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窗》是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小说之林”单元的一篇课文。与教材配套的《语文教学参考书》这样分析:“通过对同病房的两位重病人相互之间所持态度的描写,表现了美与丑两种截然不同的心灵,体现了极其深刻的扬善贬恶的道德力量。”也有人认为“通过一扇心灵之窗写出了人性的美丑与冷暖,让我们看到了人I生的光辉,也看到了人性的卑劣,更看到了人性的冷  相似文献   

2.
泰格特的《窗》通过一扇心灵之窗写出了人性的美丑与冷暖,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也看到了人性的卑劣,更看到了人性的冷漠。一个利他,一个利己;一个热情,一个冷漠。这之间的距离,就是一扇心灵之窗。"窗"在高尚者的心灵中幻化出了灿烂的生命之花。在他的眼里,"窗"的世界是充满着一方光明、美丽、令人向往的净土。他是用心去看世界,用感情来描述生活,所以看到  相似文献   

3.
姜艳 《考试周刊》2010,(30):34-35
《呼啸山庄》是19世纪英国作家艾米莉·勃朗特唯一的一部小说,是英国文学的一朵奇葩。"窗"这一意象在此小说中反复出现,把男女主人公之间的那种超自然力的神秘爱情、人性扭曲和复归主题不断推向高潮,震撼着人们的心灵。本文从隔离之窗、自由之窗、回归之窗三方面来分析窗的意象内涵,展现了小说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从而揭示了小说对人性扭曲和复归的深邃主题。  相似文献   

4.
泰格特的小说《窗》的主流解读是体现了扬善贬恶的道德力量.然而,这种美与丑的二元对立的解读是有偏差的.根据"非构思"理论,《窗》通篇都在渲染病人的痛苦——从最初疾病引起的精神桎梏的痛苦,逐渐演变为羡慕、嫉妒、仇恨,直至人性泯灭的痛苦,而且通过近窗病人与远窗病人的对比、窗外虚拟美景与"光秃秃的一堵墙"的对比,引领读者在痛苦的渲染中,感知人性的演变与发展,探寻人性的本质.  相似文献   

5.
薛锁英 《语文天地》2012,(20):11-12
澳大利亚女作家泰格特的《窗》是一篇文质兼美的短篇小说。其精湛的构思、深刻的意蕴、美好的情操等等都很耐人寻味。一、文本简约美1.文题简洁文题只有一个"窗"字,可谓简约。这是病房之窗,又是社会之窗,人性之窗。透过这窗,不仅可以看到春天的公园、光秃秃的墙,还能看到世态人情、社会各色人等,或高尚、美好,  相似文献   

6.
泰格特的小说《窗》(苏教版八年级下),通过同住一个病房的两位病人互相所持态度的描写,表现了美与丑两个截然不同的心灵世界。一个乐观、善良、热爱生命、心灵美好、品德高尚;另一个则自私、冷酷、漠视生命、狡猾、虚伪、残忍。作品体现了作者扬善贬恶的道德倾向。从语文学习的角度来说,这是一篇工具性和人文性高度统一的美文。  相似文献   

7.
《社戏》之美,美在心灵的纯净、自然的人性,美在诗情画意的故乡风景;还美在行文的流畅、文字的纯厚感人。《社戏》作为情式表述为实,作为故事叙述是虚,"第一人称"叙述在文中起到的是"亦实亦虚"、"虚实相间"的作用。鲁迅在《社戏》中发掘了人性的闪光点,尤其是赞美了儿童心灵的纯真与高洁。这与鲁迅一贯喜爱儿童的观点是一致的。无论从结构还是叙述,《社戏》使我们感受到了一股温馨的自然之美。文章从小说几个美学的角度(叙述的第一人称、结构的时空设置、人物性格的描述、语言的特色等)对《社戏》文本进行美学解读,可加深我们对鲁迅作品的自然之美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心灵之窗     
小时候,守望着窗口,盼望着父母早点从田里归来;慢慢地长大了,常常透过窗户看看远方起伏的山峦。小小的一扇窗一切尽收眼底,特别是到了夏天,窗户便戍了希望和收获的缩影。而如今,在我心灵之窗却超出了它本身所赋予的内涵,我更喜欢打开那扇窗户。其实心灵之窗永远是开着的,我们缺少的仅仅是“捕捉”和“善待”。  相似文献   

9.
身处现代化、城市化背景,严风华却在乡野情结的驱使下以栖居山野的行为文本与散文创作的文学文本进行双构,在山地风情的体验中呈现人与山的和谐,在深山中顿悟生活之道、人生之思,在跨文体的探索中将散文、小说、戏剧、诗的元素熔为一炉,从而建构起一扇拥有心灵自由、自我的“心灵之窗”,《一座山,两个人》便是他寻找与建构“心灵之窗”的一次努力。  相似文献   

