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培树 《新闻前哨》2004,(10):55-55
编辑电视新闻画面,跟写字新闻稿一样,也要讲究结构,即:要做到通顺流畅,主次分明,详略得当;要把事件交待清楚,让观众看得明白。作为一名电视记,面对纷繁复杂的事物,应当怎样围绕主题选择拍摄镜头?作为一名电视编辑,面对一堆杂乱无章的画面素材,应当怎样调整画面顺序,取舍画面内容,将其剪辑成一条较好的新闻?这也就是说电视记、编辑在着手拍摄或剪辑画面之前,就要想到出来的节目成品应该是什么样子,即要采取什么样的画面结构形式。笔认为:电视新闻中运用最多的有顺序式结构、逻辑结构和混合式结构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2.
现在从事新闻行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拿起摄像机,带上采访话筒,行走在大街小巷和各种重要事件的新闻现场,成为了很多刚刚走入新闻编采行列年轻人的梦想。作为一个从事新闻拍摄十八个年头的"老记者"来说,很想把自己这些年总结的一点实战经验,说给大家听听,希望能够为年轻记者朋友作以借鉴。一、会议拍摄中的"小技巧"很多年轻的记者往往最头痛的就是"枯燥"的会议拍摄。记者游走于主席台上和主席台下,拍完领导拍群众,就那么几个镜头和角度,就那么几个人,确实很难有什么新意。但是,这里要提醒各位的是,只要你留心观察  相似文献   

3.
四月的中国,北方笼罩在扬沙、浮尘中;南方则饱受泥雨困扰。新闻媒体以高度敏感作了充分报道。为此,本刊组织了一组特别报道,请几位参与这次沙尘暴报道的记者编辑从我们提出的几个问题说开去: 1、近日连续出现的沙尘天气使你首先想到什么?你认为一个敏感的记者首先应想到什么,敏感记者的眼光视角、思维习惯、报道面会与别人有哪些不同?怎样把自己的关注面扩展到自己擅长的领域之外? 2、今年你报道过哪些与风沙天气、植树、经济发展、农业结构调整、环保等有关的报道?从什么角度切入的?你觉得你的报道有哪些地方与别人不同?3、你觉得夸年关于天气变化的新闻报道与往年有何不同?有变化体现在哪里?没变化原因是什么? 4、与电视气象报道相比,报纸应怎样深化和改进气象服务报道?当前新闻报道的热点问题中,有哪些应与环境保护密切相关?报纸怎样开创气象服务、气象报道的新思路? 我们期望从风沙天气报道看新闻工作者的报道视野、新闻敏感和综合把握能力,探讨新闻工作者面对这类事件应有的综合反应能力和报道对策。  相似文献   

4.
电视画面是电视记者向观众传递新闻信息的主要元素,也是电视记者报道新闻事件的基础。电视新闻画面的拍摄于艺术创作不同,其只能面对新闻事件现场进行选择,画面一定要清晰,且主题明确,还需遵循新闻的真实性原则。文章主要针对新闻事件中电视画面拍摄的拍摄技巧进行分析与总结。  相似文献   

5.
扛起摄像机,别以为你无所不能,摄像机决定了你只能有条件地干活。秦始皇统一六国,你能拍吗?不能。孔明挥泪斩马谡,你能拍吗?也不能。从来就没有什么媒介是所向披靡的,电视也有它的局限。这个致命的软肋就是电视需要图像和声音。而人世间的万物存在恰恰是转瞬即逝的,所谓“往不可谏”是也。就电视拍摄而言,云烟过往,来去匆匆,你所能抓住的只有现在、当下、此时此刻。  相似文献   

6.
王科 《军事记者》2006,(4):44-45
电视新闻的拍摄制作过程不外乎寻找报道角度和如何予以表现两大步。前者解决拍什么的问题,后者解决怎么拍的问题。所以,电视新闻工作者在拍摄一条电视新闻时,其工作的思维过程可以概括为从着眼到着手的过程。如何拍出一条好电视新闻作品?笔者在实践中得出的一点体会是: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大处着眼选准报道视角大处着眼解决的是电视新闻工作者应该拍什么的问题。其具体含义是指电视新闻工作者应该依据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结合电视镜头所需形象的要求,把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置于大的社会背景之下,进行反复比较、提炼取舍,从中选取题材的思维…  相似文献   

