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少年对异性的兴趣、与异性交往的需求是随着个体身心的发育和成熟自然产生的,而青春期的异性交往又是一个最容易被忽视、最容易被误解又最容易出"乱子"的问题。本文主要针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从心理学的角度提出相关的辅导与教育对策,对青少年进行正确的性教育;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异性交往观念;帮助青少年了解自身的心理发展;培养青少年异性交往的技巧;协助青少年克服异性交往的障碍等。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社会化过程的重要时期,而青少年阶段的异性交往,又是实现其社会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链条。因为人不可无群,在男女参半的社会中,青少年必然面对异性交往,只有学会与异性交往,才会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保证学习、生活的正常进行。一、青少年异性交往的心理问题青少年异性交往心理问题即在与异性交往方面存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社会化过程的重要时期,而青少年阶段的异性交往,又是实现其社会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链条.随着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异性之间交往的愿望日益强烈,但由于其既缺乏异性交往的心理准备又缺乏相应的经验和技巧,难免产生心理和行为问题.因此,从理论和实证系统研究青少年异性交往的心理问题,指导青少年培养异性交往能力和积累异性交往经验,为其步入社会做好准备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4.
高校师德建设现状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学生的异性交往是最令家长和教师棘手的问题,也是学生最感困惑的问题。但同时学会同异性的交往是青少年时期心理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在分析中学生异性交往现状和心理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正确引导中学生异性交往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学生的异性交往是最令家长和教师棘手的问题,也是学生最感困惑的问题.但同时学会同异性的交往是青少年时期心理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在分析中学生异性交往现状和心理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正确引导中学生异性交往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异性交往心理问题开始受到广泛的关注,如何处理好这一问题。本文就关于青少年异性交往心理问题的研究这个话题进行讨论。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从树立异性交往的新理念、采取有效地指导方式、提高青少年异性交往的能力、树立好班风和校训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为青少年异性交往心理问题提高了宝贵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异性之间交往的愿望日益强烈,但由于其既缺乏异性交往的心理准备又缺乏相应的经验和技巧,难免产生心理问题。因此,本文通过对青少年异性交往的心理问题分析,从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青少年异性交往的重要性、青少年异性交往的影响因素、青少年对异性交往的态度与看法等方面进行探究,以试图找出科学合理的青少年异性交往教育模式,指导青少年培养异性交往能力和积累异性交往经验,为其步入社会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结交异性朋友是正常的人际交往需要。但由于青少年心理发育的不成熟,有可能会存在着诸多的异性交往心理问题,常见的有以下现象:个体异性交往的困惑:在集体交往或小组交往的过程中,某些异性之间难免会形成比较频繁、亲密的个体间交往,这些交往可能是正常的,但很容易引起同学、老师和家长的猜疑和议论,从而带来压力和困扰。这种异性间的交往也可能逐渐超越正常友谊的界限,过早地涉入爱河,给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不良影响。单相思:某些青少年对异性言谈举止的误解和迷惑,或由于自己的各种主观感情体验的影响,单方面对某个异性产生爱意,从…  相似文献   

9.
中西方对青少年异性交往的态度及其教育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性成熟以及性意识的觉醒,青少年男女逐渐认识到不同性别在生理、兴趣、爱好和个性品质等方面的不同,他们对异性充满好奇.爱恋和向往之情,并希望通过与异性交往,建立亲密的关系.这种喜欢同异性交往的需要,是国内外青少年共同的心理年龄特征.但由于社会环境、文化背景、经济条件以及风俗习惯的差异,中西方对青少年异性之间的交往常常持有不同的态度,并导致了两种不同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0.
每一个人都会经历青春期,这个时期充满了成长的挑战。文章采用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的方法,介绍常见的青少年发展性心理问题——性意识萌芽、两性交往问题和心理叛逆,同时论述问题的成因和家校的应对举措。性意识萌芽指的是青少年对性知识的敏感与好奇,与其相伴的是青少年与异性交往的边界问题;心理叛逆是指青少年自我意识蓬勃、情绪波动大的心理特点。这些发展性问题的形成与他们的生理变化,如大脑发育、体内激素水平变化有关,也与青少年所处的社会环境,如家庭、学校等的变化有关。为了更好地帮助青少年应对这些问题,家长与学校需要通力合作,理解与接纳青少年的处境,分析背后的成因,尊重青少年的需求与情绪变化,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1.
[设计理念] 青春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除了生理上发生明显的变化,心理上也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这个时期的青少年会产生想与异性交往的渴求,但又故意表现出疏远异性的现象.这样一种矛盾心理常常导致青春期的青少年对异性交往产生许多困惑.因此,引导青春期的青少年学会和异性同学健康交往尤为重要.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这一特殊阶段,现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设计本节心理健康活动课,以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异性交往,学会和异性同学健康交往.  相似文献   

