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语言是文章的外显。记叙文尤其重视语言的运用。阅卷老师常常基于记叙文语言对考场记叙文作出初步的高下判断。秀出一段语言,增强记叙文辞采,为自己作文"增光添彩",对考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一.推敲选用动词推敲动词,绝不是一般意义上选一个奇巧的词语以哗众取宠,朴实的词语用到精彩处也能另有一番深意。我的童年时代只知道两位作家,一位是鲁迅,另一位是高尔基。在我  相似文献   

2.
好的记叙文离不开生动形象的描写。少了生动的描写,记叙文就如一杯白开水淡而无味。如何让描写为记叙文增添光彩呢?要强化描写意识,掌握描写的方法。一是抓住描写对象突出而有代表性的特征;二是精心选用动词,对人物进行传神的动作描写;三是巧妙使用修辞,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四是变换角度,从多个侧面去描写。精描细绘,文章才会内容充实,真切感人。  相似文献   

3.
一般人认为,具体形象是对记叙文的语言要求。记叙文重视描写,描写要追求生动逼肖,这就要求语言的具体形象。说明文的目的是使人有所知,只要把道理说明白了就行了,它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说明,为什么还要求具体形象  相似文献   

4.
顾小花 《语文天地》2012,(11):59-60
相对于初中记叙文侧重情节的叙述,高中记叙文对语言的要求更高,在文通句顺的基础上,还要求语言秀美、深刻、生动形象、有哲理等。想要达到这些要求,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语言进行巧妙雕饰。  相似文献   

5.
记叙文写作要求有真情实感,要能够用真情感动读者。能让记叙文深情感人的写作方法很多,本文避开了记叙文的人物塑造、事件叙述、主旨思想等内容方面的东西,而试图从记叙文的形式方面探讨记叙文的写作。笔者认为:准确地使用动词、形容词、叠词等词语可以让记叙文的语言更多情;熟练使用排比句对偶句等整句、书面语、口语等可以让记叙文的语句更多请;精心布局文章结构可以在铺排文章内容时让记叙文更多情。  相似文献   

6.
杨晓勇 《高中生》2014,(10):10-11
有些考生写记叙文,要素齐全,但语言平淡。这样写出来的文章缺乏活力,难以吸引读者。那么,怎样让记叙文的语言"活"起来呢?1.准确使用词语考生在写记叙文时,要特别注意用好动词和形容词。列夫·托尔斯泰说:"要写好一个句子,最主要的是抓住动词的锤炼。"动词锤炼得好,可以使文章"活"起来。例1天啊,要迟到了!我掀开被子,  相似文献   

7.
语言诗化的方式多神多样.其中最常见的是生动形象化、情感化、悻谬化和陌生化,而妙用动词是其最为重要的艺术手段,具有无可替代的审美功能。一、妙用幼饲.可使诗的语言更为生动形象.增强绘画美和动态美。诗人须力避抽象的推理,概念的罗列和空洞的叫喊,须选用新鲜活泼的形象、生动优要的画面来感染读者.要求语言形象主动。动词的妙用,往往能成功地达到这一目的。无论是景物描写过是人物描写.只需巧用几个动同,全篇顿时灵动生辉。首先,在景物描写中.动词能使笔下的景物由静态变为动态.赋予无生命的景物以生命的活力,美化和深化…  相似文献   

8.
茅盾作为一位语言艺术家 ,其作品的语言运用达到了很高的造诣 ,特别是他对动词的运用已炉火纯青 ,尤其善于选用准确的动词 ,选用传神的动词 ,选用动词活用为量词 ,选用不同的动词组成动词群 ,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使人物形象鲜明、具体 ,富于特色。  相似文献   

9.
峻青的《海滨仲夏夜》是一篇清丽小巧的抒情散文,篇幅不长,却具有意新语工、自然入妙的特色,它在选词炼句方面对我们提供了许多可资借鉴的语言技巧。这里只就动词的选用和句式的排列谈一谈作者驾驭语言的工夫。 动词是作家锤炼词语的关键所在,如果一句当中,动词选用得形象生动、别有新意,就会使整个句子活脱起来。一个普普通通的动词,一落到作者笔下,即可顿然生辉,或抒情,或状物,或写景,都可因  相似文献   

