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当代著名报告文学作家贾鲁生,曾写过一本很有名的书,叫《丐帮漂流记》。为了写好这本书,他还当了4个月的乞丐哩。  相似文献   

2.
新贵嘱我给他的这本散文集——《高原散笔》写序,我应允了。虽然我没有系统地阅读他的散文,只是平日零星地读了一些,而且我本人对如何写散文也不在行,但我很乐意。因为我很喜欢这位朝气蓬勃的年青人,很喜欢这位奋发有为的青年作家。 新贵已经写书十几本了。他开始是业余写作报告文学,兼写些古体诗词。出版有《多彩集》、《渭北崛起的新星》、《北方闪烁的星辰》、《古都泾渭》、《四味集》等多部著作,多为报告文学作品,有百余万字。后来业余转写随笔、散文(也写报告文学),出版有《生活散记》、《雾里看花》等散文作品集,近50…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思想对报告文学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尤其在中国,这一现象更为突出。报告文学所具有的辩证法的本质,是它独有的内在内容和外在形式的需要而做出的选择,这使得报告文学在文本发展和作家的创作实践时,必须吸收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并在这种科学理论指导下实现文本自身的健康发展和作品的社会价值。这是报告文学从一开始就有的与其他文本的不同之处。中国作为报告文学事业高度发展的国度,毫无疑问地应当承担起促进世界报告文学共同发展的历史重任。祖国的大发展,给报告文学事业同样带来辉煌的前景;与伟大"中国梦"紧密相连的报告文学,会在广大作家的实践中和广大读者的鉴赏下不断走向成熟和完美。  相似文献   

4.
报告文学是一种“边缘性”的文学样式,它虽是文学的一个门类,却脱胎于近代报刊新闻文体。考究这种文体的产生,要追溯到上一世纪甚至更早些时候。十八世纪德国作家福尔斯特(1754—1794)的《莱茵河下游景色》、《环游世界》,可以视为报告文学的滥觞,它们较早以文学笔法,对当时的种族压迫和殖民主义进行了揭露。此后,德国诗人海涅、俄国作家赫尔岑、美国作家马克·吐温、英国作家狄更斯、法国作家左拉、美国作家杰克·伦敦,都写了很出色的带报告性的文学作品。不过,报告文学在报刊上风行起来,被承认  相似文献   

5.
著名报告文学作家、全国李四光研究学会名誉理事、国际报告文学学会第一副会长、国际政治学院黄钢教授,一九八二年十一月参加李四光学术讨论会期间,应邀来校讲学。黄钢教授对李四光很有研究。他在《学习李四光》的长篇报告中,高度评价了李四  相似文献   

6.
非虚构文学的影响越来越大,我国少年报告文学迅速崛起,成为当代儿童文学领域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较量》是少年报告文学作家孙云晓的代表作品,由于作家的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少年儿童现实生活状况的冷静思考以及其适度而充满深情关切的报告方式,使这部作品在锐气、深度和思考价值上表现了强烈的艺术震撼力。报告文学最主要的艺术特征就是震撼力,处于青春期的少年儿童也需要震撼力。孙云晓的作品正具有这种能够满足少年儿童需要的震撼力,在思想的力度、深度和文化的穿透力上都高出同时期其他少年报告文学作家一筹。  相似文献   

