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查阅资料和专家访谈,对武当武术的争议进行了梳理:从民国起,对是否有武当武术;有关武当武术概念的内涵;是否有张三丰其人(太极拳的发明者是谁)等问题的争议至今不休。我们认为在武当山地区存在着:民间武术;军事武术;宗教武术。武当武术有广义和狭义的概念之分。  相似文献   

2.
古瑾 《武当》2000,(1):59-60
1999年9月7日至10日,年逾八旬的台北太极拳国际联盟总会主席张肇平先生与夫人应邀专程赴武当山考察武当武术及“首届中国武当拳国际联谊大会”的筹备工作。作为中国武当拳国际联谊大会发起者之一,张先生对本次联谊会的筹备工作十分关心。  相似文献   

3.
罗明福 《武当》2008,(1):4-6
武当武术又称武当拳、武当内家拳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瑰宝,2006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她以道家思想为理论基础,具有内外兼修、以柔克刚的独特风格。武当武术博大精深,是传统武术内家拳派的总代表。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在有关部门不懈努力下,现已挖整出武当派功法达29个门派280多个功法套路,其主体内容涵盖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其中尤以太极拳为秀。目前,太极拳已风靡世界,习练者以亿数计。练太极拳不仅成为一种特殊的健身方式,它还附加有许多政治、经济、文化内涵,还成了人们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因此,我们说武当武术不仅是武当山的、湖北的,她更是中国的、世界的。新时代;弘扬武当武术,服务和谐社会的构建,服务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4.
柯超 《武当》2012,(12):4-6
金秋时节,作为武当大兴600年纪念系列活动,第四届世界太极拳健康大会暨第六届武当太极拳国际联谊大会于10月28日至31日在武当山隆重举行。大会由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中国武术协会、湖北省体育局、十堰市人民政府主办,湖北省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十堰市文化体育局、武当山特区管委会、武当武术协会承办。  相似文献   

5.
朱道琼 《武当》2013,(8):33-34
2012年11月初,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武当杂志社在湖北丹江口市举办第二期武当武术大讲坛培训班,为武当武术名师提供一个更加宽广的教学平台,最大限度地增强教与学之间的互动性和融合性,更加高效地传播武当武术,弘扬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著名太极拳家傅声远先生,不远万里,应邀前来武当执教,笔者怀着崇敬之心前往拜会这位年逾八旬的老人。他中等身材、雍容大度、花白长发、面色红润、和蔼谦恭。通过一番畅谈,我深感傅老先生出自太极拳世家而不摆架子,身怀绝技而不逞强好胜,传道授业而不论贫富,宏扬武当而不遗余力,把武当武术远播海外,成效卓著,功不可没。河北省永年县旧称广平府,是永年太极拳的发  相似文献   

6.
杭东 《武当》2009,(12):6-7
武术来源于生活,并融合在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影视作品作为外来艺术形式,在中国也就是百余年历史。中国影视作品的发展史离不开中华武术的融入,武术的彰显和光大也得益于影视作品这一特定的艺术形式。可以说,中闰武术和中国影视作品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武当内功易筋经武当太乙门内功文化脉系溯源武当八卦太极枪之特点太极剑术功三乘(上)谁毁了我的太极拳(中)论"沾连随粘"与"松柔圆活"动而有韵静而有势--浅谈太极拳的走势与定式舍己从人是太极功夫的归究意拳摸劲训练形意五行拳绝学(歌诀)杨氏八卦掌练法与运用(二)张山与中国武术研究院合一通背拳家陈树祯先生印象  相似文献   

7.
冯开春  简昌龙  范学锋 《武当》2014,(5):I0005-I0006
3月18~22日,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CCTV-9)大型功夫节目摄制组在武当山进行为期5天的武当武术实景拍摄工作。此次拍摄邀请了武当三丰派第十四代传人钟云龙、第十五代传人袁修刚,武当玄武派第十五代传人余理庭等功夫高手进行太极拳、八卦掌、玄门剑、八卦刀等武当功夫展示。晨现武当武术效法自然、动静结合、以柔克刚、后发制人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8月18日至24日,武当太极功夫团在深圳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大运村表演了大型武术剧《太极》。央视春晚武术节目指导、北京奥运会太极拳武术编导解福印担任此节目总导演。《太极》共分为卧虎藏龙、笑傲江湖、太极武当三个篇章,有拳谱、动静、棍武、八卦、江湖、玄功、传奇、清风、山水、五行、铲功、武韵等12个节目,长达90分钟。节目内容揉合中国各武术门派的神秘、传奇,突出反映武  相似文献   

9.
李光富 《武当》2006,(3):13-14
作为中华武术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流派——武当赵堡太极拳,从创立发展到现在已有四百年的历史了。这是一个以道教教理为指导,以武当道教张三丰祖师为宗师,以武当山内家养生功夫理论为行为规范的武术流派。元末明初的高道张三丰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张三丰,又名张邋  相似文献   

10.
陈志生 《武当》2007,(6):37-37
自古以来,素有十二朝古都之称的西安市,习武之风颇盛,各路武林豪杰云集西安,武术人才辈出,代代相传。彭文就是其中著名的太极拳技击家之一。他潜心钻研太极拳功夫,远赴海外积极推广武当赵堡太极拳,为光大中华武术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朱江 《武当》2014,(7):35-38
自幼酷爱武术的他,13岁那年拜师江西舞狮人习练岳家拳、杨家拳;19岁,他为寻求武术的更高境界,辞别恩师投奔河南嵩山少林寺。一年后,他来到武当山寻师,从此结缘扎根武当,成为三丰派一代宗师。目前,作为湖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武当武术代表性传承人”,武当三丰派第十四代传人钟云龙,耗费大半生心智,将其悉心挖整的武当太极拳28式与武当太极拳108式的详细练法,编纂成《武当太极拳》对外发行。那么,他是如何结缘武当武术的?又有着哪些传奇的故事呢?  相似文献   

