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计算机技术恢复灾害档案褪变字迹的主要特点及其应用,介绍了利用计算机技术恢复灾害档案褪变字迹的方法和流程,并以某地地震灾害档案为例,阐述了利用文检仪、扫描仪、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恢复灾害档案字迹的具体操作步骤,展示了对洇化扩散字迹、半透明污斑遮挡字迹以及背透字迹的恢复效果,其目的是通过本文的研究结论和成果为恢复灾害档案褪变字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复印墨粉类字迹材料的组成成分分析和一系列理化实验 ,从原理上阐述了复印墨粉类字迹粘连、脱落的原因 ,并且提出了保护这类字迹材料的方法 ,为复印墨粉类字迹文献的保护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档案信息能否长期保存,取决于档案字迹的耐久性,文中详细地分析了蓝黑墨水组成成分和字迹的形成机理。深入研究了蓝黑墨水字迹的褪色原因,以及褪色字迹的恢复原理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宁倩 《档案与建设》2021,(8):66-68,51
为保证喷墨打印档案文献长期保存,需充分认识喷墨打印字迹材料的耐久性问题.研究参照DA/T 16-1995《档案字迹材料耐久性测试法》,对108个喷墨打印字迹材料进行耐久性测试.结果 表明,黑色和黄色喷墨打印字迹耐久性占比均在80%以上,蓝色喷墨打印字迹耐久性最差,紫外光照对喷墨打印字迹耐久性影响较大针对测试结果提出相应处理建议.  相似文献   

5.
字迹是档案、文献内容的反应,保护已形成的、恢复已褪色的字迹是档案科研工作的一大任务.然而由于许多字迹的褪变,使得恢复和保护工作困难重重,严重的至今尚无法恢复.倘若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字迹的耐久问题,将会浪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用于字迹的恢复,不利于档案的保护.碱性耐久墨水的研制就是试图从根本上解决字迹的耐久性问题.公元11世纪欧洲僧侣提阿菲罗曾记载由荆棘木的渗出液与绿矾(FeSO_47H_2O)混合制成一种墨水,此为鞣酸铁墨水的最初记载,也是后来广泛使用之书写墨水的由来.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蓝色书写墨水的化学组成大致分为亚铁盐墨水和染料墨水两大类.(一)鞣酸铁墨水的主要成分是(1)鞣酸(单宁酸),分子式为C_(76)H_(52)O_(46),它是植物鞣料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多元酚基和羧基的有机物;(2)没食子酸(又称五倍子酸),结构式为:  相似文献   

6.
在计算机领域中,“图像扫描”是指将图像像素数字化,把普通图像转换成数字图像存储在计算机中;“图像处理”则是指对数字图像进行加工,生成新的图像,利用图像扫描和处理技术恢复档案字迹,就是行钐扫描仪将待恢复的档案输入到计算机中,然后再用计算机对档案图像进行加工处理,恢复档案字迹的原貌。  相似文献   

7.
笔者1995年4月参加了湖北省档案局在西安举办的由李玉虎主讲的褪变档案字迹恢复与保护培训班,学习结业后即购回一套褪变档案字迹恢复与保护系列产品,开始褪变档案的恢复与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8.
在档案修裱过程中,染料字迹遇水易发生扩散,难以进行修裱。文章介绍了染料字迹遇水时会发生扩散和洇化的原因,对染料字迹修复方法进行了较系统全面的总结,阐述了它们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复印墨粉类字迹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办公自动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产生了大量以复印墨粉(又称显影剂、色粉、碳粉)作为印刷材料的各种文献,且成逐年上升趋势。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在自然条件下保存的20世纪80年代的复印件已有一部分出现粘连、脱落,甚至无法辩认字迹的现象。为保护好这类文献资料,笔者认为对这类新型字迹印刷材料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参照国家档案工作行业标准中关于档案字迹耐久性测试法的相关规定,通过色差比较的方法对复印件字迹进行了耐老化、耐强碱、耐强酸、耐氧化、耐有机溶液、耐水、耐光照、耐磨擦和耐剥离等九个方面实验,从实验的角度对复印件字迹的耐久性进行探讨,从而对复印件的耐久性和归档问题提供了有力的证明。  相似文献   

11.
《四川档案》2013,(5):5-5
如何防止档案水溶性字迹在修裱过程中的洇化扩散现象,保护历史原貌,是国家重点档案抢救中的瓶颈性课题。由陕西师范大学专家研制的适用于晚清、民国及新中国成立初期档案文献水溶性字迹的预加固剂刹.能有效防止修裱过程中水溶性字迹的洇化扩散,近日.这项成果通过了国家档案局组织的鉴定。  相似文献   

