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结合历史背景和现实数据剖析了中美电影市场在金融危机初期的表现,得出2008年美国电影市场的波动和中国电影市场的繁荣都不能简单归因于"口红效应",金融危机对中、美两国电影市场的冲击程度需要继续观察,最后提出一些应对之策供电影市场发展参考.  相似文献   

2.
2008年电影广告市场营业额从上一年度的1.7亿元上升至3.7亿元,增幅高达117%。电影已经成为中国唯一持续高速发展的媒体,电影广告市场呈爆炸式增长。五大原因刺激了电影广告市场的高速成长:1.制片业繁荣、扩大进口配额、院线制(市场化)  相似文献   

3.
作为电影产业发展的后备军,小制作电影市场的繁荣与否关系到中国电影市场发展的未来.2007年至今的小制作电影市场显示,它并没能持续<疯狂的石头>和<三峡好人>在上一阶段带来的辉煌业绩.这一持续低迷的现象表明:资金短缺、市场发行、青年导演自身转型难的问题,目前仍是中国小制作电影发展无法突破的瓶颈.  相似文献   

4.
王建丽 《东南传播》2015,(12):47-49
自2014年电影业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几乎人人都来当导演,巧妙的是所导影片必能获得较好的票房,一时间电影的艺术质量无人问津,只是争相去看或颜值或喜乐或好奇的电影元素,跨界导演的个人魅力成为一部电影成败的关键因素。在电影市场繁荣的当下,这样的现象一方面给电影事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使国产电影能够站在一定的高度审视自我,另一方面,在电影事业急速发张的情况下,这些电影的出现不知是提高了电影市场的竞争力,还是降低了电影的艺术质量,这样的问题确实值得我们去思考。本文站在商业化偏重的现象上,从利与弊两方面浅析电影市场的现状,并呼吁艺术的"归来"。  相似文献   

5.
郭静静 《青年记者》2007,(20):30-30
随着电影市场的日益繁荣,人们可选择的电影也日益增多。我国民族电影要想成为更多观众休闲娱乐的主要渠道,就必须明确新时期我国民族电影的功能和观众对民族电影的要求,更新文化传播观念,利用自身文化优势,在加强意识形态功能的同时,开拓娱乐和商业的功能。这是新时期我国民族电影赢得观众,求生存、谋发展的根本。  相似文献   

6.
读数     
《新闻前哨》2013,(11):5-5
170亿截至10月1013.2013年中国内地电影市场总票房突破170亿元大关.超过去年全年票房总和,预计今年全年票房破200亿元不成问题。令人欣喜的是,中国电影票房近两年一直在高速增长,创造票房奇迹的影片也越来越多,但在票房数据的背后仍不乏虚假繁荣,数字背后的泡沫也值得电影国内人士警惕。  相似文献   

7.
杨丹丹  朱静雯 《传媒》2015,(4):57-59
电影市场是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978年以来,我国电影市场建设在电影制片、发行放映、投融资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存在电影版权后续产品开发不足、产业竞争力有待加强、电影扶植政策不完善等方面的问题.同时,大数据在电影制片中的应用、电影产品类型的多样化、电影消费市场向广大农村和西部地区转移等都将是未来电影市场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政府资助青年导演出发点可嘉,但应当结合电影市场转型的现实,否则将得不偿失据报道,电影局在最近召开的2007年全国电影工作会议上作出决定,对一些“近两年活跃在电影市场上的青年的领军人物,他们的影片或者在世界级电影节中获奖,或者在国内市场受到广泛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以成熟市场广州和新兴市场深圳为主力的广东省电影市场发展迅猛,票房收人已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省市院线电影票房前列。广州市飞扬影城票房收入连年位居全国影城之冠,2009年票房有望突破8000万元;深圳市2008年电影总票房突破2.4亿元,2009年仅一、二月份总票房就达3799万元,已成中国电影市场发展速度最快的城市。为学习其先进经营理念和做法,嘉兴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电影公司利用2009年12月初在广东召开的全国电影协会年会的机会,考察了广东电影市场及产业发展情况,当地的电影业态及市场盛况给考察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0.
在电影事业逐步市场化的过程中,党和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予以保障。本文在对电影市场、电影产业及其政策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电影市场体系政策建设的诸多问题:政策发布的主体庞杂不一、时间密度不一,缺乏对电影行业组织规范的政策,市场机制政策不健全,市场监管体系政策的结构比例失调,要素市场政策不健全和发行市场政策更新不及时等。政策缺失的原因主要在于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性、行政部门的多主体性以及政策制定的滞后性。完善电影市场体系政策,应从科学界定电影产品市场入手,改革管理体制,放松行政管制,资助政策向公共性项目倾斜,放松审查,改分级制,加大执法力度,维持电影市场秩序,并推进公共信息平台建设。  相似文献   

11.
在电影事业逐步市场化的过程中,党和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予以保障。本文在对电影市场、电影产业及其政策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电影市场体系政策建设的诸多问题:政策发布的主体庞杂不一、时间密度不一,缺乏对电影行业组织规范的政策,市场机制政策不健全,市场监管体系政策的结构比例失调,要素市场政策不健全和发行市场政策更新不及时等。政策缺失的原因主要在于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性、行政部门的多主体性以及政策制定的滞后性。完善电影市场体系政策,应从科学界定电影产品市场入手,改革管理体制,放松行政管制,资助政策向公共性项目倾斜,放松审查,改分级制,加大执法力度,维持电影市场秩序,并推进公共信息平台建设。  相似文献   

