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我们谈能不能用一篇文章定终身时,实质上是在探讨一篇文章能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作者(学生)的语文素养与能力。笔者的观点很明确:能,但首先应看我们让学生写的是什么样的文章。爱因斯坦说,教育就是把老师教给的东西忘了之后剩下的东西。听、说、读、写是语文教育教学的目的与手段,也是集中体现学生语文素质与能力的四项指标。其中当然都既包含“老师教给的东西”,也包含学生自己“剩下的东西”。但我们也应看到,其包容量显然是不均衡的:听、读是信息的接受,体现的主要是“老师教给的东西”———记忆理解能力;说、写是信息的输出,体现的主…  相似文献   

2.
一、缘由 我听过不少语文课,常见一些教师一边讲解课文,一边出示课件,自我感觉良好;而学生呢,一边听,~边看,往往心不在焉。殊不知,这些教师犯了一个常规性的错误,就是对语文教学实行三包,即包教、包学、包会,企图以自己的智慧和辛勤去替代学生的劳动,替代学生学语文。于是乎,老师讲语文,学生听语文,老师讲得满堂精彩,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老师用心良苦,学生语文水平原地踏步。以至于,1978年吕叔湘先生指出的语文学习大多数不过关,一直持续到现在,语文教学始终处于非常尴尬的地位,各个方面都不太满意。其实问题的症结很明显,学生只是听,没有语文活动,这等于没有学语文。学生没有学语文怎么可能提高语文水平?所以,我们要大声呼吁:语文老师要做真正的语文老师,放开手,让学生自己学好语文。具体来说,有三层意思:学生学语文,真学语文,学好语文。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作文不同于其他知识点.它是学生语文水平的综合反映.小学生写作文常常觉得非常困难.无处下手,纵使绞尽脑汁.搜肠刮肚写出来了,文章的内容也是显得空洞,不够具体。因此.作文教学是历年来一直困扰语文老师的一大难点(常听老师们怨言,也写,也练,可就是不见成效,这一点.我也深有同感)。下面谈谈我对作文教学的几点尝试: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作文不同于其他知识点.它是学生语文水平的综合反映.小学生写作文常常觉得非常困难.无处下手,纵使绞尽脑汁.搜肠刮肚写出来了,文章的内容也是显得空洞,不够具体。因此.作文教学是历年来一直困扰语文老师的一大难点(常听老师们怨言,也写,也练,可就是不见成效,这一点.我也深有同感)。下面谈谈我对作文教学的几点尝试:  相似文献   

5.
苗晓丽 《成才之路》2013,(29):20-21
在“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大环境下,目前的语文教学深深陷入困境当中。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多多少少遇到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某学生语文成绩一直拖着其他科目的后腿但是还是打死不学。即便学习也是敷衍应付,学不进去。课堂上打瞌睡的、聊天的、甚至写其他科目作业的,比比皆是。究其原因,有的学生很是直截了当:根本听不进去也不想听。老师的语言毫无色彩,千篇一律。这种情况和目前实行的新课改南辕北辙、背道而驰。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听说是基础,读写是目标,也是根本。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一环。作为语文老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写作乐趣,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教学在知识传授上往往过于注重语文的工具性或思想性,在教学手段上则经常采用老师提问、学生回答或者老师引导学生质疑,再由学生回答的方法。然而,这种"为学习而学习"的"师本位"知识体系和教学方法本身已经忽略了对学生的关怀,忽视了对个体发展的关怀。我国新一轮的语文教材改革,就强调了要重视学生的文化熏陶和人文精神的渗透。什么是人文精神?所谓人文精神,就是反对把人当作一个"东西"来研究,因为人本身就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生命。其目标就是培养语言能力及其  相似文献   

8.
我主张还语文教学的本来面目,把听、说、读、写这最重要的几个方面做好。在人们的交际中,听的时间远远超过说的时间,听的能力超过了说的能力。因为听意味着心灵的沟通,意味着眼睛的交流,意味着能够对讲者进行及时的反馈。西方有位心理学家讲过一句精彩的话:当你在倾听一个人的意见时,你要让他觉得此时此刻,他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人物。但我们的很多学生不会这样,我们的很多老师也不会这样。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师把这种最基本的本领传授给学生,通过朗读、把握要点、辩论、讨论,去训练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及时捕捉重要信息的能力,能使学生一辈子都受益…  相似文献   

9.
张正季 《考试周刊》2012,(79):53-53
作文在中考语文试卷所占比重之大是众人皆知的,其得分直接影响着语文成绩。但毋庸置疑的是,作文也是最令师生头疼的。据了解,在初中各科当中,学生最不愿写作文。对学生来说,作文难写;对老师来说,作文难教。究其原因,就是缺乏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要改变作文教学这种低迷现状,关键要培养学生写作文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最积极、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有了这位“最好的老师”,学生才有可能学好作文。  相似文献   