7.
怎样拍好新闻照片?这是我一直在追求和探索的一个问题。这里只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根据新闻摄影基本特性的要求和国内外优秀新闻照片拍摄的成功经验,我觉得要拍好新闻照片,需要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去进行努力: 一、注重新闻价值新闻照片是形象的新闻报道,因此衡量新闻照片的价值首先要注重于它的新闻价值,即它所报道的新闻内容、所包含的新闻信息量及其所能产生的社会影响,这是最为重要的。纵观历届国内外新闻影展,其获大奖作品皆属反映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社会影响的新闻题材。以近几  相似文献   

8.
庞勇 《记者摇篮》2010,(7):53-54
电视新闻会议报道过多的问题,一直是多年没有解决的一个顽症。 对于电视上过多的会议新闻,记者拍腻了,观众看厌了,领导也不满意。因此,电视新闻会议报道过多的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认真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9.
周彤 《视听界》2004,(2):20-21
画面: 主持人骆新在看报(近景),背景为外滩东方明珠塔镜头拉开至全景摇臂将镜头移高,主持人出画至外滩全景配音: 我们每天都在问自己三个问题: 什么是今天最重要的新闻? 今天的新闻我们怎样解读? 我们的解读能给你什么价值? 字幕:(全景定格后又叠字幕) 用智慧解读新闻-东方导读- 一、从报缝里读出新闻——“读报人”的新闻理念我们把电视读报这样的节目样式理解为三个字“拆”——也就是新闻分析,它往往需要跳出线性思维去做深度挖掘和反思, “梳”——也就是背景整合,它往往需要对新闻的关联性做出最有价值的判断, “吟”——也就是语言把控,它需要像古人做诗那样把握  相似文献   

10.
掌握新闻研究的动态,了解某个方面理论研究的前沿,这是写好论文的前提。 长期从事新闻工作的同志、尤其是远离编辑部的记者都有这样的体会:一天不看报(包括电视、广播),就会闷得慌;一段时间不看报,就不知道写什么。这是因为没有媒介给你提供外界的信息,不知道当前在宣传什么,难以选准自己要报道的方向;不知道哪些已经作过报道,哪些还没有作过报道,失去了判别新闻事实价值量的参照系。 论文写作也有类似的问题。比如,你想写一篇关于第四媒体的论文,你起码要粗略了解理论期刊近期有关这方面的论文发了些什么,研究已经拓展到了…  相似文献   

11.
由电视电影所想到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报道,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决定投资5000万,在1999年内拍摄100部电视电影。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举措,应当引起足够重视。可是,对于什么是电视电影,乃至电视电影对于中国电影发展的意义,尚未见到深人探讨。本文意在通过对电视电影的界定,来探讨电影形式的多姿多彩及未来前景。人们一般认为,所谓电视电影,是指为电视而拍的电影。也就是英语的“MoViemadeforTV”。这个表述相当含糊。首先,怎么拍才算是电影(究竟是用摄影机拍摄呢,还是用摄像机拍摄),这一点是不明确的。其次,观众所看到的究竟是什么的问题(究竟是电影呢,还是…  相似文献   

12.
周云波 《新闻窗》2014,(5):36-37
时政新闻作为电视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展现的是国家政治生活中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时政新闻成为老百姓通过电视了解国家方针政策、重大活动的风向标、指南针。因此,观众一般会将电视新闻中的时政要闻定为各类信息的首选,对时政新闻的镜头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而作为时政新闻中出现得最多的会议新闻,如何拍摄、运用怎样的画面语言才能将时政新闻拍好拍活,让广大观众更好地接受,这是有一定难度的。作为一名在电视台第一线工作10余年的时政记者,熟练掌握这类题材拍摄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几点是我长期在工作中总结的几个需要注意的方面。  相似文献   

