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0 毫秒
1.
陆地环境     
叶先进  徐悠 《新高考》2004,(1):110-114
陆地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第一环境”。人类自诞生以来就以陆地为依托,生息、繁衍和劳动,从陆地环境中获取所需要的资源,并不断地改变着陆地环境,陆地环境的变化也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人类与环境之间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陆地环境》是自然地理中的重要内容,也是由自然地  相似文献   

2.
时空简论     
人类在诞生之初就一直在寻求自己及自己所生存世界的源。每个时代的人都自以为在时空问题上豁然开朗,但最终还是陷入新的苦恼之中。无论是中国的“宇”与“宙”还是西方自亚里士多德以来到爱因斯坦,都在不断探索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3.
论"受过高等教育的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过大学的人”并不意味着一定就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上过大学”与“受过高等教育”之间有可能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和差距。“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素质所构成的 ,他们的存在引领着一种美好人生的发展状态与境界。  相似文献   

4.
“新理念、新题型、新亮点”,一直是盐城市中考语文命题人着力追求的目标。纵观2005年盐城市中考语文试卷,新课标理念已渗人其“五脏六腑”,到处充溢着“新”的气息,使人眼睛发亮。现择几例,略作点说。  相似文献   

5.
“兴”是我国古代的一个重要审美范畴,自先秦以来就为各个时代的人所关注。《庄子》一书绝大多数篇目写于先秦,全书竟然没有使用一个“兴”及与之相关的“比”。尽管如此,如果仔细考察庄子一书及其对中国古代文学和古代文论的影响,将会发现“兴”与庄子塑造的审美境界“游”之间存在着很密切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6.
关于权利滥用的本质,曾存在有各种学说。无论如何,“权利不得滥用”已得到现代许多国家民法立法、学说与判例的承认。回顾历史,“权利不得滥用”法理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是在近代以来,但它并非发源自近代。人们选择“权利”作为法律思维的工具,成功地实现了对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分配。但在享受这种便利的同时,也必然面对权利话语所产生的缺陷——利益失调。为了克服这种缺陷,“权利不得滥用”便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7.
“隐逸湖区”说塑造了华兹华斯离群索居、怡情自然山水的诗人形象,在客观上遮蔽了他频繁造访伦敦等都市之事实以及他对城镇居民生存现状的细致体察和深沉关切,因而不可避免地误读了他“择居”湖区的深层动机。本文认为,华兹华斯“择居”湖区在根本上是基于个人天性及“审美济世”之诗学旨归的自觉选择,其中很可能有科学家牛顿的人格魅力对他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伦理学,历来很注重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却忽略了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而我认为,自然道德问题应该是一个值得引起重视的重要问题。人和自然的关系自人类诞生之日起就存在着。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界影响和作用力量的增强,人类对自然“粗暴”干涉的次数和强度也在与日俱增,终于使自然失去了某种平衡。由此酿成的生态危机使得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日渐紧张起来,直接危及着人类的继续生存和发展。它说明,我们不仅必须学会怎样同人相处,而且必须学  相似文献   

9.
在网络教育中,处于主体地位的教育,与处于客体地位的受众,都存在自我性选择现象:即表述自由与接受自择,它们的形成有一定原因,并产生了多方面效应。  相似文献   

10.
人生活在自然界,对自然界既要开发,又要保护,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人生活在自然界,人还生活在人的社会。人要成为“人”,不仅是生活在自然界中的“动物”,而且还是生活在人类社会中的人。对人须教育,此即对大脑须“开发”,也须保护。首先要开发,开发人类进化五百万年来所累积的先天所具备的人性与灵性的潜力,不开发就成为既无人性又无灵性的“狼孩子”、“熊孩子”或白痴等等,与动物何  相似文献   

1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在他的人性论和个性观基础上论述了"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他主张通过革命改造社会,然后达到"个性解放和个性发展"的目的。同时他认为改革教育,使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他把"真正共产主义者"作为一种人的全面发展的人格理想,并多方面论述了其独特的时代和阶级特征。毛泽东的这种"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对他早年"新民"思想的扬弃,同时也对他建国后提出的"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人生存的有限性决定了人总是要寻求某种终极的眷顾,哲学是人对自己的终级命运进行自觉的和理论上的关怀。马克思哲学的终极关怀观以“现实的个人”为关怀的主体,代替了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和费尔巴哈的“类”,以“人的全面发展”、“自由个性”代替了“最高的善”、“爱的宗教”,具有了真实性和可实现性。同时,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种最高的价值指向,在现代社会具有更加突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世界许多国家、地区流传“洪水滔天”的神话,系由洪水淹没大地和近亲结婚产生人类两部分组成,主题为“洪水型兄妹人祖”.贵州省少数民族中亦流传这类传说.这说明了中华民族的整体性,证实血缘群婚阶段存在的真实性,反映古代的人类对兄妹婚姻观的否定。  相似文献   

14.
教师专业发展:从“技术兴趣”到“解放兴趣”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教师专业发展中的“技术兴趣”有利于知识的传授和教育的普及,但它同时也形成了对人的精神的严重压抑,使教师成为“操作工人”,使学生成为“加工原料”,是对人的本质力量的异化。而“解放兴趣”能够最大限度地使人获得自由和解放,使师生都回归其主体地位,从而使教师的生命力量得以激发,主动创造的专业本质得以体现。从“技术兴趣”提升到“解放兴趣”,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走向。  相似文献   

15.
《老子》五千言的旨意所在,就是说明“不言之教”,它主要说明在作为人的现实存在方式的“言”与人之存在的超越性根据“道”之间有着矛盾,以及提示其解决。  相似文献   

16.
"分裂人格"指人格的善恶二重性.文艺复兴以来,不少作家一反中世纪不是将人视作天使就是视作魔鬼的看法,在自己的作品中塑造了具有"分裂人格"特征的人物形象.歌德的<浮士德>是其中充满辩证法的杰作.本文从<浮士德>中两个贯穿始终、对立统一的人物浮士德和靡非斯特入手,通过具体分析,旨在说明人的多面性和复杂性.善与恶是人性的一分为二,恶中有善,善中有恶,善恶互相依存,互相转化,由此构成活生生的变化着的人.本文还以歌德为例,说明这种"分裂人格"即使是在这些伟人身上也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17.
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一书中,站在强调人的主体性、人的价值与尊严及人的本性解放的立场上,对发达工业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全面的控诉。从"肯定虚假的需要,人沦为商品的奴隶;异化的劳动,人沦为劳动的工具;本能结构的破坏,人沦为了麻木的物的状态",论述人的单向度三种具体表现形式,以此唤起人们否定和批判的意识,提高人们否定和批判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从马克思生态思想、人的生存权利的实现、生态正义和生活自然的"和谐"等方面思考"生态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在机理,提出生态文明是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超越,是人类文明的新阶段和新发展,符合人类的生存权利走向现实的"定在"。生态文明与小康社会、生态文明和人的生存与发展,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而,我们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加强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9.
从马克思生态思想、人的生存权利的实现、生态正义和生活自然的"和谐"等方面思考"生态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在机理,提出生态文明是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超越,是人类文明的新阶段和新发展,符合人类的生存权利走向现实的"定在"。生态文明与小康社会、生态文明和人的生存与发展,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而,我们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加强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20.
从马克思生态思想、人的生存权利的实现、生态正义和生活自然的"和谐"等方面思考"生态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在机理,提出生态文明是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超越,是人类文明的新阶段和新发展,符合人类的生存权利走向现实的"定在"。生态文明与小康社会、生态文明和人的生存与发展,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而,我们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加强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