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哈罗德·布鲁姆是当代美国著名的文学理论家和批评家.其代表著作<西方正典>在构建自己的经典文学批评体系时所持的保守落后的文学批评标准以及他毫不宽容的拒斥其它文学批评流派的狭隘视野,可以看到他的文学批评体系在本质上是唯心主义的.  相似文献   

2.
从《诗经》与铜器铭文看中国文学批评思想的萌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传世文献<诗经>与出土的铜器铭文可以发现,中国文学批评思想实际滥觞于西周初期的周王室.在西周初期的文化及文学实践活动中,周王室形成了自己的文学批评理论与范畴,并对周初之后的先秦文学批评思想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贺仲明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20世纪中国乡土文学、当代作家研究和文学批评.在当代作家研究和文学批评方面,近年来出版有<中国心像--20世纪末作家文化心态考察>(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喑哑的夜莺--何其芳评传>(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真实的尺度>(山东文艺出版社,2005).  相似文献   

4.
南朝文学,尤其是齐梁时期的文学,历来受到学界的不公正评价,论者常常关注其内容的绮靡艳丽以及形式主义的溢觞,进而影响到对具体作家的全面探究,此现象在20世纪80年代后有所改观.作为齐梁时期的文坛领袖沈约,由于"声律论"学说的巨大影响力而成为南朝文学研究的热点问题.20世纪以来关于沈约文学、史学思想的研究取得丰硕成果,从集中探讨"声律论"学说的狭小视阈逐渐扩大到生平思想、诗文创作、文学批评以及<宋书>史学价值等的研究.考察百年来的研究历程和现阶段的研究状况,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沈约在齐梁文学新变中的历史定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南朝刘宋时期的刘义庆所编撰的<世说新语>一书,为后世展现了中国魏晋文人这一独具个性的群体的生活风貌.在中国文学史上,它向来被视作中国古代志人小说的初祖.事实上,<世说新语>在一些章节条目中还保留了大量极有理论参考价值的文学批评文献材料.文章特以<世说新语·文学>为例,简要论述<世说新语>在这一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六十年代末欧美兴起的新女性主义中的一部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对文学规则的影响比任一个批评流派更为深刻.台湾女作家林海音<婚姻的故事>灵巧地运用女性主义文学的批评原则,以其女性的意识,女性独有的眼光,通过一系列各式各样的婚姻的故事,描写了新旧时代交替中被婚姻牺牲的女性,写出她们在婚姻问题上的种种不幸和忍受与反抗.  相似文献   

7.
刘海英 《文教资料》2008,(23):50-52
对<圣经>这部宗教和文学的经典著作的批评方法,有古老解释、现代研究、原文批评、形成批评、编写批评、历史批评等多种.本文选取<圣经>中的<约翰福音>,试图以寓言的方式进行解读,从作家创作论、读者接受论、文学功能论、文学批评论、文学史论、文学的两面性等多个角度进行阐释,将这部最具哲理性的福音书诠释为一部文学理论全书.  相似文献   

8.
比较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和陈中凡<中国文学批评史>的不同,阐述郭氏<中国文学批评史>的特色,编排体例以及成书意义.  相似文献   

9.
<佛典与南朝文学>以<维摩诘经>、<法华经>、大乘<大般涅槃经>三部佛典的译传和文学性、佛典对南朝文学创作及文论的影响为主要内容,综合运用了文学、文献学、宗教学、阐释学、文艺学等方法,详致考察了佛教佛典对南朝诗文、小说、以及文学理论的影响的本原状况,成为佛教与中国文学之关系研究中的新创获.  相似文献   

10.
<诗学>与<文心雕龙>作为东西方两种有代表性的著名文学理论著作,对后世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两部著作,都涉及对有关文学中的历史体裁评价,但其反映出的历史观以及文学观有很大差异,通过对两者的可比性分析,我们能看出它们都是作为直接处理历史事件的叙事文本,都具有历史诗性.它们都各自影响并传承了本国的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1.
"人性"与"阶级性"作为一对相互对立的概念出现并且在中国现代文学形成对峙、论争的态势,始自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1926年10月,梁实秋在<晨报副镌>上发表<文学批评辩>一文,认为"物质的状态是变动的,人生的态度是歧异的;但人性的质素是普遍的,文学的品味是固定的.所以伟大的文学作品能禁得起时代和地域的试验","纯正之'人性'乃文学批评惟一之标准"[1].联系梁实秋在前期的<现代中国文学之浪漫的趋势>一文中对于新诗中的"人力车夫派"的指责与非难来看,他在此以"纯正之人性"作为文学批评的惟一标准显然是有所指的.  相似文献   

