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朦胧诗的浪潮在1980年代初是争议最大的.其与后新诗潮也有不解的渊源.论文从"打倒北岛"的角度入手,简略论述朦脆诗与后新诗潮的关系,从中主要阐述北岛诗歌所代表的那一代人的心声和多彩的诗歌艺术.  相似文献   

2.
诗歌的现代品质不仅体现在形式革新上,关键还在其审美品质的现代性。依此,新诗出现过现代品质的二度萌发;一是30年代现代派诗潮;一是70年代末的朦胧诗。两有不同之处,但在关注学内部的方面是相似的。  相似文献   

3.
朦胧诗与先锋诗两股诗潮是七十年代末以来中国诗坛上最具有开拓精神的两次诗歌革命,诗歌评论者对此褒贬不一,并围绕它们进行了针锋相对的论争,本文在朦胧诗的背景下着重从先锋诗人在生命和语言两个方面对诗路的拓展作了一些阐述。  相似文献   

4.
建国后十七年和“文革”十年,当代诗歌被有效地整合进了政治一体化的文学体制,使之成为政治宣传的工具。颂歌和战歌是这一时期诗歌创作的两种主要形态。进入新时期后,一方面是承担了启蒙主义历史使命的现实主义诗潮再度复兴,另一方面是“文革”时期处于地下状态的朦胧诗开始浮出历史地表。朦胧诗在思想方面与现实主义诗潮同调,在艺术技巧层面借鉴了现代主义的艺术手法,成为现代主义的先声。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现代派诗歌运动是由“新诗潮”和“后新诗潮”汇合而成的。它们的形成、发展既相通相似,又有本质的区别,而在思想艺术上更是各具特色。我们通过探讨新时期现代派诗歌的形成、发展、衰落及思想艺术特征,期望能予今后诗歌的发展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顾城(1956-1993),北京市人,朦胧诗派代表人物之一。出版诗集有《黑眼睛》、《顾城诗全编》、《顾城的新诗》等。“朦胧诗”又称新诗潮诗歌,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用总体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所以被称作“朦胧诗”。从六七十年代的地下创作,到70年代末“朦胧诗”的公开发表,再到80年代初引发出的声势浩大的关于“朦胧诗”的论争,便体现了这一运动的发展轨迹。最具代表性的“朦胧诗”派的诗人有北岛、舒婷、顾城、江河、杨炼、梁晓斌等。在艺  相似文献   

7.
浅谈近体诗     
诗是文学殿堂最闪亮的皇冠,诗是一个民族文学最高成就的体现.中国诗歌历经了教千年的演变和发展,早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和精深的文化.在此,笔者愿将自己数年来创作近体诗的经验和对中国近体诗的思考略作总结,望能与读者分享.  相似文献   

8.
鸦片战争爱国诗潮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著名的爱国诗歌运动,它以第一次鸦片战争为背景,以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为主体,展示了中华民族共同抗击外来侵略的历史画卷,同时开启了中国诗歌新篇章。本文试从鸦片爱国诗潮创作主体、内容、风格等方面来进一步探讨它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主义诗潮在“移植”和“创造性转化”的过程中出现了各自独立,又互相影响渗透,有着一定的历史继承性、延续性的三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即初期象征派、现代派与“九叶”诗派。“九叶”诗派自觉而执地追求艺术与现实、时代与自我、知性与感性以及中外诗艺的交融等方面平衡,使诗的思想和艺术方法都发生了深刻而显的变化,达到了现实主义精神与现代派艺术方法结合,使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由此兴起到发展直至臻于成熟。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古代的艺术殿堂中,诗歌始终象一颗璀璨的明珠,放射出经久不衰、灿烂夺目的光彩。朦胧诗歌作为诗歌长河中的一条支流,历经漫漫岁月,其存在的价值是不可轻视的。我们完全可以这么说,我国古代朦胧诗歌的萌蘖,是与我国社会历史和诗歌艺术自身以及人们的审美心理结构不断发展分不开的,朦胧诗歌发展的历史,就是它不断创新日臻完善的历史。  相似文献   

11.
我们这个民族是一个对月情有独钟,与月结下不解之缘的民族,因此月在中国历史文化艺术中有着显赫的地位,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而这种显赫地位和深厚内涵又集中体现在中国诗歌的鼎盛时期——唐代的诗歌中。据统计,李白作诗1059篇,其中341篇提到月,也就是说,李白每三首诗中就有一首  相似文献   

12.
[定位 ]1 .王维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诗人 ,他精通音乐、绘画 ,从而使他的诗富有诗情画意。苏东坡说 :“味摩诘之诗 ,诗中有画 ;观摩诘之画 ,画中有诗。”学习本诗 ,着重探索、体味诗歌的极高的艺术境界。2 .此诗是第三册第三单元近体诗八首中的第一首 ,因此 ,应让学生多了解一些背诵、鉴赏近体诗的基本要领 ,为以后鉴赏近体诗提供帮助。[切入 ]1 .诗“言志” ,而要真正理解作品 ,必须首先了解作家 :王维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诗人 ,他的诗作主要有哪些方面的内容。2 .《山居秋暝》一诗美在哪里 ?竟境高在哪里 ?[探究 ]1 .学生在初中时已学习过王维…  相似文献   

