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考试周刊》2020,(99):113-114
初中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课程,旨在提高学生道德意识和法治素养,教会学生知法、懂法、守法、明事理。而要想真正让学生成为这样的人,我们必须摒除传统教学模式,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探究、体验感悟,从而深化学生学习体验,进而提高学生道德与法治学科素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下文,笔者就以合作探究教学为研究重点,解读如何开展合作探究教学,助力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搭建。  相似文献   

2.
骆旭婷 《家长》2023,(22):76-78
<正>《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丰富学生实践体验,促进知行合一。”道德与法治教学要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加强课内、外联结,积极探索议题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让学生体验各种活动,促进感悟与建构。新课程标准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因此教师应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进行道德与法治体验式教学。本文所述道德与法治体验式教学是以新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科特点为依据,以社会生活为抓手,创设学生熟悉的场景,还原教学内容,促使学生体验、主动建构认知、深化情感、塑造道德品质的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3.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形成法治观念,在生活中感悟道德价值,在实践中培养核心素养,在体验中提升思辨能力。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教学:进行准确的法治指导,引导学生向远处行;创设真实的道德体验情境,引导学生向深处行;拓展多元的文化视野,引导学生向宽处行;采取有趣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向亮处行。  相似文献   

4.
体悟式教学作为一种以学生的直接经验和内在体验为核心的教学方法,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教师可以通过分析体悟式教学特点与作用,结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明确课程目标、详细课程设置、开展情境教学、重视感悟思考等方式,强化体悟式教学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融合应用,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5.
<正>美国教育家杜威说:"教学绝对不仅仅是简单地告诉,教学应该是一种过程的经历,一种体验,一种感悟。"所以,道德与法治教学应当关注学生的学习经历,让学生在经历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现以统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网络改变世界"一框教学为例,探讨基于经历的教学样态。引题:从快件与外卖说起  相似文献   

6.
教师教学常以问题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引导学生在问题中思考与创新,不断拓展知识,有序推进思维进阶。任长安同志以《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七课"亲情之爱"为例,围绕问题探究,以核心素养、协作学习、精神成长统领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助推学生成长,让学生体悟家的温暖,感悟成长的美好。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注重价值引领、理性思考和体验感悟,积极创设问题情境,与学生共探问题解决路径,努力实现道德与法治课价值性与知识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刘晟 《甘肃教育》2020,(3):184-184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有许多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的内容是无法通过讲授和灌输来掌握的。这些内容就是学生在教学情境中不断生成的活生生的情感与道德体验,它是以学生的真实感受为基础而形成的价值判断。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去进行积极的道德建构,则使学习过程具有了生命意义。  相似文献   

8.
法治教育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面临的教学瓶颈。通过引入并合理运用影视资源,拉近法与儿童生活的距离;通过创设生活化的道德思辨情境,激发儿童对法治生活的思考;通过模拟体验,让儿童切身体验、感悟、理解法治生活,从而以法引领儿童生活行为,让法治意识浸润心灵。  相似文献   

9.
"体验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自身体验为主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就是教师始终坚持和遵循科学教学理念,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感悟。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科学合理地应用该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开展道德实践,通过亲身体会养成良好的道德意识、法治意识与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0.
新课标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提出新要求。道德与法治相关知识源自生活,只有回归生活才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知识。但在实际教学中,怎样开展生活体验才能发挥其作用呢?这是相关人士不断研究的课题。阐述了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进行生活体验的必要性,对如何应用生活体验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者提供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1.
《道德与法治》作为初中整体学科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实践性与体验性,其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法律意识、了解国情与国策、培养其思想品格。因此,当前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尊重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善于营造自主、开放的教学环境,有效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促使其在真切的体验中获得直接的知识与感悟,加强道德内化,从而不断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的高效性。本文旨在探讨农村中学《道德与法治》的有效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2.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以小学低年级的生活为基础的活动型课程,通过链接生活,以生活为例,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感悟、思考,从而产生新的想法,做法。进一步审视生活中的道德现象,探究生活中的道德价值,提升他们的道德认识,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13.
小学"道德与法治"是学校德育基础课程之一,其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连接,教学时应优化教学内容,规范行为习惯;以体验学习为载体,优化教学形式,感悟明理知行,习得方法;优化课程资源,内化道德品质,提升教学实效,为学生在多元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打下基础,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4.
品德课程是以"育人为本"的教育,重在培养学生做一个有道德的人。道德存在于学生的生活中,学生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生活是品德教学的归宿,同样也是品德课程进行的过程和手段。我们要把品德教学引入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在更真实、更广阔的情境中去体验和感悟,内化道德品质,从而实现"知行统一"品德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5.
目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教教材"、教学活动以显性引导为主、学生缺乏德育体验的深度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构建课堂:在学习内容的选择上,注意将品德教育与生活教育相融合;在活动设计上,注意将生活体验与道德体验相结合;在评价方式上,关注学生的所思、所感、所悟,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正>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润泽学生心灵、升华学生情感、促动学生践行道德和法律行为的德育课,是实施立德树人的主渠道。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学科核心目标,目标的达成具有渗透性和习得性。师生在合作体验中渗透情感,在情感体验中促进思维碰撞和价值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立足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通过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实现无痕的德育渗透功能。我市组织了《道德与法治》(人教版)教学研讨会,本文以秦老师执教的七年级  相似文献   

17.
于建军 《甘肃教育》2020,(6):175-175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承载着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法律意识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使命。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每一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需求设定科学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精研细琢教学内容与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和汲取知识,进行体验和感悟,从而使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呈现出勃勃生机,激荡出学与悟、思与行的最美旋律。  相似文献   

18.
道德与法治生活化的教学就是以学生为主,关注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状况,把握学生的学习时间,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将教学活动置身于学生现实生活的背景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真实体验的机会,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也能够更好地生活,让学生更好的学习知识,陶冶情操。  相似文献   

19.
曹凤莲 《家长》2024,(4):104-106
<正>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践行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关键课程。在新课改理念持续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教学模式的创新,为学生构建高效课堂。实践证明,立足家校合作模式开展生活化教学,有助于让学生深入理解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育人特点,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基于此,本文从不同角度详细阐述家校合作模式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生活化教学措施。生活化教学理念,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入一些生活案例,分享一些生活感悟,让学生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20.
小学学习阶段正是学生身心发展和知识积累的重要时期,而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对学生正确道德观念的形成来说非常重要,但是在实际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理论知识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没有进行有效的结合,导致很多学生学习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后也无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使得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因此,将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也就是开展情境体验教学,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所表述的道理,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促进学生更好、更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