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地方高校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研究生培养承担着为乡村振兴战略输送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历史重任。针对地方高校农业资源与环境类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瓶颈,文章提出从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三个方面进行地方高校农业资源与环境类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区域农业绿色发展提供重要的人才保证。  相似文献   

2.
大力培养农业生产经营人才、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人才、乡村公共服务人才、乡村治理人才以及农业农村科技人才,是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新时代使命。挖掘不同人才类型的核心能力,有助于促进职业教育精准培养乡村振兴需求人才。针对乡村人才核心能力培养面临的培训体系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人才培养模式缺乏异质性、人才质量评价缺乏特色化以及人才培养缺乏完善的制度支持等现实困境,提出如下建议:完善制度建设,保障人才核心能力培养;构建培养体系,以核心能力培养引领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推进职普融通,增强涉农职业教育吸引力。  相似文献   

3.
建立与完善乡村医疗卫生保障制度,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是我国目前面临的一个紧要任务。分析当前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高校乡村医疗人才培养策略,即必须通过教学改革及课程建设构建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发展对策。培养乡村医疗急需人才,推动乡村医疗事业快速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李菲  赵劲松 《教育与职业》2021,998(22):58-62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乡村发展的人才瓶颈凸显.高职院校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村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中具有明显优势.但现阶段地方高职院校在乡村人才培养上面临服务定位矛盾、专业结构失衡、课程内容脱节、乡村就业尴尬等问题.面对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困境,地方高职院校应确立"精准招生—精准培养—精准就业"的乡村人才培养路径,推动面向乡村招生、就业政策的制定与完善,促进乡村高职教育保障体系的强化与建设,推进高职院校功能定位转型与改革.  相似文献   

5.
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旅游业人才培养,是职业教育性质和办学宗旨的体现,同时也是旅游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中职学校应根据当地羌文化产业建立特色专业,深度挖掘羌文化遗产,开发羌文化课程,并将其融入专业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目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培养服务地方乡村旅游经济的实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6.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人才支撑是基础,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离不开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应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为邯郸市乡村振兴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从而加快邯郸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基于此,简单讨论职业教育服务邯郸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优势和问题,深入探讨培养路径,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乡村小学教师“双轨并行,四方协同”培养模式是由高校、全科学生、乡村小学和地方政府共同构成的乡村小学教师培养共同体,通过“四方”协调会、乡村教师的招生、就业、双导师制度等协同育人的机制,明确“四方”人才培养主体协同育人的任务和责任。通过制定培养目标、重构课程与实践教学体系、优化课程与教材建设、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标准和优化考核评价方式实现乡村小学教师的精准培养。  相似文献   

8.
分类培养是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亟待解决的问题。运用SWOT综合分析工具,对我国硕士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改革的内外部因素进行分析与评价,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应用型高层次人才培养条件及环境建设、管理制度建设及校企联合培养等方面的有效对策,以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乡村振兴是国家着力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举措,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承担着培养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可以从育人理念先进、专业特色鲜明、培养模式先进、师资队伍健全和培训资源丰富五个方面对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优质职业学校建设进行"五促"路径建构,使优质职业学校建设能够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0.
人才是支撑产业发展的重要保证,培养人才是学校的根本任务,专业群建设是学校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应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以立德树人与强农兴农为己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做实畜牧兽医专业群建设,根据乡村振兴人才需求,培养扎根现代农业、服务职业农民、建设美丽乡村的新型技术人才,明确涉农高职院校的使命和...  相似文献   

11.
环境与资源经济学运用经济学原理和方法研究环境资源与可持续发展问题。自20世纪中叶以来,不断加剧的环境资源问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推动了环境与资源经济学的建设与发展。也为培养环境与资源经济学科人才提供了条件、机会和需求。环境与资源经济学科需要加快形成完整而有特色的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完善教材体系建设,加强校际间教学、科研资源的共享。  相似文献   

12.
随着高职教育生源渠道的多元化,不同渠道来源的学生在求学目标,基础素质、价值观念、情感认知等方面差异较大。在教学中沿用统一的培养方案和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多样化的人才培养实际需求,很多院校以"分类、分层"人才培养为基本思路,不断探索研究多样成才人才培养的模式和方法。课题组所在学院总结前人研究成果,提出"基础培养、分类提升"人才培养模式,并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试点,重构人才培养方案,在培养方向上做分类,在培养过程中做分层。配合使用"学生成长档案",建设"一班双导师"工作机制,努力构建以生为本、职业引导、差异发展、多样成才的立体化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在校学生人数大幅度增加,相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而言高校教育资源却十分紧张,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导致学校教育资源短缺,能启发学生创新思维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物力资源基础严重不足,严重制约着高校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物力资源体系作为人才培养的物质基础,是建设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重点。本文将从教学互动平台建设、科研创新平台建设、实验教学平台建设、实习基地平台建设、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等五个方面全面阐述创新型人才培养物力资源体系的建设构想,以期建设一个良好有序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物力资源体系。  相似文献   

14.
随着农业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农业环保类专业中环境监测与评价课程群建设,不仅关系到农业环境安全保障,也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对课程群建设依据、建设思路和建设框架的研究,突出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环境理论与实践课程的系统性,建立以综合应用能力为本位确定教学内容结构的体系,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可靠的保障。  相似文献   

15.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互联网+高职教育"有独特的自我需求和市场需求。当前的高职教育出现了一系列问题,诸如传统高职教育弊端还程度不同地存在,人才培养模式缺乏创新性,高职教育与乡村文化没有深度融合等。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建议,即重视"互联网+高职教育"改革,开拓乡村科技创新;开创高职人才培养新模式,组建乡村建设团队;积极建设乡村文化,开启乡村文明之旅等。"互联网+高职教育"的发展,为乡村振兴培养所需人才,乡村振兴反过来又会促进高职教育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6.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构想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资源、环境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应以地理科学发展趋势、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需求的新特点为依据,面向现代大学教育观、人才培养观及教学中的基本问题,遵循“加强基础、重视应用、分流培养”的原则,建设三维立体结构的课程体系,并相应进行选课制度改革与相关课程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是沈阳农业大学的优势专业及辽宁省的特色专业之一,同时也是教育部首批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改革创新"和"提高质量"是我国教育工作的方针,培养创新型的人才是我校农资专业建设和实践的目标。我们从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实际出发,在优化培养方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巩固教学成果、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与实践,对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新农科建设为我国高等农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规划了新蓝图,同时为涉农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指明了新方向。广东海洋大学作物学学科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通过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革新课程结构体系、营造良好学术氛围、加强导师队伍建设以及构建人才质量保证体系,探索了"五位一体"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旨在使研究生树立专业认同、培养实践能力、开拓学术视野、强化创新思维、提高培养质量,从而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科技保障。  相似文献   

19.
开放大学助力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是一项复杂且漫长的系统工程,面向乡村、面向基层提供服务是开放大学的使命和职责,但在落实的过程中也面临困难和挑战,包括“开放大学的系统办学体系的瓶颈,专业设置的漏洞,教育教学、实践条件供需错配”等问题仍然突出,严重制约了乡村人才培养的步伐。开放大学要以转型升级为契机,立足乡村地区发展需要,完善开放大学办学体系建设的途径,科学设置人才培养专业,加强合作优化供给结构,切实为助力乡村振兴培养出“留得住,用得上,顶得起”的乡村应用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正在进行的乡村医生本土化培养实践,立足乡村医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培养,从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培养的角度,从乡村医生本土化培养人才培养模式制定、课程开设、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尝试和探索,为开展乡村医生本土化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