10.
杨晓勇 《高中生》2014,(30):10-11
有些考生写记叙文,要素齐全,但语言平淡。这样写出来的文章缺乏活力,难以吸引读者。那么,怎样让记叙文的语言“活”起来呢?1.准确使用词语考生在写记叙文时,要特别注意用好动词和形容词。列夫·托尔斯泰说:“要写好一个句子,最主要的是抓住动词的锤炼。”动词锤炼得好,可以使文章“活”起来。例1天啊,要迟到了!我掀开被子,从床上爬  相似文献   

11.
动词是各类词中在表情达意上最活跃的分子。在一个句子里、动词处于极端重要位置上,往往能起着特殊的作用。特别是在形象描绘的文学语言中,动词的作用尤为重要。阿·托尔斯泰说:“在艺术语言中,最重要的是动词。”又说:“动词的重要问题是形象。”文学是通过具体生动的形象,把作者对现实生活的认识,正确而富有感染力地表现出来,因此,古今中外许多著名的文学家塑造典型形象,描绘景物事件中,往往特别注意十分准确精妙地选用最生动、形象的动词,让整个生活画面活动起来,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观其事,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从而获得丰富  相似文献   

12.
记叙文是真实记人、叙事、写景、状物的文体。它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手段,强调真实性,语言具体、形象、平实。要求交代明白、线索清楚、详略得当和富于变化。我们中学生朋友接触最早的就是记叙文,很熟悉其中的标准与要求。但随着阅历的增加,记叙文写作朝着更高的要求发展,这就不妨借鉴微型小说的某些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13.
杨志芳 《新读写》2008,(2):46-48
一篇优秀的记叙文,除了形象感人、真情动人、情节引人之外,必然文采照人。那么,怎样的记叙文才算有文采呢?根据《考试说明》的要求和近几年考试优秀作文来看,主要有三条:一是在语言通顺的基础上展示个性化的语言风采;二是语言须有活泼泼的生命力;三是力求文句有意蕴。  相似文献   

14.
赵红玉 《西藏教育》2012,(12):11-13
所谓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记叙文写作,是把自己的亲身感受和经历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给读者。在小学和初中阶段的作文中,记叙文写作非常普遍,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写好记叙文呢?一、从基本要求入手,夯实写  相似文献   

15.
田开友 《高中生》2009,(12):32-33
记叙文的形象主要指人物形象。如何使记叙文中的形象丰满呢?你可以尝试以下四种方法。 综合描写现丰满 我们可以综合运用肖像、神态、语言、行动、心理等描写手段,对人物进行全方位的刻画。如:  相似文献   

16.
【考点聚焦】《语文课程标准》: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语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根据这一要求,中考课外记叙文阅读试题侧重考查考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会写简短的记叙文,并要求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可是,在平时的作文批改中,教师大多都有这么一种感觉:学生的记叙文千篇一律,不形象,欠生动。这与教师平时只注重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指导审题,却很少针对语言进行训练有很大关系。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形象化语言训练?一、重视“形象”引入客观事物的存在都有它的“形象”,如形状、颜色、气味、味道、感触等。这些具体、感性、活生生的形象,我们只要一提起它,就能在脑际里呈现出来。作文训练要充分重视这些“形象”的作用,引导学生将这些“形象”引入到作文中…  相似文献   

18.
在记叙文阅读中,常常会遇到语言赏析题,有的是让分析某个词语运用之妙,有的是让品味修辞之形象,有的是从给出的几个句子中选择一个句子,进行赏析……许多同学对这类题目有畏难情绪,不知从何入手。其实,只要找准角度,就会顺利攻下难关。1.抓关键词(1)关键词主要指在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特别是动词、形容词  相似文献   

19.
黄湘 《广东教育》2010,(3):31-32
记叙文通常以时间为顺序,用直观、形象的语言描述人物故事或事情经过。2009年广东英语高考所考查的三篇阅读理解文章中,两篇均是以时间为顺序的记叙文,应引起考生对记叙文阅读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20.
李琨 《教师》2013,(24):117-117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方面评价的具体建议中提到:"可通过考查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来评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这个关于评价的建议,正好与记叙文阅读中感知策略的运用有着密切关系。如何领悟记叙文中的形象、情感、语言,笔者认为"还原语境,感受情境"这个策略有其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