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意义一般有两层含义,一是认识上的,一是价值上的。当我们在认识的意义上使用“意义”一词时,我们是在寻求某种解释,是要阐明某种事情或某个事件;另一方面,我们使用“意义”一词时,往往也体现出我们所怀抱与追求的价值理想。生命的意义当然离不开解释和说明,但生命的意义主要不是解释和说明所能建构的,生命的意义需要创造,是我们永不停歇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2.
"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属性之一,然其基本要义在<语文课程标准>和众多专家的"解读"中,却始终未能清楚解释.究其原因,一是我国当今流行的权威辞书对"人文"二字的释义有误;二是我国语文教育界对当代出现的一个重要概念--"人文文化",缺乏必要的了解.与"科学(工具)"相对的"人文"一词,只能是指"人类社会中一切以人为中心、主体的,能体现人的本性的各种文化现象",而不是如<辞海>所解释的"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文章在澄清以上失误之后,着重对"人文性"及其相关术语作出简要而规范的解释,并以课文为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3.
哲学史从字面解释就是哲学发展的历史,可见,哲学史的对象与哲学的对象密不可分.黑格尔就曾说:“在哲学史里我们所研究的就是哲学本身.”所以我们可以说,哲学史也就是人类对包括自然、社会和人身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最一般规律的认识发展的历史,“就是整个认识的历史”,与人的思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蒋生义同学: 上次我们谈到美是人类千古之谜,当然不是说人类无法把握美、创造美,而是说人类对美总是难以达到共识。现在我们要讨论的问题也是这样。这个问题也可以这样表述:美是人类独有的社会现象。你可以先试着回答一下,美是不是无法独立存在的社会现象?你也可以这样问:只有人类才有审美吗?  相似文献   

5.
一、学校精神文化的解释范式精神一词,内涵丰富,统指人类的一切精神现象。人区别于动物的一个显著之处,就是人有思维、有思想。因此,精神文化是人类文化的实质之所在,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组织文化等实质都在以不同形式体现着精神创造。学校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深层表现形式,受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意识形态影响而形成的为其全部或部分师生员工所认同和遵循的精神成果与文化观念。它包含三个层面。一是心理层面,即人  相似文献   

6.
石梦娇 《文教资料》2013,(35):172-173
典故是一种重要的文学形式,折射着人类的历史和文化.典故的理解不仅仅是对其常规化的规约语义的解读,更是一个在话语空间的意义重构和重新赋值的过程.古代文献中有关“管鲍”的典故及其典故词具有重要的文字学、词汇学价值,“管鲍”典故词的产生发展是有迹可寻的,我们可以从典籍来源、构成成分和词义特征这三大方面来探究“管鲍”典故及其典故词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论文中有没有形象?一般文艺理论著作在使用“形象”一词时,都是指文学形象而言。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辞海》在解释“形象”一词时也认为它是“文学艺术区别于科学的一种反映现实的特殊手段。即根据现实生活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所创造出来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图画。”无疑,这些都是很正确的。不过,除了文学艺术作  相似文献   

8.
在我们对茅盾及其文学世界进行新的审视和研究之时,我们有必要重视这样的观点,即作为人对现实审美关系集中表现的文学是一个独立的完整的自足世界。但是文学作为人类精神生产成果之一,也作为整个社会文化系统的构成因子之一,又同其它的人类精神生产成果、同整个社会文化系统及构成它的各个文化因子之间有着相互依存、制约和渗透的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考察和研究文学,不能不考察文学和整个文化系统以及构成它的各个文化因子之间的这种关系。诸如考察文学作品产生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土壤,考察文学同其他文化形态和文  相似文献   

9.
从词语的本义出发考证文章、文学两个词的形成过程及其意义的发展过程,可以证明今天“文学”一词的意义是由中国古代“文学”一词的意义发展演变而来的。文学不是外来词。  相似文献   

10.
人格一词至少可以有三种不同的解释.一是在伦理学意义下的,人格即人的品格、品德;二是在法律学意义下的,人格即法律保障的人的基本权利,人格不受侵犯,即其基本权利不受侵犯;三是在心理学意义下的,人格即个性.  相似文献   

11.
人类社会创造和保存的浩如烟海的文献信息是一个巨大的实体,它以色彩斑烂,仪态万方的外观呈现在我们面前,并用可以感受到或难以感受到的力量在支配着我们每一个人和整个社会机体的运转。因此,科学地、准确地、及时地把握和利用这个实体,是现代人适应社会发展的一种强烈需求。 人类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生产实践、政治活动与科学实验中,无时无刻不在创造着形态各异门类众多的历史文化,获得并保存着大量的有价值的文献信息。这些以各种语言文字的符号记录下来的珍贵资料,无疑是人类文明的辉煌成果,是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精华,是人类认识世界所获全部信息中的核心部分。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完全有理由认为:只要抓住了文献信息,便抓住了人类认识的结晶,抓住了人类思维的真谛。文献信息的生命力在于流通。信息本身对于社会是不产生影响的,只是在流通过程中才起作用;信息本身也不显示价值,唯有在社会的流通中,才产生其价值。因此,文献倍息只有根植在传播与交流的土壤之中,方能长成一株参天大树;只有不断接纳百川、汇聚众溪,才能形成一条浩荡壮阔的大江,以其释放出来的巨大能量推动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不断走向进步。  相似文献   