12.
《武当》2014,(10):64-64
武当武术,亦即武当内家拳法,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全面展示、传承、推广中华武当内家拳法,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武当杂志社联合有关机构和社会团体,在中华内家拳祖庭、太极拳发源地武当山,共建一所规模适中、功能完备、设施齐全的现代化武术文化博物馆——武当武术博物馆。目前,项目已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13.
《武当》2013,(7):89
截至到今年六月,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武当杂志社先后成功举办了三期武当武术大讲坛培训班,已有近五百人次直接受益于大讲坛,不仅提高了功理功法的修为,更与武术明师结下了善缘。今年九月,适逢中国刊博会演武大会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为了更好地服务演武大会和广大武友,经研究决定,于演武大会比赛过后,在武当山景区内举办第四期武当武术大讲坛杨氏太极拳傅声远、傅清泉培训班。  相似文献   

14.
杨立志 《武当》2008,(1):30-32
武当武术是中国武术流派中的两大名宗之一,素称“北崇少林,南尊武当”。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武学界少数人至今仍对武当内家武术与武当高道张三丰的关系持否定和怀疑态度,如顾留馨先生在其编著的《太极拳术》第九章指出:“关于太极拳起源与创始人,众说纷纭,大致有唐许宣平、宋张三峰、明张三丰、清陈王廷与王宗岳等五种说法。”但他最后认为“陈王廷是太极拳的创始人”(顾留馨《太极拳术》,第352—353、252页,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年)。由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编纂,张耀庭担任主编的《中国武术史》一书中,根据黄宗羲的《王征南墓志铭》与《宁波府志·张松溪传》的记载,介绍了明末武术界的“内家”、“外家”之说,对“宋之张三峰”创拳之况未置可否,认为《明史》记载了张三丰,但“没有提到他会武术”。作者最后存疑说:“故张三丰与内家拳之渊源问题,尚待进一步的研究考证。”书中还介绍了黄百家的《内家拳法》。通观该书内容,侧重于少林拳的考论,而对武当武术基本没有涉及。关于太极拳的起源,该书采用现代学者唐豪、顾留馨等人的考证,认为“现传各式太极拳,均源自河南温县陈家沟陈氏族人传习的拳法。陈氏拳技始自陈王廷”(张耀庭主编《中国武术史》第250~318页,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年)。  相似文献   

15.
武当武术与道家的哲学有着密切的关系。研究发现,武当武术具有地方宗教与地方武术结合的特点;具有文武兼备的文化特点;具有武道并举、以武弘法的双重目标。研究中突出体现了5个新观点:①禹伐三苗之战所使用的"干戚舞"对武当武术起源起到了关键性作用;②玄武崇拜寓意着"摄龟"夹蛇除恶的勇敢之意;③较清晰地证实了张三丰南传内家拳、北传太极拳的两条传承路线;④武当尚剑体现了道剑结合的鲜明特点,具有降妖除魔的功效;⑤武当武术的清规戒律深受道教哲学、儒学的"仁学"和佛教的"禅学"的多重影响。  相似文献   

16.
王炳寰 《武当》2013,(3):8-8
武当山下话武当,太极八卦汇丹江。从步亮公踵息法,传承国粹亦留香。2012年11月,有幸参加武当杂志社举办的第二期武当武术犬讲坛,随张全亮老师学习太极拳和八卦掌,收获丰厚,故以诗咏志  相似文献   

17.
若愚  武俊  刘伟 《武当》2009,(12):I0001-I0001
由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华夏武术文化发展中心主办,武当山武术局、武当杂志社、华夏武术文化发展中心太极拳协会联合承办,中国科学院地化研究所等多家单位协办的华夏武术精英演武大会于11月6日-8日在武当山逍遥谷隆重召开。来自中国科学院地化研究所、贵州省华夏武术文化发展中心太极拳协会、湖北长江文武学校等十几支代表队的100余人参加了此次盛会。七八家武术相关媒体持续跟踪报道,各路武林豪杰竞风流,共同演绎传统武术之魅力。  相似文献   

18.
5月中旬,国际太极拳年会名师、中国武当武术十佳名师、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当太乙(宋氏门)传承人左江桥先生亲赴浙江省江山市,在江山市供电局开办了为期一月的"太极拳培训班"。左先生教学耐心,教法细腻,动作规范,理技同授,深入浅出。在他的循循教导之下,学员们潜心体会了太极拳的  相似文献   

19.
殷光远 《武当》2004,(10):19-19
笔者有幸于2003年9月29日-10月7日参加了《武当武术专修院》丹经武学循经太极拳第七期专修班,由武当太乙铁松派第十三代掌门李兆生先生亲临丹江口市传授武当武术及循经太极拳;除先生言传身教而外,还有先生的几位高徒在现场辅导。笔者及同伴初步学会了武当武术的基础及《中国循经太极拳二十四式》(以下简称循经24式)套路而归。现就操演武当拳法、循经24式的受益状况谈点体会。  相似文献   

20.
《中华武术》2001,(9):5-9
1901~1949年 1909年 霍元甲(1869~1910)创建上海精武体育会,初名为精武体操学校。第二年,改名为精武体操会,简称“精武会”,传习武术。 1911年 天津中华武术会成立。 1912~1949年 武术论著大量出现。如陈鑫著《陈氏太极拳图说》,孙福全(字禄堂)著《八卦拳学》,唐豪著《少林武当考》《内家拳研究》《中国武艺图籍考》,姜容樵著《八卦掌》《太极拳术讲义》《秘宗拳》《青萍剑》《当代武人奇侠传》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