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在我国有其优良的传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我国几千年的文明传承中,关于生命的理论与学说是源远流长的。进入社会转型时期后,受多元文化的影响,人们的生命价值观再一次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相当一段时期以来,我们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只重视对青少年的应试教育、成才教育,而忽视生命教育、成人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人文自觉的形成和对生命价值、意义的认识,致使漠视生命,摧残生命的现象时有发生,且问题越来越严重。有资料显示,在我国青少年死亡的各种原因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自杀。为什么这些未成年人面对宝贵的生命,会如此漠视?生命悲剧为什么屡屡发生?我们的社会和教育面对这些问题应该怎样办?党和国家采取了正视现状,积极行动的措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社会各部门“结合业务工作,发挥自身优势,明确职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作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生命教育就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出版部门重视生命教育是应尽的职责。  相似文献   

2.
一片剪纸,一幅彩画,一首新歌……这些智慧的火花如满天的星斗,在清纯的校园内闪闪烁烁。可面对那些闪烁的智慧,我们老师们,你注意了多少?利用了多少?这些闪烁即逝的宝贵资源在每位大喊‘?素质教育”的师长们面前奔勇流淌着,那是生命的涌动。倘若从素质教育的视角探究那些“闪烁化”的意义和价值,我们会猛然发现:校园内还有一片丰厚的教育资源有待我们去开发。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是民族的未来.是国家最宝贵的财富。多年来,社会各界都十分关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并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青少年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收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代青少年在身心健康方面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近年来.部分青少年面对学习、生活、就业以及情感等方面的压力。由于自身缺乏经验和抗挫折的能力,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部分青少年对生命价值漠视.面对困境、挫折,轻则怨天尤人,重则采取报复、毁灭他人的极端方式。开展青少年生命教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4.
当教育被时代推着登上一条现代化的“生产线”,它就必然地以“改革创新”来支持其飞速运转.而作为“生产者”的我们,为了急于创新而浮躁起来.而讲究起花样翻新的生产“工艺”来了,讲究起花花绿绿的“包装”来了。有多少人会常常停下来关注一下这本应是美丽生命成长的过程呢?有谁会常常停下来关注一下我们的“产品”:他们原来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呀,是一个个原本应该日日和我们性灵相交、心心相印的活生生的生命呀!当《教育科学论坛》组织关于课堂“原生态”的讨论时,我们才开始警觉:课堂可能正在背离教育的本真,背离它应有的生态环境!自然地,我就想到了一个被广泛崇尚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以及它在“原生态”课堂中的价值体现。  相似文献   

5.
生命是神圣的,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因此我们都应该珍惜这宝贵的生命,使生命更美好、更有意义。从教育方面来讲,生命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目的。当代青少年过度自我化的人生观,对生命的不重视,引发了各种各样的生理、心理、社会问题。生命教育就是使学生树立积极、健康、正确的生命观,即培养他们对生命现象的正确看法和观点。有了正确的生命观的指导,人们才会正确地看待人生中的诸多问题,才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懂得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试论学校生命教育的误区及回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颖 《教育导刊》2009,(2):32-34
生命教育的本质是什么?这是生命教育首先必须面对的问题。人是物质生命与精神生命的双重存在:物质生命仅仅是人生命存在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而人之为人的根本还在于人类拥有独特、丰富的精神世界.有自我实现的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7.
面对人类生存环境不断恶化,人生意义淡漠和青少年自杀、他杀日趋严重的现实,近年来,要求重视和加强“生命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国内外一些学者认为,人类若要避免经济上、生态上及价值偏向上的危害,就必须从人内心深处着手改变。从学校教育来看,就是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即要教育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命。  相似文献   

8.
最近几年,学生自杀现象频繁曝光。一个个如花的生命在风雨中匆匆而逝,来不及让爱他们的人和他们所爱的人对他们道声“珍最”,说走就走了,只给曾留下他们青春风采的世界一个令人思之泪下、念之悲悯的背影。这无论是对他们的家庭,还是对整个社会,都有一种难以承受的痛。因为他们这种对珍贵生命主动放弃的轻生行为,非但不能证明自身抉择的崇高价值,反而成了示世界以懦弱的黯然告自。面对这样一个严峻的现实,所有从事教育事业的人们以及广大青少年的家长都小能不反思:是怎样一种邪恶的力量,把年轻的生命推向了黑暗的坟墓?我们又做错了什么?从今天开始,应该做些什么?我们在反思中自然电就不难发现,多少年来,我们的学校教育中似乎就缺少“生命教育”这样一环——人“即使输掉一切,但决不能输掉生命的信念”。  相似文献   

