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面向2008年奥运会女子新兴田赛项目的成绩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数学建模法为主的方法,对我国和世界女子三级跳远、女子撑杆跳高、女子链球(以上三个项目均为女子新兴田赛项目)的成绩进行预测。通过预测可知,2008年女子链球成绩有望进入当年世界排名前三名;而两个跳跃项目通过努力,可望进入世界前八或前六名;女子链球将承担2008年奥运会夺取奖牌甚至金牌的重任。  相似文献   

2.
对近10届田径世锦赛链球比赛获奖国家及比赛成绩进行整理分析,并运用灰色预测GM(1.1)模型对第20届田径世锦赛男子和女子链球单项的成绩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波兰是世界链球强国,世界链球项目竞争愈来愈激烈,且男子链球单项的竞争程度与女子相比更为激烈;男子链球单项的成绩发展不稳定,且整体呈现缓慢下降趋势;女子链球成绩发展呈现出一种先上升后趋于稳定的态势;第20届田径世锦赛男子链球单项的成绩仍会继续下降,女子单项的成绩会有小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对我国女子链球的运动成绩与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并与世界优秀选手对比分析,提出今后的一些发展对策,旨在认真总结经验,找出差距,为我国女子链球运动成绩的提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女子链球项目作为国际田联前 几年承认的正式比赛项目,在世界各国运动员的努力下,项目水平提高很快。我国是世界上开展此项目较早的国家,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掷链球的成绩主要取决于链球出手时的飞行速度和出手角度。从国际大赛中可以看到,优秀女子  相似文献   

5.
女子链球是田径比赛中开展较晚的项目。国际田联于1993年在斯图加特第39届代表大会上决定将1993年以来创造的最好成绩作为世界纪录、世界青年纪录存入档案。1997年.国际田联确定将女子链球列为1999年世界田径锦标赛和2000年奥运会的比赛项目。至今,女子链球世界纪录已被罗马尼亚的梅林特提高到了76.10m。  相似文献   

6.
随着女子链球正式列入奥运,会比赛项目,我国也开始开展这个项目的训练和比赛。虽然我国开展女子链球项目较晚,但是水平提高很快,逐渐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成为能够在世界大赛中夺取奖牌的不多的田径项目之一。在2008年北京举行的第29届奥运会中,田径项目由于刘翔的退赛没有获得金牌,最好成绩是两枚铜牌,这其中就包括张文秀获得的女子链球铜牌,另一枚是周春秀获得的女子马拉松铜牌,这充分显示了女子链球在中国田径中取得的快速进步。  相似文献   

7.
采用关联分析方法,对我国8名优秀女子掷链球运动员的7项身体素质指标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各项身体素质指标对运动成绩影响的主次关系。在此基础上,与国外优秀女子掷链球运动员进行比较,从中发现我国女子掷链球运动员身体训练中的不足,并对今后的训练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女子链球运动水平现状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第四届全国城运会女子掷链球比赛的现场调查访问与测试 ,从参赛者的年龄、身体形态、训练年限以及投掷技术形式和成绩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女子掷链球运动水平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其结果可对女子掷链球这一新项目今后的训练和比赛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我国女子链球运动员顾原各项素质和专项成绩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我国女子链球运动员顾原各项素质和专项成绩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顾原的专项成绩的提高,与后抛3*#kg铅球、高翻杠铃、高抓杠铃、专项投5*#kg链球、专项投3*#kg链球关系密切,并由此提出训练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相关分析、因子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优秀女子链球运动员的专项素质与成绩的关系进行量化研究,研究结果:我国女子链球运动员专项素质指标体系由动作速度与技术有效结合因子、专项下肢爆发力因子、专项动作速度因子、专项基础力量因子和专项全身协调力量因子等5类因子所构成,在此基础上,采用“秩和法”对所有参赛运动员的专项素质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和排序,构建了我国女子链球运动员的专项素质训练水平的综合评价量表,该方法较为直观、简便、实用、精确、科学,为今后女子链球项目的训练提供了更为科学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采用2台JVC9800高速摄影机,对江苏省部分优秀女子链球运动员的投掷技术进行拍摄和解析,并对旋转及最后用力阶段链球速度变化、投掷各阶段链球速度增减、投掷各阶段球速线量变化等进行运动学分析与比较。  相似文献   

12.
采用2台JVC9800高速摄影机,对中国部分优秀女子链球运动员的投掷技术进行拍摄和解析,并对旋转阶段的时间特征、链球加速距离、链球远行斜面变化等进行运动学分析与比较。  相似文献   

13.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女子链球项目现状进行分析,通过研究发现,影响我国女子链球专项成绩提高的主要因素是:运动员体重指标偏大;身体素质尤其是下肢速度力量素质发展水平较低;旋转技术亟待改善。  相似文献   

14.
速度是掷链球旋转过程中的主要技术指标,也是提高链球运动成绩的关键。运用高速摄影对我国8名优秀女子链球运动员投掷过程中链球速度曲线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运动员在链球旋转中存在着最后一圈速度下降明显,超越器械拉引角不足等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5.
对我国5名优秀女子链球运动员使用近景动态三维录像分析系统分析运动员的投掷技术,结果表明,第四圈双支撑阶段加速能力较强,但在第四圈单支撑阶段速度损失过大;链球旋转速度增量与各圈轨迹中双支撑与单支撑的比值有关,增大链球各圈轨迹中双支撑与单支撑的比值有助于链球旋转速度增量的提高;加大投掷动作的动作幅度,增大各圈旋转中运动员的各运动环节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对链球旋转速度增量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国部分优秀男子链球运动员旋转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旋转技术是掷链球技术中最关键的环节。通过两架高速摄影机 ,对我国部份优秀男子链球运动员的投掷技术进行了拍摄并解析 :在旋转时单双支撑时间分布 ,链球加速途径 ,重心变化及链球运行斜面变化等情况进行了运动学的分析 ,从中发现我国男子链球旋转技术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以供训练时参考。  相似文献   

17.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able force and linear hammer speed in the hammer throw and to identify how the magnitude and direction of the cable force affects the fluctuations in linear hammer speed. Five male (height: 1.88 +/- 0.06 m; body mass: 106.23 +/- 4.83 kg) and five female (height: 1.69 +/- 0.05 m; body mass: 101.60 +/- 20.92 kg) throwers participated and were required to perform 10 throws each. The hammer's linear velocity and the cable force and its tangential component were calculated via hammer head positional data. As expected, a strong correlation was observed between decreases in the linear hammer speed and decreases in the cable force (normalised for hammer weight). A strong correlation was also found to exist between the angle by which the cable force lags the radius of rotation at its maximum (when tangential force is at its most negative) and the size of the decreases in hammer speed. 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he most effective way to minimise the effect of the negative tangential force is to reduce the size of the lag angle.  相似文献   

18.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able force and linear hammer speed in the hammer throw and to identify how the magnitude and direction of the cable force affects the fluctuations in linear hammer speed. Five male (height: 1.88 ± 0.06 m; body mass: 106.23 ± 4.83 kg) and five female (height: 1.69 ± 0.05 m; body mass: 101.60 ± 20.92 kg) throwers participated and were required to perform 10 throws each. The hammer's linear velocity and the cable force and its tangential component were calculated via hammer head positional data. As expected, a strong correlation was observed between decreases in the linear hammer speed and decreases in the cable force (normalised for hammer weight). A strong correlation was also found to exist between the angle by which the cable force lags the radius of rotation at its maximum (when tangential force is at its most negative) and the size of the decreases in hammer speed. 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he most effective way to minimise the effect of the negative tangential force is to reduce the size of the lag ang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