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近有媒体提出了一个概念:“网上群体性事件”。并列举了最近一些在网络空间引起巨大轰动的事件,包括南京天价烟房产局长事件、张家港官太太团出国事件、贫困县县委书记戴52万元名表事件、云南躲猫猫事件、湖北巴东县邓玉娇刺死寻欢乡镇官员事件等。这些事件在网上的点击率经常达到“百万级”。应该说,该文描述的事实是存在的,  相似文献   

2.
网络公共事件,是指围绕现实中的某个社会事件产生,而在网络空间引起网民广泛讨论并进而形成强大网络舆论。影响党和政府决策或造成重大现实影响的公共事件,如“躲猫猫”事件、天价烟局长事件、“我爸是李刚”事件等。当下,网络成为反映社会问题、表达社会情绪的便利且重要的通道,而当问题或情绪关涉公民权利保护、公共权力监督时,网络空间的交互性、匿名性和开放性则会助推相关网络公共事件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不久前,云南省委宣传部组织网民代表调查团就“躲猫猫”事件展开调查,且不论结果如何,单单这样的政府行为就和“躲猫猫”事件本身一样,备受公众的关注,同时也在政府和媒体层面引发了很多探讨。不少人认为这是具有开创性的政府“宣传新思维”,称赞云南省委宣传部的此次行为是一种“舆论新政”,是一种大胆尝试,具有强烈的探索和实验意义。  相似文献   

4.
2007年北京电视台一名记者杜撰的“纸馅包子事件”刚刚过去不久,“陕西周正龙假虎事件”又大白于天下,这些层出不穷的假新闻事件令新闻界为之蒙羞,其恶劣影响严重伤害了媒体及政府的公信力。假新闻始终与媒体如影随形,“假虎事件”不会是最后一个假新闻事件。  相似文献   

5.
2008年12月19日,被判缓刑的周正龙突然声明“虎照是真的”,尘埃似乎落定的“华南虎照事件”风波又兴。这一起在当事官员看来并不大的事件,让地方政府在互联网时代陷于一轮又一轮的舆论危机之中  相似文献   

6.
我最早看到周正龙案二审的消息是2008年11月18日北京晚报20版,消息根据新华社稿。关于审案耗时,消息说“经过长达12个多小时的庭审,安康市中院二审判决被告人周正龙……”。然而,看第二天的北京青年报A4版的本报记者写的同一事件的报道,副标题说“二审长达14个小时”。  相似文献   

7.
6月29目上午,陕西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华南虎事件”的处理情况:镇坪县农民周正龙拍摄的“华南虎”照片是一个用老虎画合或的假虎照。涉赚诈骗犯罪的周正龙已被公安机关提请检察机关批准逮捕;导致政府公信力受到严重影响和损害的陕西林业厅和陕西省镇坪县13名公务人员受到严肃处理。持续了8个多月备受关注的“华南虎照片事件”终于尘埃落定,盖棺定论。虎照之争造成的社会、政治刨痕似乎也该由此得到修复。  相似文献   

8.
王天定 《青年记者》2012,(22):13-14
"天价烟事件"引发的反思 今年6月份陕西的"天价烟事件"①,在被网民强力围观后,事件主角一度奇迹般地由官员变成了报道该事件的记者.报道见报后的第3天,也就是6月29日,《西安晚报》记者石俊荣被停职,西安晚报社的一位领导在实名认证微博上透露了上级领导对此次事件的基本态度,核心在于"传播效果负面,影响陕西形象".说句实话,"天价烟"报道后来引爆互联网,对陕西形象,特别是陕西各级政府的形象的确没有加分因素.但这里需要思考的是,记者本人和媒体是否应该为这一后果承担责任?  相似文献   

9.
殷平 《新闻世界》2008,(9):128-129
自2007年下半年以来.许霆恶意取款被判重刑的事件在网络上引起激辩,并在全国网民和法律界人士的强烈呼声中得以重审;周正龙“虎照门”事件,由网民首先质疑并最先发现年画虎的有力证据.演变成社会对真相的强烈诉求与重塑政府公信力的行为,并最终揭开事实真相:“范跑跑”和“杨不管”事件在全国网民的关注下.最终引发成为全国传统媒体关注的焦点,一段时间内成为最热门的新闻话题……  相似文献   

10.
6月29日,陕西省政府公布了“华南虎照片事件”的调查处理结果。该省公安机关确认照片系周正龙伪造,且以涉嫌诈骗罪提请检察机关将其批揣。卷入此事件的15名各级政府机关相关人员受到处理。  相似文献   

