名学生。一个学生天真地问老师“老师,什么是爱?”老师觉得这个孩子提出的问题十分有意思,值得好好回答。当时正是课间休息的时候,于是老师要求学生到校园里去玩儿,并在重返教室时带回一样他们喜爱的东西。孩子们都迅速地跑到外面。在他们回到教室后,老师说“:我希望每个同学都拿出自己带回的东西。”一个学生回答说“:我带回了这朵鲜花,它好看吗?”第二个学生说“:我捉到一只蝴蝶,你们看,它的翅膀多漂亮呀!我会把它收藏起来。”第三个学生则说“:我抓到一只小鸟,它是从树上鸟巢中掉出来的,你们看,多好玩儿啊!”就…  相似文献   

7.
最重的人     
从这学期开始,我担任课改新课程《品德与生活》的教学。有一课是《我的身体》,通过开展用笔画、用粘土捏、量体重和身高、测体温等多种活动,使学生对我们的身体有一定的认识。这天上课,我拿着人体秤和身高仪,兴冲冲走进了二年级5班的教室。对于我的到来,同学们都睁大了眼睛,格外好奇,小嘴巴叽叽喳喳地讲个不停。“老师,你拿的是什么东西?”“老师,今天上课玩什么呀!”对学生的各种表现,我故作神秘状:“嘘!呆会你们就知道了!”我迅速导入新课,随即告诉大家要量一量全体同学的身高和体重。“你们想知道老师有多重吗?谁来帮我量一量?”我拿出了…  相似文献   

8.
心虚     
六年级第一学期,有一个《迎春杯数学比赛》,一向对数学兴趣浓厚的我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报名参加了。过了不久的一天,教数学的高老师刚讲完课就走到我面前小声说:“下课后你来找我。”那声音听起来很特殊,顿时我脑子“嗡”的一声,冒着冷汗心想:最近肯定又干了什么“好事”让老师“请”我。下课了,我马上叫来王赳赳同学:“兄弟,这下可坏了。”“怎么啦?”王赳赳不明地说。  相似文献   

9.
张俊 《四川教育》2005,(1):42-42
最近听一节公开课,在课结束时老师问学生:“你们想去寻找风吗?”学生说“想”。老师又说:“那你们下次去的时候一定不要忘记叫上我。”本来老师是随便说说的,因为她上完课就要回自己的学校了。可学生是很认真的。一个学生站起来问:“那你住在哪里啊?”说真的,如果那个老师直截了当地回答学生,我就不好说什么了,可是她居然不敢。我不知道提问的学生会是什么感受,  相似文献   

10.
余红 《师道》2003,(12):30-30
最近,我有幸听了浙江省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执教的《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王老师充满激情的话语,洋溢真情的评价,学生动情的朗读,真挚的具有个性化的体会,打动了每一位听课的老师。我由衷地感叹: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课前在师生对话中王老师仅三言两语,就吸引了学生。“大家知道我姓什么吗?”“姓王。”学生齐答。“同学们对我熟悉吗?”“不熟悉。”学生一齐摇头。“那喜欢我吗?”“喜欢。”学生整整齐齐地很乖地大声回答。“哦,看来你们对我是一见钟情啊。”话音刚落,学生和听课的老师都笑了起来,就这样,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  相似文献   

11.
案例描述:室外美术课对于活泼可爱的孩子来说可是一件新鲜事。“不动纸、不动笔,如何来上美术课呢?会是什么样子呢?”我想在他们的小脑瓜儿里一定画满了问号。这一天,孩子们兴奋极了,手里拿着我事先布置好的呼拉圈、接力棒、易拉罐、石子等,早早来到操场。我说:“小朋友们,你们手里拿着这么多好玩的东西,想玩吗?”学生齐答:“想!”我接着说:“那好,我们一起来做游戏吧!”学生欢呼雀跃。我提高了嗓音:“同学们不要着急,在做游戏之前,能告诉老师你们手里拿的都是什么吗?”学生举起手里的东西,七嘴八舌地说:“接力棒、球拍……”我及时地给予肯…  相似文献   

12.
《葡萄沟》一课主要是介绍葡萄沟在什么地方,出产什么东西,葡萄成熟时的景色怎样,葡萄干是怎样制成的。如果按课文内容平铺直叙地讲,二年级的学生学起来没兴趣,也不会给孩子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了教好这一课,我根据儿童喜欢吃葡萄的特点,利用五彩缤纷的灯片,采取情景教学直奔课文内容。 首先,我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喜不喜欢吃葡萄?”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说:“喜欢!”我又问:“你们知道哪里的葡萄最有名?”这样轻而易举地揭示了课题:葡萄沟。然后我向学生介绍新疆葡萄沟的地理位置,物产情况。接着再问,“你们想不想去新疆葡萄  相似文献   

13.
近日,听一位教师执教作文指导课,其中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引起我的反思。这是一节“情境-体验-话题”作文指导课,习作目的是“表达真情实感”。为了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设置了这样的教学情境:(1)上课伊始,让学生猜一猜:“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好朋  相似文献   

