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科学中国人》2013,(4):5-5
陈春声,中共中山大学委员会常务副书记(正厅级),历史系教授,人文科学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揭西县客家人,1959年8月出生于广东省澄海县。1982年获中山大学历史学学士学位,1984年获中山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1989年获厦门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1989年在厦门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1991年起历任中山大学历史系副主任、人文科学学院副院长、人文科学学院院长、中山大学副校长。兼任教育部历史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普通高等学  相似文献   

2.
《科学中国人》2011,(2):F0002-F0002,1
史海涛,现任海南师范大学教授、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海南省重点学科——生态学学科责任教授,生态学和动物学硕士点负责人,生态学省级精品课程和动物学省级教学团队负责人,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博士生导师,中国动物学会两栖爬行动物学分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相似文献   

3.
寇卫东 《科学中国人》2004,(7):64-64,F003
[寇卫东简介]综合业务网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寇卫东教授目前还担任美国马里兰大学兼职教授和香港大学兼职教授。他也是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东北财经大学名誉教授,浙江大学、中山大学、东南大学、北京邮电大学  相似文献   

4.
彭东林,教授,工学博士,重庆理工大学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院长。重庆大学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生导师,重庆市首批学术学科带头人,重庆市杰出专业技术人才。长期从事机电一体化、精密测量技术与仪器和智能传感器领域的研究工作。主持的“时栅位移传感器研究”相继获得重庆市技术发明一等奖,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中国专利金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主持的另一项成果“无线式数字远程智能专家评审系统的研制”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相似文献   

5.
《技术与创新管理》2007,28(4):F0004-F0004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宽禁带半导体材料与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3年11月批准立项建设,2007年7月通过教育部验收,拥有博士学位授予权,是国家重点学科,“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设岗学科和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设有“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实验室在编固定人员57名,非在编固定人员20名,客座人员9名,其中教授17人,副教授12人。学术委员会主任由副校长、“863”计划VLSI重大专项专家组副组长郝跃教授扫任;实验室主任为副校长、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杨银堂教授;微电子学院院长庄奕琪教授等为学术骨干。主要研究…  相似文献   

6.
《科学中国人》2004,(6):2-3
李华.现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校长兼葡萄酒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九、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届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专门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青联常委等20多项社会职务。他曾获得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全国新长征突击手、“五一劳动奖章”、全  相似文献   

7.
常显奇院长 湖南长沙人,1942年12月生。1968年3月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导弹工程系研究生毕业。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指挥技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少将军衔。兼任总装科技委委员,中国军事学运筹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宇航学会理事,中国电子学会计算机工程与应用学会常务理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军事学学科评议组成员等职。  相似文献   

8.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陈潮填教授1956年底出生于广东汕头一个小乡村,在读中学时就被同学们称为“数学家”。1978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华南理工大学应用数学系。读大学时,他被我国著名控制理论专家、华南理工大学刘永清教授看好,并师从刘教授从事大系统分解理论与应用、大系统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康克军教授是我国核技术及应用 学科领域很有造诣的青年学者,是清 华大学辐射成像研究方向的开拓者、 清华大学核技术及应用学科年轻的学 术带头人。自1991年归国起,康克军 教授领导了清华大学承担的国家“八 五”科技攻关重大项目“大型集装箱 检测系统”的“信号与图像系统”专 题研究,实现了“孤岛隔离高精度阵 列模数变换”、“多层次投影数据获取  相似文献   

