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陶然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30(10):133-135
大学生志愿者是大学精神与志愿精神共同作用下的行动主体。面临社会转型,他们的志愿理想、志愿动机以及志愿行为处于多变状态中。文章基于现代大学发展,厘清当下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化"、"同质化"、"功利化"和"形式化"等四种倾向对大学生志愿者的成长制约,认为对大学生志愿者的培养应着眼于大学制度对志愿服务活动的保障、大学课程对志愿服务质量的提升、大学教师对志愿服务的引领以及公民教育对志愿服务素养的培育等路径加以实现。  相似文献   

2.
我国志愿服务的稳步发展,离不开大学生志愿者的努力,但大学生志愿服务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社会对大学生志愿者缺乏了解和支持、高校志愿者服务缺乏规范管理、志愿组织难以提供全面专业的培训、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精神理解不深刻等。高校应教育大学生正确认知志愿服务精神,不断发挥党组织在志愿服务中的引领作用,完善宣传机制,构建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长效发展,建立健全大学生志愿服务法律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志愿服务既是对志愿精神的弘扬,也是大学生锻炼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同时也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践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运动式"居多,缺乏延续性,不利于志愿服务的可持续发展。从大学生志愿者的视角出发,探索通过健全宣传机制,完善激励与保障机制,重视志愿者的学习与培训,建立志愿者档案,巩固高校志愿服务的传统领域,不断拓展志愿服务的新领域,将志愿服务与大学生所学专业相结合等途径,构建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4.
作为志愿者中坚力量的大学生志愿者,向世人展现当代青年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参与志愿服务的行为缺乏持久性,志愿服务有流于形式的倾向,志愿精神尚难以内化为志愿者的自觉行为等。要增强和弘扬大学生的志愿精神就应采取有效措施,如家庭、学校、社会的相互协作;增强大学生社会认知,弘扬志愿精神等。  相似文献   

5.
在和谐杜会的战略背景下,"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这一课题首先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作为志愿者中坚力量的大学生志愿者,通过志愿服务向世人展现了当代青年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但大学生志愿精神在得到一定程度传播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源于社会、学校、家庭及大学生志愿者本身,在此基础上,通过采取一些有效地措施培育大学生的志愿精神,使我国的志愿者活动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6.
作为青年志愿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迅速,然而在实践过程中,由于缺乏相关政策法规、物质及精神等服务质量保障机制,我国志愿者服务质量水平不高。因此,本文阐述了完善大学生志愿者服务质量保障机制的必要性,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大学生志愿者服务保障机制所存在的问题,并从社会、高校及政府的层面提出了构建和完善大学生志愿者服务质量保障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高校是开展志愿服务的重要阵地,大学生是青年志愿者的主力军。以大学生志愿者为主体,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形成的大学生志愿文化,与大学文化在起源上具有共生性,在特征上具有相通生,在功能上具有一致性,二者相融共生、相互促进,发挥出价值导向、精神凝聚、以文化人、文化传承的积极作用。本文以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345"模式为例,深入探讨了大学生志愿服务对大学文化建设的多重作用。  相似文献   

8.
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志愿服务体系,但也存在着管理体制不健全、服务水平不高、志愿者素质有待提高、高校和社会支持力度不够等问题,阻碍着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发展及其作用的发挥。应从建设正规化的志愿者队伍、建立科学化的志愿者行为管理体制、开展多样化的志愿服务活动、争取多元化的社会支持等方面促进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张静 《华章》2013,(14)
大学生志愿者是指热心社会服务和公益事业,具有一定专业技能,利用业余时间,无偿地参加社会志愿服务工作的大学生。大学生志愿者行动倡导的志愿者精神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者服务能够丰富大学生的生活,是大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是大学生在实践中锻炼成长的现实途径。大学生作为志愿服务事业的一支重要力量,必须充分认识志愿服务的重要意义,在志愿服务中提升素质、在志愿服务中充实生活、在志愿服务中实现价值。不断推动志愿服务事业兴旺发达、薪火相传。本文就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意义、作用及问题和对策进行了具体的论述。  相似文献   

10.
志愿精神的匮乏是导致大学生志愿者及组织不同程度地存在动力不足、志愿行动连续性不够等问题的深层原因.培养大学生志愿精神的意义不仅在于推动中国志愿服务向前发展的现实需要,更重要的是使志愿服务成为他们今后可能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进而改善社会生存环境和推动公民社会进程.  相似文献   