13.
朦胧诗潮的流变过程证明了诗歌与生命的亲缘关系;特定的人文环境让朦胧诗的创作印证了人类共有的生命经验;朦胧诗不只是一个诗歌流派,它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文学思潮;生命、思想、精神的解放也促进了诗歌艺术的分流与革命;文学与生命是同构的,源于生命、尊重生命才是一切写作的基本状态.  相似文献   

14.
朦胧诗是我国70年代末、80年代初发生的现代主义诗潮,它在国内外诗坛均产生颇大反响。对朦胧诗和后朦胧诗产生的时代背景,历史缘由及其美学特征,还有一些代表诗人、代表诗,以及对当时某些诗评家不确当的批评,诸如“朦胧诗表现‘小我’即‘自我’”、“朦胧诗看不懂”等,应恰当评价。朦胧诗和后朦胧诗既注意吸收古典诗和民歌的优点,又借鉴了现代诗的长处,为探索建设中国式的现代主义新诗积累了经验,使新诗的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5.
<正>诗歌文本的思想感情层隐藏最深,诗人借助诗歌语言,通过建立朦胧而丰富的审美意境来得以显露复杂而朦胧的情感。自古以来,中国古典诗歌就有"诗无达志"、"诗无达诂"之说,就是到了今天,现代派诗包括本世纪20年代中期的象征派诗,20年代末至30年代中期的现代派诗,40年代后期的九叶派诗,50年代至60年代的台湾现代诗,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的朦胧诗,在诗歌解读过程中都一个突出现象,就是诗旨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往往因读者的生活经历、社会阅历、审美经  相似文献   

16.
朦胧诗这一文学现象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尤其是这种诗歌思潮产生的社会原因与它在诗歌发展道路上的意义是有学术性和现实的价值。从心理机制这个角度来审视朦胧诗人群体的情绪结,旨在从一个新侧面阐明朦胧诗所达到的思想内容的高度和艺术探索的成绩。  相似文献   

17.
探讨<现代>与1930年代"现代派"诗的发展之间的关系.<现代>的编者在社会变动中采取自由主义和"中间人"立场,大量译介西方20世纪以来的现代主义诗歌.理论上的积极倡导和创作中的努力实践使得本不预备造成一种文学潮流的<现代>,却于"无意"中促成了1930年代中国"现代派"诗潮的崛起.  相似文献   

18.
当今诗坛,诗群四起,新人迭出,诗的含义和审美标准都发生了嬗变。本文真实地勾画出自“朦胧诗”以来,诗歌创作浪浪相催的奇异景观,冷静地审视了新时期诗坛的全貌。作者认为:“新潮诗”(或“新诗潮”)是一个具有宽泛的涵盖性和丰富的包容性的概念,它是众多的诗歌创作流派在新时期的同步崛起。十年来,正是“朦胧诗派”、“现实主义诗派”和“新生代”诗歌的相互推动,才众流汇聚,形成了新时期诗歌的巨大潮势。文章的第一部分,对“朦胧诗”作出了历史评价;第二部分,评述了“复出”、“归来”诗人,“新边塞诗人”,“乡土派”诗人的创作,指出他们用新的技巧、新的风格写出的“现实主义”诗篇,理应在“新潮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第三部分,介绍了“新生代”的诗歌创作,剖析了在其活跃而无序的创作中呈现出来的多种流向。  相似文献   

19.
《山民》的作者韩东是20世纪80年代“先锋诗派”的代表人物。所谓“先锋诗派”也被人称为“后朦胧诗派”,是我国当代诗坛上继“朦胧诗”与“寻根诗”之后出现的一种诗歌现象。如果说“朦胧诗”更多地表达诗人的主观情绪.“寻根诗”更多地关注诗歌的民族文化内蕴,那么“先锋派”诗人则一反常态,把诗歌拉回到当代人的生活实际与个体存在中。  相似文献   

20.
诗是最古老的文学样式 ,是文学之母。唐以前的中国文学史 ,可以说 ,基本上都是诗歌史。诗之于读者 ,能给人以丰富的美的享受 :读之可以娱目 ,吟之可以娱耳 ,味之可以娱心。诗之所以被确认 ,只能借助于一个好的鉴赏者的反映。怎样才能使读者从浩如烟海的诗歌中选出好的具有鉴赏价值的作品 ,并从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等方面加以鉴赏 ,这里就涉及到诗歌鉴赏的艺术方法问题。本文拟就这个问题 ,谈一些粗浅看法。  一、知人论世 ,洞察本事  诗歌鉴赏 ,当然离不开诗歌作品本身 ,作品是我们鉴赏的客观对象。因而 ,作者的生平、经历及诗歌作品的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