12.
党瑶 《新闻世界》2014,(5):213-214
张艺谋、陈凯歌等重量级导演们曾经创造的票房辉煌已悄然远去,如今的中国电影市场正在慢慢的发生变化。《失恋33天》等一批小成本电影成功突围,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目光。但是,中国大环境下电影市场的快速发展也使小成本电影面临着重重困难。小成本电影应该清楚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以及不足,从而谋求更好的发展,为正在发展中的中国电影市场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13.
刘雪梅  王朝阳 《传媒》2021,(8):44-45,47
网络大电影是互联网与传统电影融合创新的产物,但它的生产市场与院线电影却有较大不同.本文从网络大电影的生产与成效、生产与反馈/场景、生产与融资/收益、用户与商品消费等层面分析闭环结构如何存在并发挥作用,研究发现网络大电影生产市场的闭环本质,是互联网传播新科技与传统文化、经济、商业整合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并由此形成电影产业的新市场模式.  相似文献   

14.
我国电影市场的发展仍然面临着诸多难题,如影片推广的随意性、观影人群的不稳定、盗版行为的猖獗,这些不仅给电影的生产者带来巨大的资源浪费,也导致了观众对电影产品的不信任.为了能够实现产品与观众的互动,缩减营销成本,打造电影品牌十分必要.电影品牌有着其自身的特殊性:以商品为本质属性,以导演、明星和影片类型为可识别性要素.冯小刚贺岁片系列电影品牌的成长,给电影市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要尊重电影的商品属性,兼顾产品品牌和个人品牌特点,定位于大众消费群体,打造鲜明的影片类型.如此,随着一个个电影品牌的树立,电影市场也将不断走向成熟和繁荣.  相似文献   

15.
我国电影市场的发展仍然面临着诸多难题。如影片推广的随意性、观影人群的不稳定、盗版行为的猖獗.这些不仅给电影的生产者带来巨大的资源浪费,也导致了观众对电影产品的不信任。为了能够实现产品与观众的互动,缩减营销成本,打造电影品牌十分必要。电影品牌有着其自身的特殊性:以商品为本质属性,以导演、明星和影片类型为可识别性要素。冯小刚贺岁片系列电影品牌的成长,给电影市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要尊重电影的商品属性.兼顾产品品牌和个人品牌特点,定位于大众消费群体,打造鲜明的影片类型。如此,随着一个个电影品牌的树立.电影市场也将不断走向成熟和繁荣。  相似文献   

16.
力·度之间:“华莱坞”电影国际化生存空间的延伸与拓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攀升为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的当前,其海外市场却遭受锐减,生存空间不断受到挤压。面对困局,国内票房奇迹带来的片面繁荣,图像盛宴背后的文化危机以及错位表述中的观念迷失引人反思。破解困局,需要集结对共通价值的探寻力、对文化本质的深层解析力、对电影市场商机的洞察力,经由本土化景观、民族化符号以及国际化叙事的多向度融会以实现"华莱坞"电影国际化生存空间的延伸与拓展,促进国际市场回暖。  相似文献   

17.
王昀 《东南传播》2015,(3):31-36
互联网正融入电影工业系统,成为中国电影市场备受关注的变革角色。结合受众的多层面向意涵,从新近三部案例电影之考察来看,电影制作者可以依赖互联网时代提供的独特技术语境,一方面打造用户作为"我"这一主体的精准需求,另一方面强化一种集群式、共同体化的观影行为。尽管互联网真实改写了新时期电影模式的具体实践,但电影市场的高票房现象仍是基于以内容、资本与受众为基本内涵的多重互动结果。我们应当以一种聚合化的视角,来解构互联网时代电影市场的转型变化。  相似文献   

18.
随着近些年来国内电影市场的繁荣,人们对于电影作为日常生活的休闲需求激增,使得网络电影社区成为媒体新的关注点,而其中的电影评分也成为网友评价影片质量高低和认可程度的重要标准。豆瓣电影社区中受众对电影进行评论,以及在这种行为影响下进行文本生产、内容分享的文化参与。除此之外,豆瓣电影社区中还存在着营销手段、影评人的意见以及社区中独有的文化氛围影响下的文化控制过程。  相似文献   

19.
自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二十年间,中国新生代电影人经历了巨大的改变,他们的艺术风范、文化态度和市场探索都是中国当代电影弥足珍贵的经验。从早期形成时期的基本价值倾向来说,新生代大致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后第五代"电影,二是"新主流"电影。近年来,随着中国电影的巨大发展,新生代电影的创作走向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呈现出一种主流化的态势,即重视主流文化的导向和市场因素的考量,向主流市场挺进,并在与市场和主流文化的协商中进行着多元化的自我表达。  相似文献   

20.
《声屏世界》2009,(2):67-67
2008年电影产量406部,电影市场年票房总额突破43亿元,综合效益突破80亿元,全国城市影院超过4000块银幕,39部影片在各大国际电影节上获得72个奖项——这是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在京公布的2008年电影市场数据。2008年电影创作生产形势活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