12.
传统纸质文献修复过程中常采用物理手段和水处理进行清洁和揭黏,但对于纸张破损严重和含油墨颜料字迹的文献而言,操作不慎容易损坏文献本身.生物酶可以催化加速黏合物的水解,较易分离被黏结的脆弱文献,减少物理损伤.本文针对αt-淀粉酶、蛋白酶和脂肪酶等三种常用生物酶在清洁和揭黏应用中的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介绍和梳理,并对生物酶的...  相似文献   

13.
地质档案中保存了大量的图纸资料。这些图纸在长期的保存和使用过程中,无论是外观色泽字迹还是内部结构都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损坏、老化、变质等。为使这些破损图纸档案恢复原貌,继续发挥作用,延长其保存年限,我们对馆藏破损和模糊的图纸进行了清理和修补。现就具体修补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国家重点档案由于其形成年代久远,历经社会变迁,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破损、虫蛀、霉变、纸张酸化、字迹褪变等老化现象,为此,必须采用纸张加固、脱酸、去污、防霉、防虫、字迹恢复与加固、修裱等技术予以修复处理。但如果一份档案存在多种病害,对其进行多次修复、反复处理的副作用就会很大。为使档案在抢救修  相似文献   

15.
抢救历史档案,同抢救一件文物,一处古迹一样,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除了修复工作者有高度的责任心、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精益求精的修复技术,还应了解历史档案形成时的文书程式和特点,了解历史档案中的图章印记、标识符号等外形特征,并具备起码的分析、判断,辨别能力。目前各地抢救历史档案的主要方法是裱糊、用字迹恢复剂和加固剂进行字迹恢复、加固等。临夏州档案馆在当初抢救历史档案时,由于经费不足等原因, 主要采取的是手抄复制抢救档案的方法。所谓手抄复制抢救历史档案,就是通过识读、辩认历史档案…  相似文献   

16.
目前学界在字迹耐久性内涵研究方面已取得了诸多积极成果,本文在对之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合理与不足之处,并提出了字迹耐久性新内涵:字迹耐久性是指在档案保存与使用过程中,纸张等载体上组成字迹的点与线条颜色、形状及排列紧密程度保持本质不变的时间长短。  相似文献   

17.
圣旨是研究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的珍贵资料。圣旨中的字迹在长期的储存过程中褪色淡化,导致历史信息消失而失去相应的价值。对圣旨褪色的成因进行分析,进而采用显现剂纳米二氧化硅/正丁醇分散液对字迹进行显现。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和视频接触角考察显现剂对模拟样的影响;通过色差和力学性能评价显现剂对模拟样耐老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显现剂能清晰地显现模糊不清的字迹而未明显改变圣旨的形貌和组成结构;提高了圣旨基材的力学性能和耐老化性能,对圣旨的长久保存具有重要意义。该方法对同类型的字迹显现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该课题分析了空气中常见的几种有机污染物对档案字迹的影响,在模拟环境下报告了对档案常见字迹的作用大小,指出了形成档案字迹应选择的字迹材料和库房管理条件。  相似文献   

19.
文献被水淹或受潮后必须立即进行抢救,拖延处理时间会给文献带来严重损坏,如纸张破裂、施胶物软化、纸页粘连、字迹色彩烘染、留下水斑、滋生霉菌,甚至纸张解体等严重后果。长期以来,国内外对受水害文献一般采取冷冻、去污、干燥、消毒等一系列方法进行抢救和处理。冷冻是为了使受灾文献稳定在原有状态,不致进一步恶化;去污是为了除去泥污等杂质;消毒则是为了防止大面积滋生霉菌。在抢救和处理过程中干燥最关键,它是整个抢救和处理过程中的核心环节,决定着受水害文件是否能够再度提供利用,因此一定要慎重对待。干燥水湿文献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姚明 《北京档案》2023,(6):47-51+62
茅盾眉批本是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极具价值的稀见档案史料,是解读作家的重要依据。通过文献调研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梳理了茅盾眉批本的形成、发现、发掘历程,厘清了茅盾眉批本的基本概念与基本数量;根据茅盾眉批本的批注内容长短与结构,划分为点评、批注、札记三种类型;从公藏背书、二重证据、字迹比对的视角对茅盾眉批本的真实性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