7.
国际报告文学产生已经有近二百年的历史,它是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产物,记录了国际工人阶级奋斗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宏伟历史。恩格斯不仅是革命导师,也是最早书写工人苦难的作家,马克思以最快的速度将轰轰烈烈的巴黎公社斗争以气势磅礴的气概和惊天地、泣鬼神的笔墨展现出来。他们开创的底层书写和英雄战歌引领了国际报告文学的发展。这一时期世界各国都出现了许多跨国写作的杰出报告文学家,为世人留下了许多经典报告文学作品,堪称近代“艺术化的历史文献”。国际报告文学不仅受到革命领袖的重视,也成为广大人民认识历史进程的教科书,日益受到国际学术界的重视。不少国外有识学者将经典报告文学评为“20世纪百佳文学作品”,国内学者多次举办国际报告文学作品研讨会,德国开展了“国际报告文学评奖”活动。这些都表明了“国际报告文学”是一种全球性的重要的时代文体,得到国际作家和学者的共同认可。“中国国际报告文学研究会”筹划编选《国际报告文学经典作品选》,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本文初步梳理了国际报告文学近200年的产生发展历史,作为编选者的思路参考,并借此和同行学者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8.
为了撰写《中国新时期报告文学论稿》中《作家作品论》一章,著者拟定了10个问题分别寄给了全国部分著名或知名报告文学家,很快收到一些作家的回应.我们认为这些简答很有真知灼见,对于了解今天的报告文学,了解作家本人的创作思想都大有裨益.于是按回复时间先后为序编发几封回信(省去了问卷中的问题,只写番号)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作家档案]阮梅,湖南省作协会员,著有散文集《送你一枝原野竹》,《报告文学》月刊特聘作家。主要从事散文、报告文学创作。先后有作品80多万字发表在全国数家报刊。2005年,散文随笔《生命如瓷》选入人民文学出版社21世纪散文年选《2005散文》,励志文章《闯过难关的通行证》作为学生必读课文被选入浙江省中考试卷中现代阅读题。报告文学《拿什么救赎失陷的青春灵魂》在《北京文学》2007年第1期发表,有较大的影响;报告文学《中国留守儿童》再次掀起留守儿童热。  相似文献   

10.
报告文学作家徐光荣同志成果甚丰,1987、1988年,连续出版了《爱神的响箭》、《传神的眼睛》等两部近四十五万字的报告文学集。他的有些报告文学作品,已在省内外产生了巨大影响,充分显示了徐光荣报告文学的思想艺术成就。读过《爱神的响箭》、《传神的眼睛》这两部报告文学集,那深邃的思想,独特的艺术,都给人以强烈的印象:它堪称时代画卷,艺术珍品。  相似文献   

11.
论周立波的创作与外国文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立波是杰出的革命作家,同时又是一位文学翻译家和文学评论家。他的整个文学活动与外国文学有很密切的关系和深厚内在联系。就文学创作而言,对他产生过明显的推动作用和影响的外国文学作品,是基希的报告文学《秘密的中国》和肖洛霍夫的长篇小说《被开垦的处女地》。  相似文献   

12.
“社会问题”报告文学这一新事物新名词,是近两年才出现于报刊并引人注目的.较早找到并较成功地运用这一形式的,是赵瑜反映公路交通问题的《中国的要害》(载《热流》1986年第2期).其后很快涌现的《洪荒启示录》、《中国的“小皇帝”》、《阴阳大裂变》等篇,渐趋成熟并产生了巨大而又良好的社会效应.对这种新近出现并受到读者认可或垂青的报告文学,进行认真而又全面的研究,是文学理论界目前一项义不容辞的任务.综观这类报告文学,发现它们具有如下特点:(一)宏阔的审美视野.作家居高临下地将某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放在较大的地域与时间跨度内进行观察、审度、比较、研究,以便以“类”的属性和理性思维的线索来挑选和组织众多的人物、事件、数据、论点.开阔的视野使作家有可能以横断面的截取为主,以历史的纵的参照为辅来报告一个独特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展示出多面性的真实生活的整体画面.完全突破了传统报告文学以某中心人物  相似文献   

13.
从《访苏心潮》与《狂喜札记》中可以看出.报告文学不应兴奋张扬地抒发激情.报告文学是有限制的文学艺术创作.多样性不是随意性,它只能反映和报告某一事件、某一人物、某一地方、某一问题、某一现象。在历史流变与现实发展的交汇点上进行升华与创造.使作品深深打上历史与时代的烙印.才是真正把握了报告文学创作的灵魂。  相似文献   