10.
如何培养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丽娟 《考试周刊》2009,(11):66-67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如果能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也可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收到双赢的效果。可现实情况怎样呢?一些学生厌学语文,上课不专心听讲语文、忽视语文学科的重要性,忽视语文教师的指导作用,认为语文只要临时抱佛脚,考个及格就0K;一些语文老师感觉讲课吃力、感觉授课没什么激情,他们抱怨学生都不想听他们的课。这种现象是怎么发生的,如何改变这种状况?笔者认为关键是教师要掌握好激发学生学好语文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11.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将下一环节引出来,也就是要用到过渡。一般的老师都会用"背好了生字词,我们来读一下课文,""刚才同学们练了一下读课文,下面我们来找一个学生单独来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等类似于这样的话语。这种说法不是说不行,但总让人感觉有些生硬,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种教学方式缺乏艺术性,不适宜今后的教学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如今,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也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思的能力,扎实促进学生全面提高语文核心素养方面对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小学语文作业的布置,在减负的同时,如何在实践中树立新理念,总结新方法成为很多小学语文老师关注的话题。简析了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现状,并指出了小学语文作业教学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3.
"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教会学生自己学会发现,学会探索,学会创新",这是作为老师经常听到的一段话。的确,只有培养学生的能力,才能真正的做到"授之以渔"。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担负着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的重任。"听、说、读、写"乃语文之根本,在语文教学中笔者一直努力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几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教会学生自己学会发现,学会探索,学会创新",这是作为老师经常听到的一段话。的确,只有培养学生的能力,才能真正的做到"授之以渔"。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担负着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的重任。"听、说、读、写"乃语文之根本,在语文教学中笔者一直努力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几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杨勇 《教书育人》2000,(17):23-24
有这样一件事:一位语文老师正在精心准备他的课,那是一篇古文。语文老师把文中的通假字、词义活用、一词多义等现象,做了一张又一张投影片,打算上课时用。此时刚好有一位制作课老师经过,他看着语文老师做的投影片,有些不解,他说:“干吗要把这些搞得那么复杂?你辛辛苦苦做,学生还要辛辛苦苦记。这些东西记住它有什么用?不如多点时间让学生做点实际的事,动手做一点作品,多学点科学知识,这对学生的将来有用,对社会的发展也有用。不过学点写作是要的。”语文老师听了他的话,不知如何回答,只说了一句“你不懂”。听了这件事,不…  相似文献   

16.
李芳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0):104-104,106
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一直以来总走这样的一种模式,全程大都是教师唱主角,即老师讲,学生听,也就是所谓的满堂灌。那样的教学效果无异于催眠曲,枯燥而乏味。纵然,传统语文的文本教学方法常采用逐段讲解、整体感知、总结归纳的方法。虽然也能完成字、词、句、段、篇以及听、说、读、写的教学目标。然而这种方法的过程单一,且枯燥呆板,往往使教学质量事倍功半。语文教学可以说是通用语言文字的教学,它与数学、物理等其他的学科相比,更具有接受的必要性和普遍性。在语文教学中突出将来走向社会的职业观念,职业素质的培养,教育学生学会做人,能够成为一个有职业观念的人。因此,我们所要探讨的语文能力即主要是那些具有较普遍意义的语文能力,并不仅仅作为一种精英的教育意义的语文能力。正是基于此,探讨语文文本的教学是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语文学科的重要性也越显突出。因此,怎样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语文的应用水平,已成为语文老师所关心的问题。教学质量是教学过程的生命线。学生的学习就是在自身原有的知识结构体系上建构新的内容,这本身就是充满变数的复杂的过程。语文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作为语言的学习也有其自身的规律。本文就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浅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8.
现在的语文老师一谈到作文教学,就一筹莫展。尽管学习了很多先进教学理论和方法,也运用了很多听起来不错的技巧和措施,就是学生写作能力提升不明显,至今不明原因。这篇文章从作文教学的另一角度出发,对此进行了阐述,指出了我们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错误倾向。  相似文献   

19.
前段,因工作需要听了几个小学老师的课。由于笔者自己教语文,对语文课印象也就比较深刻。其中最令人不解的就是,我们的语文老师在给学生分析课文时,为什么往往要把课文中一些非常形象的描写,分析、归纳成十分抽象的东西,真可谓是“化神奇为腐朽”。  相似文献   

20.
谈永康 《教育文汇》2004,(2):6-6,12
早就听人说,贾老师是一本书:在学生面前,他是一本教科书;在老师面前,他是一本关于语文教育学和语文教学艺术的书。时隔多年,我来到上海,在贾老师身边工作,有机会聆听他的教诲,感受他的神奇,我渐渐读懂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