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未读<诗经>,已闻其名.当学生真的有一天面对<诗经>时,他们想得到些什么?我们又能帮助做些什么?何以引导他们走进这一文学世界,触摸这一中国文学的源头?现结合<关雎><蒹葭>的教学谈几点粗浅的想法.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借助朗读、想象等方式,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3.激发学生热爱古诗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培养他们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1.吟诵感受田园生活的意境。2.体会作者内心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探索未知美师: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宋词——《清平乐村居》。谁愿意来读课题?师:古人写词之后,要配上相关的曲子进行歌唱。“清平  相似文献   

3.
1多方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两课标的共同特点 "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是两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本着此理念两标准确定相应的学习主题,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见表1),并力求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潜能都得到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前,中专毕业生大部分的第一岗位是生产第一线操作工或初级技术管理人员。因此,中专教学改革,应打破传统的教学体系,确定新的教学目标。在课程改革中,应当压缩陈旧内容的教学课时,增加新技术、新工艺的教学内容,大力加强实训环节,使学生尽快适应第一就业岗位的需要。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们将机械制造专业的四门专业课:《机床》、《刀具》、《工艺》和《夹具》综合为一门《机械加工技术》课程。一、课程目标与要求《机械加工技术》课程以培养学生熟练掌握机械加工所需的刀具、机床、工艺及夹具的基础及应用能力为目的,加强机械加…  相似文献   

5.
年级:一年级课时:一课时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生日》2.乐理知识“上行”、“下行”、“同音进行”教学目的:1.通过学唱《生日》这首歌,让学生会用甜美的声音表达朋友们在一起庆祝生日的快乐心情。2.了解“上行”、“下行”、“同音进行”。3.掌握歌曲的弱起演唱方法。教学重难点:1.乐理知识“上行”、“下行”、“同音进行”。2.弱起小节的正确演唱。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洋娃娃和小熊头饰教学过程:一、听音乐进教室《钻山洞》音乐及表演二、师生音乐问好三、新课教学1.媒体播放“小朋友过生日”的录像,请同学们说出录像内容并谈自己过…  相似文献   

6.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会用"湿润"、"晶莹"两个词语造句.  相似文献   

7.
“如何进行现代文学作品的有效教学”,是我从教以来一直想要探究和试图回答的问题.以八年级课文《老王》(作者:杨绛)为例谈谈我的做法.这是一篇散文,讲述了作者杨绛一家和一位职业卑微、身体残疾、生活困苦但为人善良的车夫老王之间交往的几件事情.这是作者“以善良体察善良”的一次情感之旅.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标:1.了解CO的物理性质;2.掌握CO的化学性质;3.了解CO的用途和毒性;4.初步了解CO对空气的污染;5.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 教学难点: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及实验步骤.  相似文献   

9.
一、教学目标1 .理解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2 .对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3 .培养学生语感、朗读能力。二、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美好景物、事物的喜爱之情。三、教学过程(一 )内容呈现1 .快速默读课文 ,扫清文字障碍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2 .教师范读课文 ,学生听读并揣摩读技的巧妙与方法。3 .学生自由朗读 ,体会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喜悦之情。(二 )设置问题情境这篇课文可从不同角度提出许多很有意思的问题 ,你能从文中提出一个最有意思的问题么 ?(三 )交流对话1 .教师与学生对话话题 :这篇课文通过选取春天最有特色的景…  相似文献   

10.
教材:苏教版第十册选用歌曲——《游子吟》年级:小学五年级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 1.欣赏、感受与“母爱”有关的艺术作品,引发学生的关注与思考。2.学习歌曲《游子吟》,并能有感情地演唱。3.鼓励学生尝试进行简单的即兴创作和表演活动。教学重点: 在感情世界里,有一种最伟大的爱叫“母爱”。孩子们在母爱的呵护下一天天长大。母爱就象空气一样环绕着孩子,又象空气  相似文献   

11.
教学设计: 一、巧设置.吸引学生注意力。在同学们走进教室的同时,播放多媒体课件:乡土气息的图片配上陕北民歌《赶生灵》,让学生走人民歌的情境和民俗文化的氛围。二、巧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民歌,缩短学生与本课的距离,融洽师生关系,在和谐的课堂气氛中,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和内在的  相似文献   

12.
教学目标1.在逐步的体验感悟中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相似文献   

13.
李化 《学语文》2004,(2):14-15
[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体味情感。2.理解个中蕴涵的思想启示。3.学习塑造形象的写法。(只有很好把握了文章的内容,才有情感上的共鸣,因此将此作为第一目标;而向课外延伸,对学生进行一些价值观、人生观方面的引导的确很重要,于是列为二;在理解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写作技巧的训  相似文献   

14.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明确提示 1.谈话.同学们,我们刚刚读过<秋天的怀念>,体会到了母亲的无私和伟大.今天,咱们再来学习一篇课文,这是一个传奇的故事,谱写了父爱的赞歌.  相似文献   

15.
教学目标: 1.用质疑解疑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拓展阅读,创设情境,培养学生主动运用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一、关于《再别康桥》写作时间的确认《教师教学用书》上说,写作时间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1920年徐志摩远渡重洋,从美国到英国研究文学。在伦敦剑桥大学,他以一个特别生的资格,随意选科听课,度过了一年多真正悠闲自在的日子。临到离开伦敦的前夕,在一个美丽的黄昏,他在康桥上漫步,流连忘返,写下了这首诗。另一种说法是,此诗作于徐志摩第三次欧游的归国途中。时间是1928年11月6日,地点是中国海。准确的说法,应该是第二种。1.根据赵遐秋先生的《徐志摩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1989年,第306页)载:“他在1923年发表过《康桥,再会吧》。…  相似文献   

17.
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识字是语文学习的基础,是阅读的基础,是写作的基础。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字是最基本的单位,一直以来传统的语文教学都遵循“字词句段篇”的教学顺序,字的基础作用和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我国传统的蒙学教材,《三》《百》《千》流传最久最广,影响最为深远,使用价值也最高。直到今天,人们一直在研究识字教学的策略和规律,随着心理学的发展,尤其是认知心理学的发展,我们对处于幼儿时期和童年时期的识字者的心理特征有了更多的了解,掌握了这些,识字教学可以依靠科学依据获得更好的效果。本文也将据此浅析传统蒙学瓣耕《:》《百》《千b.  相似文献   

18.
教学目标: 1.品味文章的语言,知道我与小珍珠鸟的信赖是怎样逐步建立的,激发学生爱动物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我与珍珠鸟之间亲近、温馨的情感. 3.领悟"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  相似文献   

19.
一、对教学材料及教学对象的理解1、通过《迢》诗感受汉五言诗的节奏,感觉《古诗十九首》“一诗止于一时一事”(王夫之《姜斋诗话》),“深衷浅貌,短语长情”(陆时雍《古诗镜》)的风格。2.通过《鹊》词感受秦观“长于议论,文丽而思深”(《宋史·秦观传》)的词风,以及词格平仄的诵读要领。  相似文献   

20.
钟燕 《华章》2010,(20)
<散步>是一篇深情的散文,它用朴实的语言,秋水般宁静深远的意境,举重若轻地将一个"情"字融入文中.作者在谈及这篇文章时,曾这样说道:"切入角度,强化生命,淡化伦理.一是伦理说得太多,出新很难,二是生命之说不但本质,而且人性与动物性的参照也出来了--只有人类才不但保护幼小的生命,而且善待衰老的生命."正是莫怀戚的这些话,触动了我对课文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