14.
在诸多媒体的’98图书排行榜上,报告文学《大国寡民》的上榜频率是最高的。由于写了这部长篇报告文学,加之以前所写的报告文学《以人民的名义》及其续篇《讨个说法》和另一部报告文学《在底层》,作者卢跃刚被媒体誉为中国最有良心、最富正义感、最敢替老百姓伸张冤屈的作家和新闻记者。许多被苦难和邪恶煎熬得实在活不下去而呼天天不应。叩地地不灵的平头百姓,正是读了这些报告文学,萌生了到《中国青年报》找卢跃刚去的念头。在老百姓眼里,卢跃刚是中国新闻界里的“包青天”。《大国寡民》讲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大国寡民》讲…  相似文献   

15.
考察中国报告文学的发展历程,不能不提到基希和周立波,如果说基希的创作奠定了现代报告文学的基础,那么周立波则是把这种探索横向移植到中国的重要人物。众所周知.基希是享有世界声誉的报告文学作家,在创作和理论上都有极高的建树,完成了由古典报告文学向现代报告文学的转变。在长年的采访生活中,他发展了新的文学形式,“以新闻记者的简洁的话,将发生的事件依原状留在纸上”,[1]又力争“不失艺术的样式和规模”.[2]在《一个危险的文学体裁》一文中,他还把报告文学当成一种平民话语和抗争话语,认为它的方向应当”面向劳碌奔波、…  相似文献   

16.
<正> 在中国新时期文学的过程中,作为时代敏锐神经的“艺术文告”——报告文学,有过令其任何文体都无法比拟的辉煌.这一时期里,每一次较重要的思想解放和观念突破,都有报告文学作为先导而出现.例如《哥德巴赫猜想》和《小木屋》带动了重新评价知识和落实知识分子政策;《中国的“小皇帝”》、《黑色的七月》促使人们重视教育改革;《伐木者,醒来!》、《中国的水污染》等,向人们展示生态环境问题对人类的生存提出的严重挑战,警示人们关注“绿色主题”.然而正如报告文学作家乔迈指出:“成功容易掩盖矛盾.……醉眼陶然中没有做好继续发展壮大的准备.理论尤其贫弱.偌大中国,有几个算得上是远见卓识的报告文学理论家?我们的理论家大多是在研究小说之余揭示涉猎一下报告文学,大多又是就事论事”,这种理论与实际相悖的状况,有碍于报告文学的进一步发展与繁荣.为  相似文献   

17.
认识儿童文学作家刘保法刘保法是儿童文学创作的“多面手”。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他是国内儿童报告文学领域的标志性作家,并赢得了“南刘(刘保法)北孙(孙云晓)”的美誉。他所创作的《中学生圆舞曲》《冬天里的红苹果》《多梦季节》等报告文学作品深受读者喜爱。其作品多次被国家教委、团中央、国家新闻出版署等评选为中小学生最爱读的作品,曾荣获“小朋友心中作家”的光荣称号。  相似文献   

18.
报告文学《大山,悲壮与辉煌》研讨会召开《大山,悲壮与辉煌》是作家张登宽的长篇报告文学,作品生动真实地反映了位于沂蒙山区西南麓的山东枣庄市山亭区人民12年来改革开放,改造山河,治穷致富,蓬勃发展的奋斗历程。1996年忡流增刊》全文十IJ发了这部作品,并...  相似文献   

19.
长篇报告文学《台北的忧郁》与诗文集《太阳的葬礼》是王钟陵教授2005年出版的两本创作集。大气、诗性、隽永深邃,是王钟陵教授文学创作的明显特点。古今中西文学的营养交融于王先生的这两部文学作品的创作中:西方意象派及现代派手法的运用,中国古典诗词韵味的糅合,对报告文学、散文、新诗三种文体应如何突破的清楚认识,以及将此种认识在创作中予以成功实践。这些都与作者那学者而兼作家的睿智与才情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20.
宋之的创作的《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穆青等三位作家创作的《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都是脍炙人口的短篇报告文学经典之作,并都曾以其厚重的思想价值和独特的风格对中国的报告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这些短篇报告文学经典突破了通讯报告的一般模式,为当代报告文学的文体探索树立了优秀的"范式",具有穿越时空的审美意义,尤其对当前报告文学创作"抑长扬短"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