12.
汉朝人对<楚辞>的解释一方面受到<诗经>解释学的深刻影响,另一方面又因其在解释中密切联系作者传记性材料而形成新的阐释方式和特点,同样表现出了自由释义的倾向,而这种倾向后来又借助于<楚辞>的传播广被文学批评的其他领域.所谓传记性释义,是指利用作者的传记资料,或者利用有关作者传记的研究成果对文学作品的意义作解释的方法,它以作者的个性和生平为作品释义的钥匙.在文学批评和研究中,这种方法长期得到广泛应用.因此,有必要通过考察汉朝人对<楚辞>的解释,集中探讨释义者的随意性倾向,指出传记性释义与所谓解释的客观性,并不是一回事.鉴于中国文学批评受<楚辞>这种释义方法影响很深,相信上述考察有助于揭示和认识中国文学批评自由释义的传统.  相似文献   

13.
关于文学是什么的问题,是文学理论的核心问题.历来凡是自成体系的文学批评理论大都对文学的本质问题提出过自己独到的见解.西方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理论家之一特雷·伊格尔顿也曾在<文学是什么>一文中进行过批评式的探讨,其中涉及到了对文学的虚构性问题、文学语言"陌生化"问题、丈学的实用性和稳定性问题的批评,以及价值判断与文学的关系问题的探讨.伊格尔顿认为文学没有本质.笔者认为,无论文学有无本质,文学肯定是存在的,我们研究的重点应该是文本的阅读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沈约虽没有在<宋书>中创设<文学传>,但我们依然可以从中获取有关宋代文人的文学批评理论,其中较有价值的有沈约的情采论、文体三变论、声律论以及谢灵运的性情说和范晔的立意说.  相似文献   

15.
<正>文学批评对中学生来说,也可以统称为"小评论",但它不是一种文章体裁,没有固定的写作模式。凡是符合议论文体式的都可以成为文学批评的载体。它可以作为议论文写作训练的有益补充。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不仅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也是一个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开发者。语文教师除了针对课文灌输一些现成的文学基础知识和作品背景知识以外,还应当以一个文学批评家的身份出现,向学生谈一些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文坛最新的发展动态。如果我们把文学鉴赏和批评对象的范围扩大到课内外  相似文献   

16.
陆云的文学批评一直受人关注.通过保留陆云文学批评思想最多的<与兄平原书>的材料作具体分析,可以发现,陆云的文学批评显然受到了张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从《周易》的影响看柳宗元山水游记的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易>对柳宗元散文的影响很深.从表层上看,柳宗元作品中有多处直接或间接引用到<周易>的卦爻辞;从深层看,<周易>立象尽意、天人合一、直面忧患这些文学传统影响到柳宗元山水游记基本风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当文学自信地傲然前行时,文学的研究者们却时时陷入尴尬的境地之中.文学批评的历史惰性,和文学创作的历史惯性同时成为文学史的两大奇观. 比如至今仍各执一端的”文学”、“文学性”,便是最突出的例子.有学者研究,在英语中,文学(Iiterature)一词虽然早在14世纪便开始出现,但它最初的含义泛指一切文本材料而非文学.而后来被我们当做”文学”来接受和评价的文本,早已出现和存在.至于中国,则早在<论语·先进>中,便出现”文学”一词,虽然也暂时与后来意义的”文学”搭不上界.即使在人类文明史进入20世纪,文学世界诞生艾略特、萨特、马尔克斯等一代又一代大师巨匠之后,文学和文学性之争,仍没有止息.萨特的<什么是文学?>的追问,是否真正解了自己的惑(且不说他人),也很难说.  相似文献   

19.
杰克·伦敦的<野性的呼唤>蕴含着作者早期、独特的生态伦理思想:自然拥有其内在的价值,人类应该尊重关爱动物,人和自然应该和谐相处.从文学环境伦理学这一新兴的文学批评视角对杰克伦敦<野性的呼唤>中生态伦理思想进行解读,这些思想无论在当时还是在今天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周易》与中国叙事原型浅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中国神话中叙事传统的"非叙事性"特点形成的深层原因进行探讨.从神话的起源,早期的叙事文学,到<周易>中出现的纪事辞,呈现出明显的发展脉络.结合<周易>的思维模式特点,通过对两者的分析,阐明空间化的思维模式是"非叙事性原型"的深层次原因.<周易>不仅影响了诗学,对叙事性文学也有着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