12.
神话是人类早期文明的最初的文化形态,曾经对世界文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二十世纪整个西方的文学艺术界都在经历一个潮流,即神话的复兴与回归。希腊神话是整个西方文明、文化和文学的两大源头之一,对西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希腊神话故事对于现代社会的意义和神话思维对于现代文学的意义两个方面来透析希腊神话对现代的影响,能够给我们带来某些启发,同时为二十世纪神话的复兴和回归提供某种解释。  相似文献   

13.
“人力资本”这个术语中的“人力”一词,原来词义是表示具有人类所赋有的性质。通常都将此语译为人力资本。这是因为用它所概括说明的问题,其核心内容是关于人的能力的形成和运用。任何概念都可能有多种的解释,文中只能作择要介绍。关于人力资本这个观念,我们打算从国际教育大百科全书中的辞目释义入手说明。那里说,它所反映的现象是:人们可以通过教育、训练以及其他活动来对自己进行投资。这些活动  相似文献   

14.
“文化”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以下三种解释:一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合,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二是考古学用语,指同一个历史时期的不依分布地点为转移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三是指运用文字的能力和一般知识。我个人理解,针对我们的教育对象,  相似文献   

15.
人类空间观念的转变,大致经历了四次革命:古代朴素的空间观念;近代几何学空间;现代一般空间;网络虚拟空间。西方现当代学界的空间理论大致可以分为20世纪90年代前的一般现代空间理论和20世纪90年代后的网络空间理论这两个不同的阶段,折射了西方空间理论研究的现状及转向,对我们认识传统空间和文学空间有极大的启示意义。虚拟空间与文学空间一样本质上仍属于人创造的第二性的精神、心理意识现象,二者之间表现为一种互动提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文学史,顾名思义,即文学发展的历史,也就是研究过去的文学创作文学现象的历史。它的研究对象,是过去曾经存在过的文学现象。由于文学反映的不仅仅是作家个人的感受和经历,而是整个的社会生活,所以,文学史的研究对象又不得不涉及历史上特定阶段的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对一般人来说,笼统地讲,历史是对过去的描述和阐释,过去的就是已存在过的。因此,当我们使用“历史”“过去”的概念时,我们大都把它当作在过去时间里的整个  相似文献   

17.
一、词义的性质是什么?词义是怎样变迁的?词是声音和意义的统一体。声音是词的形式,意义是词的内容。词的意义就是词义。词义的性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1.社会性。词义是使用某种语言的人所共同理解的,是社会“约定俗成”的结果,这就是词义的社会性。2.概括性。词义所反映的不是个别的具体的事物或现象,而是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这就是词义的概括性。  相似文献   

18.
俄语教学的第二个目的是掌握由人民和著作家创造的语言的形式。但是,要弄清楚这个目的,要知道达到这个目的的手段,首先就应该明了,我们要教的那个人民的语言究竟是什么东西。 人民的语言不是一个人的语言能力的创造性才干所创造出的产物,也不是一个人一生所创造的产物,而是无数人、无数代的创造性才干所创造的产物。 人民在数千年的过程中,在亿万个个体之中,用语言形成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国家的自然环境和人民的历史反映在人的心中,并借助于语言表达出来。人是会消逝的,但他创造的言词却是不朽的,是人民语言用  相似文献   

19.
“新英雄史观”否定“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严重挑战。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揭示了劳动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客观基础,劳动的观点同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我们承认科学家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不应以牺牲普通劳动群众的历史决定作用为代价,劳动人民的生产活动是整个人类文化的基石;每个人都是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并不是每个人在任阿情况下都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推动力量,真正的历史创造者只能是那些改造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人们。“新英雄史观”鼓吹少数英雄创造历史,为“精英政治”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旧英雄史观一脉相承,都是唯心主义历史观。  相似文献   

20.
生字教学中,我们经常让学生用一个字组多个词.考试中,这样的要求也经常出现.为什么一字要组多词呢? 是文字游戏吗?当然不是.对一个字而言,一般情况下意义是多样的,即一字多义.这就是一字多词出现的根本原因.由此可知,一字组多词是想通过这种形式引导学生对这个字的意义进行全面解读、全面认识,从而全面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