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抓好射频电路实践教学,对不断提高射频电路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很有必要。从课程建设思路、实验内容设置以及实验教学相关探索等3个方面对射频电路实践教学进行讨论,重点探讨了以硬件测量实验、软件仿真实验和综合设计实验为一体的实验内容体系的设置。实践表明,该模式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地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
Keil与Proteus在现代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EDA工程的方法进行现代电子系统设计,是科研、教学领域的中的一门重要的工程学科,对于信息产业领域的设计企业、生产企业来说,这是一项先进的设计生产技术。电子设计技术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发生了巨大变化。经典的电子设计方法,是用电路图表示设计思想,用实验电路板搭载实验电路,进行模拟、仿真,用电子测试仪器进行功能、性能测试,大部分高等院校的课程基本上也是按照这样的流程开设相关的实验课,然而,不断的测试、调试,是开发成本提高,逐渐在考虑到各个方面设计、开发成本的基础上,出现了各种仿真软件,并且这些仿真软件已经成功的渗透到了现代开发的各个环节,并且逐渐由硬件仿真发展到软件仿真,为此本文以Keil与Proteus为主线,介绍现代电子设计、开发的中,仿真软件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微波技术在空中雷达、导航等领域发展迅速,对于本科教学来说,微波技术基础的实践教学却远远滞后于微波通信科学技术研究的发展。如何使科研能更好地服务于微波技术课程的本科教学,成为我们对微波技术本科实践环节改革的重要研究内容,首先对微波测量系统的硬件平台实验进行了改革,增加了测量系统实验平台、网络分析仪,同时增加了科研设备操作测试环节;在实验中引入微波射频仿真软件CST、HFSS,提高了学生的微波设计与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4.
针对传统信号与系统实验内容单一、实验方式固化、灵活性不够的缺陷,提出基于myDAQ和Multisim相结合的实验设计方法。首先根据实验要求设计电路,利用Multisim搭建所设计的电路,根据仿真结果对器件参数进行调整,并在面包板上准确搭建电路。然后通过myDAQ合成需要的输入信号,将该信号输出至面包板作为实际电路的输入信号,实际电路的输出信号通过myDAQ及配套的软件返回至计算机显示。最后在计算机上将Multisim的仿真结果与实际电路的输出结果进行比较,再次调整参数,进一步优化电路。实践表明,该方法很好地结合了软件仿真和硬件实验,加深了学生对相关理论原理和应用的理解,提高了学生自主实验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在电子技术实验课程中,OTL功率放大器是一项重要的实验内容.多年来,OTL功率放大器硬件实验结果一直都不理想,为此,本文采用Multisim软件对其进行了仿真研究.首先构建了OTL功率放大电路,并对其进行了相应的电路调试,分析了不同电路参数对电路的影响;然后,对参数合适的电路进行了仿真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获得了较满意的性能指标参数.  相似文献   

6.
为了弥补射频有源实验装置的短缺,结合射频电路设计课程,提出了一种可自主设计的射频低噪声放大电路实验装置。该实验装置采用模块化设计思路,通过自主设计、软件仿真、手工制作和测试调试等环节,提高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实践表明,该射频低噪声放大电路实验装置能够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运用LabVIEW虚拟仪器图形化编程软件和Multisim电路仿真软件创建了模拟电路实验虚拟仿真平台。通过LabVIEW与Multisim联合仿真的方法实现模拟电路实验项目的仿真测试,给出了主界面及单级放大电路子VI的设计实例,并进行了实验测试。结果表明,该实验平台运行可靠,用户操作界面友好,可用于弥补实验教学中场地、设备的不足,满足学生的实验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实物实验内容受硬件电路限制,更新缓慢,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软件为载体的计算机仿真可根据课程内容随时更新实验内容,提高实验教学效果。本文简要介绍了PSPICE实现电子电路仿真的步骤,详细阐述了利用PSPICE对二阶电路进行仿真研究的方法,为电子电路仿真实验的设计和开发提供了新的平台。  相似文献   

9.
仿真技术在电气类专业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在学习电气信息的一些课程中,通常需要完成多个实验,由于实验的硬件电路较复杂,学生初次做实验时不但存在有一定的盲目性,而且很容易造成硬件电路的损坏。因此,有必要在实验前使学生对理论内容、系统模型、可调参数有足够的了解,基于Multisim和MATLAB的“联合仿真平台”正是为了此目的而设计的,本文介绍了该实验平台的主要内容、表现形式、软件设计方法及操作流程。  相似文献   