11.
“华南虎照事件”的主角周正龙近日将在陕西省安康市的旬阳法院接受审判,面临两项指控,涉嫌诈骗罪及非法持有弹药罪。该事件只有周正龙一人被追究了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2.
齐浩  阴玉钦 《新闻爱好者》2011,(14):156-157
当代社会,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看看报纸上的新闻,浏览一下网络论坛,拿出手机转发微博……公众对社会、对政府的关切,大多以媒介为平台。"天价烟"、"躲猫猫"、"钓鱼执法"等借助新媒体迅速蹿红的新闻事件告诉我们,新媒体越来越成为政府在公共管理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提高媒介素养也成为每个领导干部应具备基本素质之一,而许多县乡级的基层领导干部对新媒体的认识和了解不足,对媒体存在恐惧心理,如何提高并加强基层领导干部的媒介素养便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地方台新闻评论类节目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汶川大地震事件发生后.中央对信息披露的完全透明及对国内外媒体报道的全面放开。包括对山西矿难、深圳歌舞厅大火、三鹿奶粉、杭州地铁、“躲猫猫”等一系列突发事件对媒体的无禁忌开放.无疑表明了中央对媒体话语权的进一步放松。许多开明的地方官员也意识到“新闻曝光是帮助地方政府做工作而不是添乱”.  相似文献   

14.
当代社会,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看看报纸上的新闻,浏览一下网络论坛,拿出手机转发微博……公众对社会、对政府的关切,大多以媒介为平台。"天价烟"、"躲猫猫"、"钓鱼执法"等借助新媒体迅速蹿红的新闻事件告诉我们,新媒体越来越成为政府在公共管理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提高媒介素养也成为每个领导干部应具备基本素质之一,而许多县乡级的基层领导干部对新媒体的认识和了解不足,对媒体存在恐惧心理,如何提高并加强基层领导干部的媒介素养便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发生的“躲猫猫死”“洗澡死”“喝水死”等一系列非正常死亡事件,把看守所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 2009年以来,针对“躲猫猫”等事件暴露出的监管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检察机关会同有关部门对看守所以及监狱全面清查。  相似文献   

16.
2007年10月,一张由陕西省林业厅发布的,农民周正龙拍摄的“华南虎”照片.在网络上一经发布即吸引了人们的眼球,并且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轩然大波,公众对于照片的真假产生了普遍的争论。直到现在.政府部门依然没有给公众一个权威的结论。虽然华南虎事件已经淡去.但是它将政府信息公开提到了公众的视线中,不仅将政府信息公开的缺陷暴露在了我们眼前,而且为政府信息公开提出新的思考点。  相似文献   

17.
国庆前夕,陕西省旬阳县人民法院当庭宣告的一纸判决似乎要急于给闹得沸沸扬扬的“华南虎照事件”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此前,在网民的一片质疑声中,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已经公开承认周正龙所谓发现华南虎一事是骗人的,举世瞩目的“华南虎照真相”终于在众网民的百般努力下被揭开,“虎照门事件”的主角周正龙与陕西省林业部门的官员部声称以人头担保为真的“虎照”原本是人为加工而成的,  相似文献   

18.
网络流行语现象解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英 《新闻前哨》2009,(8):87-89
伴随着网络对社会事件的关注,“欺实马”、“躲猫猫”、“俯卧撑”、“范跑跑”等流行语不断涌现,被人们反复套用、化用,甚至延伸到现实语境中。网络流行语是网友在虚拟空间发起的一场语言“狂欢”.其含义约定俗成.甚至成为集体认同的标识。  相似文献   

19.
网络群体事件成因及政府治理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利益关系和利益格局正进行深刻的调整,影响社会稳定的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接连发生,涉及面越来越广.群体性事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不和谐因素,是和谐社会建设中的绊脚石.但近年来群体性事件不仅发生在现实世界中,在网络世界中也发生了大量的群体性事件.目前被广为认定的网络群体性事件诸如"陕西周老虎事件"、"南京天价烟事件"、"杭州飙车案"、"邓玉娇杀人案"、"云南躲猫猫事件"等.  相似文献   

20.
网络流行语“躲猫猫”来自于云南省晋宁县警方一次不成功的危机公关。如果换作10年前,官方拥有最终解释权、调查权和处理权,“躲猫猫”致人死亡的解释说不定就过关了。但是,在目前的舆论环境中,“躲猫猫”实在不是一个好的解释,网民认为是一个“荒谬”的理由。果然,“躲猫猫”根本不是事件的终点,而是重新调查的起点。2月27日,云南省检察机关、公安机关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检察机关的调查结论:晋宁县看守所在押人员李荞明系因同监室在押人员殴打、拳击头部后撞击墙面,导致受伤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