10.
薛永刚 《科研管理》2021,42(8):150-159
    创新是驱动经济增长和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一个关键因素,是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一个主要驱动力,在经济转型时期有必要研究创新影响因素及创新策略,增强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现有文献主要从创新影响因素、区域创新空间特征、区域创新效率、创新对企业的影响等方面展开研究,取得了相关研究结论和成果。区域创新系统是一个多因素交互作用复杂社会系统,并且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因此研究区域创新系统有必要考虑不同要素之间的交互作用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基于相关理论分析提出九个假设,建立了广东省区域创新系统的空间结构方程模型,从创新主体、创新要素、创新政策、内部经济环境、外部经济环境、专利申请、新产品销售交互作用视角下实证分析广东省区域创新系统影响因素和路径。以广东省21个市域创新数据为样本,基于ESDA方法分析了广东省区域创新系统空间特征和空间相关性,基于空间结构方程模型研究了广东省区域创新系统影响因素和影响机制。通过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创新政策、创新要素和外部经济环境对广东省区域创新系统具有正向影响,创新政策影响最大;2)创新主体对广东省区域创新具有不利影响;3)内部经济环境对区域创新系统具有正向直接影响,但是考虑到各因素交互作用后对新产品销售具有不利影响;4)区域创新空间相关性对广东省区域创新系统具有正向影响。根据研究提出以下建议: 1)适当管控外资引入规模,限制有技术壁垒的外资企业,提高外资利用质量;2)改进现有高校和科研机构创新评价和激励制度,实施多元化和市场化的创新评价体系;3)建立政府主导的广东省创新系统公共平台,提供创新系统所需的信息交互、多方合作、成果交易和需求发布等功能;4)加大教育科技投入力度,营造创新氛围,增强创新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系统科学的五大理论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经典科学到系统科学范式的转换,实现了理论层次的重大突破。整体论是系统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在学科定位方面,突破了经典科学的学科边界,具有跨学科特征;在认识论方面实现了从实在论向建构论的转变;在理论特征方面实现了从构成论向生成论的转变,生成论成为了系统科学的灵魂;在研究对象方面,实现了从"实物性"向"关系性"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大学副校长、环境与资源学院院长赵吉教授在环境微生物学研究领域开展科研工作30余年,在内蒙古高原湿地土壤微生物功能群及其多样性等理论研究方面获得创新性成果,通过跨学科、跨领域在微观和宏观的多层次进行综合研究,探索土壤-植物-微生物复杂系统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间的相互关系,在机理上揭示湿地功能微生物空间异质性的成因,阐明甲烷氧化菌和氨氧化菌的群落结构及其动态分布规律,阐释了功能菌群与植被之间环境功能性的耦合机制.赵吉教授是守望祖国北疆的环保使者,用智慧和勤奋呵护着内蒙古这片广袤又神奇的土地,用坚持创新的精神在环境科技事业上不断探索.  相似文献   

13.
区域创新系统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研究对象,其构建获得了系统论、国家创新系统理论、区域经济学、创新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都市圈理论、科技合作与技术转移理论等学科和理论从系统到区域到创新的全面的思想支持和逻辑支撑.  相似文献   

14.
本期报道的文章来自于:中国农业部副部长李家洋院士、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院长万建民教授、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施一公院士、清华大学医学院颜宁教授、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刘继峰研究员、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石正丽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朱敏研究员、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邵峰研究员、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朴世龙教授与曾辉教授、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转化医学中心薛志刚教授。  相似文献   

15.
胡敬 《科学中国人》2006,(10):100-101
2005年底,汪明义教授成功通过四川省组织的“8 3”副厅公选,于2006年2月开始担任四川音乐学院副院长。汪明义,1964年生,四川南充人。复旦大学理学博士(1996),浙江大学(1998)、南开大学(2001)数学博士后。曾兼任大连枫叶国际学校校长、西南交通大学教授,2001年起在四川师范大学先后担任过数学学院副院长、信息技术学院院长、信息科学学院院长、科研处处长,创立校科技青年联合会并兼任主席近4年。现还兼职在西南财经大学高等教育经济学方向做博士后研究。  相似文献   

16.
<正>本刊讯近日,四川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院长李诚率领教授团莅临我院交流指导。教授团先后考察了银山科研示范基地、资中县龙井挂面科技有限公司、内江市金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及内江市东兴区宏清种植专业合作社。随后,在内江农科院多媒体会议室,围绕"食品生产及加工"展开了座谈交流。院党委书记、院长黄跃成,副院长王相华、黄辉跃、唐卫东,食用菌研究所所长  相似文献   

17.
《科学中国人》2012,(18):5-5
吴佑寿.中国工程院院士,电子学家、教育家。1925年7月14日出生于泰国曼谷一华侨商人之家。祖籍广东省湖安县(现潮州市)。194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系。后历任清华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无线电系主任、研究生院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  相似文献   

18.
专家简介:张廷安,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东北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院长、有色金属冶金过程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多金属共生矿生态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常务理事等;《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委、《材料与冶金学报》副主编等。主要研究方向为以有色金属资源  相似文献   

19.
科苑 《今日科苑》2014,(7):44-45
<正>李红路教授,1949年8月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先后毕业于哈尔滨师范专科学校政治系、哈尔滨师范大学政教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法学系。李红路1968年参加工作,1980年开始先后在哈尔滨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哈尔滨市行政学院、哈尔滨企业管理培训中心从事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工作。曾任哈尔滨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院长、哈尔滨  相似文献   

20.
中国要走向世界之林的时端,首先要研究、借鉴、总结各国教育模式,要形成中国式的,有特色的教育,就应从现在抓起,和国际接轨。中国的振兴在教育,为此,作者就中国古代教育观、中国传统教育的模式、中西方教育模式之比较、中国教育的改革方式及创办特色教育、培养学科带头人、培养合格人才和面向21世纪的国际竞争等问题采访了陕西经贸学院院长、教育学家樊光鼎教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