9.
自杀,特别是青少年自杀,是一个带有传染性的世界性社会问题。两年前在北京召开的第二届中美精神病学会议向全社会传出这样一个惊人的消息:自杀是18岁以下青少年死亡的第一原因。当一幕幕惨痛的悲剧发生在我们身边,当一个个年轻的生命决绝地离我们而去,我们的心不只在震颤,更是在滴血。生命是可贵的,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人死不能复生。那么,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少年在花样年华主动结束自己的生命?问题的症结在哪?怎样才能避免悲剧的发生?到底我们该以一种怎样的姿态去面对青春,面对生命,面对死亡,面对我们自己?这是一个过于沉重但不得不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少数青少年学生情感冷漠、行为异化,甚至重大犯罪事件一次次震惊着社会。作为教育,我们总是不断地问自己也问同行:今天我们怎样教育孩子?承载了太多美好期望的教育在哪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围绕着这些事件,公众的讨论焦点有的在痛惜和谴责,有的呼叶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有的指出家庭、学校和卒十会要高度重视尊重生命的教育。无疑,这些都是对的。但我认为,问题的核心应该归结到:这是我们的教育体系、是人的素质形成的环境缺失情感教育所致。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生命教育?生命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核心,以教育为手段,倡导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享受生命、超越生命的一种提升生命质量、获得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近年来,我国已经出现了严重的自杀问题,而青少年的自杀率也有升高的趋势,有人估计每年约有25万青少年自杀身亡.另外,人们刻意追求娱乐或是沉迷于网络的虚拟世界等等生活状态对青少年产生着越来越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郑静 《文教资料》2008,(4):90-91
世界如果缺少了生命,将是一个残缺的世界.教育如果缺少了生命,将不能称其为教育.生命价值是创造一切价值的基础.传统教育的最大弊端在于忽视人的生命及其价值,仅以片面的发展代替生命的整体发展.现代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发展的不平衡,使一些青少年陷入精神迷惘和意义危机之中,青少年自杀、暴力事件时有所闻,情感冷漠与心理脆弱更是教育界经常提及的话题.因此,教育青少年珍爱生命,懂得生命的价值,创造有意义的生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我们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中只重视对学生的成才教育,而忽视生命教育,成长于这种环境中的青少年很难有一种人文的自觉,很难懂得自己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我们的教育应以促进人的和谐发展、尊重生命价值和尊严为终极目标;教育培养的学生应具有适应现代化社会需要和人的现代化要求的新型的人格。当前上海正全面进行二期课改的实验。二期课改的指导思想是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持续发展;教师在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道德、意志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健全其人格…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的生命可以说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我们的教育如果不能使他们懂得生命的可贵,珍惜生命,将会铸成不可估量的失误和遗憾。分析青少年自杀轻生的原因,构建生命教育体系,可以有效减少或防止这一消极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面对人类生存环境不断恶化,人生意义淡漠和青少年自杀、他杀日趋严重的现实,近年,要求重视和加“强生命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国内外一些学者认为,人类若要避免经济上、生态上及价值偏向上的危害,就必须从人内心深处着手改变:从学校教育来看,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并使其养成尊重和热爱生命的良好习惯。近两年,笔者利用生物学科优势,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意识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六种意识,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生命对于每个人而言都弥足珍贵,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却有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出现了自杀自残的行为,而这样的生命价值观对青少年的身心成长是非常不利的。目前,对于青少年生命价值观的教育工作,我们仍存在一定的不足,致使部分青少年树立了不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因此,针对青少年生命价值观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我们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对其进行改善,促进青少年价值观念的改变,让青少年明白生命的可贵。  相似文献   

17.
孙军 《云南教育》2007,(B06):1-1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公平的上帝这样给了。幸福的人是一次,不幸的人也是一次。看一看自己的生命,我以为还算幸福,但我也有不满足:人的生命为什么只有一次呢?上帝既然能造人.为什么不给予人一次甚至许多次生命呢?若是那样,不幸的人也会幸福。幸福的人就会更幸福了。  相似文献   

18.
最近几年,关于大学生的话题越来越多,其中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大学生的自杀和杀人问题。我们不禁会发出这样的疑问:作为天之骄子的当代大学生,为什么如此不尊重和珍惜崇高而伟大的生命?答案也许有很多,但笔者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因为缺乏生命意识的教育而导致大学生生命意识的缺失。生命是指人的存在和实践活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其现实的存在是人的一切可能性的基础。西方人提出生命神圣论,指出生命的存在是生命的最高原则,没有生命,就无法谈及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我们经常说美国人在战争中最怕死,喜欢投降,其实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美国人所具有的生命意识。这对我们理解生命本身是有一定启发意义的。生命意识就是指对生命的认识和自觉。它包括生命的存在意识和生命的价值意识两个方面。一方面,人要认识到生命存在的唯一性、不可替代性、  相似文献   

19.
张新玉 《吉林教育》2006,(12):27-27
随着传统教育观的衰落,人们对真实教育情境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这是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的一大进步。如果仅从教育实效性的角度看,真实教育情境较之虚拟教育情境有着明显的优越性,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忽视甚至否定虚拟教育情境的教育价值。真实教育情境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固然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人的生命足有限的,人不可能事事都亲身实践,亲历亲为,人的知识大部分来源于间接经验。特别是对青少年学生而言,他们不可能有充足的时间完全通过真实教育情境获取知识,  相似文献   

20.
我们在媒体上经常看到有关青少年自杀或杀死亲生父母的报道,不由得使人心头一阵阵发颤,同时也让人感到唏嘘不已。是什么原因诱发了这些儿童少年作出如此不可思议的抉择?是他们一时情绪冲动昏了头脑?还是生活本身让他们失去信心和希望,体验不到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从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