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3 毫秒
1.
王韬,原名利宾,清道光十月八日(公元1828年11月10日)生于苏州甫里镇,今吴中区角直镇,1845年,王韬以第一名考入县学,成为秀才.由于王家的家境日趋衰弱,家父王昌桂只得到上海设馆授徒,挣钱为生.年仅18岁的王韬为减轻家庭负担亦到他母亲的故乡陈墓(现今昆山锦溪镇)去教书来贴补家用.  相似文献   

2.
拙文《王韬报刊活动的几点考证》(见《新闻研究资料》1981年第4期)中,在论及王韬没有担任过申报总编纂时,曾谈到“他逝世于1897年秋季,但申报这年秋季和冬季以及1898年春季的报纸上,均未登载王韬去世之消息及任何有关记述他的文字。如果王韬真为申报总编纂,该报在其去世时断不会毫无反响”,以此作为王韬并未担任过申报总编纂的旁证。最近有同志认为王韬病逝于1897年夏季,而不是秋季。如果王韬去世日  相似文献   

3.
近代地理学家张相文(1866~1933),字蔚西,号沌谷,清同治五年四月十六日(1866年5月29日)生于江苏省桃源县(今江苏泗阳)。他自幼好学,爱好地理,博览史传,卓有见识。甲午战争后,因痛惜清政府将台湾割让给日本,萌发了研究地理学的决心,想通过传授介绍地学知识唤起国人的救国意识。1899年起,他先后在上海南洋公学(上海交通大学前身)、广州师范讲习所、天津北洋女子高等学堂任教。他积极创办地学组织,  相似文献   

4.
王振羽 《出版史料》2007,(2):101-106
家庭 故乡 上海立业 父亲王德鹏,字翼云,号锡寿,1904年11月19日出生于江苏吴县角直镇。祖父王季方(1873~1919年)是一家当铺的职员,他有两位兄长,长兄名伯勋,二兄名叔陶(翔云伯伯的父亲)。祖父身体欠佳,命运多蹇,家丁不旺,先后有几位祖母去世。父亲是第二位姓朱的祖母生的。  相似文献   

5.
1925年上海发生的五卅反帝爱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当时担任上海总商会会长的虞和德(字洽卿,以字行)代表上海资本家阶级在这期间进行了多方面的活动。长期以来人们对他在运动中的表现贬多褒少,他久道很多不公正的非议,本文根据可靠的史料,重新讨论这一问题。一、组织“五卅事件委员会”合乎情理,并非“破坏”运动1925年5月15日,上海口资“内外棉”纱厂七厂(今上海国棉二厂旧址)发生劳资纠纷,日籍职员开枪打死我国工人顾正红、打伤工人10多人,激起纱厂工人罢工抗议。5月30日上海各大学的学生在公共…  相似文献   

6.
王韬自1849年到上海墨海书馆工作到1874年创办《循环日报》,全面系统地接触了西学,其中既包括西学中的神学、哲学,也包括西学中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但王韬对这些西学知识是有选择的吸收与借鉴———即弃其道而扬其器;1867年到1870年游历欧洲时对资本主义社会政治制度的考察直接影响了王韬日后的办报活动。我们在王韬的办报思想中可以清晰地看出西学影响。  相似文献   

7.
王韬是我国近代报刊的开拓者,1874年1月5日他创办了我国近代最早的报刊之一——循环日报;他是我国近代报刊思想的奠基人,在他启蒙下,到二十世纪初,逐渐形成了我国近代办报思想;他是我国第一个报刊政论家,开创了报刊政论文体,经梁启超等人的继承和发扬,形成了我国近代报刊以政论为主体的显著特点。王韬在我国新闻史上是一位颇著影响的人物。数十年来,许多学者对他的报刊活动进行过研究。本文就王韬报刊活动中的几个问题进行考证,现就教于新闻界的学者们。  相似文献   

8.
周恩来致陈果夫、立夫兄弟信函,是国共两党关系史上的一个重要文件。信函只署“九月一日”,不往年份。陈立夫先生坚持此函为民国二十四年九月一日发来,沈云龙和肖挣却都认为是民国二十五年九月一日;杜桐苏说,他在民国“二十五年盛夏普奉命陪周恩来、潘汉年上莫干山晋见蒋介石,因而推断该函为前一年——二十四年所写”(《传记文学》第六十七卷第一期75页)。杜桐苏在这里把时间整整推前了一年,实际上他是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初夏陪周恩来和潘汉年由上海到杭州的,不是“二十五年盛夏”。《传记文学》上刊登苏道基《周恩来致陈果夫…  相似文献   

9.
一代报人成舍我不仅在报业史上成就卓著.其参与的社团活动(如南社、北大新知编译社、新潮社等)也令人关注,其中影响最大的当数南社。南社是一个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产生重要影响的资产阶级文化团体,于1909年由柳亚子、高旭和陈去病等人在苏州发起成立。成舍我于1916年5月8日在上海加入南社。此后。先后参加了当年6月4日在上海愚园举行的第14次雅集和次年4月15日在徐园举行的第16次雅集。  相似文献   

10.
今年11月12日,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30周年。在孙中山先生从事革命活动的一生中,他曾先后二十余次来到上海,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许多光辉的业绩。如1913年他就是在上海举起了H次革命的旗帜;1923年他在上海与苏俄特使越飞会谈;192年底孙中山先生从广州出发,经上海北上,为谋求全国的统一,最后病逝于北京,走完了他革命的一生。孙中山先生在上海的革命活动,留下了丰富的历史记录,在上海市档案馆馆合档案里,收藏着有关孙中山先生在上海从事革命活动的许多历史文献资料,值此孙中山诞辰130周年之际,这部分档案文献…  相似文献   