14.
[片断1]“老师,我走了,不要找我,我会很平安地回来,否则,我将从你们的面前永远消失!”高老师沉思着,这张昨天夜里学生送来的已经不知看过多少遍的纸条令她一阵阵心悸。房间很静,高老师轻轻地走到马骏身边并肩坐下。高老师:“马骏,你一直都是老师的好学生,头脑挺聪明的。特别是能及时地纠正自己的缺点(比如书写更端正了,作业也能按时完成),更是让老师喜欢。”马骏低头不语。高老师:“知不知道,昨天夜里老师们穿着雨衣,打着手电四处找你。老师心里的焦急,你知道吗?在学校里,你们就是老师的孩子,老师希望你们永远健康成长。”一颗泪珠在马骏的…  相似文献   

15.
小鬼笑翻天     
爸爸:“冬冬,你知道‘津津有味’是什么意思吗?”冬冬:“这谁不知道呀,一个叫津津的小朋友,不讲卫生,老不洗澡,身上都有味儿了。”上课时两同学们在窃窃私语,代数老师制止道:“说话不许出声音。”一同学在下面闹,老师说:“你给我站到黑板上去!!”—— 高难度啊。某数学老师讲算式变换,在讲台上袖子一挽大声喝道:“同学们注意!我要变形了!”有一天,外面下大雨,老师满脸雨水的走进教室,在讲桌前不知道找什么东西,找了一会就问前排的同学:“我擦纸的脸呢?”老师:“小A,你们班上有一些同学有一句口头禅,你知道是什么吗?”小A:“不知道。”老师:…  相似文献   

16.
幽默公园     
天真的想法老师正在给学生们上自然课。她问:“工蚁,可以搬动5倍于它们体重的食物,从这里,你们可得出什么结论?”一个孩子自信地答道:“它们没有工会。”喝不下去拉吉卡第一次上游泳课,一小时以后,他对教练说:“我想,今天是不是就练到这里?”“为什么呢?”“我实在喝不下去了。”老师的记忆力真好上课的时候老师给学生们讲到哥伦布发现了北美洲,快下课的时候老师用下面的话作结束语:“这一切都发生在400多年前。”一个小男孩吃惊地瞧着老师,他迟疑了一会儿,最后说:“老师的记忆力真好。”食指地理老师用手指指着地图上一个地方问:“这是什么…  相似文献   

17.
校园逸趣     
事出有因老师:“你的《抢救亲人》的作文怎么连一个标点符号也没有?”学生:“那么急的事怎么能停顿呢?”老师:“世界上什么东西最大?”学生:“眼皮。”老师:“为什么?”学生:“只要把眼一闭,全世界都被遮住了。”父亲很关心儿子的学习。一次闲暇时,他问儿子:“自习课时一般你们教室有多少人?”儿子说:“如果老师在的话,一共有35人。”“那么老师不在的话,又有多少人?”“一个人也没有。”英语老师在课堂上正在讲“现在进行时”,她问道:“现在我说一句话:‘老师长得漂亮。’大家看一下该用什么时态?”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过去时。”约翰哭…  相似文献   

18.
灯下,我叹气摇头地批阅着学生那些“套”声依旧、无病呻吟的习作,在我眼前仿佛又出现了学生“咬着笔头,皱着眉头”艰难写作的场面,我沉思着:我们的作文教学怎么了?学生习作的激情在哪儿呢?“孩子呀!我一定要点燃起你们心中习作的激情!”我暗自琢磨着。“快来看你最喜欢的《电视散文》!”妻在一旁喊道。我走过去心不在焉地看了起来,看着看着,我忽然一拍大腿,对!有办法了!于是,第二天我班作文教学的“配乐作文”正式开场了……“同学们,这节是习作评讲课,老师先请你们欣赏一段非常优美的录音。”说着,我打开了录音机。随着一段优美的音乐声,录音机里传出了我那抑扬顿挫的配乐(《回家》)朗读——《爸爸,你回来吧!》,录音结束,教室里异常地寂静,孩子们显然还陶醉于其中。“孩子们,你们知道刚才录音机中老师朗读的是谁的作品吗?”孩子们茫然地摇了摇头,“告诉你们,其实这就是你们的作品!这是老师昨晚将我们班朱登秀同学的作文进行了一些修改,然后配上音乐录制出来的。”“哇——”学生们夸张地叫了起来。“其实,我们每位同学都能创造出这样优美的作品,从今天起,我们每周从同学们的习作中抽出两篇优美的作文,我们共同修改,然后配上音乐朗诵再录制下来,怎么样?”“好!...  相似文献   

19.
教完《落花生》(五年制第九册7课)这篇习作例文之后,按计划应该进行一次习作。我确定模仿本课的“借物说理”的写作方法。在学生的生活范围里有哪些东西可以引起他们的思考呢? 于是我决定采用讨论的方式进行作前指导。课堂上我首先提问:“《落花生》这篇课文留给你们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学生的回答基本一致,那就是父亲所说的话和作者从父亲谈话中所得到的启示。然后,我告诉学生,大家所以能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是因为作者采用了“借物说理”的写作方法。  相似文献   

20.
廉价的表扬     
一节语文公开课上,一名女生学生答对了一个简单的问题而得到教师热情洋溢的表扬,并奖励一颗标有“智慧星”的小五角星贴在了眉心处。此时的她激动不已,脸红扑扑的,整堂课左顾右盼,不时地摆弄那颗五角星,后面的课她根本就没有听。课后我问那个女孩“:为什么东张西望?”她说“:我在看老师对其他同学的表扬能不能超过我。”又问“: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她说“:我只记住了老师问我的问题。”思考:教师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采用语言鼓励、物质激励不失为有效的策略。表扬学生没有错,但对一个简单问题的回答,竟得到老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