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语文学科的特殊属性不仅表现在对其语言、文学、文化三位一体特性的强调,也表现在对语文由传统的工具性特性扩展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嬗变过程。文章对中小学语文教育的科学性与人文性做一辨析。  相似文献   

2.
"本色语文"目前有两个流派:一派强调语文教育实质上是引领学生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以工具性为基点,渗透人文性;另一派强调语文教育实质上是精神教育,以人文性为基点,渗透工具性.  相似文献   

3.
“本色语文”目前有两个流派:一派强调语文教育实质上是引领学生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以工具性不基点,渗透人文性;另一派强调语文教育实质上是精神教育,以人文性为基点,渗透工具性。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的终极功能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结合。语文新课标在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外,还强调要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因此,如何在提高语文教育的工具性的同时提高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就是一个重要课题。孝敬教育是我国语文教育人文性的重要体现。实践中,我通过读、说、写、行"四策略",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又有效地进行了孝敬教育,比较好地实现了语文教育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关注人文精神——语文教学不可缺失的一个重要方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仔细分析语文教育的现状 ,不难看出 ,语文教学效率难以得到根本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就是多年来只重视语文的工具性 ,而完全忽视了语文的人文性 ,就在于语文教育人文底蕴、人文价值、人文精神的缺失。而这正是“应试教育”所导致的教育思想在教学过程中的异化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侧重于技术性和功利性 ,而淡化了语文学科的人文特点 ;处理教材时削弱了教材的人文内容 ,使语文教学陷于“支离破碎”的分析和“题海战役”之中。人文性和工具性是语文学科的两个属性。工具性是就其手段功能属性而言 ,人文性是就其意义内容属性而言 ;工具作为载体 ,…  相似文献   

6.
"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的两大属性."工具性"是基础,"人文性"是核心,两者相辅相成,不可机械割裂.当前的中学语文教育还存在一种舍本逐末的教学模式,即过多注重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训练,忽视了"人文性"教育.应将语文学习定位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上,重植人文精神之根.为此,要达成以下三点共识一、语文的人文性再认识.二、人文文化是提高道德感、责任感的基础.三、以文悟道,悟道做人.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而思想性作为语文课程的一个重要属性,恰恰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对接点,并完全融入二者之中.面对今天的语文新课改,作者认为语文教育要做到培育学生文化知识与对学生进行的"思想"教育相结合.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是新课标和新课改所要求的.由于语文教学"人文性"的缺失,所以才呼唤加强语文教学人文性的问题.其实人文性是各学科所共有的属性,运用语言文字的工具性才是语文学科所独有的.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中必须将其人文性和工具性很好地统一起来,力避顾此失彼,重此轻彼的倾向.  相似文献   

9.
语文可以理解为"一体二维三性",语文的本体即语言,它有两个意义指向,有民族性、工具性和人文性三个属性。从语文课程的角度讲,语文具有民族性和工具性的特性,语文课程是以语言为本体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工具性课程,这是语文课程的性质所在,但是对应于语文教育,人文性却不能不提,这是语文教育的价值追求。语文要树立以本色语文为基础,以诗意语文为追求和以素养提高为目标的教育教学观,反对绝对化的人文性或工具性偏颇。  相似文献   

10.
一、要处理好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关系 前些年关于语文教育性质的讨论,使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语文是重要的文化载体,具有鲜明的人文特征.但令人担忧的是课堂教学对语文知识的忽视,学生语文基础的大幅下降,浅阅读盛行,恶搞之风也影响到校园.必需强调的是,语文首先是交际工具,然后才是文化载体,工具性和人文性并重,才是语文教育之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