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潘春阳 《考试周刊》2012,(49):27-28
一《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部分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文言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一种载体,作为传承中国文化、吸收民族文化精髓的有效途径,文言文教学应该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理应引起语文教师的重视,它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初中文言文教学历来是颇有争议的一块领地,文言文教学和对文  相似文献   

2.
<正>文言文作为重要的文化财富,不仅是我国历史文化的见证,同时也是我国古人的智慧结晶。通过文言文的学习,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目前,高中文言文教学仍然是高中语文教学的薄弱环节,必须对文言文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才能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推动高中语文教学的进一步发展。一、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兴趣高中文言文教学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文言文有较大的抵触,导致学习兴趣不足。众所周知,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因此要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就  相似文献   

3.
正文言文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的积淀,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古代文化的载体。所以文言教学就承载了传播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使命,在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文言文占了很大的分量。必修的五册教材中总共79篇文章其中文言文占42篇,是总篇数的53%。在选修教材中更是有两本全是文言文,一本是《古代诗歌散文选》一本是《先秦诸子散文选读》。由此可见,文言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改变文言文教学低效现状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言文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在推动人们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是,我们的学生对文言文的厌学心理相当普遍。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文言文本身离我们年代久远,有语言障碍;二是在现实生活中,除了考试,似乎实用价值不大;三还跟我们教学文言文的传统方法有很大关系。结果,文言文教学常常是台上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台下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效果差矣。那么怎样改变文言文教学低效的现状呢?  相似文献   

5.
<正>文言文教学一直以来都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由于文言文历史久远,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在词义、语法等方面有较大差别,加之学生对古代社会背景和文化礼俗不太了解,高中的文言文教学就比较困难了。全国卷的文化知识题型给高中文言文课堂教学带来了久违的生气,这无疑是给高中文言文教学吹来了一缕春风,语文教师应该把握好这个契机。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在讲解文言文的时候,往往有这样的困惑,逐字逐句的翻译,反复地强调重点的  相似文献   

6.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学好文言文就握有一把打开民族文化宝库的钥匙,不仅可以领略璀璨的文化瑰宝,而且可以使民族文化的血脉生生不息,绵延不绝.同时,由于古今汉语的血亲关系,学习文言文对促进现代汉语的学习也有显著作用.所以,基础教育中的文言文教学理应得到重视,而实际上,近年来文言文在教材中的分量也有增无减.因而,研究文言文教学的取向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其教学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文言文教学的任务只有两个:一是克服语言障碍,读懂文言文:二是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然而,我们大多教师在文言文教学实践中只关注重视第一个教学任务.而严重忽视文化传承的教学任务。我认为这是非常狭隘的、不可取的做法,我们语文教师应该重视文言文教学的文化传承。  相似文献   

8.
文言文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精华之一,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但由于文言文距离我们久远,且其语言形式及其遣词造句与现代文有很大的差别,所以文言文教学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学起来困难较大,觉得枯燥无味,兴致不高。如何更好地传承我国古代文化的精髓,是每位语文教师肩负的重任。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文言文教学应稳步、有效地走好以下五步:一、诵读常言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是文言文教学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7,(20):135-136
中学语文教材有三分之一是文言文篇目,而这些篇目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之一,是中华民族文明和民族精神内涵的源头活水。然而,文言文教学却成为语文教学的难点,许多学生厌学文言文,甚至于谈"文言文"色变。基于此,激活文言文教学的课堂,笔者认为,把浅易文言文不妨当作现代文来教,不失为一计良策。  相似文献   

10.
正初中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也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效率较低。本文以文言文的重要性为引入,结合实践教学经验,提出初中了几点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的措施,希望对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和初中学生的文言文水平有所助益。一、提高文言文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性中华五千年的悠悠历史中,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伟大文化的载体。透过文言文的记载,我们了解到了古代的历史人文,读懂  相似文献   

11.
<正>小学语文教学对我们新一代继承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小学是学生学习的基础阶段,而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部分文言文,文言文是一种古代的书面语言,是传承中华文化的前沿阵地,学生学习文言文可以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同时可以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从而让中华文化发扬光大。一、了解传统文化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言文古诗词等,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为学生讲解这些课程的内容,还应为学生延伸教  相似文献   

12.
文言文教学意义重大,它是传承祖国文化,增强国民文化底蕴的需要,也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是长期以来,中学文言文教学缺少一种整体的、渐进式的设计,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脱节严重,导致中学文言文教学的情况很不理想。本文从建立初高中文言文教学系统入手,探求一条文言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3.
文言文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比例 ,文言文教学不仅是“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 ,也是我们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熏陶的重要途径。如何教好文言文 ,可以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从教十余年来 ,通过不断的探索、实践 ,对文言文教学的感受是颇深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会。首先 ,要从事文言文的教学 ,教师必须有较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素养。文言文产生在古代 ,因而它与古代的社会制度、风土人情、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要了解这些内容 ,就必须提高自己的传统文化素养。一个传统…  相似文献   

14.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学好文言文就握有一把打开民族文化宝库的钥匙,不仅可以领略璀璨的文化瑰宝,而且可以使民族文化的血脉生生不息,绵延不绝。同时,由于古今汉语的血亲关系,学习文言文对促进现代汉语的学习也有显著作用。所以,基础教育中的文言文教学理应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5.
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巨大宝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对于我们来说是必须要懂的,而且文言文也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部分,所以教好文言文有很重要意义.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有很好的文言文修养、文言常识储备,能在课堂内外顺利地解答学生的疑问.  相似文献   

16.
<正>我校的碑刻文化是一个理想的教学资源,为文言文教学搭建一个文化平台。我校作为县大堂遗址,集中了周围的历史碑刻,记载了我们地方的历史事迹,利用碑刻文化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的能力,增加学生的文化积累,进而有效促进高中文言文的教学。有感于此,笔者试以文言文教学为例,试谈地方碑刻文化资源与文言文教学整合的几点看法:一、挖掘地方碑刻文化资源,寻找与文言文教学的  相似文献   

17.
文言文是一种古代文化教育内容,在当今语文教学中占据较大的比重。学习文言文不仅可以使学生充分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而且可以使学生从文言文的学习中吸取丰厚的人文精神。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加强我国古诗词的教学已经势在必行。本文立足文言文教学的价值所在,论述了文言文教学方法探究,在不断挖掘文言文的重要内涵及创新文言文学习的课堂模式、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创设文言文教学中合理的教学情境,从而为文言文的学习提供重要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8.
文言文教学作为传播民族传统文化的主要途径之一,不能沿袭旧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文言文教学不仅是简单的文章教学,还是文学教学和文化教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学生要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文词语,要有朗读文言文的能力,具备古诗词的审美能力。因此,文言文素养是语文素养的重要部分,是中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文言文教学成为了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课标的要求,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文言文教学需要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19.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传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学生通过文言文学习真正了解历史文化,提升文化素养与写作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对文言文缺乏重视,教学效果不理想。而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应用PDCA循环法,能使得文言文教学更具条理性和程序化,从而实现文言文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20.
正文言文历经历史淘洗,积淀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精华,承载着民族璀璨的人文精神,在当今高中阶段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文化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文言文教学无疑是重要的途径。然而,反观时下文言文教学,"层层落实,句句疏通"的程序化教学模式在文言文课堂上大行其道,钱梦龙先生就一针见血地指出过:"目前文言文教学最大的弊病是什么?一言以蔽之曰:有‘言’而无‘文’。"重言轻文的文言文教学忽视了文言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而只把它看成了由古文字堆积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