10.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课文《窗》的主题,一般的教学参考资料大都认为是褒贬人性的善恶,笔者通过反复阅读和思考,觉得不对。笔者认为《窗》的主题与其说是褒贬人性的善恶,还不如说是针砭世人心灵的闭塞,本文通过详实的剖析和充足的论证,树立正确的观点,纠正错误的提法,以避免现行教学中的误差。  相似文献   

11.
倪斌 《语文天地》2013,(20):11-12
《窗》是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写的一篇小小说。"小说通过对同一病房的两位重病人相互之间所持态度的描写,表现了美与丑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态,体现了极其深刻的扬善贬恶的道德力量"。《语文教学参考书》明确使用"美"  相似文献   

12.
对《花间集》中的"窗"意象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花间集》中的"窗",从空间上来说可分为窗内与窗外。就时间而言,《花间集》中的"窗"又有白天黑夜之分。通过窗户看到的景物,会因为人们心情的多变,给人们带来不同的感受。  相似文献   

13.
[设计理念]《天窗》是我国著名作家茅盾先生的一篇抒情散文。它以轻松的笔调、极富特点的语言描述了天窗给作者童年带来的新奇和快乐。在大人的眼里,这天窗仅仅是通风的方洞;在孩子们的眼里,这天窗则成了观察世界万物的风景之窗;在作者的眼里,这天窗就是抒发心灵密语的"心窗"。  相似文献   

14.
有经验的作家说,文章是"悟"出来的。"悟"是生活经验的积淀,是人性品质的历练。《我与地坛》堪称一篇文质兼美的佳作,作者那蕴含其中的启人心扉的感悟,犹如心灵之灯,引导我们进入思想的圣殿和艺术的至境。  相似文献   

15.
《窗》题旨新探江苏兴化市安丰中学孙冬强,葛广元初中语文补充教材第二册中《窗》是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的小说,不少文章对其题旨作了较多的分析和探究,大致有两种见解:一种是说《窗》乃资本主义社会心灵之“窗”,展示了资本主义国家丑陋的冷酷无情的人际关系(见《中...  相似文献   

16.
《窗》是苏教版八年级下册小说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作为一篇传统而又经典的微型小说,其结构精巧,构思巧妙,文中的对比手法、两个病人的思想以及标题“窗”的含义和文章的主题历来是课堂教学的重点,也是为老师们所津津乐道的东西。由于这几个方面的特点在文中非常浅显、直白、明了,加上无论是城市学生还是农村学生,绝大多数学生手头都有一两本自备的教学参考书,  相似文献   

17.
张文静 《鸡西大学学报》2012,(5):109-110,113
意象是由客观外物与作家内在心灵触动、交融而成的,具有意义上的多重性。吴文英词中的意象内涵丰富多彩,是南宋多元的社会文化审美风尚和作家本人独特的精神气质影响之下的产物,其美学含蕴也是多方面的。具有朦胧之美、冷艳之美、残缺之美这三重的悲剧性美学意蕴。  相似文献   

18.
一、检查预习,感知故事情节 师:今天我们学习泰格特的小说《窗》.这篇小说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生:这篇小说主要讲了一间病房里有两个病人,一个靠窗,另一个不靠窗.那个不靠窗的病人听靠窗的病人描述窗外的美景,非常羡慕,很想住到靠窗的那张床上.在靠窗病人忽然病重将死的时候,他自私地选择了见死不救.当他达成目的,住到靠窗的病床上的时候,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 师:这位同学的故事讲得比较清楚.大家有没有发现,她是以那个不靠窗的病人为主人公叙述的,这点很好.我们在概述故事的时候,应该关注主人公和围绕他发生的情节.读了这篇小说之后,你觉得哪个情节最让你感到意外?  相似文献   

19.
教学《窗》这篇小说,在分析作品的思想价值时,有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靠窗病人在不断地为不靠窗病人描述窗外美好景色时为什么没有注意到不靠窗病人的心理变化?不靠窗病人开始听同伴描述时觉得是一种享受,但后来窗外不断变幻的景色和精彩的描述,不可避免地诱发了不靠窗病人的自私心理。而且他对自己的想法也感到惭愧并加以克制。但是靠窗病人并没有注意到他的心理变化,每天还在进行描述,使不靠窗病人的自私心理不断地受到刺激。这是不是说靠窗病人也有责任?这是一个多么深刻的问题!笔者在教学预案中并未设想到这一点,恰好在集体备课时,教师们…  相似文献   

20.
学生的心灵之窗是需要有人为他们打开的,其实教师的思维之窗也同样需要有人为他们打开.细细研读《验证勾股定理(1课时)》四个课例,笔者感觉自己的思维之窗被打开了,一阵阵清新的风扑面而来,特别是对课例(四)感受颇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