11.
在互联网时代,媒介形式的变化使得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方式多样化,也使志愿服务精神有了更多维度的延展.基于新媒体视域下话语权的转变等志愿服务精神传播的三个语境特征,剖析新媒体传播在志愿服务精神培育中的作用,从新媒体视域下增强志愿服务精神的认同感等四个方面提出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的培育策略,引导更多志愿者和志愿服务团体发挥新媒体在志愿服务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深圳大运会为大学志愿服务的发展提供了沃土,志愿精神在大学里获得了极大的弘扬,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得到了洗礼和升华。随着深圳大运会的远去,高校要留住被高扬的志愿服务旗帜,需对志愿精神有正确的理解,需看到志愿服务与大学教育的联系,需将大运成果和遗产转化为持续深入开展志愿服务工作的不竭动力,需多措施推广志愿者行动,传递志愿者精神,延续大运热情,加强志愿者服务体系建设,从而使志愿精神在后大运时代得到继续传承。  相似文献   

13.
志愿服务是一项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宗旨的高尚事业,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对社会、对大学生的自身成长都具有重大意义,但是,在实践中发现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诸多问题。文章拟从加强对志愿者培训的视角,分析大学生志愿服务培训的现状,找出问题所在,提出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培训长效机制的建议,以促进大学生志愿服务事业的持续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刘雅 《华章》2013,(20)
大学生志愿服务是青年志愿服务的重要形式,大学生志愿者是青年志愿服务队伍的主力军。目前,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制约着大学生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文章具体阐述提高组织运行效率、拓宽项目体系建设、提高志愿服务队伍的水平、完善支持保障体系和培养大学生高尚的志愿服务价值观等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改革举措,以促进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健康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多头管理、机制不顺、参与深度欠缺等问题,可以尝试构建政校联动、校地联动、校校联动、政校地联动、志愿机构联动、志愿者联动等六大机制。在宣扬志愿服务精神、打造高质量的培训体系、创新志愿服务激励体系、鼓励志愿服务专业化发展、推动志愿服务的国际合作等方面进行配套改革,以便在促进社会公益水平、增进人民福祉、提升国家软实力的过程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联动模式。  相似文献   

16.
健康的人格、热心公益的热情,都是彰显大学生良好风貌的标志。当代大学内志愿者组织不在少数,本文就对大学生志愿精神匮乏的内在原因,志愿服务及志愿精神的必要性,如何培育大学生志愿精神的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7.
志愿服务活动是大学生思想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和重要补充,体现着奉献友爱的志愿精神。然而,近年来,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已成为一种趋势,然而,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动机却不再是单纯的奉献自我,而是以一种多样化、复杂化的方式呈现。本文以陕西师范大学为例,通过问卷调查、访问志愿者代表以及参与志愿者活动等方法,深入了解了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各种动机,并提出了一些可行性较高的引导方法。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轰轰烈烈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的身影随处可见,其中尤以大学生志愿者最为典型。大学生志愿者的政治思想方向正确,热情开朗,为志愿服务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推动了志愿服务的进一步发展,但在这样一片志愿者服务事业呈现繁荣发展的局面中,也不得不承认大学生志愿服务仍存在着问题。通过对河北省十一所高校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分析,本文将对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9.
邹连方 《考试周刊》2014,(59):192-193
大学生志愿服务逐渐成为社会传递正能量的重要力量。中国志愿服务的现状为:发展迅速,但发展不平衡;服务次数多,但内容较窄;影响力大,但缺乏长期延续性;志愿服务管理规范较多,但激励措施不健全。而国外的志愿服务特点体现在:志愿服务人员的参与度广,服务内容宽;志愿服务组织多样化,规章制度严格;志愿者获得精神和物质上的回报。因此可以借鉴国外的志愿服务经验,完善我国的志愿服务:提高社会公众对对志愿者的认知度;建立便利的志愿服务平台;健全志愿者工作激励机制;鼓励发展民间志愿服务组织。  相似文献   

20.
张健 《现代企业教育》2014,(22):122-123
<正>一、大学生志愿服务释义志愿服务起源于19世纪初欧美国家的宗教性慈善服务。新中国的志愿服务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的学雷锋活动,到了上世纪93年代,铁道部团委在京广线首先打出了志愿者旗号。从此,志愿服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广为传播,志愿组织迅猛发展,中国的志愿服务以崭新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进入2008年代,随着奥运会在北京的召开,中国的志愿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