12.
青春期异性交往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春期是人生旅途中一个特殊和困难的时期。文章从青春期异性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具体分析了其成因,并提出了如何指导青春期异性正常交往的一系列对策。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学生异性交往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学生异性交往浅探权克均青少年是人的一生中很重要的一个年龄段。把握住青少年生理、心理的发展变化,了解青少年学生异性交往的特点,有助于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生理、心理科学研究表明,青少年学生异性交往大体可分为疏远异性期、接近异性期、两性初恋期...  相似文献   

14.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处理青春期异性交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霞 《贵州教育》2005,(14):18-19
进入青春期后,随着性意识的觉醒,青少年普遍表现出一种特有的情感体验———对异性的向往。男女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异性向往的比例也在增加,对异性的向往必然导致异性间交往的增加。这就存在一个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处理青春期异性交往的问题。异性之间能否交往和如何交往是中学生的一个热门话题,也是家长和老师的一大困惑。不管吧,怕出问题;管多了吧,又怕引起孩子的反感,究竟怎样做才恰到好处呢?我想,任何事情都应该掌握一个度,超过了这个度、够不上这个度,都会适得其反。在异性交往中,一方面要防止对性的放纵态度及出言不逊,甚至挑逗的言…  相似文献   

15.
中学生异性交往的现状及心理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鹰 《教育研究》2006,27(9):74-81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当前中学生异性交往的基本情况和心理特点及其中学生对成人和学校教育干预的期望进行探讨,发现不同程度的异性交往在中学阶段普遍存在,且多数青少年处理异性交往问题的方式是较为成熟的。中学生对成人和学校教育干预的期望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应注意提供正确的指导。要更新理念,认识异性交往的意义;关注差距,增强干预针对性;理解沟通,倾听学生的心声。  相似文献   

16.
有些青少年不敢与异性交往,羞于谈异性,与异性说话时脸红、出汗、心跳加速、呼吸加快,语言不连贯等,出现异性交往障碍。怎么办呢?怎样才能打破这种异性交往的障碍呢?1.更新观念,主动交往青少年由于性的萌动,产生对异性的渴慕,是正常的生理心理现象,过分压抑对于身心健康发展是不利的,尤其是在当今信息开放的年代,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开放型的人际交往成了社交的主旋律,因此,不应将与异性交往神秘化。  相似文献   

17.
茵茵 《广西教育》2007,(7C):16-19
青春期是青少年生殖系统开始成熟的时期,随着体内性激素分泌迅速增多。青少年的内心产生了与异性交往的渴望,这是人类繁衍后代的本能反应。也是在性发育进入成熟阶段的正常的生理、心理需要。所以。进入青春期青少年对异性产生好感,既不是心理疾病也不是不道德的行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针对当前青少年的学习、交往、独立与竞争意识等三个方面进行调查,发现大多数青少年存在着心理压力重、异性交往能力差、独立和竞争意识强等特点。针对这些现象,我们分析了其思想状况与存在的问题,并就一些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人是社会的存在物,人要发展与健康成长,离不开各种社会关系。而男女关系是社会关系的基础,正如作家张爱玲所说:“这个世界不能没有男人,也不能没有女人,是他们构成了我们这个世界。”如何进行健康的异性交往,既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途径,也是个体完善发展的重要素质与能力。中学阶段是青少年异性交往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如何看待异性交往,怎样和异性健康地交往,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于青少年今后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意义。当前中学生异性交往的现状怎样?如何对他们的异性交往进行科学有效的引导,是当前教育者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我们于2004~2005年…  相似文献   

20.
《小读者》2012,(7):18-18
有些青少年不敢与异性交往,羞于谈异性,与异性说话时脸红、出汗、心跳加速、呼吸加快,语言不连贯等,出现异性交往障碍。怎么办呢?怎样才能打破这种异性交往的障碍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