13.
我从事新闻工作40多年,我的工作任务主要是拍摄,报道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大政治活动。在这漫长的岁月中,我用摄影机忠实地记录下了新中国前进的足迹。提笔回忆往事,1959年10月1日新中国第一个大庆,距今已经过去40多年了。国庆前夕是我们记者最忙的日子。那时根本没有什么上下班的时间,9月30日到10月1日更是不眠之夜。拍完国庆招待会,回到单位便  相似文献   

14.
我们发现在电视中“深度报道“这个词频繁出现,什么是深度报道呢?我认为,深度报道是题材重大、报道面宽广、深刻透视新闻事件或社会问题、富有理性思辩的一种报道方式。  相似文献   

15.
张建业 《今传媒》2012,(3):129-130
电视民生新闻一度成为全国各地电视台最火的栏目,如何做好电视的民生新闻,民生新闻应该怎样创办自己的风格呢?作为民生新闻的记者、编辑,在报道中应体现出民生态度、民生情怀。  相似文献   

16.
杨健  伍璟 《东南传播》2012,(11):181-183
我国广播电视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在新闻报道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新闻主持人要具备非常强的新闻敏感度和采编、评论、现场报道的能力。而现场报道,正是有建树的新闻主持人努力和追求的方向——"我"就在新闻现场。电视台主持人现场报道应该具备什么条件?现场报道对新闻传播效果会起到什么作用?又会遇到怎样的困难和问题?现场报道对于提升电视台在观众心中的形象、拉近观众与电视的距离又有哪些积极的意义?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查阅资料,结合工作实际,简单阐述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新闻策划让民生新闻更出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爱兵 《今传媒》2012,(5):116-117
"新闻策划"近年来成为新闻界颇为流行的词汇。新闻策划已广泛介入新闻传播实践活动,并成为新闻媒体高度自觉的行动。许多媒体不仅强调策划的重要性、必要性,还把新闻策划作为新闻竞争的关键环节来抓。被喻为"十年来中国电视的第三次革命"的民生新闻在报道过程中如何策划,让其更为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策划过程中应把握的重点是什么?就是本文探讨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新闻画面是电视新闻内容的体现,如何在屏幕方寸之间传递大千世界的众多视觉信息,并且使其充满艺术魅力,这就是摄像师的追求。笔者在多年的拍摄实践中不断思考,认为电视新闻摄像工作要进一步提高拍摄水平,应注意以下几点,供大家参考。一、知己知彼,深入新闻现场新闻转瞬即逝,变化中的新闻现场一去不回,事件经过成为历史。电视新闻前期拍摄的到位与否直接影响着新闻报道质量,电视摄像记者成为电视新闻报道中举足轻重的关键人物。要完成一个高质量的新闻报道,电  相似文献   

19.
朱江 《传媒观察》2004,(1):61-61
对于新闻照片不新不活的现象,我们常常在拍摄方法上分析原因。其实新闻摄影报道从确定主题到现场采拍,都是一种思维的驱动,工作方式是工作思维的体现,要在实践中使新闻摄影报道做到求新求活,培养一种求新求活的思维方式才是根本之道。  相似文献   

20.
影响电视新闻真实感的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怀艳 《视听界》2005,(4):i005-i006
新闻的真实有表象的真实和本质的真实之分,但即使是两者都达到了,观众看起来也未必就有真实感。这是因为真实不等于真实感。真实感,简单一点说就是你做的新闻让新闻看起来是真实的。打个比方,“白菜”在你的新闻里看起来是不是“白菜”?有的记者能把“白菜”报道得像“萝卜”。电视是形声兼备的传播媒体,电视新闻的真实感的营造也有它的独特性。这主要取决于电视新闻的独特性和它的表现方式。首先,从画面上来看。1.细节电视用画面说话,真实感首先来自画面的真实和可信。画面的真实源于细节的真实“。所谓细节是指在电视屏幕上构成人物性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