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利益问题.在我们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更应该切实维护农民的经济利益,维护农民经济利益是共产党人的历史责任,是维护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事业,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也是建设新农村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三农"问题不仅成为农村发展的经济问题,也是维护农村地区稳定、保障农民利益的政治问题。目前我国农民利益表达机制由于农民自身的局限性、制度性表达渠道不通畅、农民组织的体制性缺失、农民政治冷漠等原因,使得农民利益长期得不到较好地表达,农民利益流失,可以从提高农民利益表达意识、转变政府人员角色,建立新的绩效评估机制、疏通农民利益表达渠道、加强农民组织化程度、加大大众传媒的作用等方面完善农民利益表达机制。  相似文献   

3.
在实现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如何发展农业,保护农民利益,维护农村稳定,真正做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是解决这些问题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4.
在实现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如何发展农业生产,保护农民利益,维护农村稳定,帮助各自为战的农户减少市场化经营的盲目性和风险,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利益问题。维护农民利益是共产党人的历史责任,是维护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事业,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是建设新农村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一、分析农民思想状况,做好农民思想教育工作,是维护和代表广大农民利益的根本要求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利益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保护农民利益、发挥社会发展十年规划积极性的政策,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给农民带来看得见的物质利益,使大多数农民很快解决了温饱,走上了小康之路,农民积极性空前高涨,社会主义信念更加坚定。实践告诉我们:任何阶级的积极性都是以一定的物质利益和政治权利为基础的,离开了这个基础,他们的积极性就不可能产生和维系。要根本维护和代表农民利益,必须深入了解农民的思想,准确把握…  相似文献   

7.
黄明欣 《培训与研究》2007,24(5):45-47,66
我国农民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权益缺失直接影响“三农”问题的最终解决。高度分散的农民需要得到组织的保护。目前基层政府、村委会和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在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方面都显得软弱无力。建立整合农民利益的集体组织——农会,既可维护农民权益、转变政府职能,还可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当前在我国建立农会具有法律、经济和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8.
完善农民利益表达机制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党夯实执政基础的重要途径,是维护农民权益的重要举措。我国现行农民利益表达机制存在着农民利益表达机会不平等、农民利益表达缺乏组织化、农民制度内利益表达渠道不畅通、农民非制度化利益表达上升等问题。完善农民利益表达机制要从建立农民利益表达组织、完善农民利益表达的制度与法律保障和保障农民利益表达机会平等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9.
政治参与为农民利益表达提供了路径选择和制度依赖,同时,也焕发出农民强烈的民主热情。但是,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我国农民政治参与出现了大量失序的情况。对此进行矫正,我们应当尊重农业利益,维护农民权益;健全参与机制,畅通参与渠道;发展农村经济,加强文化建设。力求使农民政治参与向有序、良性、健康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现有环境下农民利益受损理性选择信访制度,信访制度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农民的利益,但也存在局限。改革完善信访制度,维护农民利益,要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畅通农民利益表达和维护渠道,及时化解矛盾,缓和冲突;实施法律援助,实现司法公平公正;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将大量矛盾问题解决在基层。  相似文献   

11.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是发展农村经济,维护农民切身利益的必由之路。中国虽然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保障流转过程中的农民权益,但在实践中因制度缺失与权力异化而导致农民权益受损的情况仍然存在,广大农民的自由权、受益权、生存权尚未充分保障。因此,需要完善立法,构建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格局;加强执法、规范土地流转中的各方行为,着力普法,提高广大农民的权利意识。在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过程中,切实维护农民权益。  相似文献   

12.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制定了一系列保障农民利益的政策和措施,逐步形成了以保障农民的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为主要内容的思想,赢得了广大农民的拥护和支持,促进了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也为新时期解决农民利益问题,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3.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关键是农民的权益问题,农民权益尤其是平等权缺失是造成“三农”问题的法律根源。新农村建设要以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关心农民疾苦、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利益、增进农民福祉”为指导思想。维护农民利益首先要按照我国宪法和我国已经签署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从落实农民的平等权开始。  相似文献   

14.
《现代农民》是由民国时期著名的社会活动家董时进在家乡四川成都创办的一份刊物,注重向农民传达农业知识和替农民代言。在抗战时期,它致力于调动农民抗日意识的启蒙,并站在农民立场,呼吁政府政策要有利于农民抗战。具体表现在:培育农民的爱国意识,鼓舞农民死守田地坚守抗战;向农民传达新农业知识,为抗战增加生产;始终站在大多数农民立场,要求政府保护农民在粮食价格方面的利益,以利于农民更好地抗战建国;引导农民用合法手段维护自身利益,力主政府应切实帮助农民改善乡村政治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15.
农民政治认同与抗争性利益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代中国农民的绝大多数抗争性利益表达行为属于"服从的抵抗",包含了较高程度的政治认同,其主要特征是:抗争性利益表达行为具有高度的工具性,抗争行为所表达的利益要求非常具体,利益表达过程中抗争对象的层次比较低,表达利益要求的抗争手段一般是合法的、非暴力的.这种抗争性利益表达方式对于推动国家政策和制度的创新、促进政府与农民之间的政治沟通、维护乡村社会稳定具有一定的积极功能.农民抗争性利益表达的服从倾向根源于民主和民生基础上的政治认同.  相似文献   

16.
建国后毛泽东非常重视农民经济利益的保障问题,为此进行了孜孜不倦的探索和实践。本文从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加强农民的科学文化教育等几方面探讨建国后毛泽东保障农民经济利益思想和惠农政策,分析了它对我们当前保障农民经济利益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郑正伟  余全有 《天中学刊》1999,14(1):98-100
抗战时期,由于国民党在其统治区内极力维护地生主阶级利益,加重对农民的盘剥,致使国统区农民经济状况更趋恶化,土地问题更加严重,最终使国民党因失去广大农民的支持而惨败。中国共产党则根据关键需要在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政策,既团结了农村的开明士绅参加抗战,又改善了农民的状况,赢得了广大农民的支持和拥护,调动了广大农民的抗日积极性,最终取得了农村这块辽阔的阵地,为取得革命胜利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农民问题与农民现代化探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廖菲 《教学与研究》2000,(12):25-30
当代中国农民问题主要是利益问题,流动问题,以及素质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中国农民的现代化发展.利益问题是基础.流动产生新的质素,成为农民变革的动力.传播、教育是提高农民素质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民利益的主体地位不仅没有得到增强,相反却日益边缘化。导致农民利益边缘化的原因有很多,通过S村十年之间山田变化的过程,从社会政策制定和执行的角度出发,认为农民利益边缘化是由于社会政策的缺失造成的,并由此提出了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党在西柏坡时期,中国革命进入一个伟大的历史转折关头。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一系列保障农民经济、政治、文化利益的政策。这些政策体现了党在西柏坡时期对农民利益的极大关注,对于动员农民积极参加革命,保证解放战争的最终胜利起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