11.
徐新平 《新闻三昧》2006,(10):52-53
王韬(1828——1897)是中国近代新闻史上的开山人物,被誉为中国新闻记者之父。他不仅是中国近代报纸的开创者,而且是中国新闻理论的奠基人。1874年2月,他在香港创办的《循环日报》是中国第一份完全由华人主编和管理的中文日报。在长达30余年的报馆生涯中,王韬积累了丰富的办报经验,形成了独特的新闻思想。一、对报刊功能认识王韬认为,报纸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广见闻、通上下、通内外、辅教化几个方面。第一、广见闻。人们见识的增加、眼界的扩大和认识的提高自然有许多途径,但在当时交通不畅、传播缓慢的时代,最佳的方法就是办报。王韬将中国与…  相似文献   

12.
前民革中央委员、北京市委副主任委员丁贵堂是建国后的第一任海关总署副署长(署长孔原)。他是辽宁海城人,有名的海关专家,1962年在北京病逝。丁贵堂早年留学英国,长期担任国民党政府总税务司。1937年12月上海和南京相继陷敌,他因海关在上海外滩,没有随政府西迁重庆。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占领了上海租界,他身陷孤岛,闭门谢客,日寇一再要他出山,他坚决拒绝,称病不出,保持了民族气节。一、缪秋杰给丁贵堂的信丁贵堂是1943年春从上海脱险的,帮助他脱险的是年方27岁的在盐务总局工作的朱德君。她的父亲是国内有名…  相似文献   

13.
王韬是近代中国著名的编辑出版家,他在1849年至1862年期间,参与了上海墨海书馆翻译基督教作品、出版科技著作和创办报刊的编辑出版活动。王韬协助编译《圣经》《宗主诗篇》等基督教作品,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参与编著《格致新学提纲》《中西通书》等西方科学著作,推动了西方科学知识在中国的传播;协助编撰《遐迩贯珍》《六合丛谈》等报刊,为以后的新闻出版活动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4.
译者按:傅兰雅(JohnFryer1839—1928),中国近代史上的西学传播大师,出生于英国。1861年作为英国圣公会传教士来到中国,先后任教于香港圣保罗书院、京师同文馆、上海英华书馆。1866年兼任《上海新报》编辑。1868年受聘为江南制造局翻译馆译员,一干就是28年。他一共将129种西书译成中文,内容涉及基础科学、应用科学、军事科学、社会科学等各个方面,其中的化学、国际法和政治学书籍,在当时产生了重大影响。他创办或参与创办了《格致汇编》、格致书院和格致书店,领导编辑了中国近代第一批新式教科书。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傅兰雅作…  相似文献   

15.
王韬是近代中国著名的编辑出版家,他在1849年至1862年期间,参与了上海墨海书馆翻译基督教作品、出版科技著作和创办报刊的编辑出版活动。王韬协助编译《圣经》《宗主诗篇》等基督教作品,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参与编著《格致新学提纲》《中西通书》等西方科学著作,推动了西方科学知识在中国的传播;协助编撰《遐迩贯珍》《六合丛谈》等报刊,为以后的新闻出版活动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6.
<正>明朝崇祯十二年(1639年)农历八月九日,偏远的边城云南省云州(今云县)迎来了一位千古奇人,他就是伟大的地理学家、旅行家、探险家和游记文学家,“一代游圣”徐霞客。徐霞客(1586-1641),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江苏省江阴人。他从22岁开始出游考察,先后游历了大半个中国,历经34年考察著就集科学性和文学性为一体的《徐霞客游记》,开辟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自然、描述人文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7.
薛德震     
薛德震薛德震,1932年2月14日出生于江苏省建湖县。1947年在故乡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华中新华书店工作。1949年4月随军渡江后,先后在苏南、上海等地的新华书店、华东人民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前身)做校对和编辑工作。1954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  相似文献   

18.
《电子出版》2001,(5):49-50
在海外中文报业新闻采编系统占据霸主地位的香港启旋科技公司和北京高术科技(集团)公司于2000年8月17日结成策略联盟,全面进军国内新闻出版业软件市场。 北京高术科技(集团)公司创建于 1994年,始终致力于电子出版系统集成、技术支持与服务工作,是一家以技术为先导的高科技公司。在北京、广州、上海等地设有分支机构,业务范围覆盖全国各地,拥有包括人民日报、中国日报、人民政协报、中国食品报、等在内的上百家新闻出版的用户。 香港启旋科技公司成立于1986年,先后在台湾、新加坡、中国珠海设立了分公司,其产品在…  相似文献   

19.
鲁迅故居     
《档案与史学》2008,(10):3-3
1927年,鲁迅和许广平从广州到上海后,先后租住过虹口区横滨路上的景云里和四川北路上的拉摩斯公寓。1932年一·二八抗战爆发后,为安全计,鲁迅决定再次搬家。这次是以内山书店职员的名义,租下了坐落在施高塔路(现山阴路)上的大陆新村9号,于1933年4月11日举家迁入。  相似文献   

20.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们在他的单人房间看到那3本厚厚的见报稿件剪贴和一大摞获奖证书时,十分惊讶。入伍7年来,他先后在《解放军报》、《前卫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军地报刊电台上发表新闻作品op多篇(幅),先后12次在军地新闻单位获奖,连续4年被《前卫报》评为优秀通讯员,三次荣立三等功,先后被4家新闻单位聘为特约记者、通讯员。得此殊荣者是济南军区某坦克师新闻干事任广军。从小向往绿色军营的任广军,1990年3月走出“南阳盆地’步入了“绿色方阵”。在学生时代,他就喜欢舞文弄墨,在家乡的小报、校园文学刊物上,他的习作时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