10.
针对高校电子信息专业基础实验课程中工程性不足的问题,融合相关课程实验教学内容,通过Matlab软件与FPGA硬件设计了综合性实验。以FIR滤波器和ASK调制综合实验为例,对实验内容理论分析、Matlab验证、FPGA实现等设计与实验过程做了详细解析。通过此类综合实验学生能够参与理论分析、软件仿真、硬件实现的整个系统开发流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按照国家“教育创新、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通信系统仿真课程设计根据自身特点,从实验内容、仿真平台、考核环节、题型设计等方面,提出了创新人才培养结构。考核形式多样化、加强多样化辅导、构建创新能力训练平台。在通信系统仿真课程设计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方面使学生深入融合已修课程的知识,提高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为学生将来深入研究和实现创新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2.
针对当前电气技术实践基础课程中FPGA实验教学环节存在内容设计脱离实际工程、学生缺乏基本编程技能等问题,设计了基于FPGA的数字频率计综合实验.通过该实验,学生了解FPGA工程开发流程、掌握FPGA基础编程技能、熟悉FPGA相关调试工具与方法.教学实践证明,该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动手实践的工程素养,提高学生数字系...  相似文献   

13.
针对通信原理课程实验教学,探讨了基于SystemView软件的仿真通信原理实验的方法,以2PSK频带传输系统模型为例详细地研究了仿真实验的设计、调试以及实验拓展的教学过程与思路。实践结果表明:采用仿真技术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知识点,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学以致用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索精神,提升了通信原理课程实验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国家重点研发科技方向之一为海洋领域,目前水声工程领域的各科研单位亟须从事水声信号处理技术的研究型人才。针对这一需求,水声工程专业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必须体现"基础理论、分析方法和工程实践技术并重"的理念。在研究生一年级的课堂教学环节中,研究生可以灵活进入国家级开放式水声教学实验中心,通过调试NI ELVIS Ⅱ +信号处理实验箱,完成水声信号处理基础案例设计。这不仅可以开阔研究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视野,也为研究生的毕业设计和未来从事科研工作建立一定的水声信号处理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15.
利用EWB进行电子技术基础教学,能较直观地体现实验结果,便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EWB通过创建电路、使用仪器、电路仿真等实际操作强化对电子技术概念、原理的理解,同时EWB具有强大的仿真功能,能完成许多实际实验由于元件不够或设备不足等很难实现的实验。介绍了虚拟实验室的基本体系结构,实现虚拟实验室的关键技术:ActiveX等,应用EWB(电子工作平台)软件来设计和仿真BCD和译码器74148部分电路,并通过硬件实验的调试来相互验证实际结果。  相似文献   

16.
以设计电子台历的单片机教学为例,阐述了采用Proteus仿真平台的单片机系统设计、电路实现、程序编写及调试。该设计实现方式既可达到锻炼学生掌握单片机设计的目的,还可促进学生学习单片机的积极性,满足学生创新自主学习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利用最新电子仿真软件Multisim10进行二极管包络检波虚拟实验,具有组建电路快捷、波形生动直观、实验效果理想等优点。计算机虚拟仿真作为高频电子线路实验的辅助手段,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可以加深学生对一些抽象枯燥理论的理解,从而达到提高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利用与相关企业构建的面向工程实用化创新实验室平台,改革微波技术课程实验教学。实验题目均来自于企业提出、实际技术难题和市场需求紧密联系的科研项目。这种校企"无缝对接"实践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科研热情和创新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实践素质。上述实验课程教学探索为新型实验室建设和应用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在"TPC-H通用微机接口实验系统"的基础上,利用其J7端子的通用插座开发外接实验电路板,设计出"点阵LED显示器显示汉字"实验电路。该实验电路可在面包板上实现,实验者可根据实验原理和要求,从实验电路着手,进行面包板上的电路连接、安装,上机编程调试等操作,有助于实验者深刻理解实验原理与电路,提高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20.
随着微电子技术进入后摩尔时代,集成电路专业的研究生不仅要掌握现行的硅基微电子技术,还要能够应对行业未来的重大技术变革,引领时代发展。作为本科生“微电子器件基础”的进阶课程,“现代半导体器件物理”是集成电路专业研究生的核心课程,研究生对器件物理知识的熟识程度直接影响其半导体器件分析和集成电路设计能力。本课程改革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为指导,通过梳理课程知识体系,构建模块化的知识地图,将最新学术成果和行业动态融入教学内容,并利用翻转课堂、分组讨论等教学新模式和多元考评体系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思维,提升研究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课程参与度。本课程的教学改革成果为集成电路专业研究生的核心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